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栋梁 > 第一百三十八章 压榨

乱世栋梁 第一百三十八章 压榨

作者:米糕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3:02:33

第一百三十八章 压榨

临近午时,院子里,凉棚下,李笠正在给儿女们烙煎饼。

用具为经典的“鏊子”,此物为铸铁所制,平面圆形,中心稍凸,有三个脚,底部生火以作加热。

李笠先在鏊子上刷菜籽油,然后摊上面糊,再用木制煎饼耙子将面糊摊平,一番操作下来,很快便烙好一个煎饼。

他的动作很快,烙好的煎饼越来越多,等温度降下来后,小家伙们开始用煎饼卷大葱。

年长的李平安、李安宁率先做示范。

过程很简单,煎饼一张,平摊,抹上酱料,放上大葱一根,卷起,开吃。

煎饼卷大葱,是经典的山东美食,但这个时代的“山东”,为一个广泛的地理范围名称,指的是“太行山以东地区”。

这个地理范围,囊括了河北地区,而后世的山东,为如今的青州地区(大概范围)。

李笠见儿女们吃煎饼卷大葱吃得津津有味,自己也卷了一个,吃起来。

旁边,段玉英也吃着煎饼卷大葱,吃得很香,却又诧异:这种吃法,李笠是怎么想出来的?

煎饼能卷的还有烤鸭(肉片),亦或是许多食物,反正把煎饼当做包裹之物,可以搭配出许多食物来。

她在邺城吃过无数美食,但煎饼卷大葱这种简单又美味的食物,倒是没见过。

按照李笠惯用的说法,是这种食物‘没有普及’。

李笠见她若有所思,笑起来:“食物的普及,关键在成本,如果平民百姓可以获取廉价的食用油,煎饼的花样就能丰富起来。”

段玉英常听李笠说厨艺,所以知道煎、炒、炸需要用油,尤其是油炸。

可是对于平民而言,油是稀罕物,使用成本高。

所以,炒、炸这种烹饪技术若要大范围推广,比较困难。

李笠指着鏊子说:“你方才也看到了,每烙一张煎饼,就得在上面刷油,油,对于寻常百姓而言,使用成本不低。”

“所以平日的烹饪,要么是蒸、煮,以面食而言就是制作蒸饼、汤饼,或者是炙,也就是烤,这都不需要油,能省钱。”

“每天省一些,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能省下不少钱的,这对于家境拮据的人家而言,关系到活不活得下去。”

段玉英出身富贵之家,自幼锦衣玉食,无法理解贫民的艰苦生活,但她知道李笠出身微寒,所以对如何缩衣节食很有心得。

李笠吃完一口煎饼,又说:“所以,要想推广铁锅,推广‘炒菜’,不仅要把铁锅的制作成本降下来,还得把食用油的制作成本降下来,把产量升上去。”

“食用油,分动物油、植物油,动物油是荤油,获取成本高,植物油是素油,获取成本也不低,你可知为何?”

段玉英好奇的问:“为何?”

“因为原料,如今的食用油,主要是胡麻油,也就是芝麻油,可最初,胡麻油是用来做燃料的,或者做灯油。”

段玉英想了想,说:“妾记得有芸薹,芸薹籽可以榨油的。”

旁边,旁听的李平安、李安宁拼命举手,得阿耶同意后,李平安问:“阿耶!芸薹有两种,一种用来吃,一种是把菜籽用来榨油!”

鄱阳有榨油产业,李家涉及其中,李平安听娘说起过相关事宜也不足为奇,李笠点点头:“对,安宁有什么补充的?”

李安宁回答:“阿耶,菜籽榨油前,是要炒过的!”

“对,说得对。”李笠笑起来,给段玉英说徐州如今的一个产业:种植油菜,然后以水力榨油。

芸薹,是这个时代对油菜的称呼,或者说,后世所称油菜,是此时芸薹中的一种。

芸薹一开始,是作为食用植物种植的,后来人们渐渐发现,有某些种类的芸薹,其菜籽含油很高,可以榨油。

于是,人们开始有目的的种植两类芸薹,一种用于食用,一种用于榨油,所得就是菜籽油。

不断地筛选下,专门用于

榨油的芸薹,其种植范围渐渐增加,但各地的种植目的,基本上是自给自足。

李笠为了给徐州‘找财路’,决定在无法大面积种植粮食的徐州地区,大面积种植“油菜”(油用芸薹)。

然后利用水力优势,办起榨油作场,靠着大规模种植、收获的菜籽,压榨出菜籽油,部分自用,部分对外出售。

以此换取粮食、利润。

这个时代,菜籽可以榨出许多油的芸薹,不止一种,每年的二三月份种在旱地,只要勤浇水,到了五月就能收获菜籽。

种植周期短,抗天灾能力不错,也不怕齐军秋天来袭时颗粒无收。

而大规模种植油菜的结果,就是油菜成为经济作物,菜籽油成为“徐州特产”,物美价廉,大规模外销,换回粮食。

也正是因为有了相对廉价的食用油,诸如‘油条’这种油炸食品,才会在寒山风靡,并沿着泗水,向沿岸城池‘推广’。

段玉英听了之后,恍然大悟:原来食物上面,可以做这么多文章。

李笠继续说下去:“其实,徐州这里只是依葫芦画瓢,因为鄱阳那边,早几年就开始大规模种植油菜了,无论是菜农还是榨油作场主,都因此致富。”

“所以,我们才能立刻弄来大量种子,在徐州种植油菜,并且有老练的菜农进行种植指导。”

“等打完接下来的这场大战,我想,齐军短时间内不会再来,那么,油菜的种植面积会更大。”

“届时,徐州菜籽油会销往更多地区,名号,一定会更响亮。”

听得李笠提到“大战”,段玉英忽然担心起来:“三郎,若率军出征,一定要小心。”

“放心,我会注意的。”李笠笑道,握着段玉英的手,“我若出征,你自己也要保重身体。”

段玉英应了一声,但心中担忧却依旧挥之不去。

今日有前方急报传到寒山,齐军分几路南下,兵锋不仅指向徐州,还指向淮南,梁、齐两国间一场大战即将爆发。

李笠作为徐州刺史,肯定是要率军出征的。

段玉英得知消息后,心情复杂,因为李笠之前率军奇袭邺城,烧了齐国太庙,所以,高洋的反击迟早会来,而且来得肯定很猛烈。

作为高洋曾经的昭仪,作为李笠现在的女人,段玉英不知该怎么表达自己对李笠安全的担心。

若表现得‘太过’,怕李笠认为她虚情假意,若表现得‘冷淡’,又怕李笠认为她‘心系前夫’。

段玉英不希望李笠出事,无论是基于现实还是理性,但如何表达自己的担心,实在是拿捏不好尺度。

“莫要担心,我即便出征,也会平安回来的。”

李笠轻声说着,李平安和李安宁见阿耶说起‘正事’,赶紧把弟弟妹妹带到别处玩耍。

“我既然敢去邺城烧太庙,就知道事后必然引来齐军的大规模进攻,所以,该做的准备,早就已经做好了。”

“说实话,我在寒山,都有些等得不耐烦了,不过怪不得他们,毕竟握拳出击前,是要收拳的,兵马大规模出击,得先调拨粮草。”

李笠说着说着,指向旁边案上放着的一个玻璃瓶,里面装着菜籽油。

“知道菜籽要如何压榨,才能尽可能榨更多的油么?”

段玉英摇摇头,李笠接着说:“不能直接压榨,得先将其软化,热处理,也就是翻炒,让其内部结构碎裂,然后再用机器压榨,如此,出油率才高。”

“我不去烧太庙,齐国就不会把精锐的主力调过来,那么,我的对手就是那些杂兵。”

“无论官军打多少胜仗,也无法对人口稠密的齐国造成‘破防’,因为损失的杂兵,很快就能补充回来。”

“要把菜籽的精华给压榨出来,得事先对菜籽进行热处理,而烧太庙,也可称作热处理。”

李笠说完,再次笑起来:“现在,菜籽自己上门,我也该干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