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栋梁 > 第七章 想法

乱世栋梁 第七章 想法

作者:米糕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3:02:33

第七章 想法

鄱阳城南,鄱水边,货运码头处一片繁忙,无数货物正在装卸,大量船只正在靠岸或者离岸,人员进进出出,熙熙攘攘。

码头边上,是一排排的邸店,各家店内热闹非凡,掌柜、伙计与往来客商交谈着,有讨价还价,有订货、提货。

历经十来年的发展,饶州鄱阳愈发繁华,各地的货物在此聚集,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以及越来越多的客商和人气。

来自北鄱水上游新平的瓷器、南鄱水上游乐安的铜,是饶州最有名的‘特产’,但现在,‘特产’又多了许多。

鱼钩、钉、针,是鄱阳的‘特色制品’,因为需求量大,薄利多销,无论是大商贾还是小货郎,都能靠着这小小的钩、针、钉发财。

又有日益出名的‘鄱阳纸’,越来越受各地欢迎,所以鄱阳的纸张及纸制品,继新平瓷器、乐安铜之外,成为第三种‘热门产品’。

一处邸店二楼,登船的李昕坐在窗口处,看着窗外那热闹非凡的码头,以及手中资料里记录的内容,感慨不已。

餐纸、厕纸,以及其他许多纸制品,终于打开销路了,这可不容易。

各种纸制品打开销路,让鄱阳各地的造纸作场财源广进,订单堆积如山,能让作场从年头忙到年尾。

而造纸对于原料竹子的巨大需求,也让许多人因此受益,叔叔多年前的‘产业规划’,终于初步实现。

李昕收回视线,放下资料,看着案上放着的一盒餐纸。

餐纸主要用于擦手,或者用于各种擦拭,李昕伸手抽出一张,只见餐纸方方正正,巴掌大小,颜色淡黄,柔软细腻,吸水性不错。

用来擦手,可以将水渍和油渍擦得干干净净(相对而言),装餐纸的盒子为纸盒,所用纸为坚固的厚纸。

这样一盒餐纸,价格不高,至少对于家境殷实的人家而言是这样。

正是因为物美价廉加上方便好用,经过数年的推广后,餐纸的名气逐渐打响,需求也越来越大。

厕纸亦是如此,作为厕筹的替代物,因为质量合格,所以销路逐年增加。

这些纸制品是要花钱买的,寻常百姓不怎么舍得用,却不妨碍销量大涨,因为从一开始,这些纸制品的‘客户定位’,就不是寻常百姓。

想到这里,李昕愈发佩服起叔叔来,叔叔以独到的眼光以及布置,把造纸(用竹子为原料造纸)做成了摇钱树一般的产业。

又不吃独食,把以竹纸的造纸技术,适当出售,让造纸产业的参与者越来越多,很快把产业规模发展起来。

而李昕按叔叔的安排,参与管理造纸作场,以及负责纸制品的“推广”、“销售”,几年下来,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学会了如何管人,如何用人,如何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学会了‘控制情绪’,学会了皮笑肉不笑,哪怕是心中气得想打人,但脸上依旧笑呵呵,与人谈笑风生。

学会了如何组织、稳定一支‘团队’,在这个团队里,让各成员发挥特长,遇到问题后,能够集思广益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然后加以实施。

之所以学这些,不仅仅是为了管理好作场,还要为将来带兵打仗做准备。

因为叔叔说了,带兵打仗,和带人做事的道理是一样的。

带兵,就是管理一个团队。

打仗,就是和对手交锋,不仅要斗勇,还要斗智。

与敌军主将斗智,和与形形色色奸商斗智是一样的,要琢磨对方的想法,然后进行应对。

无非是做买卖时,与人打交道输了,自己亏钱财,而交战时,被对手算计,自己付出的是人命。

如果打仗不会动脑筋,最多不过是一名斗将,为人鹰犬尔。

这一点,李昕最近深有感触,源自叔叔去年秋天的一场关键战斗。

那一日,叔叔率军刚打了一场恶战,结果战斗刚结束,将士精疲力尽之际,敌军数千骑兵出现。

数千骑兵,足以歼灭数万步兵,眼见着形势急转直下,硬拼胜算很小,即便胜了也只会是惨胜,叔叔随机应变。

通过故意放纵俘虏逃脱,让对方知道齐国皇帝悬赏封王的‘李贼’就在军中,于是为了防止‘李贼’突围,对方选择加强包围,并在外围设绊马索。

于是,己方将士得了宝贵的半日时间休息,恢复体力,随后依靠铁丝网,将敌军击败,阵斩其主帅。

可以说,这就是典型的斗智,判断出对方的想法并加以利用,成功拖延时间,让战局向着有利于己方的方向转变。

李昕对叔叔算计人的能力由衷佩服,一直盼着有机会带兵打仗、驰骋沙场,和敌军斗智斗勇,建功立业。

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暂时不能如愿。

对此,虽然有些遗憾,但李昕还是颇为理解,毕竟鄱阳这边需要有人守着家业,而他的好友梁淼,同样因为要守着家业,得待在鄱阳。

不过他们没有闲着,想办法锻炼自己的能力,只是不知,何时才有机会上战场。

随从来报,说船已经准备好了,李昕收好资料,出了邸店,往码头走去。

即将登船,却听得周围议论纷纷,仔细一听,却是有个消息传来:

朝廷与周国和谈,交换俘虏,相互

罢兵,看样子,是要一起对付齐国。

大江之上,湓城附近江面,一支规模不小的船队浩浩荡荡向东航行,因为顺水,所以航行速度颇快。

其中一艘船上,船舱里,南郡王萧大连看着窗外江景,想起了一年多以前。

当时,他的船队浩浩荡荡航行在江面上,往下游建康而去。

那时,父亲遇刺身亡,兄长伤重,台城内风云变幻,在荆州任上的萧大连当机立断,不等诏令,直接带兵赶赴京城。

皇位不能空着,但年幼的侄儿若坐上那位置,江山必然不稳,所以身为皇太子嫡出弟弟的萧大连,觉得自己有必要站出来。

兄终弟及,接过重任。

结果,建康城里没有人响应他,所以他顿兵于江中沙洲上,进退两难。

所幸有人暗中相助,居中周旋,他才得以全身而退,返回荆州。

而皇位,还是年幼的侄儿坐了,那些居心不良的权贵们,把国家推到了悬崖边上。

想到这里,萧大连只觉心烦意乱,此次他卸任荆州刺史,回京为官,是堂堂正正回去。

同行,有一些身份不同寻常的客人。

那是刚从周国回来的一些人,其中包括当年蜀地沦陷后被俘的武陵王诸子及一些宗室,如今因为两国罢兵、交换俘虏,才得以返回梁国。

正好他要返回建康,所以这些宗室便搭个顺风船。

其中,就有当年的梁州刺史、宜丰侯萧修,此人,是鄱阳王萧范的弟弟,按辈分,是萧大连的堂叔。

萧大连想着想着,眉头紧锁。

去年秋天,官军在淮北击败齐军,齐军伤亡惨重,主帅毙命,消息很快传到周国,于是周国遣使求和,希望能一同对付齐国。

既然要求和,必须有诚意,但对方不打算交出侵占的益、梁之地,而打算交换俘虏,并且希望两国之间承认事实:

周国承认梁国占了沔北之地的事实,那么,梁国要承认周国占了益、梁之地的事实。

两国保持现状,就此罢兵,一起对付齐国。

这个和谈请求,朝堂诸公的意见各有不同,不过最后朝廷还是决定与周国罢兵,保持现状,交换俘虏,一同对付齐国。

其中,辅政的鄱阳王萧范,就是极力主张和谈之人。

对此结果,萧大连不置可否,反正朝廷目前无力收复益、梁,周国也无力夺回沔北,维持现状也没什么。

交换俘虏,让被俘的梁国将士以及宗室回国,也说得过去。

然而,萧大连却从宜丰侯萧修回国这件事里判断,鄱阳王萧范另有所图。

鄱阳王一系,人丁旺盛,萧范有近四十个弟弟,不过地位较显的只有其中几个,如今均有任用,加上回来的宜丰侯萧修...

萧大连认为,鄱阳王的帮凶又多了一个,因为鄱阳王的弟弟们大多难当重任。

鄱阳王的弟弟之中,湘潭侯萧退、观宁侯萧永、丰城侯萧泰,都是才能平庸之辈,烂泥扶不上墙。

武林侯萧谘,十几年前,任交州刺史,结果只会搜刮民脂民膏,导致当地豪强叛乱,又无法稳住局势,无法平定叛乱,狼狈出逃,导致交州大乱。

南安侯萧恬,在广州刺史任上,因为私怨,毒死接任的大将兰钦,也是个无才无德的阴狠之人。

几个弟弟要么无能,要么犯过大错、名声狼藉,所以辅政的萧范难以大用。

那么,其弟之中,就只剩下名声、能力不错的宜丰侯萧修。

宜丰侯萧修,年少时生母去世,他护送灵柩自荆州回京,江中遇大风浪,眼见着船就要沉了,随行人员纷纷逃离。

萧修却抱着灵柩大哭,不愿离去,据说孝心感动天地,风浪为之平息。

高祖因为此事,嘉奖萧修,列为宗室楷模。

后来萧修为官多年,政绩卓越、声望不错,在梁州刺史任上,遇魏军(西魏)来攻,因为援兵断绝,又无法击败魏兵,为保满城军吏百姓周全,才开城投降。

虽然丢了梁州、沦为阶下囚,但萧修此举无碍大节。

所以,萧大连认为,萧范把弟弟萧修交换回来,动机不纯,肯定要引为左臂右膀,以便更好地把持大权。

对此,萧大连一百个不服,鄱阳王并非帝系宗室,却执掌辅政大权,他们作为小皇帝的叔叔,却被排斥在外,这算什么?

就算要以宗室长辈来辅政,也该是湘东王,而不是鄱阳王。

萧大连越想越生气,不由得握紧双拳,最近他掌握了一些证据,似乎能证明,去年年初建康元宵灯会的事变,幕后主使,是鄱阳王父子。

而不是昭明太子长房一系的萧栋、萧桥、萧樛三兄弟。

元宵灯会那晚事变,桂阳王萧大成等宗室遇害,又有人因此受牵连,丢了性命。

当时,都说幕后主使是昭明太子长房一系的萧栋、萧桥、萧樛三兄弟,但三人拒不认罪,声称是被人陷害。

但最后,这三人还是难逃一死,萧大连当时就认为这案子有些蹊跷,现在一想,肯定是鄱阳王父子暗中搞鬼。

他判断出对方的想法:意图铲除异己,把持朝政,然后...

“嘭”的一声,萧大连一拳砸在案上,脱口而出:“休想,你父子二人休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