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栋梁 > 第八章 天行有常

乱世栋梁 第八章 天行有常

作者:米糕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3:02:33

第八章 天行有常

寒山,州廨听事,为案牍劳形的李笠,起身来回走动,舒展筋骨,走着走着,转到隔壁。

隔壁房间,几个工匠正在拆计时漏刻(水漏)。

漏刻是这个时代常用的计时工具,为三级平台,其上各放着一个“漏”(有孔的壶)。

加上地面放着的一个壶(受水壶),及其里面的“刻”(带着刻度的浮箭),构成漏刻。

最高一级平台,放着的“漏壶”为日天壶(日壶),其水漏入次一级“漏壶”,此漏壶名为夜天壶(夜壶)。

夜天壶的水漏入最低一级平台上的漏壶“平水壶”,平水壶里的水,漏入地面上的受水壶。

受水壶里有一块浮板,浮板上竖着一个带刻度的“箭尺”,即浮箭。

当受水壶里水位缓慢上涨,箭尺便跟着上浮,根据其刻度(以受水壶某个位置作为参照物)便可知道当前时间。

之所以要用三个漏壶,是为了确保水的均速流动,精心制作的漏刻,其计时精度还是不错的。

李笠在一旁看,看着看着,走了神,想到时局。

梁国已经和周国握手言和,两国承认国土现状,并交换俘虏。

当然,俘虏的身份都比较高,不是寻常人。

被俘的梁国人之中包括益、梁沦陷时被俘的梁国宗室,这之中只要还活着的人,都悉数返回梁国。

对应的是,周国俘虏的魏国(当时是魏国)俘虏(主要是官员、将领),也都送回周国。

对于交换俘虏一事,李笠觉得有些不值。

因为被他俘虏的杨忠和贺若敦,已经“获释回国”,如同放虎归山。

而周国接回来的富贵宗室,不过是一群‘绵羊’,带不得兵,镇不住场子。

但政治账算一算,倒是很划得来的:两国握手言和,接下来,各自都能集中精力,对付齐国。

天下三分,国力最强的齐国,和“老二”梁国、“老三”周国都处于敌对状态,看来,即将顾此失彼,距离亡国不远了?

李笠觉得未必,因为齐国国力远超梁、周两国。

齐国拥有河北地区,在这个时代,河北就是天下(中原视角)最富庶的地方,人口密集,沃野千里,等同于后世长三角地区。

又有河南这个传统的“中原地区”,人口和耕地同样很多。

所以齐国的税收和人力资源充沛,兵员和粮食多,‘血条厚’。

又有并朔之地,马匹多,有晋阳要地,可对关中形成居高临下之势,无论是军事实力还是战争潜力,齐国都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

如果应对得当,齐国同时防御梁国、周国的进攻,不成问题。

而梁国和周国,不可能结成真正的同盟,如今握手言和,不过是各取所需罢了。

相比齐国,梁国虽然幅员辽阔,光看国土面积(估算)甚至超过齐国,然而人口、耕地面积根本就不能和对方比。

又因为没有传统的产马地,骑兵数量处于下风,防御作战倒还行,进攻的话(进攻河南河北),底气不足。

加上连年征战,粮食储备不足,梁国能够有今天的局面,是靠着一次次堪称奇迹的战斗,这其中,还多亏了李笠的神奇表现。

但某个将领的神奇表现,也无法弥补两国之间明显的国力差距,如今梁国只能见好就收,先把两淮经营好,不能贪。

周国就是之前的西魏,虽然占据关中,但同样是守有余,攻不足,除非齐国自己内部出问题,所以,三足鼎立的态势,还会持续下去。

但是,不代表三国之间就会相安无事。

因为周国和梁国都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皇帝暗弱,大权旁落。

去年,周国代魏,结果到了秋天,皇位还没坐热的年轻皇帝宇文觉,就被辅政权臣、堂兄宇文护给废了,随后‘暴毙’。

新帝登基,依旧是个傀儡,大权依旧牢牢握在宇文护手中。

权臣架空皇帝,行废立,意味着周国的权力斗争会很激烈,皇族和各路权贵之间的矛盾,皇族内部的矛盾,一旦发作,那也是要命的。

周国是这样,梁国呢?

小皇帝没有亲政,也没

法亲政,大权由几位辅政大臣暂时“代理”。

其中,鄱阳王萧范的地位愈发稳固,而且,抓权的力度越来越大。

千百年来的历史表明,辅政大臣之间迟早要相互倾轧,最后由一人独揽大权,然后...

然而,鄱阳王并非帝系宗室,他要掌握大权,诸位皇叔们不可能服。

所以,梁国本身也有隐患,一旦发作起来,搞不好就是诸王混战,届时不被齐国趁火打劫就不错了。

想到这里,李笠觉得有些无奈,现在的‘国际局势’表明,三国之间谁犯的错误最少,谁就更有可能笑到最后。

但最让他觉得意外的是,周国的权臣居然在掌权不到一年就废立皇帝。

前年,西魏权臣宇文泰去世,其嫡子宇文觉才十五六岁,镇不住场子,于是宇文泰让侄儿宇文护辅佐。

宇文护虽然和宇文觉是堂兄弟,但据说宇文护年过四旬,和堂弟宇文觉的年龄差更像是父子。

后来,宇文护操办了魏帝禅让、周国建立等一系列活动,堂弟宇文觉成了天王,后来改称皇帝。

去年,是周国建立的元年,也是皇帝宇文觉登基元年,结果一年都不到,就被堂兄给废了。

到底发生了什么,会出现如此情况?

李笠不了解周国的情况,零星听到的消息很少,所以他不清楚宇文护到底是怎么想的,亦或是面临何种局面,要如此行事。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宇文泰临终前让侄儿辅佐自己的儿子,是要兄弟同心,不太可能默认侄儿“看着办”,废掉自己的儿子,另外再立一个。

将心比心,李笠觉得自己若是现在不久于人世,而黄姈也去世了,他也只能让侄儿李昕辅佐自己嫡长子李昉,继承家业。

若李昕为了守住李家家业,对付外人无所不用其极,还有说得过去的理由。

可若是李昕把李昉干掉,另外立庶长子李旿为新主,那就不对头了。

李笠思来想去,觉得大概是无上权力的诱惑太大,任何人哪怕只是握在手中一刻,就不想松手。

或许宇文护觉得,自己在关键时刻铲除异己、保住了基业,让堂弟坐稳位置,还当了皇帝,为此不知得罪了多少权贵,功劳、苦劳、疲劳都有。

现在,堂弟要过河拆桥,这算什么?

宇文护是这样,鄱阳王萧范呢?

想到这里,李笠眉头紧锁,南郡王萧大连已经回京,这位是小皇帝的嫡亲叔叔,当年皇位“兄终弟及”的第一候选人。

回了京,建康城里迟早会再起风波。

他正思索间,一名吏员来报:“使君,座钟已经装好了。”

李笠点点头,转回听事,却见自己座位右手边,已经放了一个一人高的座钟。

这是经典造型的座钟,已经制作出来了。

李笠坐回自己的位置,看着旁边的座钟,看着表盘上转动的时针、分针、秒针,很满意。

他习惯看时间,以确保自己的工作效率,然而这个时代没有钟表,常用计时工具是漏刻。

但漏刻的水滴(水流)声让他抓狂,不能放在身边,那么想看时间颇为麻烦。

不过,现在不一样了:他的技术工人们做出了钟表。

机械钟表的结构核心是擒纵装置(擒纵器),擒纵装置可以实现齿轮的匀速旋转,这是确保钟表准时的基础。

擒纵装置的结构有很多种,经典(常见)结构的擒纵器和钟表结构,他拆小闹钟(机械式)时见过。

然而,知道原理和制作出实用的装置是两回事,所以经过无数人的十几年努力,他终于拥有了一个像样的计时装置:钟表。

钟表运行时也有声音,但“嘀嗒”声听在李笠耳中,比起漏刻的“嘀嗒”声悦耳了不知多少倍。

看着眼前大量公文,李笠抖起精神,继续批阅。

《荀子天论》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所以对于李笠而言,无论当权的是奸臣、忠臣,无论皇帝是昏君、明君、暴君,他都会按着自己的“节奏”行事。

就像钟表一样,嘀嗒、嘀嗒,均速运转,不受天气影响,不受外界干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