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栋梁 > 第十三章 夜如白昼

乱世栋梁 第十三章 夜如白昼

作者:米糕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3:02:33

第十三章 夜如白昼

夜,灯火通明的车站里,装卸工们正在卸货,到站的有轨马车运来煤炭,需要立刻卸下,然后运到码头,装船。

所以,不远处的泗水码头也是一片光亮,夜班工人们的忙碌,确保货物的昼夜不间断转运。

车站站台一角,夜巡的李笠,看着身边一盏立式煤气灯,看着那些围绕灯光盘绕、飞舞的蚊虫,有些恍惚。

夜间照明,在那个时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在‘古代’,对于寻常百姓而言,是一件很奢侈的事。

夜间照明的成本对于寻常家庭而言太高了,所以,平民百姓并没有“夜生活”这种概念,天黑就睡觉。

而对于富贵人家而言,夜间照明的成本也不能说低廉。

因为没有石油工业的帮助,古代的蜡烛价格不菲,要把房间照得宛若白昼,得烧很多蜡烛,如同烧钱,寻常家境殷实人家,也不敢这么奢侈。

相比蜡烛,较为低廉的照明工具是油灯,而油灯光照不够,挑灯夜读容易损害视力。

再次一等,是点火盆,通过燃烧木材获取光明。

但这些照明工具的综合效能,都比不上煤气灯,前提是有充足的廉价煤炭供应。

所以,眼前这一盏盏煤气灯,对于这个时代的人们来说,就是夜间照明神器。

然而这不是李笠的发明,确切来说,是一场意外演变出来的产物。

最初,这是一场意外,一处炼焦窑炉的工人,发现炼焦烟囱冒出的废气可以点燃。

他们对窑炉做了改造,将炼焦废气经由特制烟道,引入灶台燃烧,于是,工人们就能时刻煮饭烧水,烘烤衣物。

这是不错的‘废物利用’,充分展示了工匠们的发明创造能力。

渐渐地,这种办法在其他各处炼焦窑炉推广,包括冶炼场(铁冶)的炼焦窑炉。

冶炼场用工成百上千,有专门的食堂服务工人,当食堂大娘发现有人用‘私灶’抢她们生意的时候,事情变得复杂起来。

谁家的钱都不是风刮来的,工人们要省钱养家,大娘们要赚钱养家,矛盾爆发。

工人们有力量上的优势,具备极高的“物理伤害”,而大娘们的脸皮厚、嗓门大,“声波攻击”可以造成严重的“精神伤害”。

一番波折之后,双方妥协,从炼焦炉里引出的废气,通过特意铺设的陶管管道,输送至搬到附近的食堂里,用作灶台燃料。

工人们不许用炼焦废气做饭,那么,获得了免费燃料的食堂,自然要将饭菜降价。

但新的问题出现:食堂并不是全天开灶,而炼焦炉或多个炼焦炉却有可能连续运转数日,产生废气源源不断,总不能白白浪费了吧?

于是这些废气被用来烧开水,食堂兼做开水房,向工人们提供低价的开水。

渐渐地,夜里有人坐在终日不灭的炉火旁,借着火光做活,譬如缝衣服,做些针线活等。

又有人借着炉火看书,利用这夜里难得的明亮‘灯光’。

皆大欢喜的局面,让“炼焦废气综合利用”正式进入‘上级主管部门’的视野,于是,这一成功经验开始推广。

然后,又一场意外发生了:某处炼焦炉,雨天运行时,因为窑体开裂,雨水沿着裂缝进入窑内。

工人发现,炼焦废气的气量增加,废气燃烧时火力变得更猛。

也就是说,特意往炼焦窑炉里喷水,产生的可燃废气会增加,‘燃烧威力’变大。

更多的炼焦废气,可以点燃更多的火焰,给夜里的人们,带来更多的光明。

夜里需要光明的人有很多,其中包括作场主。

当订单堆积如山时,作场主们痛并快乐着,他们希望自己的作场能够昼夜不间断运行,工人三班倒不间断生产。

然而夜间照明成了一个问题,点蜡烛是不可能的,点油灯成本也很高,只能点火把,但这样需要消耗大量柴禾,成本也不低。

但是,“焦炉废气照明”的出现,让较为低成本的夜间大规模照明,成为可能。

巨大的需求,产生技术改进的动力,工匠们开始有意识摸索如何更好地制造“炼焦废气”,经由管路外送,用作燃料,获得光明。

“炼焦废气”这个词太难听,于是人们根据产气来源,将这种气体,命名为“煤气”。

煤气有危险,因为人在较为密闭的空间闻多了煤气会昏厥、死亡。

煤气真的有危险,因为制造煤气的设备及其通气管道,有因为漏气、遇到明火而发生爆炸的可能。

但是,这种相对廉价的大规模照明方式,依旧让作场主们神往不已,夜间生产对夜间照明的强烈需求,支撑着工匠们不断完善这一照明技术。

当李笠率军在湘州、荆襄、沔北、淮北砍人时,这种新式照明技术,不断地改进。

当他在寒山扎根的时候,实用化的“煤气灯照明技术”,也具备了“工业照明”的能力。

所以,寒山堰旁的作场区,各作场的夜间照明,渐渐统一为煤气灯照明。

有一个专门的煤气作场,通过场内的各个“煤气制造器”(窑炉)制造煤气,然后通过统一铺设的管路,对各作场进行集中供气。

这样的集中供气、大规模照明方式,为各作场以及港区提供了廉价(相对)的夜间照明。

因为窑炉占地面积大,以及通气管道的布设颇为麻烦,所以煤气灯暂时无法用于家庭照明。

这就是由意外发展起来的煤气灯,不是李笠发明的技术,他只是在这一技术完善过程中,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意见。

所以他看着煤气灯,总有一种“这是黑科技”的感觉。

夜晚,灯火聚蚊虫,站在灯下的李笠,被蚊子叮得烦不胜烦,掏出怀表看看时间,随后离去。

不远处,是一个灯火辉煌的‘街区’,那里是一处“坊”,坊内酒肆、食肆以及风月场林立。

因为附近有向车站、港区供气的煤气作场,所以坊内也有了煤气灯,是个‘不夜坊’。

名字,也叫“不夜坊”。

不夜坊前不久才开张,开张前就做足了宣传:因为毗邻车站和码头,所以坊内商家都有煤气灯照明,夜如白昼。

夜如白昼,这可是连州廨都没有的待遇,是寒山城里除了作场区、港区之外,第一个拥有夜间充足照明的地方。

李笠自己府邸,都没有这个待遇,无他,煤气灯照明系统太庞大、太危险了,不适合家用。

不夜坊开张当晚,就凭着“煤气灯照明、夜如白昼”的噱头,以及正经的、不正经的‘服务’,引得客人纷至沓来,当晚客满。

之后也是如此,晚晚客满。

今晚,李笠便带着军中各项竞技的前三名,到不夜坊探个究竟。

他和随从一身便服,经由不夜坊西门入坊,进去后,却见街道两旁的长廊下,点着一盏盏煤气灯。

灯下有高脚坐具长椅,都坐满了人,全都是身着布衣的男子,年纪有大有小。

一个个身边放着布囊,聚精会神的看着手中书卷,廊下间断点着驱蚊艾草。

长廊有许多排,廊内有煤气灯,灯下同样坐满看书的人,以及出租书籍的小商贩。

还有‘公厕’,以及夜宵摊。

李笠目不转睛,继续向前走,这里是属于读书人的净土,是不夜坊提供的正经服务之一,他一个来花天酒地的俗人,得低调些。

穿过“西苑”,过了苑门,迎面扑来的,是欢声笑语,是花红酒绿,是莺莺燕燕。

煤气灯照亮了不夜坊,不夜坊里不但提供各种享受(收费),也提供夜间照明(免费),让无数莘莘学子,在漫长黑夜里找到了光明。

但李笠要的不仅仅是这个,他要让寒山,也成为不夜坊。

让无数寒人,在士庶天隔的黑夜里,在寒山这个不夜坊中,找到心中追寻的光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