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栋梁 > 第六十五章 税

乱世栋梁 第六十五章 税

作者:米糕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3:02:33

第六十五章 税

上午,雪停了,北风凌冽,但寒山堰附近的作场区内却热火朝天,大量机器在运转,无数工人在忙碌。

一处作场里,嘈杂的轰鸣声中,成排的自动制针机“雷迪奇”正在运转,前来参观的何妥,看着这种复杂的机器不断“吐出”铁针,目瞪口呆。

这些机器似乎是活的,不需要人操作,自己就能将铁丝制作成铁针。

何妥从没见过如此复杂的机器,这种制针机几乎所有“零件”都是精铁所制,经由水力驱动,每日运转四个时辰,然后需要进行日常维护。

所得铁针经过“热处理”后,就能够包装、出售。

这个制针作场,也制作鱼钩,正常情况下日产铁针、鱼钩各有近百万枚,但并不是全力生产的产量。

雇工上千,主要是包装工,即将铁针包装的工人,均为女工。

因为日产量很高,所以女工“三班倒”进行铁针的包装,到了晚上,房间里点起煤气灯,宛若白昼。

何妥听得介绍,心中震惊,很快想到这种产量下的小小铁针、鱼钩,给彭城公带来了多少利润。

下次面见彭城公,怕不是又有许多问题要请教。

何妥祖上为西域胡人,父亲何细胡来到蜀地经商,为时任益州刺史、武陵王萧纪看中,为王府打点产业,富甲一方,号为“西州大贾”。

不过何妥喜欢读书,自幼便在建康求学,不是经商人才,而是通晓、音律的大才子。

因为有才气,为湘东王看中,侍奉左右。

湘东王辅政,录尚书事,何妥得了任用,在尚书省任职。

此次来徐州寒山公干,因为肩负湘东王分派的额外职责,所以要来参观寒山的各类作场,其中就包括徐州牧、彭城郡公李笠的制针场。

先前,何妥不明白为何各地售卖的铁针都被称为“李针”,现在,他看着这些制针机,明白了。

极低的生产成本、极大的产量,使得“机制针”、“机制钩”无人可以与其竞争。

李笠的制针(制钩)作场只在两个地方有,其一是饶州鄱阳,其二就是徐州寒山。

两处制针(制钩)作场制作的铁针、鱼钩,几乎席卷了梁国全境,甚至外销到齐国、周国,乃至装船运往海外。

按说这种私人产业是不会允许外人参观,更不会让人有机会了解产量以便征税。

但李笠却别出心裁,将自己作场向官府适当公开。

于是,饶州官府、徐州官府每年都会从李笠的制针作场收取大量的税。

徐州牧李笠以身作则,饶州、徐州境内大小作场,自然也就跟着接受“监督”,每年足额缴税。

连带着其他工商业者也开始老老实实缴税,与此同时,针对商税的新税制出现。

这税制源自鄱阳的一种改良税制,具体执行方式相对惯例有所不同,由时任鄱阳内史的李笠创建。

经过多年完善,这种征收商税的税制,不仅在饶州成为定制,也随着李笠在徐州寒山任职,在徐州生根。

因为饶州、徐州工商业极其繁荣,所以两处官府征收的商税极多,如今已成为朝廷主要的财源之一。

甚至已经超过建康。

朝廷开支甚多,辅政的湘东王为了开源、节流,已经把能想的办法都想了,奈何僧多粥少,朝廷岁入和开支比起来,总是不够。

那么,既然饶州和徐州实行的税制效果不错,是否可以在别的地方推行呢?

譬如在广陵、南昌、寻阳、湓城、夏口、襄阳、江陵、巴陵、临湘等商旅众多的大城推行这种税制。

然而,湘东王命人仔细研究这种税制后,发现实行起来很难,因为这税制的收税方式决定了需要有一支廉洁、高效的税吏队伍。

这种队伍,目前只在饶州和徐州才有。

而且,实行新税制的基础之一,是对所有工商业者实行“无差别征税”,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对某些群体实行“退税”。

无差别征税,指的是无论工商业者有无背景、靠山,按规定该缴的税就得缴,谁都不能例外,不分官民。

至于这些人声称的各种免税、减税特权,得派人持“身份证明”、“有效证明”,到官府的“退税机构”填表,经审核后若属实,就会获得退税。

李笠以身作则带头缴税,自家作场允许税吏检查以便核算产量,于是,出身鄱阳的几位大将同样照做。

饶州、徐州境内,从上到下都照做,才让新税制得以实行,给朝廷带来丰厚的商税收入。

可在别的地方实行,这可能么?

不可能。

以郢州夏口为例,每年都有大量船只经过夏口,往来长江、汉水之上,夏口的市集商贾云集,大量货物在此流转、销售。

可想要对大量的商业行为征税,很困难,因为无论行商、坐贾,只要经营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就肯定有靠山。

要么是州郡官员、要么是某个宗室王侯或京城权贵,以及当地豪族,甚至还有动用官军随船押运货物的官宦子弟,这让税吏如何收税?

所以,税吏只能把目光转到那些小商贾身上,加上税吏本身也多有败类,所以收商税收得民怨沸腾,但收上来的税却不算多(相对而言)。

何妥在作场管事的带领下,转到“包装车间”,他看着一条条“长桌”边上,垂足而坐、低头包装铁针、鱼钩的无数女工,目瞪口呆。

好多人啊!

女工们身着统一的“工作服”,坐在高脚坐具“椅子”上,伏“桌”工作。

人人戴着“工作帽”,将头发兜起来,双手套着袖套,又戴着手套,将一枚枚铁针、鱼钩包装起来。

没人说话,但此时无声胜有声,何妥看到的是即将前往两淮乃至齐国的“大军”,其兵卒在此列队、登“盒”。

这规模壮观的“包装现场”,让何妥震撼的同时,愈发感受到彭城公李笠的与众不同:之前,有哪个权贵让名下产业缴税的?

一个小小的店铺,都不缴税,遑论用工上千人的大作场。

之前,何妥拜访李笠时,李笠说过:打仗时,将领身先士卒,士卒们才会用命。

征税时,权贵们要带头缴税,其他人才服气,才会老老实实缴税。

在饶州,在徐州,即便是太府寺、少府寺的产业,也得老老实实缴税,其他各级官员、将领,以及豪商、豪强们,自然也就老实起来。

因为谁敢不老实,李笠会让其老实,没有例外。

坐镇淮北的猛虎,天不怕地不怕,谁敢在其面前聒噪?

想到这里,何妥觉得有些为难。

湘东王要增收,就不可避免要动税制,因为有了饶州、徐州的成功先例,所以,湘东王想在建康推行这种税制。

只要在京城实行了,在别的地方推广,就容易许多。

毫无疑问,这会触动大量权贵、世家高门的利益,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

但朝廷真的缺钱,税收不增加,就承担不起与日剧增的开支。

湘东王想要开源,鄱阳王萧嗣认同湘东王的主张,极力赞同改革税制,为朝廷增收。

鄱阳王也赞成只要在建康成功实行新税制,接下来,还要将新税制推广到其他几处要地。

譬如江州湓城(长江航路),江北广陵和江南京口(连接大江南北)等,增加商税收入。

如此一来,需要一个不怕得罪人、威名赫赫、让所有人无法正面对抗的主官来主导这一事务。

那么,合适的人选其实只有一个。

然而,要让这人挪个窝,恐怕比登天还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