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栋梁 > 第六十六章 税(续)

乱世栋梁 第六十六章 税(续)

作者:米糕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3:02:33

第六十六章 税(续)

年底,无论官、民,都忙着结算一年账目,又要忙着备年货过年,所以分外忙碌,寒山城内亦是如此。

李笠也忙起来,齐帝高洋突然去世,导致“国际局势突变”,李笠和谋士仔细商议过后,立刻更改既定策略,要来个与时俱进。

一番快速、高效的运作之后,他即将卸任徐州牧。

即将离任的徐州牧李笠,现在忙着办理交接事宜,他的继任,为现任兖州刺史梁森。

当然,梁森接任的是徐州刺史一职,徐州牧这个职务,随着李笠入京为官,自然而然就取消了。

有如此官职迁转,当然是李笠通过各种操作,和“录尚书事”的湘东王达成了某种默契。

这其中,鄱阳王萧嗣也少不了出力。

中枢当然想让李笠挪一挪位置,但要“请动”李笠离开徐州,却不是那么容易的。

不仅要避免刺激李笠,又要确保李笠离任后,徐州能够继续承担防御齐国的重任,继任刺史人选有讲究。

于是,在李笠的“提议”下,继任刺史从李笠的“故将”中选出来,也是理所当然。

毕竟对于朝廷来说,让李笠挪个地方是最重要的,其他都好说。

之所以徐州刺史由好兄弟梁森来做,而不是连襟彭均,李笠当然有一番考虑。

明面上的说法是:彭均作为屯田都督,在徐州屯田刚开好局、需要巩固的时候,不宜离任。

而梁森战功赫赫,又任兖州刺史,抵御齐国,论资历,接任刺史很合适。

见不得光的考虑,是因为梁森双亲去世(失踪多年),不存在因为父母去世而辞官奔丧的可能,接任徐州刺史,比彭均稳。

否则一旦彭均双亲之一离世,就得辞官,空出来的徐州刺史一职谁来补,届时李笠未必说得上话。

李笠知道自己离开徐州等同于被人调虎离山,但他不想在无仗可打的情况下,于徐州任上浪费时间,所以有此安排。

只要徐州在自己人的控制下,就能继续快速发展,而他即便到了建康,也会很安全。

诸多交接事宜,自然有属官来办理,梁森作为李笠的左臂右膀,平日里就深度参与徐州事务,所以接手并没有什么难度。

现在,李笠召集一些徐州将佐开个小范围的会,直接就在席间表明态度:

一旦他在建康出事,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朝廷出了奸臣。

那么,梁森不用犹豫,直接以徐州刺史身份起兵,直扑建康,报仇。

这算是交代后事,也是提前把话说清楚:此去建康,李笠若遇不测,由梁森挑头报仇。

至于报仇之后,下一步该怎么办,李笠不可能说,也没必要。

若说了,只会增加己方内讧的可能,因为他此去建康,其实并不会出事,何苦给大伙心中埋刺。

所以李笠话锋一转,让气氛轻松些:“这是最坏的情况,当不至于此,否则我也不会主动要求回建康。”

“所以,徐州一切照旧,屯田已经打开局面,要巩固,而刚开始的役兵制,要继续推行下去。”

李笠说到这里,举杯示意,在座的梁森、彭均、武祥以及几位徐州军将领举杯,然后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李笠一直避免自己的团队成为“鄱阳同乡会”,所以在徐州任职期间,提拔、拉拢了一些两淮出身的人士,如今在座的,就有这些人。

譬如一直作战在前的东方白额、严超达,就是两淮豪强出身的将领。

李笠方才说的话,有些大逆不道,但听在东方白额、严超达耳中,却暖人心扉:彭城公这是把他们当自己人,才敢如此直白。

当然,李笠指的是自己出意外,如果不出意外,徐州军就没必要有过激举动。

如今彭城公回京任职,但徐州这边不可能放手,两头兼顾之下,当然要有一系列任用、提拔,他们正好可以为彭城公分忧。

李笠放下酒杯,继续说:

“我听到消息,据说齐主高洋崩,其太子继位,因为是十四五岁年纪,所以高洋安排了几位辅政大臣,连同太后一起,辅佐少帝。”

这消息,与会人员之中,有许多人是现在才知道,所以颇为惊讶。

“但正式消息,得以齐国遣使到建康告哀为准,所以,现在建康那边都还不知道。”李笠做了补充。

“恰逢官军河南新败,所以,往后这一两年,两国之间应该不会起战事,徐州有宝贵的安稳时间来屯田、完善方方面面。”

“这也意味着,我们无仗可打,虽然不能就此荒废军务,但事实就是,我们可能没仗打了。”

“我是个闲不住的性子,既然淮北可能无事,而朝廷又在为征收商税一事犯愁,那么,我当为国分忧。”

“收税,是一件必然得罪人的事,而在建康收税,更是容易得罪满朝文武、世家高门,所以这件事可不是一般的麻烦。”

“但是,既然要为国分忧,那么再难,我也要去做,这就是在打仗,只不过战场另类,而敌人也不同以往。”

与会人员,都已经大概知道李笠回京任职的一些内幕情况,所以现在李笠在席间提起来,不会太过惊讶。

李笠作为徐州牧、开府仪同三司的重号将军,又是战功赫赫的常胜将军,离开地方任上回京为官,不可能就做个“污浊”的监税官。

即便李笠不要脸,朝廷还要脸不是?

所以,李笠回京担任的是中军将军,这是主职,为军号班秩第三十三班的“四中将军”之首,只授予在京为官者。

再往上,就是军号最高班秩(三十四班)的镇卫、骠骑、车骑将军,此为武臣的巅峰。

李笠的主职是率军镇守建康,兼职,是“监建康税事”。

监建康税事,指的是参考饶州、徐州税制(商税),改革建康商税税制,以提高建康这一天下财富汇集之地的商税收入,给朝廷财政增收。

建康作为京城,权贵多如狗,纨绔满地走,以之为靠山的商贾宛若满天繁星,想要从这些人手中收税,很难。

因为税官、税吏得罪不起那绵延起伏的靠“山”。

现在,就由李笠来做这个恶人,而武祥则作为打手,具体负责相关事宜。

之所以太后和宰辅们同意这项调动,其实有诸多考虑,若仅仅是为了收税,不至于把李笠这头猛虎调回来。

李笠大概讲起其中缘由:

“但凡有些余力的朝廷,都会对地方官实行定期迁转制度,能够长期坐镇一方的官员不是没有,不过要极受天子信任。”

“即便是皇子出镇地方,也很少有例外,当然,当年镇守蜀地的武陵王是例外。”

“所以,我在徐州任上当了好几年官,按例,也该迁转了,只是朝堂诸公对李某不甚了解,担心让我离任,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这样很不好,因为别处牧守,也会以我为榜样,滞留任上,长此以往,朝廷的制度就形同虚设。”

“所以,我回京任职,此为表率,让天下百姓都看到,徐州官员都是朝廷忠臣。”

“我回京后,顺便当恶人,为朝廷开源,这也是为国分忧,当然,收税免不了得罪人,恐怕也只有我,够资格做这个恶人。”

说到这里,李笠笑起来:“届时,得罪了满朝文武,得罪了高门甲族,以及三吴著姓,李某名声狼藉,朝堂诸公也就放心了。”

这是自嘲,言外之意就是他若在建康官僚、士族高门那里的名声一片狼藉,就不存在收买人心、图谋不轨的可能。

至于中枢是否想借着这个机会来个“调虎离山”,把李笠调离徐州,然后慢慢李笠在瓦解徐州的势力...

不用想,肯定会。

只是不可能近期就这么做,毕竟即便李笠离开徐州,但他对徐州的掌握还是很牢固的。

李笠看着自己的团队成员,收起笑容,站起来。

其他人见状赶紧也站起来,却听李笠语气诚恳的说:“我得先帝恩遇,赐字维桢,当不愧此字,朝廷需要我做恶人,我就做恶人。”

“只是这一去,守卫淮北的重任,就托付给诸位了!”

李笠说完,郑重行礼,众人赶紧回礼。

他们知道,李笠是身先士卒,在新的战场上作战,为大伙披荆斩棘,开辟出新的前进道路。

徐州再好,始终是边镇,若李笠无望进入中枢,那么徐州将佐们就会和李笠一样,蹲在徐州给朝廷当守户之犬。

然而,一个出身微寒的武人,在没有天子信任的情况下,想要进入中枢,这是不可能的。

李笠却在尝试,他要给自己以及追随者看到一个光明的前途。

但想要有收获,就得有付出。

所以他不在乎所谓的“得罪人”。

高洋突然去世,导致淮北这个舞台,接下来可能一两年内无戏可演。

宁可一年不将军,不可一日不拱卒,李笠不想闲下来,于是他及时调整策略,马上到别的舞台“抢戏”来演。

谁都不敢碰的“在建康收税”剧本,他敢接,然后自编自导,演一场大戏。

演好了,收获可不小,又能锻炼队伍,虽然不至于以“收税”之功入中枢,却可以“日拱一卒”,向目标靠近。

着力点就是税收。

税收,是一个国家维持下去的根本,收不上税的朝廷(政府),必然很快亡于内忧外患之中。

他此去建康做恶人,就要让天下人看看,鄱阳李三郎的“专业收税”,能专业到何种地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