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栋梁 > 第一百五十三章 怎么办?

乱世栋梁 第一百五十三章 怎么办?

作者:米糕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3:02:33

第一百五十三章 怎么办?

钟离,私第,王僧辩与次子王颁交谈,说到时局,只有叹息。

皇帝驾崩,王僧辩听到噩耗后愕然,随后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大司马、彭城公李笠,必然造反。

哪怕李笠没有“都督中外诸军事”,也必然起兵造反,因为无论接下来谁当皇帝,都不可能对李笠放心。

“淮阴目前看起来风平浪静,但是,谣言四起,”王颁缓缓说着,将自己在淮阴行在的所见所闻说出来。

“有谣言说,彭城公意图以女色迷惑皇帝,以便掌握大权,结果皇帝纵欲过度,出了事。”

“各种谣言,大多将皇帝驾崩一事,归咎于彭城公,甚至说彭城公已软禁太后,图谋不轨。”

王僧辩不关心皇帝驾崩的真相是什么,反正皇帝驾崩之后,李笠欲做忠臣而不可得,无路可退,迟早要走出那一步。

所以,宗室们不会坐以待毙。

“他们打不过彭城公的,打不过。”王颁说着说着,摇摇头:“不要说徐州军,彭城公整顿过的中军,恐怕就能讨平变乱。”

“何以见得?”王僧辩问,王颁回答:“孩儿在淮阴,入行宫时,碰到急雨,露天值守的禁卫将士在雨中巍然不动。”

“直到命令传来,说可以避雨,他们才解散队伍,就近避雨。”

王僧辩闻言一愣,随后叹了口气:“中军诸营,素来军纪散漫,如今森严如此,宗室们没有赢的可能。”

“他们或许会派刺客行刺。”王颁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不认为宗室们会坐以待毙,然而想在战场上正面击败李笠很难,所以出阴招是必然。

王僧辩不认为这种行为会成功:“刺客行刺,须得出其不意,方有可能成功,旁人能想到的,彭城公必然能想到。”

“据说在徐州寒山时,彭城公就经常被齐国派来的刺客袭击,结果呢?什么事都没有。”

“宗室们不会坐以待毙,所以必然想尽一切办法,拉拢可以拉拢的人,包括,外人。”

“外人?”王颁瞪大眼睛,“莫非,莫非....北虏?”

“是啊,北虏,”王僧辩苦笑起来,“齐主一旦得悉南方形势,必然会趁火打劫,派出兵马进攻河南。”

“届时,彭城公既要应对齐军,又要对付宗室诸军,孤虎对群狼,优势大减。”

王颁却不这么认为:“父亲,彭城公手下,不缺担当重任的大将,也不缺追随者,他可不是孤虎。”

“此次北伐河南,徐州诸将表现,就证明他们能担大任。”

王僧辩明知故问:“你觉得,彭城公必胜?”

王颁点点头:“必胜,因为倒向彭城公的人会很多,其中有两淮出身文武官员,还有那些寒族子弟,更别说,饶州鄱阳那边...”

“饶州,是鄱阳王在镇守。”王僧辩其实心中已经有了答案,却依旧这么问,是想看看儿子的眼光如何。

“那又如何呢?饶州百姓,以及当地强宗、大姓,恐怕心早就在彭城公这边。”

“孩儿就不信,彭城公在鄱阳家乡没有布局,只要一声令下,恐怕,鄱阳王的号令都出不了饶州公廨。”

“王府卫队,即便想要有所动作,恐怕是举步维艰。”

儿子能想到这么多,也算不错了,王僧辩没有再问。

这几日,陆续有不同身份的人来到钟离,给他带来不同身份之人写的信。

这些信虽然为不同人所写,但内容大同小异,都是劝他为国尽忠,与逆贼划清界限。

但王僧辩一直在等,等一个人的信。

昨日,他等到了。

李笠派人送来一封信,在信中“恳请”他以大局为重,支持朝廷,共度时艰。

王僧辩收到这封信后,松了一口气,且不论李笠在信中所说有多少出于真心,但至少说明一点:

李笠没有把他当敌人。

这样就够了,若李笠不屑于对他做表面功夫,那就意味自己成了对方必须铲除的目标。

那么,接下来该如何应对?

王僧辩还在想。

王僧辩和兄弟们,本是北人,当年随着父亲王神念南下入梁,在南方安家落户。

王家兄弟的大半人生,都在梁国度过,自入仕起,就是梁国臣子,按说到了关键时刻,应当为国尽忠。

但是,王僧辩没有把握击败李笠。

若他有如神助,击败了李笠,那么自己的处境也会变得微妙起来:他会不会变成下一个李笠?功高不赏,有死而已?

宗室们容不得一头猛虎,更不会容得下杀死猛虎的勇士。

皇帝驾崩,即便皇后、张贵人能生下皇子,李笠已经不可能做大梁的忠臣,战争爆发无法避免。

若战事很快结束,倒不要紧,受牵连的百姓少,国力损耗不大。

若战事旷日持久,很容被周、齐两国趁火打劫,届时,沔北、河南地区,甚至荆襄、两淮地区,都会沦陷。

真要是这样,战争的胜利者,手中是残破的江山,长江以北地区悉数丢失,国势大衰,只能苟延残喘,再无统一中原之可能。

王僧辩近日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他到底想要什么?

高官厚禄?福及子孙后代的富贵?还是...

有生之年,天下一统,并参与其中?

小黄,郊外,一场狩猎接近尾声,营地里,亳州刺史王琳和部下们清点猎物,现烤现吃,佐以美酒,快活不已。

现场一片欢声笑语,王琳看着一张张笑脸,忽然有些恍惚。

昨日,他收到了李笠的亲笔信,李笠在信中“恳请”他以大局为重,支持朝廷,共度时艰。

王琳看过信后,心情复杂。

他不蠢,知道皇帝驾崩后,李笠若不想死全家,就只有一条路可以走。

所以,“都督中外诸军事”是必然的。

而李笠只要走上那条路,就没人可以阻拦,且对方极大概率能够顺利走到终点。

因为李笠真的太能打了,手下又不缺强兵悍将,恐怕无人可以在战场上正面击败李笠。

那么,现在,我该怎么办?

王琳不知道。

他家本是卑微的兵家,多亏姊姊、妹妹容貌出众,被湘东王看中,才有了出头的机会。

王琳觉得,自己全家受了湘东王的恩惠,就该为国效命。

至少,要报答湘东王的恩惠。

所以,一旦李笠走到那一步,改朝换代,必然对前朝宗室斩草除根,那么,他的外甥们,包括琅琊王萧方诸,难逃一死。

作为舅舅,他怎么能看着自己外甥走向末路而视若无睹?

这对得起湘东王么?

而他作为食梁之禄的梁臣,怎么能在关键时刻,与逆贼同流合污?

哪怕这个逆贼,是自己的好友,造反是情不得已。

但基于现实,王琳知道,自己站在李笠那边,是最好的选择。

无论是对他、对王家、对于部下,都是如此。

因为如无意外,李笠必然是胜利者,更别说皇帝驾崩、李笠都督中外诸军事的消息传来,王琳左右心腹,就有些蠢蠢欲动。

劝王琳,支持李笠。

李笠年富力强,手下大将不少,又有两淮豪杰追随,能打的不仅有强悍的徐州军,还有鄱阳那边的子弟。

而且儿子多,世子都十三、四岁了。

怎么看,李笠都有成为开国皇帝的可能,如同冉冉升起的朝阳。

而梁国的那些宗室,有哪个能打的?

宗室们容不下战功赫赫的李笠,就能容下击败李笠的人?

所以,当左右得知派人来找他后,虽然不知具体说了什么,一个个都喜形于色。

认为李笠是在向王琳示好,明显是要拉拢,所以,大伙都很高兴。

很显然,王琳做为一个群体的首领,自己怎么想倒是其次,关键是这个群体的主要成员怎么想。

他这二十多年来,结交无数朋友,有了不少追随者,这些朋友和追随者当中,大部分出身微寒,甚至是来路不明的“好汉”。

这些人追随他,一是因为投缘,二是因为他给了这些人以希望,出头的希望。

而现在,对于许多人来说,只要王琳站在李笠这边,那么王琳连同大伙的前途,一片光明。

对于出身微寒的武人们来说,名震天下的李笠、亲近寒人的李笠、“英雄不问出处”的李笠、号称不败的李笠,就是大伙的前途所在。

王琳知道,如果他选择和李笠作对,部下之中会有很多人离开他,站在李笠那边。

这种选择,是基于自身利益而做出的,而不是个人恩怨。

那些投向李笠的人,依旧会感激他多年来的提携、照顾,依旧会认他这个“王郎”,但是,会坚定不移的跟着李笠向前走。

因为只有李笠才能带着这些人不断打胜仗,让这些人凭借军功平步青云,而不在乎这些人的出身。

此次北伐河南,就有不少武人凭借军功晋升,在河南各地当县令、郡守,这在以往是难以想象的。

如今,河南是许多将士的根本所在,许多人在河南有了“功田”,当了官。

而能够守护河南的人,就只有李笠。

如果李笠完了,萧氏皇帝,有能力守住河南么?

恐怕未必,许多人都担心宗室们和北虏勾结,以让出河南、淮北为代价,“请”北虏攻打李笠。

这是不能接受的,所以王琳知道自己的部下当中,许多人都希望他站在李笠这一边。

支持李笠,就能守住河南,守住大伙辛辛苦苦立下战功换回来的官位、土地。

王琳看着谈笑风生的部下们,心中满是无奈。

人心所向,所以,我该怎么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