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栋梁 > 第一百六十二章 无可奈何(续)

乱世栋梁 第一百六十二章 无可奈何(续)

作者:米糕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3:02:33

第一百六十二章 无可奈何(续)

上午,阳光明媚,襄阳城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城里街道熙熙攘攘,人们忙着各自的事情,仿佛之前的战事从来就没发生过。

但是,城北江边,那满目疮痍的税署营垒,时刻提醒着人们,襄阳确实经历了一场战乱。

只不过这场战乱造成的破坏不算很大,很快就结束了,所以才像一场梦。

率军平乱的行军总督王僧辩,此刻在税署营垒外驻足,看着被投石机砸得坑坑洼洼的营垒墙壁,以及明显反复被火烧过的墙外地面,默然不语。

自雍州刺史、新兴王萧大庄于襄阳起兵,襄阳税署就被围攻,却在外无援兵的情况下,硬扛到官军兵临城下。

由此可见,税署营垒的坚固程度,以及税兵实力都非同寻常。

使得诸王都对近在咫尺的据点无可奈何。

所以王僧辩在想一个问题:果然李笠早就打算图谋不轨了?

不然把各地税署修得如同堡垒,图的是什么?

他看得明白,眼前这些建筑,从一开始,确实是当做堡垒来建设的:整体就是一座小城,死角很少,为砖石所砌(用了水泥),十分牢固。

所以即便投石机不断攻打,急切间也“啃”不动这“硬壳”。

但王僧辩认为,税兵们或许还有很特别的防御手段没使出来,否则光靠墙壁硬抗投石机、用火油纵火,其实也扛不了太久。

当然,关键还是在人,而税署恐怕早就在人员方面,作出了对应的布置。

于是,当诸王起兵之后,外无援兵的各地税署营垒,就成了铁钉,牢牢钉在襄阳、江陵、临湘、夏口、寻阳、湓城附近。

这些“铁钉”很难拔,又在要津附近,使得起兵的诸王,无法从容调集、转运粮草。

待得官军兵临城下,这些税署营垒又成了极好的“落脚点”,可见李笠之前的布置,本来就不是单纯的为了收商税。

王僧辩的目光转向北面,北面,停泊在港区的船队扬帆起航,即将沿着汉水往下而去,入长江后前往淮阴。

将长沙王萧韶(司州刺史)、安陆王萧大春(荆州刺史)、新兴王萧大庄(雍州刺史)押往淮阴。

同行的还有家眷,要在淮阴行在,由有司定罪。

此外,困守江州寻阳的南海王萧大临、西阳王萧大钧,因为部下开门投降,束手就擒。

湘州刺史、武宁王萧大威,也因为临湘守将开投降,被俘。

战乱平息,这几位藩王,也会被押到淮阴,接受处置。

王僧辩暂时驻守襄阳,代行荆、襄、司州事务,并善后。

此次诸王作乱,朝廷只抓首恶,不问胁从,要尽可能将影响降到最低,避免引发更大的动荡。

朝廷宽大处理,本来有些惶惶的人心,自然很快安定。

王僧辩出征前,曾经以为李笠会暗中交代,让被俘的藩王“意外身亡”,譬如“舟坏溺亡”,譬如“畏罪自尽”。

但李笠并未有任何暗示,并表明态度:尽可能活捉,然后押送淮阴,由有司论罪后处置。

既然对方要脸面,王僧辩也乐得做个顺水人情,在严加看管的前提下,对被俘诸王及其家眷好吃好喝供着。

大家好,我们公众.号每天都会发现金、点币红包,只要关注就可以领取。年末最后一次福利,请大家抓住机会。公众号

只不过,想到这十来年的往事,王僧辩唏嘘不已。

如果先帝(萧纲)没有遇刺身亡,李笠就能安心做大梁的忠臣;

如果先帝(萧大器,追封为帝)没有伤重不治,用好李笠,李笠也能安心做大梁的忠臣;

如果,大行皇帝没有出事,李笠作为国丈、未来皇太子的外祖父,或许,还能做大梁的忠臣。

奈何,奈何...

事已至此,王僧辩明白,换谁处在李笠的位置,也只能走出那一步。

回首看着襄阳城,这里,六十多年前,齐国雍州刺史萧衍起兵,荆襄豪杰纷纷响应,大军浩浩荡荡攻向建康。

六十多年后,萧衍的孙子,也在此起兵,却应者寥寥,很快败亡。

或许是孙辈不顶用?可即便还有儿子在世,又能如何呢?

如果,那年湘东王没有病重离世,压得住李笠么?

王僧辩作为湘东王萧绎的故吏,觉得不行。

若当时李笠要造反,恐怕湘东王调动了所有能调动的兵马,也打不过李笠。

或者说,自从李笠在徐州站稳脚跟后,朝中就没人可以制得住这头猛虎,只有先帝父子,尚能用恩义驯服对方。

此次诸王起兵,李笠甚至都没动用徐州军,以及几位麾下大将,就轻而易举将诸王击败。

根本就未用全力。

王僧辩知道自己即便站在诸王这边,也改变不了结果。

李笠手下精兵强将不少,譬如在鄱阳的同党,靠着临时拼凑的“义军”,直接就在彭蠡湖一战,把萧大临的水师击败。

义军又走安成步道,强攻临湘,俘虏湘州刺史、武宁王萧大威。

而三吴地区,击败南康王、义安王的那个带兵将领,是徐州刺史梁森的弟弟梁淼,李笠连建康驻军都没动用。

此次西征,作为行军都督听王僧辩节制的李昕,是李笠的侄子,李昕带领千余骑兵为前军,攻势十分犀利,连战皆捷,甚至智取江陵城。

可见,即便李笠“单干”,光是李昕、梁淼两人打头阵,加上鄱阳“义军”,就足够诸王兵马头痛的。

遑论梁森、彭均、黄?这几员大将出击,要知道,这三位在前次北伐期间的表现十分显眼。

诸王此次兵败,意味着宗室大势已去,梁国国祚,怕不是要结束了。

王僧辩正感慨间,一阵交谈声引起了他的注意,循声望去,却是行军都督李昕和税署官吏交谈,似乎说的是修葺营垒事宜。

总税司下辖税署的事情,和王僧辩无关,他也管不着,但李昕却能管,因为李昕是代表李笠来的。

王僧辩关注的人,是李昕身边一个中年男子,那个中年男子名为梁孝言,是李昕的行军军军司(监军)。

王僧辩不认为李笠会对侄子不放心、特地安排个监军来监督,所以他认为这个气度非凡的“梁军司”,恐怕另有重任。

之所以王僧辩认为此人气度非凡,是因为他在对方身上,看到一种只有封疆大吏才会显示出来的气质。

王僧辩因为军务,常和李昕接触,那个梁军司一直跟在李昕身边,所以对方的气质,让王僧辩印象深刻。

一个人的气质,很难装出来,尤其是眼神,王僧辩从对方的眼睛里,看到的是倨傲。

仿佛一头老虎,睥睨着眼前小兽。

以李笠如今的地位,王僧辩与其见面时,都没在对方看自己的眼神中看到如此神色,所以他很奇怪:这位梁军司到底是何来路。

王僧辩盯着“梁孝言”,化名“梁孝言”的段韶,注意到了,他对看过去,见是行军总督王僧辩看着自己,目光交错了一下,转到别处去。

很遗憾,你不是我的对手。

除了李笠,你们都不是我的对手。

段韶如是想,作为李笠的手下败将,其实他还是不服气,认为当初是自己一时大意,被李笠用水攻得逞。

要知道李笠如此狡诈,他当时注意一点,就不会吃败仗了。

但是,现在的李笠实力比当初增加许多,所以段韶有时会想,若自己逃回齐国,点起晋阳精锐来找李笠算账,野战正面交锋,有把握打赢么?

他很快想到李笠展示过的一件武器,那武器的威力之大,超乎想象。

想到这里,段韶只觉无奈:我就算逃回去了,又能如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