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栋梁 > 第十章 风光

乱世栋梁 第十章 风光

作者:米糕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3:02:33

第十章 风光

上午,阳光明媚,黄姈推开窗户,让躺在床上的吴氏,可以看到窗外景色。

外边风和日丽,但吴氏却只看到一片灰暗。

她已是弥留之际,却强撑着病体,争取多在这个世上逗留一些时候。

因为,今天是个很重要的日子:她的儿子李笠,正式成为皇帝,要在好大好大的宫殿里,接受文武百官朝贺。

所以,她要撑下去,既然已经撑过了冬天,好歹,再撑一下。

等人来告诉她,今天那个大宫殿里,李笠是如何的风光。

黄姈并未随李笠一起经历“大事”,留在府里,陪着吴氏,尽儿妇义务。

也是为了替李笠陪伴吴氏,以免到了“那个时候”,吴氏身边不要说儿子,连儿妇都不在。

本书由公众号整理制作。关注Vx书友大本营,看书领现金红包!

她看着奄奄一息的吴氏,心中悲伤,却没表露出来:这一个冬天,姑婆(婆婆)一直在硬撑。

为的,就是不耽误李笠的大事。

然而,吴氏现在真的快撑不下去了,渐渐地,出现了幻听。

恍惚间,有人跑过来,在她耳边大喊,说“你家老李和大郎,死了!”

眼前一花,她站在两座坟茔前,看着亡夫和长子的墓,悲痛欲绝。

旁边,身着孝服的二郎和三郎,痛哭流涕。

恍恍惚惚,又有人跑来,在她耳边大喊,说“二郎不行了!”

她跑到房间里,看着床上奄奄一息的次子,泪如泉涌。

她又站在一座坟茔前,看着次子的墓,悲痛欲绝,旁边,身着丧服的三郎,泣不成声。

再后来,三郎也病倒了,躺在床上奄奄一息,高烧不退。

她以为这个家就要散了,结果,三郎病好了,并慢慢把整个家都扛起来了。

二十多年过去,人丁凋零的李家,已经开枝散叶,长孙有了儿女,而三郎的儿女更多。

吴氏已经没有太多遗憾,现在,就想知道,儿子有多风光。

毕竟这二十年来,儿子四处奔波,很不容易,才有了今天。

耳边响起脚步声,吴氏随后见黄姈起身,往门外走去,不一会,两人跟着黄姈进来。

来到床边,兴奋的向吴氏说着话。

吴氏瞪大眼睛,看着来人,试图从一片模糊之中,辨认眼前说话的,到底是真人,还是记忆里的某个片段。

“老主母!郎主可风光了...”来人是两名侍女,今日跟着郎主出行,见识了郎主的风光,特地赶回来给老主母做详细汇报。

两人是鄱阳民女,穷苦人家出身,没见过什么世面,不过老实憨厚,干活麻利,常伴吴氏身边。

平日里还陪着吴氏聊天,解解闷。

如今两人说着一口鄱阳话,向吴氏介绍郎主(李笠)今日是如何的风光:

黄姈见这两位争先恐后的说,赶紧做了个手势,让其打住,然后点了其中位,让其先说。

从何说起呢?

首先是入宫前,走在街道上的情形。

一名侍女说道:“郎主入宫,队伍好庞大的...”

随行的人员,有人骑马,有人步行,一个个穿红戴绿,威风着呢。

许多人举着许多彩旗,彩旗五颜六色,让人看花了眼。

旗帜上画着太阳,月亮,星辰,还画有好多四脚蛇。

吴氏听到这里,忍不住笑了笑,黄姈有些无奈。

吴氏知道这所谓的“四脚蛇”应该是龙,却没纠正。

侍女见老主母一脸不信,主母不吭声,便坚持自己的所见:对,就是四脚蛇,颜色有青、黑、红、黄、白等。

只不过这四脚蛇有些奇特,长着头发。

除此之外,旗帜上画的还有雉,有猫,还有龟。

对,就是龟,龟旗,仿佛鱼市里卖龟人家挂出的招幌。

除了旗帜,还举着许多金斧、金铲、金瓜、大蒲扇,而金瓜的形状又有区别:

长杆顶部的金瓜,有立着的,有躺着的。

至于金斧、金铲,或许是将来郎主砍柴、挖地时用的,毕竟当了皇帝,用的器具当然得是金做的。

又有好多凉伞,五颜六色的,凉伞的柄有直的,有弯的。

郎主则坐在好大的好大的大车上,由大象来拉车。

黄姈听得“大象拉车”,不由得一愣:怎么回事?大象不是用来开路的?

她没开口,另一个侍女反驳说“不对”,说大象是开路的,郎主乘坐的车,是马车,六匹马拉的车。

反正队伍很壮观,沿途聚集着好多百姓,有男有女,有老有少,都聚在路边看热闹。

因为人太多,所以有许多兵排成长队,手拉手,拉起人墙,维持道路两旁秩序。

队伍一路走,路两旁都是人,又有许多小贩在附近叫卖小食,热闹非凡。

就如同乡下市集开市时那么热闹。

不知是谁带的头,道路两旁的人们欢呼起来,欢呼声如同彭蠡湖边的湖水,一浪接着一浪。

她俩跟在队伍里,众目睽睽之下,听着此起彼伏的欢呼声,那是既紧张又激动。

跟着队伍走啊走,就走到皇宫外面了。

等入了宫,郎主下了车,哎哟,真是穿金戴银,如同出嫁的小娘子。

身上衣物有好漂亮的花纹,头顶戴着个板板,板板的前后两端挂着漂亮的小珠帘,晃啊晃的。

那个高大的宫殿,也不知是怎么回事,阳光可以照进去,亮堂堂的。

她俩从侧门进入,才看清楚宫殿里的情形:大,好大。

里面的柱子好大好粗,感觉一个人张开双臂去抱也抱不住。

宫殿最尽头是一个台,台前有好几级台阶,而台上是一个好漂亮的坐榻。

台的前方两侧,站着好多人,都是男的,有壮年,也有头发花白的老头。

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一个个穿着漂亮的衣服,戴着稀奇古怪的帽子,双手在前,都拿着个板条,也不知这板条是干什么用的。

或许,是挠痒的如意?

不过,每个人都脱了鞋,鞋子摆在殿外。

殿里点着许多香炉,香喷喷的,或许,就是为了遮盖那么多人的脚丫子味吧。

吴氏听到这里,忍俊不禁,黄姈只觉得颇为尴尬:两人确实是没见识,不过这样说出来的所见所闻,姑婆才好理解。

侍女见老主母高兴,兴致勃勃说下去:

她俩远远看着,见郎主缓缓走向高台上的坐榻,台前左右两旁列队的人们,一个个微微低头,好像做错事一般,都不敢抬头看郎主。

等郎主坐在榻上,坐好了,旁边有人走出来,好像是个大官。

拿着一张纸,展开,就这么双手拿着念,仿佛乡下办喜事时,里司哼哼唧唧对着面前的乡亲们讲话...

吴氏听到这里,笑出声。

侍女顿了顿,继续说:这大官叽里呱啦说了许多难懂的话,声音忽高忽低,好像唱曲一般,蛮有趣的。

对了,那大官两鬓斑白,下巴留着一撮胡须,花白花白的,说话时,胡须一颤一颤,可好玩了。

也不知说了多久,那大官说完了,底下那些人们,就呼啦啦出列,对着坐在榻上的郎主行礼,然后高声呼喊着....

呼喊着“万岁”等等,声音震耳欲聋,震得人耳朵都要聋了。

然后,郎主站起,双手虚抬,说了句“众‘亲’平身”,于是人们起身。

郎主叫这些人“众亲”,想来是把这些人当做乡亲对待了,侍女们觉得,郎主就如同郡里的大官在乡亲们面前那样,风风光光。

吴氏听着听着,脸上一直带着笑容,她终于知道,儿子有多风光了。

真的好风光,一路过去,百姓夹道欢呼。

到了大大的宫殿里,文武百官齐齐行礼。

不枉我儿辛辛苦苦二十余载...

黄姈见两名侍女说了一通,意犹未尽,而姑婆没有什么要问的,便让两人退下,过后有赏。

房内又恢复了安静,黄姈问吴氏要不要喝水,却见吴氏已经含笑睡着了。

她轻轻给吴氏盖上被子,忽然,身子一僵。

片刻后,探手到吴氏鼻前,过了一会,未感受到丝毫气息。

素来坚强的黄姈,跪在床前,握着吴氏的手,哭起来:“娘,一路走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