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栋梁 > 第三十三章 布置

乱世栋梁 第三十三章 布置

作者:米糕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3:02:33

第三十三章 布置

夏末,天气依旧炎热,一条小河畔,李笠和梁森驻足而立,东张西望。

看了许久,确定这里就是当年他俩被拐卖后,给“买家”干活时,曾经钓过鱼的河湾。

而远处庄园边上,一群破旧的院落当中,就有他们当年睡过的房子。

一眨眼,二十多年前过去,当初那艰苦而短暂的奴隶生活,李笠依旧没有忘记。

此次出巡至沔北,李笠特地派人去寻找当年的受苦之地,现在,看着“物是人非”,只有感慨。

“向北,过宛城,翻过群山,就进入阙南(伊阙以南),也就是伊、洛地区,过伏流城,出伊阙,距离洛阳就不远了。”

李笠望着北方,缓缓说着:“如果我们能到那里故地重游,那就意味着已经拿下洛阳,意味着,天下大势,分久必合。”

“从沔北翻山去攻洛阳么?”梁森问道,想了想,又补充:“翻越山岭,粮草输送,沿途消耗可不小。”

“当年,魏军南下,攻占沔北地区,不就是从洛阳南下,过阙南,翻山而来?”李笠笑起来,“他们能行,我们当然也能行。”

“那...将来若真的...若李使君不肯归降,怎么办?”梁森又提出一个新问题。

他口中所说李使君,是周国和州刺史李义孙,即李笠当年认的远亲。

和州位于阙南,州治伏流城,此为李义孙家族世居之地。

“那我便绕路嘛,从虎牢出击,西攻洛阳。”李笠私下里和梁森等故人交谈,不怎么用“朕”这个自称。

“他会奉命救援洛阳呀。”梁森提醒,李笠耸耸肩:“那你去劝降咯。”

这是把问题交给梁森去解决,梁森不知该怎么回答。

二十多年过去,李义孙的仕途走到了刺史这个级别,如其父兄那般。

而李笠,已经是一国之君。

真要有两军对垒的那一天,想来,劝降应该是能成的。

梁森听李笠说过,这二十多年,李笠和李义孙一直保持着联系,可以说是每年都有书信来往,今年也不例外。

李笠出巡沔北,就派人去“一山之隔”的阙南,给李义孙送去亲笔信。

前日,收到对方回信。

只是为了对方着想,联系一直是暗中进行,毕竟李义孙是周国官员,一旦事泄,可是要倒大霉的。

梁森觉得,若真到了那天,李义孙想来会归降“远亲”,或许,李笠还会给予这个“远房堂兄”以宗室的待遇。

不过,那一天何时会到来?

李笠受禅称帝已有两年,这两年,一直在推行各项新政。

其中,全国范围的检寺,暂时限定在三吴地区开展的检籍、检地,已经告一段落。

效果,当然是十分显著的,朝廷将大量田地清查出来,又清点许多隐户,使其重新成为编户民。

所以,朝廷的岁入大幅增加,在册户籍数也增加不少。

而三吴地区,许多士族、豪族对朝廷的怨气,也大幅增加。

毕竟,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那么多士族、豪族名下田地、依附民,多少年来都不用缴纳一粒米,不用服劳役。

累世积蓄下来的田产、财富,以及大量部曲、奴婢、依附民,使得这些大户过着“闭门成市、僮仆成军、自给自足”的舒适生活。

但现在,行不通了。

每一亩田都要缴纳租赋,每一个僮仆、庄客、部曲都要服劳役,而官府又以优厚待遇(相对来说),扩招厢兵,这让士族、豪族们的收入大受影响,劳动力流失严重。

与此同时,朝廷虽然没有废除九品中正制,但以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使得士族们对入仕渠道的控制,日益变得无力。

李笠不屑于收买那些累世富贵的世家高门,也不再给士族以经济上的特权,又慢慢夺走对方政治上的特权,如何不会惹得这些人怨气冲天?

虽然如今国内局势看起来平静,朝廷检寺、检籍、检地进行得很顺利,各项新政也推行开来,但是,梁森觉得这很可能是暴风雨来临前的短暂平静。

那些心怀怨恨的人们,面上带着笑容,心中却会以最恶毒的诅咒,诅咒李笠出问题,与此同时,必然暗中酝酿着什么。

所以,李笠特地出巡,从淮阴出发,向西行进,过豫州悬瓠,入沔北,于宛城、穰城停留。

再南下,去襄阳、荆州,然后乘船由长江顺流而下,过湘州、郢州,走一个来回,安抚各地民心。

愿意为朝廷效力的地方豪强、各类人才,李笠会给机会。

那些坐壁观望,态度不明的地头蛇,李笠会适当安抚。

至于那些面上恭顺,但心中怨气满满、憋着劲要搞事的人,李笠会继续“钓鱼”。

在许多地头蛇不服气、怨气冲天的情况下,楚军若北伐,胜了还好,若战事不利,甚至吃了败仗,恐怕后方会起风波。

所以,梁森觉得前方的路并不平坦,还得小心翼翼的走。

“走完这一圈,怕不是要到明年了。”梁森提醒李笠,“外出太久,会不会...”

“就怕他们不闹事,日盼夜盼,盼着呢。”李笠看着眼前潺潺流水,一脸轻松,“只要我们自己不乱,别人,就别想有机可乘。”

“不怕贼不来,就怕贼惦记,我就怕,他们铤而走险..”梁森担心的是李笠的个人安全。

很显然,没人可以从正面挑战朝廷,挑战李笠。

但是,却可以靠三五死士实施的成功刺杀,让李笠“崩”。

李笠一旦出意外,那可就不妙了。

梁森已经有了决心,万一李笠出意外,他无论如何,都要守住李笠打下的偌大家业,确保新君坐稳位置。

但是,光靠他们这几个元从故旧的决心,届时还不能完全稳住大局。

因为其实许多文武官员目前是仅对李笠信服而已,未必信服李笠的儿子。

所以,李笠需要时间来巩固新朝的根基,行事必须谨慎些,尤其得提防刺客行刺。

襄阳,某食肆里,说书人端坐大堂中央,手中拿着报纸,不说故事,而是给食客们讲“时事”。

其实就是念报纸上刊载的“新闻”,以及“连载”的志怪故事。

因为许多人不识字,看不懂报纸上的内容,却又想通过报纸,了解各地发生的事情,或者了解商讯,所以,但凡有说书人念报纸的地方,总是会聚集很多人。

有人气就有商机,所以店家会专门雇佣说书人,给客人们讲故事、念报纸,来个皆大欢喜。

大堂一隅,几个男子默默听说书人念完报纸,叫来伙计,结账。

顺便要几张手巾擦手,因为他们用餐时,点了炙羊肉,吃完后手弄得有些油腻。

年轻的伙计,看着食案边上放着的卷纸盒,按耐着心中鄙夷,对几位客人解释:“这纸巾,就是用来擦手的。”

“用纸擦手?擦得干净?”一个年轻人问道,他是这几个人当中,看上去年纪最小的一个,说话带着口音。

“是,这是专门用来擦手、擦脸的纸巾...”伙计伸手从卷纸盒里扯了一张纸,给客人们演示插手效果。

“这是餐巾纸,吸水,又不容易碎,擦完就扔,水泡一阵子就烂了,不占地方,方便得很。”

那年轻人和同伴,看着伙计演示纸巾的用法,将信将疑,自己用纸擦过之后,发现果然效果不错。

结了账,这几个人离开食肆,沿着街道向前走。

走着走着,来到街边一处空地,几个人聚在一起,低声交谈,看上去,仿佛是在等人,闲聊打发时间。

“你们方才都听到了,姓李的要来襄阳。”一个中年人低声说着,说着外地方言。

“届时,襄阳城内必然戒备森严,所以机会,恐怕只有一次。”

过往行人来去匆匆,没人注意这几个男子。

中年人看着街景,漫不经心的样子,说的却是大事:“如果不合适,不要勉强,实在不行,一路跟着,找机会下手。”

“他回程必然要去鄱阳,来个衣锦还乡,我先带人去鄱阳布置,你们若未能得手,那么,就在鄱阳,给他一个惊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