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栋梁 > 第九十六章 金鲫(续)

乱世栋梁 第九十六章 金鲫(续)

作者:米糕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3:02:33

第九十六章 金鲫(续)

清晨,阳光明媚,庭院一角,轮值的宫女们开始忙碌,张丽华和“同班”的宫女来到一排鱼缸旁,小心翼翼地给鱼缸换水。

宫里养着观赏鱼金鲫,既用池养,又有缸养。

不过平日里贵人们不在建康,所以这些观赏鱼集中在玄武湖畔饲养。

现在贵人们在台城暂住,便有部分缸养金鲫“搬”到宫里“暂住”。

这些鱼缸为敞口大陶缸,半人高,一个人用双手抱缸,手合不拢,容量很大,所以换水耗时较长。

不过,整个过程有“操作规则”,又有相应工具,一步步来,倒也不难。

换水宫女之中有刚轮岗者,见鱼缸里水面有浮萍,缸壁有大量青苔,金黄色的鱼儿在内游来游去,仿佛一个小小的池塘,觉得颇为有趣:

“这鱼儿真好看,是鲫鱼吧?”

今日负责换水的张丽华点点头:“对,不过是金鲫。”

宫女年纪比张丽华大不了多少,饶有趣味的说:“金鲫呀,宿豫那边的河里,偶尔能见朱衣鲋,长得好像呢。”

张丽华听对方说话带着的口音,知道对方大概就是淮北宿豫一代的人,笑道:“鲋,就是鲫鱼的古称,朱衣鲋,《述异志》里有提过呢。”

“而且,金鲫在许多地方都偶有出现,江州寻阳匡庐山那边,有赤鳞鱼,晋时就发现了。”

宫女们一边忙着换水,一边听张丽华讲“金鲫”的由来,听着听着,不由得入神。

常见的鲫鱼,身为白鳞,鱼背颜色较暗,而诸如赤鳞鱼、朱衣鲋这样的金鲫,其实就是鲫鱼之中的异类,周身呈现黄红色,被视为祥瑞。

但张丽华说,其实这不是祥瑞,而是颜色发生突变的鱼,这种鱼之所以少见,原因是颜色过于鲜艳,容易被水禽、大鱼看见,然后捕食,能长大的少之又少。

金鲫的后代,有一定几率也会是红黄色,但在野外很难长大。

那么,尽可能收集金鲫、人工饲养,这些金鲫在鱼池里不会被水禽、大鱼捕食,就能长大,然后繁殖后代。

将其后代中颜色正常的鱼剔除,那么,过得数代后,这些鱼就都是红黄色的金鲫。

而缸养的金鲫,因为相比池养,活动空间小,不需要奋力游动以捕获水中虫儿进食,于是鱼鳍、鱼尾会变得柔弱、宽大,身形也会由修长变得短肥。

若适当控制鱼缸每日接受的光照,就会对金鲫身上颜色的明暗有影响。

久而久之,缸养的金鲫繁衍数代之后,样子和池养的金鲫就会有所不同。

几个鱼缸的水都逐一更换完毕,宫女们听张丽华讲解金鲫,听得津津有味:“丽华,你知道的真多呀!”

“听说许多富贵人家养金鲫,都是池养,缸养的金鲫,观赏起来是方便,却不容易养好。”

“得请少府寺这边派人教,才能养得久...”

张丽华笑了笑,没多说,她本来也不懂这些,是皇帝闲来无事的时候跟她说起,她才知道的。

她看着鱼缸里缓缓游动的金鲫,只觉赏心悦目,再按要求,拿来玻璃鱼缸,装好水、放好水草后,小心将陶缸里的金鲫捞上来,放进玻璃鱼缸里。

玻璃鱼缸通体透明,金鲫游在其中,愈发显得漂亮。

张丽华讲鱼缸放在推车上,盖好网盖,然后推着车,往寝殿里去。

跟着她一起推车的宫女,就是一开始发问的宫女,看着这如同水晶的玻璃鱼缸,好奇的问:“为何要在缸口放上网盖?”

张丽华回答:“因为在玻璃缸里,四处透明,鱼儿很容易受惊吓,然后跳出来,若不用网盖盖着,鱼儿跳出来,很容易就死了。”

两人轻手轻脚进了寝殿,将玻璃鱼缸放在规定的位置,却见旁边放着几个帆船的模型。

那宫女好奇起来:“这不是新式大海船么?淮口常靠泊大海船,甚至抵达淮阴靠泊,我见过的。”

“你见过?这可是四桅大海船,淮阴那边也有了?”张丽华觉得意外,“这种船,是最新式的海船,横帆、纵帆并用,走得可快了。”

“丽华,这你也懂呀?”

“嗯...”张丽华点点头,皇帝在摆弄这些船只模型时,曾经跟她详细讲解过。

譬如,横帆、纵帆的区别,海船和江船形制上的区别,等等。

那宫女见张丽华从皇帝那边听了很多有趣的知识,不由得羡慕:“丽华,这么多人当众,就只有你是最特别的。”

“皇帝最亲近你了。”

这话听在张丽华心中,喜滋滋的:我当然特别,因为..

因为我是金鲫,和你们这些普通鲫鱼是不一样的...

一旁,候在内外间隔断的宫女,见这两位说话声有些大,赶紧过来低声提醒。

皇帝和新入宫的萧婕妤尚未起来,可不能打扰。

张丽华和同伴赶紧停止说话,收拾好东西后往外走,走着走着,张丽华有些失落。

萧婕妤即萧娘子,是张丽华的故主,萧娘子前不久入宫,很得皇帝宠爱,两人夜里都要折腾很久,偶尔值夜的张丽华,在外面听得动静,坐立不安。

到了早上,两人通常还要折腾,所以,现在可不能打扰了。

经过内外间隔断时,听得里面传来“嗯嗯啊啊”的声音,张丽华只觉尴尬:又开始了。

然后是决心:陛下是我的,你抢不走!

而同伴懵懵懂懂,不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

午后,李笠与入宫议事的武祥,说起新式大海船,他借助模型,给亲家讲解着新式大海船“新”在何处。

“沿海地区,风向多变,所以硬帆船大行其道,为什么呢?硬帆能使八面风嘛,逆风也能行船。”

“我们在彭蠡湖打渔时,体会最深了,当年的软帆船,只有在顺风时,船速才上得来,而软帆船没法逆风航行。”

“但是呢,软帆能兜风,帆可以做得很大,立得很高,兜风兜得多,顺风时跑得很快,这一点,到了深海,就是很大的优点。”

“那么,既然海船本身尺寸较大,可以有三桅、四桅,我们就能在大船上,用两种帆型...”

“船首桅和第一根主桅之间拉起布制纵帆,各主桅之间也拉起布纵帆,而主帆上为大型布横帆...”

“如此一来,风向多变时,收起横帆,靠纵帆行船,能有硬帆船的灵活性,若顺风,就张满横帆,达到横帆船的高速...”

武祥是和李笠同甘共苦几十年的“老伙计”,一起在彭蠡湖打渔,对船很有研究,当然能理解李笠的讲解。

这些新式海船,并不是他们自己在湖里“闭门造船”,而是在沿海地区经过不断地实验,总结经验教训后,定下的船型。

朝廷官办的贸易船队,要挑起海贸的大梁,那么,新式大海船就是基础。

“这么多软帆,操作起来需要很多人手。”武祥发表自己的见解,“若是战船,人手多是好事,接舷战占上风。”

“可对于商船来说,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工资,这对船主来说,是额外的成本。”

李笠点点头:“对,对于民间海商来说,硬帆船是最合适做商船的,长江上的船,也都是硬帆船。”

“但是,这种船合适走沿海航线,走深海航线,还是得用软帆船,”

“季节性的深海航线,风向相对稳定,最大效率兜风的软帆船走得快,可以短时间内完成旅程,快,这一点很重要。”

“正如骑兵的优点是快,以及来去自如,能够在深海海域远距离航行的快船,搭配了指南针,以及观星术,就是航海利器。”

说到这里,李笠指了指旁边玻璃鱼缸里的金鲫:

“要让金鲫演化为金鱼,需要将它们从凶险的自然水域,转到安逸的人工水域。”

“如此一来,它们的身躯会由修长变得短胖,鱼鳍、鱼尾变得柔软无力而优美、宽大。”

“如此一来,无力和激流拼搏,无力追逐猎物,无力摆脱威胁,但这对于观赏鱼来说,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是,航海却相反,我们的海船,不能总待在安逸的近海海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跑沿海航线。”

“真正的海船,要有修长、强劲的身躯,有力的帆形,能对深海的惊涛骇浪展开挑战,进行远航。”

他看向武祥:“我们的有生之年,也许看不到金鲫变金鱼,也看不到中原的大海船纵横四海,却可以确定一个正确的方向,形成一个产业。”

“只要产业发展出有力的利益集团,就会后继有人,沿着这个方向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养金鲫,如今已经开始形成产业,金鲫鱼池渐渐成为富贵人家的标配,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这个产业当中,发展势头很快。”

“那么,只要航海和海贸在官方和民间形成大量的利益阶层,自然就会有人,不断向着大海深处航行,发现新天地。”

武祥见李笠又提起“新天地”,好奇的问:“陛下,大洋彼岸,真的有富饶辽阔的新天地么?”

“有!”李笠当然肯定,因为这是事实,“相信朕,没错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