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栋梁 > 第一百二十六章 二桃杀三士

乱世栋梁 第一百二十六章 二桃杀三士

作者:米糕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3:02:33

第一百二十六章 二桃杀三士

上午,李笠赖在床上不起来,黄姈心中不快:一大早的,明明已经要过一次了,还想要。

见李笠又开始不老实,黄姈气得伸手扯李笠的耳朵:

“七年,七年!当皇帝才七年,你就懈怠了?”

李笠不是真想“要”,纯属调戏,双手又不安分起来,黄姈只好换个方式:

“三郎,可不能把身子掏空,伤了元气,这不是打仗玩命。”

这招倒是有效,李笠搂着发妻,不再乱摸,而是倒苦水:

“打仗就是消耗啊,别看官军这次砍突厥人砍得爽,两年的积蓄都快掏空了。”

“骑兵出击,备马少不得,马一多,加上冬天,消耗极大,是这个原因?”黄姈问,见成功转移李笠的注意力,赶紧起来穿衣服。

一夜折腾,早上又折腾,再这么下去,谁都吃不消。

特别是前天,张才人侍奉李笠沐浴,结果两人在房里折腾了一个多时辰,搞得到处都是水,房间里一片狼藉,让黄姈很担心李笠的身体吃不消。

说起打仗,李笠的注意力果然转移,自顾自的说:

“对呀,那么多马,天寒地冻的,地里野草又不多,它们光靠吃野草可不行。”

“吃野草对于马来说等于人喝粥,不至于饿死,但干不了重体力活。”

“而且,大量骑兵集中行军,沿途的草被前面的马啃得七七八八,后续队伍的马没得吃,就只能靠后勤输送草料。”

“输送草料的辎重车,也是马拉的,这些马也得吃东西,消耗层层叠加,后勤负担翻倍的往上涨...”

趁着李笠抱怨,黄姈已经更衣完毕,但见李笠还不肯起来,她便问:“怎么了这是?不起来批阅奏疏?”

“我在想一个问题。”李笠双手抱头,继续躺在床上,黄姈只好听着。

“以开国君主的能力、精力状态为基础,构建的高效、高强度运转状态的中枢决策体制,下一代承受得了么?”

黄姈闻言心中一动:“三郎的意思?”

“我可以天天批阅奏疏,不停接见各部官员,交代任务,督促工作,从早忙到晚,乐此不彼。”

“我可以控制**,不大新土木修各类行宫、御苑、亭台楼阁,以此取悦自己和后宫嫔妃。”

“我可以一心扑在国务上,起早贪黑加班干活,不游山玩水,不吃喝玩乐,妥妥变成一个加班狂人,可我的子孙们能做到么?”

“他们做不到。”李笠自问自答,这个回答,是基于人性。

“守业者,迟早会忘了创业者的艰辛,以为自己的现状是天经地义的,不知道珍惜,只知道享受。”

“他们不可能变成批阅奏疏的加班狂人,手中握着权力,享受着权力,却未必愿意承担权力带来的大量责任。”

“你别不信,当皇帝可不容易。”李笠看着黄姈,一脸严肃:“开国的皇帝,见识过大风大浪,应付官僚来,算是得心应手,可他的子孙呢?”

“要知道,皇位的传承,只在一个家族中,在家主的几个儿子里选继承人,很难有英才,更多的是资质寻常的平凡之辈,而他们要面对的是什么人?”

“王朝的官僚群体那么庞大,在官场或战场上厮杀出来、跻身高位的文武官员,都是人精中的人精。”

“从家族家主的几个儿子中,选出来的继承人,面对这样的人精,面对庞大的官僚群体,他的压力有多大?”

黄姈下意识回答:“应该很大,他不知道这些官员之中,谁能用,该怎么用,也无法判断谁忠,谁奸。”

李笠点点头:“对,这种压力,成年人承担起来,都会觉得吃力,遑论未成年人?而一个王朝,出现少帝的几率可是不低的。”

“那么,这些少帝,必然依赖自己意识中最可靠的人,譬如娘家舅舅,或者陪伴自己长大的玩伴。”

“让这些人,和外廷的官僚斗,让这些人,去应付那些人精,让这些人,把烦恼都事情统统处理掉,而他,则无忧无虑的享受皇权的各种福利。”

“齐国的少帝高纬,就是这德性。”李笠话锋一转,转到时政:“他即位后,只顾吃喝玩乐,把大权,交给父亲的心腹、母亲的姘头和士开。”

“朝政被和士开搞得乌烟瘴气,他无所谓,反正自己不被政务干扰,全心全意过得快活才是最重要的。”

“大臣的劝谏,他不当一回事,因为他更相信自己身边人的话和忠心。”

“在他眼里,这些陪伴自己长大、如同亲人的亲信,才是最可靠的,其他人所说,不过是危言耸听,不过是居心叵测。”

“所以,当初,赵郡王高睿劝谏他,希望能把祸国奸臣和士开调离中枢,可在他眼中,主张把和士开调走的这些人,才是奸臣。”

“而和士开,是任劳任怨的忠臣,有他在,就能做个无忧天子,只管吃喝玩乐就行了。”

说到这里,李笠坐起来,黄姈赶紧给他更衣。

“和士开,已经被齐国晋阳武勋逼着皇帝杀了,为河北的丢失负责,以和士开的头颅谢罪,然后呢?”

“和士开是先帝潜邸的心腹,死了,而现在,从潜邸时期就开始陪伴高纬的心腹韩长鸾,取而代之,成为皇权的代理人。”

“走了一个和士开,来了一个韩长鸾,这不就是换汤不换药?少帝临朝,就必然出现如此结果。”

“话说回来,我再怎么勤政,再怎么苦心经营,建立起来的王朝,以及决策体制,终究是要以皇帝为运转核心的。”

“以后,碰到了奇葩接班人,碰到了少帝,现在这套体制就完了,然后就是改朝换代。”

黄姈停下给李笠系衣扣的手,看着他:“这也不能成为三郎怠政的理由呀。”

“你看你,着相了不是,我没怠政,仅仅是国君一人勤政,没什么用,我认为,制度建设更重要。”

“制度建设,是我真正要关心的大事,目的,当然是要确保资质平庸的子孙,或者年少的子孙,坐上位置后,能坐稳。”

李笠说着说着笑起来:“我出征期间,太子监国,但实际上,国务、政务的施行,主要由八座尚书会议来决定,不就做得很好么?”

“一般品级官员的任免、升迁,以及诸多事宜的协调,都进行得井井有条,又不是缺了某个人,国家机器就停转了。”

八座尚书,汉时起指的是尚书令(尚书高官官)、尚书仆射(尚书省贰官)、以及尚书省六(曹)尚书,加起来是八个人,称为“八座”。

时光流逝,到了萧梁时期,八座尚书,是尚书左、右仆射,以及六(曹)尚书。

尚书令为挂名虚职,有职无权,尚书省事务由尚书省副长官尚书左右仆射分领,这是皇权对相权的削弱,尽可能避免独相、权相出现。

楚国也有八座尚书,为尚书左右仆射以及六部尚书,延续前朝的八座尚书议事制度,只不过赋予的权力更多,开会的频率加大、议事的内容和范围增加。

黄姈回答:“那也只是临时的呀,长期如此,世人只知政出八座,祭由皇帝了....”

李笠反问:“这有什么问题?皇权和相权,既成矛盾,又是共生。”

”因为皇帝总不可能事无巨细全部过问所有事务,自己独自来维持整个国家的运转。”

“他需要官僚群体来分担行政职能,而总揽官僚体系,就需要集权于丞相。”

“这就是皇权和相权的关系,矛盾而又共生,总是要以某种形式共存,达成平衡。”

“只不过,一旦平衡失败,就会导致矛盾爆发,然后形成新的平衡。”

“皇权要加强,必然削弱相权,但行政总要有人来做,要有人来总揽、拿主意,怎么办?当然是分割相权。”

“先把尚书令变成虚职,分为尚书左右仆射,把一人掌握之相权,变成二人分领之相权,一起统领尚书省各曹(部)施政。”

“然后施政时,把六曹尚书拉进来开会,集体决策,进一步稀释相权。”

“从开始的独相,变成双相,再进一步变成群相,避免独相、权相的出现,但又能保持尚书省的正常运作。”

“然后,把军权剥开,尚书省变成文官系统的政务执行机构,即便有兵部,但也只是管着一般军政,管不了军队人事。”

“如此,相权对皇权的威胁,就大幅减弱了。”李笠做了个小结,“这是数百年来,历代皇帝努力的结果,不停地削弱相权,可不是我的臆想。”

“所以,我觉得可以在此基础上,强化八座尚书议事这一制度,开会议事对议题进行投票表决,承担起更多的行政职能。”

“当皇帝怠政时,至少尚书省能够维持正常的施政,不至于荒废国事,当然,中书省、门下省怎么强化制度保障,另说。”

这道理,黄姈当然明白,继续帮李笠系衣扣,问:“八个人,若针对某件事投票表决,形成四比四的僵局,怎么办?”

李笠回答:“群相对于施政进行协调、决策,投票表决,需要有个带头人,一锤定音,所以,尚书左仆射,可做首相,表决时,其他尚书是一票,他是双票。”

黄姈又问:“如此来,尚书左仆射,就有成为权相的可能,他可以对其他八座尚书逐个击破,安插自己人...”

“那么,我让八座尚书实行任期制,譬如四年一换,到期必须卸任,不得连任此职,包括尚书左仆射。”李笠笑起来。

“我有个想法,八座尚书的每一任候选人,包括尚书左仆射,由专门的机构根据对应的规则来提名,然后召集特定资格官僚群体,对候选人进行投票选举。”

“得票多的候选人,自动获得八座尚书资格,皇帝认可后,敲锣打鼓上任,开始四年的任期...”

黄姈只觉难以置信:“这怎么能行?让官僚们自行决定八座尚书的人选,而且还四年任期,这不是乱套了?”

“为了争位置,官员们就会结成朋党,相互间排挤、倾轧,迟早要出现党争,这是要出大事的!”

“皇帝无权决定八座尚书人选,只能被动认可?这和被架空有何区别?”

“八座尚书,每个都是四年一任,不得连任,国策哪来的稳定而言?”

李笠闻言笑起来:“我只是提个概念,具体事项可以具体分析、完善嘛。”

“四年任期不合适,可以适当延长,五年?六年?都可以考虑。”

“皇帝可以靠御史台来监督、敲打八座尚书,甚至按规矩来弹劾、罢免,另选,当然,这要有一套规则。”

“至于党争,确实是个问题,官员们一旦拉帮结派,相互倾轧,对人不对事,那...”

李笠挠挠头,他说这些话,当然不是临时起意,而是仔细想过,而官员一旦结派,恶性竞争,导致党争失控,确实误国。

“我觉得,相应的体制约束,或许会有纠错的效果。”李笠还是觉得这个构思有可行性,当然,一切都要以现实为基础。

现实,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现状,要在现实的基础上适当改进。

而不能异想天开,直接把后世的政治制度“移植”过来,领先时代半步是天才,领先一步就是疯子。

“这、这也太....”黄姈还是无法接受如此奇特的想法,李笠笑着笑着,忽然收起笑容:

“这就是二桃杀三士,把行政权和选举八座尚书的权力,让渡给官僚群体,让他们在协助皇帝管理国家的同时,内部开始分化。”

“他们相互掣肘,就无法形成尾大不掉的独相,这不好么?”

“皇权的根本在哪里?最重要的不是行政权,是军权!”

“开国皇帝之所以成为皇帝,是因为他是个军事集团的首领,握有强军,这才是关键。”

“皇帝得国,来自拥有军队,皇帝失国,是因为失去了军队,皇帝要坐稳位置,关键在军权。”

“而一个王朝想要根基牢固,就得尽可能拉拢更多的利益群体进入体制,维护体制,那么,皇帝不让利,不分权,人家凭什么向你效忠、为你认真办事?”

“把行政权、尚书选举权让渡给官僚、权贵们,制定游戏规则,让各方利益群体,都有机会根据游戏规则,定期去争八座尚书之位。”

“他们成为新体制的受益者,新体制维护他们的利益,那么他们对新王朝的忠心,自然就大了许多。”

“谁敢挑战这个规则,就是和所有人作对,成为公敌。”

“皇帝手握军权,作为规则的维护人,以及最终裁决人,不用直接下场和人精们博弈,又能坐稳位置,平衡各方势力,这就是我想要的局面..”

“资质平庸的皇帝,未成年的皇帝,靠着制度保证平衡,保证各方皆大欢喜,这不好么?”

黄姈听着听着,有些激动,但很快冷静下来:“这真的可行么?会不会是一厢情愿?”

“亦或是实施起来,效果没那么好?”

说着说着,她想到李笠提出的问题:一旦皇帝乱来,胡作非为,那么,拥有军权的皇帝,随时可以推翻这个游戏规则。

但要制约皇帝乱来,本身就存在一个问题:能够制约皇帝的就只有权臣,而当这样的权臣必然掌握军队。

当这样的权臣出现后,皇帝也差不多要变成傀儡了。

李笠回答:“皇帝掌握军队,同样需要帮手,那就是勋贵。”

“勋贵若给皇帝干活,尤其是干那种犯众怒的脏活,那是要有利益回报的。”

“过去,勋贵们想要更进一步,想要入中枢,办法不多,但最好用的办法就是投机,参与宫变。”

“齐国的教训,就是晋阳武勋们为了抓权,一有机会就发动宫变,拥戴某位皇弟夺位,如此一来,他们就能获取可客观的政治利益。”

“所以,齐国不断地兄终弟及,就是勋贵们在推波助澜,他们为了避免中枢为邺城官僚把持,选择拥护某位皇子发动宫变,以此成为夺位功臣。”

“他们通过这样的投机,获取政治利益,每一次的效果都不错,自然就乐此不彼。”

“那么,当勋贵们可以通过体制内的游戏规则进入中枢,或者推选代理人入中枢,维护自己的利益,冒险投机的**,就降低了不少。”

李笠接过黄姈递来的手巾,洗完脸,继续说:

“如果,中军的基层,被管兵的军士,以及军校毕业的基层军官把持,这些人,更倾向于效忠体制,而不是效忠主将。”

“这些基层军官、军士,出身各个阶层,可以是官宦子弟,可以是地方豪族子弟,可以是寒人,可以是军属或者军人遗孤,不会对主将形成人身依附。”

“他们的出身阶层,若都维护现有体制,那么他们本人的政治倾向,总体上不会差太多,在关键时刻,就不一定跟着主将去乱搞。”

“如此一来,勋贵们在京城率兵发动宫变的难度就变大了,就算发动宫变,之后事态失控的风险也大了。”

“因为他们会发现,基层军官和军士开始暗中串联,军队开始失控,濒临哗变,各地发行的报纸,开始煽动民意,声讨国贼。”

“官僚集团和军校生出身的青年军官团,很快会凝聚力量反扑,对付公敌、国贼,陪着少帝胡闹的后果,谁承担得住?”

“权衡利弊,勋贵们不会冒险支持皇帝胡来,不会轻易挑战各方已经接受的游戏规则,而这游戏规则,本来就对他们有利。”

“年少的皇帝想要乱搞,但没有勋贵支持,调动不了军队威压百官,他拿什么去推翻‘祖制’?”

李笠这么一说,黄姈明白了,口中喃喃:

“原来,原来报纸和军校,还有这种用法...二桃杀三士,挑拨官僚们内斗,相互掣肘...可一旦引发党争,那可如何是好?”

李笠拍拍黄姈的肩膀:“王朝和人一样,终究是会死的,不是么?何必执着于长生不老?那就钻牛角尖了。”

“我只是希望,我们建立的王朝,能活久一些,好歹活个一两百年,就像一个人,能够活到七十岁,而不是连成年都不到,便夭折了。”

“世间没有长生不老药,也不可能有一个毫无弊端的体制,你看,这么一想,其实许多问题,并不是不可接受。”

“这些问题该怎么解决?想办法呗,旧的体制已经腐朽,没有前途,新体制的建立,不就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么?”

“我们生于天下分裂的乱世,却即将见证乱世的结束,那么,天下统一的新时代到来之际,总要做些什么。”

“这七年来,我可都一直在努力工作,即便是现在,也不例外,工作内容包括新体制的建设,你怎么能说我怠政了呢?”

“不是只有终日里批阅奏疏,才是勤政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