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栋梁 > 第一百三十七章 动静(续)

乱世栋梁 第一百三十七章 动静(续)

作者:米糕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3:02:33

第一百三十七章 动静(续)

夜,开封城内不少坊区灯火通明,而城外外汴水边,同样被煤气灯点亮的港区码头处,人声鼎沸。

哨声、呼喊声、吆喝声此起彼伏,各装卸队在调度们的指挥下,忙着装卸货物。

声音传向四方,动静不小。

开封港一直都很忙碌,自从皇帝将行在搬到开封,港区更是忙得不可开交。

一年到头,每日的昼夜间都有船只靠岸装卸货物,港务以及装卸队则不停轮班干活。

今夜,港区一如既往忙碌,汴水上,等着靠岸的货船已经排起长队。

港务以及税吏们提前上船检查、登记船上货物,随船押运的货主,或者各地转运司吏员,就着船上灯笼的灯光,办理相关事务。

有的船只是路过开封,不需要装、卸货物,所以办完相应手续之后,船员们驾船离开队伍,经由另一半河面,向上游驶去。

码头上的煤气灯灯光,将这些船照亮,可见船上货物满载,但高出甲板的货物,都被篷布遮挡。

忙着装卸的装卸工们,瞥见这些从面前经过的漕船,已经是见怪不怪:这些船的船身编号与民船或一般官船不同,为军船。

运载的货物,必然是军需。

入夏以来,因为汴水水位上涨,来自徐州的船只愈发多起来。

这些船除了在开封卸下大量煤、铁以及各类货物,还有不少过境开封,往汴水上游而去。

虽然外人无法知道船上装什么货物,但装卸工们只要有心,就能看出这些运往上游的货物,很多都是军需物资。

因为现在还不到运粮的时节,而上游荥阳地区,为楚、周梁国交界处附近,那里的驻军,已经开始囤积军需了。

然而,这和装卸工们无关,他们忙着干活,每扛完一件货,就能领一枚竹签。

放工后凭着竹签结算工钱,此为“计件工资”,所以尽可能多干活才最重要,谁有空想不相干的事?

但是,忙碌的身影当中,有几双眼睛,盯着这些过往的漕船。

为了不招人注意,他们只是在忙碌之余,往外瞥几眼。

装卸工秦五郎就是其中之一,他作为周国细作,以装卸工的身份,在开封港潜伏了几年。

这几年来,许多和他同期做工的苦力,都已经陆续在城里找到生计,另谋高就,甚至后两年来的人,也大多离开码头,在城里找到别的活干。

码头对于装卸工,一如许多货物一样,不过是个中转地而已。

总是滞留码头的人(货),大概就是赔钱货了(找不到别的活干)。

不知不觉,一个多时辰过去,装卸工们累得腰酸背痛,可路过码头、往上游而去的船只,依旧络绎不绝。

由此可见,楚国确实往荥阳地区输送大量军需,明显是在备战。

秦五郎愈发确定,今年极大可能要爆发战争。

刺耳的哨声响起,本轮班次工作时间到,工头们让人竖起不同号码的旗帜,召集队内装卸工们集中,点过人数后,撤离码头。

当然,还在干活的人,得把手头上的事做完才能走。

随后,新班次的装卸队入场,走向新靠泊的漕船,开始新一轮的装卸工作。

放工的装卸工们,在港区结算处排队,凭着兜里的竹签结算工钱。

又有不少登岸的船员从结算处另一边走过,前往夜市,准备消遣之后,到港区客栈投宿。

港区夜市,就在结算处外、路对面,因为有港区煤气供气的便利,夜市里也点着煤气灯,里面夜如白昼。

做小本生意的摊贩,在夜市摆摊,吸引着夜里上岸的船员、放工的码头员工以及附近居民来吃宵夜。

又有说书人讲报纸上的新闻,或者说一些志怪故事,引来不少居民来打发时间。

而且,附近居民家中的读书郎,也跑来煤气灯下看书,所以夜市每晚都很热闹。

这里的消费很便宜,所以值夜班的港务以及装卸工们,放工后都喜欢在夜市消遣一下,再回去睡觉。

秦五郎在结算处排队,等着领工钱,看着前方热闹的夜市,忽然有些恍惚。

他来开封几年了,一直在码头上干活,曾经的“同事”,纷纷另谋高就。

许多人已经在开封安家落户,都有了比较安稳的工作,不需要做苦力。

而他,其实也可以过更好的日子。

或者,换个身份,以楚国良民的身份,在开封安家落户。

这里,到处都在招工,只要肯做事,就一定能找到工作,自食其力,甚至养家糊口。

而且,只要找到好工作,还能得媒人说一门好亲事,娶妻生子。

但是,他不能。

留在周国的亲人,类似于人质,所以,秦五郎不想再多一分牵挂,省得左右为难。

可他在开封的这些年,看着身边许多人,从初来乍到、什么都不懂的乡下人,通过做一段时间装卸工作,慢慢适应了开封的生活。

然后一步步向上走,换更好、更轻松的工作,得更多的工钱,日子过得有模有样的。

若他当初也这么做,现在,日子肯定会滋润得多。

所以,有时候他会做梦,梦到“我是周国细作”这件事,其实是个梦。

“其实”,他真的是从淮南乡下跑出来的穷人,在开封当装卸工,即将开始崭新的人生。

但睡醒之后,还得面对现实:他真的是周国的细作。

敢叛逃,国内的亲人就麻烦了。

因为各有分工,所以他必须留在码头处当装卸工,探听各类消息。

一年到头,都住在简陋的宿舍,和一群刚进城的乡下人挤在一起,不厌其烦教授对方“码头的规矩”,还有涉及开封城的种种“知识”。

这种日子,真是....

“秦五郎是吧?”

说话声打断了秦五郎的思绪,他赶紧看向面前,看向坐在结算处柜台后的那个中年人。

中年人手中,拿着一枚他交的竹签,其他竹签则放在一旁:“这竹签不对劲,叫你工头过来。”

“不对劲?怎么会不对劲!”秦五郎觉得奇怪,伸手去拿:“我看看!”

中年人把手一摆:“停!知不知道规矩!叫你工头过来!!”

“我若走了,真就说不清了!”秦五郎嚷嚷起来,周围一群装卸工好奇的围观。

常有人为了工钱结算时的数目,和发工钱的人争执,一般都是因为计件的竹签有问题。

这是因为偶尔有人想要占便宜,于是伪造竹签,试图多领工钱。

不过一般都不会闹大,毕竟,码头这里,是有“规矩”的。

“行,让你心服口服。”那中年人示意身边一个男子,“这秦五郎,是老吴的手下,去,把老吴叫过来,就说竹签有问题。”

男子离开,秦五郎抱手胸前:“我就在这等着,竹签没问题!”

“有没有问题,等你工头来了再说,到里面去等!”中年人说完,指了指身后的小房子:“别在这里碍事。”

说完,把秦五郎的那些竹签放进一个玻璃罐子里,然后盖上盖子:“大伙都看着,没人动你的竹签!”

秦五郎问心无愧,往小房子走去,其他人见怪不怪,继续排队领工钱。

秦五郎入房间后,发现里面有一个男子坐在火炉边,煮着开水,背对着门口。

他招呼一身,见旁边有几张胡床,便走过去,坐下。

“是秦五郎吧?”那男子问,秦五郎闻言一愣,不过很快反应过来,他在码头干了几年,别人认得他也不奇怪。

于是回答:“正是,有何指教?”

“是这样,我今晚在此,专门等你。”那男子回过头,看着秦五郎:“畅通车行的技师卢望山,不久前,已经投案自首了....”

秦五郎听到“卢望山”这个名字,心脏几乎停跳。

又听得对方说:“就不知秦五郎,愿不愿意识时务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