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栋梁 > 第一百三十六章 动静

乱世栋梁 第一百三十六章 动静

作者:米糕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3:02:33

第一百三十六章 动静

上午,开封城一隅,畅通车行的伙计们,开始一天的工作,车行维修场大门刚开不久,便有四轮马车缓缓驶入。

渐渐地,入场等待维修的马车越来越多,在车行伙计的引导下,逐一驶入“工位”,接受维修。

一如既往,前来维修的马车,故障多在车轮,或车轮轴套、避震板簧。

车夫先登记了车架号,办完手续,车行技工们便开始更换故障部件,他们熟练地将故障铁车轮卸下来,换上新的铁车轮,亦或是轴套。

因为这些马车都是“标准结构”,设计时就考虑“易维护性”,以及零部件的“标准化”,所以拆装、更换’都很方便。

配件一个训练有数的维修班组,基本上都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工作。

再对马车进行检查,判断其他车轮、轴套、避震板簧的磨损情况,做好记录,并告知车夫。

车夫在维修单上签字或者按手印,驾着马车离去,开始新一天的货运工作。

不断有四轮马车驶入车行维修场,各维修班组技工的休息时间渐渐缩短,也来越忙碌,换下的故障车轮以及轴套、板簧等配件,经过登记后,送到隔壁工段。

这里,才是真正的维修工段,对故障部件进行维修,而之前的工段,其实是更换工段。

这是开封城里各大车行维修场的维修方式:对于前来维修的四轮马车,其故障部件是某种意义上的只换不修。

换下的故障件,车行自己再慢慢维修,修不了的,退给制造场回炉。

如此一来,故障马车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故障部件的更换,立刻投入到繁忙的货物运输当中去,不耽误东主们的买卖。

维修工段里,维修班组组长、技师卢望山,看着不断送进来的故障铁车轮,看着有些弯曲的铁轮辐,骂道:

“这帮畜生,成日里超载,多好的马车,被他们糟蹋了!”

一个组内技工随后说:“哎哟,这不是保修期内只换不修么,所以那帮东主可劲的超载...”

他仔细看了看铁车轮上刻着的编码,再翻翻记录,也骂起来:“才换了一个月,就坏了,等过了保修期,我看他们还敢不敢这么折腾!”

卢望山看看挂在屋檐下的时钟,然后招呼手下干活:“行了行了,赶紧的,能修就修,修不了的收起来,登记好,送回作场回炉!!”

技工们忙碌起来,将一个个故障零件进行仔细检查,将那些弯了的轮辐更换,很快,一个个正常的铁车轮在他们手中“出现”了。

卢望山见工作正常进行,不用自己操心,交代了几句,转到隔壁。

见许多车夫坐在凉棚下,一边喝大碗茶一边等,他踱过去,坐下,和车夫们聊起天。

这些车夫,都是各货行的伙计,给东主赶马车拉货,每天都很忙,要往返于各地,经常和商贾打交道,所以见多识广。

而货行与车行定有契约,货行在车行购买的铁制四轮马车,有“保修”,车行还会提供后续的维修服务。

于是,新式四轮马车(主要特征是全铁制车轮)的推广速度很快。

许多货行在购入车辆后,于保修期内拼命拉货,普遍超载,所以马车的故障率极高,以车夫们经常到车行修车。

但因为各车行准备充分,执行只换不修的“保修”,并不会妨碍货行用车。

所以“保修期”内超载情况越发普遍,四轮马车的普及速度也越来越快。

车夫们,自然经常和车行打交道,久而久之,就成了熟人。

卢望山在工作之余,很喜欢和车夫们打听各地趣闻,这比起卖报纸看新闻,划算很多,也能知道更多消息。

现在是夏天,车夫们坐在凉棚里等车修好,无聊得很,自然就和其他同行聊天,聊着聊着,卢望山就听到了许多有用的消息。

譬如,河南、淮北去年秋冬季节,普遍种植冬麦,如今到了夏天,要收获了。

因为河南、淮北大规模普及马耕,所以耕地效率很高,冬麦的种植面积很大,现在的收成,自然也很大。

卢望山听到这里,意识到一个问题:夏粮入库后,楚军怕不是要发动进攻了。

他作为周国细作,潜伏在楚国开封多年,和其他同伴一道,收集各类消息,然后定期传回国内。

楚国于去年秋冬时节,突然在河南、淮北地区大规模种植冬麦,这件事,楚国的报纸有报道,朝廷已经知道。

所以,卢望山知道国内会提防楚军于今年夏末之后发动进攻。

但还得看今年夏天,河南、淮北地区夏粮的收成。

而这些年来,河南、淮北各地兴修水利设施,所以抗天灾的能力强了许多,虽然今年入春以来,天旱了些,但并未影响收成,所以...

所以,他得赶紧把消息传回去。

卢望山并不是默默地听,发问:“这马耕,还是老规矩么?”

“对呀。”几个车夫点点头,“都是商社组织马耕队,提前和各地约定好,日子到了,马队就带着轮犁去当地耕田,费用好说。”

卢望山又问:“河北也是如此?”

“听说是,而且,河北的夏粮,也开始收割了。”

“那夏粮收了,得种苜蓿了吧,轮种养地力。”卢望山再问,一个车夫想了想,透露一个消息:“有的地方,水田好像要种二熟稻。”

“二熟稻,这是什么稻?”卢望山来了兴致,其他人也竖起耳。

那车夫回答:“二熟稻,好像是从交州引来的稻种,一年能两熟,今年春天,在淮南、江南开始种植,也是夏天收,这是一熟。”

“然后再种,秋天又能收一次,这是二熟。”

“我是送东主去睢阳时,听东主和客人聊天才知道的,这岭表交州啊,据说稻子是一年两熟,或者两年三熟。”

众人恍然大悟,如今因为报纸越来越多,所以他们不用出远门,也可知千里之外的事情。

遥远的岭表交、广地区,在以前,他们听都没听过。

但如今随着海贸大兴,许多舶来品大量涌入河南、涌入开封,所以街头巷尾的顽童,都知道“交州龙编”、“广州番禺”这些地名。

交州据说很热,比广州还热,还很潮湿,冬天不下雪。

交州的夏天,热得人恨不得光着身子,所以那地方水稻熟得快,一年两熟可是司空见惯。

众人闲聊,聊得热火朝天,加上外面烈日当空,让人挥汗如雨,可卢望山心里却是拔凉拔凉的。

种种迹象表明,今年,楚军会发动大规模进攻,所以他心中忧虑。

也颇为纠结。

他本有家室,可在开封潜伏的这些年,为了掩人耳目,自然要成家。

他在车行做事,因为肯动脑子,干起活来又快又好,于是得了重用,工资看涨,媒人为他说了一门好亲事。

卢望山在开封成了家,有了子女,日子过得不错,比在周国好多了。

可,可...

他在周国的发妻,以及子女,还眼巴巴盼着他回去。

而在楚国的家,内人持家有道,儿子聪明伶俐,开了蒙,蒙学老师说,这孩子是个读书的种子。

所以,妻家那边,愿意出资,供他儿子读县学、州学,将来参加科举。

甚至有商贾来找他,愿意资助他儿子读书,只盼将来,榜上有名后,大伙有了指望。

眼见着自己在楚国的家,前途一片光明,卢望山左右为难。

他的同伴,他的上级,不止一次提醒他,要以大局为重,而他在开封的家人,其实也沦为了人质。

他如果叛国,在周国的家人,和在楚国的家人,都不会落得好。

怎么办?

卢望山不知道。

他们之所以被选中,就是因为成了家,有了牵挂,上级才不会担心他们潜伏在楚国后,时间一长就叛变。

但现在,卢望山不知该怎么办,一旦上级下令,让他做一些危险的事情,譬如协助行刺..

成不成功且不说,他在楚国的家,就完了。

因为楚国的“有司”十分厉害,其爪牙、耳目到处都是,这些年来,他的不少同伴,陆续失去联系。

也不知,某一天,他被人带走时,他在开封的家,怎么办。

或者,楚军攻入周国后,攻占长安,从档案里,或者某些官员口中,得知他的真实身份...

正惆怅间,有伙计过来打招呼:“卢师傅。”

“何事?”卢望山问,收拾心情,看着对方。

“卢师傅,有人找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