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栋梁 > 第一百五十六章 落日

乱世栋梁 第一百五十六章 落日

作者:米糕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3:02:33

第一百五十六章 落日

午后,晋阳城东,欢呼声如潮般响起。

东城墙处,大量楚兵沿着一道道被“克虏伯”打出来的斜坡,冲上千疮百孔的城头,然后进入城内。

齐军战前精心布置的各种防御设施,在此之前,已经被楚军的“克虏伯”摧毁,根本就阻止不了楚军突破城墙。

但是,新的防线已经在城内出现,那是由大量砖木、障碍物堆积在各街道上而组成的街垒。

大量齐兵坚守街垒,在街垒后,在旁边院墙、屋顶,拿着弓弩,等楚军上前送死。

除此之外,又有许多妇孺参战,要么也拿着兵器、弯弓搭箭,要么不断搬来砖石,以作“箭矢”。

面对蜂拥而来地楚兵,无论是披坚执锐的男人,还是看上去弱不禁风的妇孺,全都毫无惧色。

晋阳为高氏霸府所在,不仅有大量武勋,还聚集着大量精锐以及军户。

这些军户,是当年被安置在河北地区的六镇军民,走投无路之下,跟着高欢转战各地。

高欢成了权臣,以晋阳为霸府,后来儿子当了皇帝,这些军户也过上了好日子,至少比起当年在六镇吃风沙,好了许多。

所以,他们对高氏的忠诚,以及对外人的敌视,并不会因为晋阳东城墙被突破而瓦解。

楚兵渐渐逼近,街垒后的人们,无论男女、老幼,都握紧手中武器,或者能够当做武器的物体,准备死战。

但是,楚兵停在百步距离,对他们喊话。

喊的无非是什么“投降不杀”之类的话,但没人信。

当年的洛阳朝廷,把他们当贱户;现在,他们也不相信南方的朝廷。

楚军这边喊了一会,见各街垒后毫无回应,于是,“忠勇伯”就位。

“忠勇伯”和“克虏伯”一样,是新式兵器——火炮的军中代称,但和身材细长如柱的“克虏伯”不同,“忠勇伯”身材矮胖如钟。

因为外形像钟,故而取其谐音,命名为“忠勇伯”。

一枚枚肥胖如酒坛的火油弹,由炮兵们装填完毕,“忠勇伯”们随后对天怒吼起来,将这些沉重的“酒坛”抛出去。

肥胖的火油弹,在半空中画出个曲线,绕过一堵堵厚实的街垒,落在百余步外的地面。

在街垒后的人群里,墙壁上,房屋上,绽放出一朵朵绚烂的火花。

火花照亮了附近人们的双眼,也点燃了不少人。

身上着火的人,哀嚎着挣扎,这忽然燃起的火,水扑不灭,而着火者身上燃烧的液体,其他人沾上,也会跟着被点燃。

齐兵依靠街道、墙壁、房屋构建的各类街垒,在楚军“忠勇伯”的不断抛射下,根本就起不到预期的作用。

雷鸣声此起彼伏,晋阳城东各街道处的街垒,很快烧成一片火海,无数准备和楚兵同归于尽的齐兵,连同其家眷,在大火中溃散。

他们甚至还没机会和敌人白刃战,就已经伤亡惨重,面对蔓延的火势,血肉之躯,根本就无法抗衡。

一如开始西沉的太阳那般,齐国的国祚,已经完了,而他们的命运,自己已无法掌握。

严重破损的东城墙上,楚军将领用千里镜观察城内情况,确定各街垒处的齐兵已经溃散,便发出进攻的号令。

准备就绪的楚军各先锋队,扛来湿漉漉的毛毯和布帛,还有一桶桶泥沙,在火场中铺出一条条通道。

激昂的鼓角声响起,身着红色戎服的楚军将士,在烈焰之中,化作猩红的潮水,涌向晋阳城内各处。

夕阳西下,晋阳城内雷声此起彼伏,到处都是火光和浓烟。

晋阳宫,宫中一片混乱,随着宫门在浓烟、巨响和火光中垮塌,本就已经稀稀拉拉的禁军,一哄而散。

楚兵从垮塌的宫门处涌入皇宫,指挥禁军守门的高俨,见左右只剩下几个部曲,嚎叫着挥舞手中佩刀,扑向楚兵。

他是皇帝的同母弟,心意已决,绝不屈膝投降。

楚兵本来想给这位一个痛快,但见衣着不凡,铠甲也特别光鲜,琢磨着莫非是什么贵人,便把长矛当棍用,一番乱打,将高俨打翻在地。

然后一拥而上,将其如同抓猪般捆起来。

涌入皇宫的楚兵越来越多,宫人们惊慌失措,四散奔逃。

但又能逃去哪里?

逃出宫,外面是同样混乱的晋阳城,即便逃出晋阳城,城外到处都是楚兵。

许多走投无路的内侍跪倒在地,面对凶神恶煞的楚兵,不住求饶。

而大量宫女则抖若筛糠,看着眼前一群群喘着粗气的壮汉,站都站不稳,瘫倒在地,面露绝望。

然而入宫的楚兵并未失控,沿途遇到的人,只要对方放弃抵抗,他们就不会刀兵相向。

无论是内侍,还是楚楚可怜的宫女,被楚兵指挥着聚集在不同地方,集中看管起来,并无其他事情发生。

皇宫深处,惊慌失措的胡太后,跌跌撞撞的跑在走廊内,身边只有一个宫女跟着,其她人早已不知踪迹。

她好不容易在花园里找到儿子高纬,而一脸惊恐的高纬,身边已经没有多少人跟着,此刻,扑在乳母陆令萱怀中,嚎啕大哭。

高纬是陆令萱带大的,所以视如亲娘,关键时刻,首先想到的就是陆令萱,而不是胡太后。

“怎么办,怎么办?!!”胡太后发问,心急如焚,陆令萱漠然的摇摇头,抚摸着高纬的头,没有说话。

事已至此,还能怎么办?

昔日围绕在太后以及皇帝身边的‘忠臣’,包括韩长鸾,如今一个个都没了踪影,胡太后想找个人出主意都找不到。

她这一路过来,皇后斛律氏在寝宫里静静坐着,一声不吭,妃子穆黄花只知道哭,指望不上。

次子高俨自告奋勇去守宫门,如今宫门破了,高俨恐怕也凶多吉少。

脚步声起,一个人出现在院门处,胡太后定睛一看,却是录尚书事的唐邕来了。

“唐公,唐公!接下来可如何是好?”胡太后如同溺水之人抓住了一木板,不住地问。

哭得稀里哗啦的高纬,见唐邕来了,仿佛也有了主心骨,同样不住地问。

一脸憔悴的唐邕,看着这对母子,又看看平日里气焰嚣张但此时一言不发的陆令萱,缓缓说道:“陛下,请正衣冠,御正殿。”

“上朝?”高纬觉得这主意太荒唐了,“如今,如今南贼入城,朝士又如何会来上朝。”

“陛下,为一国之君...”唐邕看着年轻的高纬,忽然眼睛有些花,“当有一国之君的尊严,南兵入宫,必不敢对陛下刀兵相向。”

“尊严?尊严!都这个时候了,还有何尊严!!”高纬又气又急,眼泪水直流。

“都是你们...都是他们这些无能之辈,守邺城,守不住,守晋阳,也守不住!”

唐邕看这个走投无路的年轻人,想想其弟、守宫门的高俨,两相对比之下,只觉有些恍惚。

德不配位,德不配位啊...

如果,当初....

他想起了高欢,想起了高澄、高洋、高演、高湛兄弟。

一转眼,二十多年过去,高王(高欢)当初去世的时候,能想到自己的儿子们,一个个都这么短命么?

南边那位楚国国主,年纪和高澄、高洋相仿,若当初,高澄没有遇刺,高洋没有早逝,甚至高演、高湛能活久一些....

何至于让这个半大不大的少年,把国家搞得一团糟?

唐邕当年得丞相高欢赏识,征辟入仕,自那以后,侍奉高家父子多年,如今看着高家的基业如同落日,即将消失,心中百味杂陈。

见怎么也劝不动皇帝,他也只能默默站着。

尖叫声传来,院外宫人四散,大量脚步声起,夹杂着甲叶的摩擦声,唐邕望向院门,却见大量楚兵冲进来。

胡太后见楚兵来了,手里拿着明晃晃的刀,好像刀刃上还有一抹红色,吓得双腿发软,幸得旁人扶着,不然就要瘫坐在地。

高纬则愣愣的看着这些人靠近,脑袋一片空白。

昔日一言能定人生死的皇帝,如今,不过是个吓了的少年。

唐邕看着这些楚兵,看着这群人脸上犹犹豫豫,担心刀兵无情,大喝一声:“放肆!齐国天子在此,尔等安敢刀兵相向!!!”

这一吼,楚兵们先是一愣,然后面面相觑,心中狂喜:哇,齐国国君被我们抓到了!!

这下可风光喽!

但很快就想到了军司和军士在战前动员会上的“警告”:

“入城后,谁敢烧杀抢掠,严重违反军纪,事后除了去军法司喝茶,名字和籍贯还要登报,给你家乡和宗族长脸!!”

想到这里,楚兵们忽然觉得有些心虚:万一对这齐国国君不好,算不算是严重违反军纪?

唐邕见自己这一吼,还真把楚兵吼住了,赶紧提要求:

“齐国天子在此,太后也在此,不可刀兵相向,还请诸位派人通传贵军主帅。”

“好,好...”楚兵们忙不迭点头,派人去通报好消息,然后打量着被自己抓住的“大鱼”。

看着高纬,一个个喜形于色。

哎哟,这就是传说中的亡国昏君么?

看上去,蛮斯文的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