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栋梁 > 第一百六十九章 坐标

乱世栋梁 第一百六十九章 坐标

作者:米糕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3:02:33

第一百六十九章 坐标

睢阳,出巡至此的李笠,来到城东墙上观星台,登高远眺,用千里镜观察四周情形。

却见四周阡陌连天,大量农田包围着城池,期间又散落着许多村落,一片田园风光。

此情此景,让李笠觉得极度舒适。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有地就有粮食,无论是官是民,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如今开春,农忙时节,李笠到开封周边走走看看,看各地的春耕情况如何。

一路走来,收获颇丰。

河南地区,分地域种植冬麦、春麦,所以有的地方如今忙着春耕,有的地方因为去年冬天种下冬麦,现在倒不是很忙。

但无论哪里,辛勤劳作的人们,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期盼着自己的努力,能够有沉甸甸的收获。

这其中,既有当地百姓,也有从外地搬来、以卫所屯田形式落户的军人和外地百姓。

各卫所聚落里,居民多为当年的立功将士及其家属,他们凭借军功分得田地,在当地落户,连同各聚落一起,成为地方官府控制基层的“根”。

李笠抵达睢阳后,特意到周边村落以及屯田聚落走了一圈,了解情况。

落户的卫所兵及军民,对现状很满意。

李笠也很满意,但也想到了许多事。

将来,这些卫所的土地(统称为勋田),如何避免被人兼并的命运?

土地兼并,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也是王朝周期性更替的原因。

因为土地是最珍贵、最保值的财富,所以任何人但凡有能力,都会买地,然后就是大鱼吃小鱼的不断兼并,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这个趋势,谁也改变不了,李笠想要做的,只是延缓土地兼并的速度。

譬如勋田,该怎么保证这些田地,不那么容易被人侵占呢?

目前有一个制度,把这些凭借军功分的田地,或者卫所屯田(军屯)开垦的土地,限制交易。

勋田可以买卖,但买主,只能是“有司”。

有司,即管理勋田的官署,如果勋田的主人要卖地,有司便按时价把地买下,之后再按规定处置。

所以,勋田其实是国有土地,所有权归朝廷,握有地契的土地所有者,实际上拥有的是使用权。

若因为各种原因,所有者要把土地变现,只能向朝廷变现。

即便各地卫所聚落到年限后,转为村落,卫所兵转为民户,但土地性质依旧不变。

这个制度,把勋田与“市场”隔离开来,所以勋田相比民田,是不能完全自由买卖的。

但是,这管理制度还是有破绽,最大的破绽,在于土地档案。

因为技术落后的原因,这个年代对某片土地范围和方位的描述,都是纯粹的文字描述,加上参照物作为定位判断。

不可能有照片、卫星图或者经纬度坐标来精确标示方位和范围。

于是,篡改(毁坏)档案、化公为私的操作空间就有了。

相关的手法,数不胜数,自古以来,公田是怎么被人侵占的,勋田,也逃不过类似手法。

硕鼠们从档案下手,可以轻易绕过制度限制。

李笠转入观星台上一座小屋,官员们已经在屋里铺开一张大图。

这张图,是网格图形式,上面有清晰的网格。

每个格子都是正方形,正方形的一条边,代表特定距离(譬如五里)。

在此基础上,绘制着睢阳周边地形(比例地图),其中就有勋田的范围。

其范围,以多边形的形式体现出来。

这个多边形的每个“顶点”,都有精确(相对而言)的坐标:

桩号xxx,方位在基点(观星台)以东(西)若干里,以北(南)若干里。

具体坐标,东经xxx,北纬xxx。

这就是简化版的经纬度坐标。

而整张地图的坐标系,以睢阳观星台为基点。

有司以观星台为出发点,用“网格法”向四周扩张,丈量土地,将整个睢阳地区网格化,并在关键节点打深桩、立碑,作为标记。

各网格节点都定下经纬度,以此绘制比例地图,然后再把具体土地地块的相关点位坐标测出来,画在比例地图上。

如此一来,土地档案就健全、精确很多。

李笠现在看的地图,是标注着睢阳周边勋田情况的“土地分布图”,可以精确的描述勋田整体以及细节上的方位、范围。

地图一式多份,表明绘制年份、日期,分别存档于各主要官署。

不止勋田有地图,民田也有地图,将来各地方官府,多了一个任务:

每年都要统计、汇总辖境土地变动情况,并按年份,绘制新的土地分布图,一式多份,分别存档于各主要官署。

若某年,县廨失火,大量纸质档案烧毁,可以通过上一级官署的备份档案来恢复。

或者某土地的归属出现纷争,就要溯源历年档案来辨真伪。

若要确认当地某某位置的田地,是否如人所说被河水、湖水淹没,吏员拿着最新一份地图,现场就能摸清楚。

因为土地档案里有坐标,而坐标是随时可以复测的,即便现场的地桩、石碑不见了,原本土地的范围也能“复原”。

这样的制度若在全国实行,就能从技术层面,遏制公田(勋田)被轻易侵占的行为(篡改甚至毁坏档案)。

李笠看着这份精美的地图,对有司的工作十分满意。

因为他持续多年投入人力物力来研究、完善测绘技术(定坐标),所以对于如何测量经纬度,有一定了解。

睢阳的地图,以观星台的坐标为基点,而坐标经纬度的测定,是以日影定纬度,以时间来定经度。

这个时代,已经有了经纬度的概念,人们知道南北各地同一时间测得的日影,其长短是不一样的。

所以,测日影(纬度)的方法有很多,但用“时间差”来定经度,却是头一遭。

这是因为有了计时单位精确到妙的时钟,才有了技术上的突破。

太阳东升西落,东西各地的“当地时间”参照日影,和“标准时间”是有时间差的。

那么,只要定下“标准时间”,然后以各地当地时间和标准时间做比较,就能“测”出经度。

原理很简单,但是实现起来很困难,首先得有精确走时的钟表。

转运司和钦天监的官员们,向李笠讲解起睢阳的计时钟运行情况。

睢阳设有“水钟”,位于河边,靠着大体格和水动力,尽可能减少误差,确保稳定运行。

水钟,即水力推动的时钟,睢阳的水钟有两组,每组三座,以便勘误。

一组钟,走的是“建康时间”(标准时间),一组钟,走的是“当地时间”(测日影而得)。

当地时间,可以通过“测日”来不断校准,

建康时间,是不断和建康那边对时(人力运送钟表对时),不断校准。

睢阳作为全国范围内无数个“三级坐标”(县坐标级)之一,拥有计时钟、观星台,承担着授时、校时、测绘以及气象观察的任务。

李笠之前看过了水钟,上了观星台后,也看了测影、观星的用具,以及记录降雨量的器械。

并抽查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看看有没有人滥竽充数。

毕竟,他为此可是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设了不少编制,可不能被人给糊弄了。

顺便看看测绘队伍的人员培训情况,毕竟接下来的一系列工作,开展起来可不轻松:

在全国范围内定坐标(经纬度),绘制各类地图。

中原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定坐标、绘制地图,是一项浩大大工程,得花大量时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但李笠认为值得。

因为精确的各类地图,对于国家来说,是十分珍贵的财富,涉及军事、经济、交通等各领域。

甚至可以说是主权的象征。

往小的说,精确的土地资源地图,可以确保中枢对各地土地情况有更加精确的了解和掌握。

无论是勋田也好,民田也罢,搭配有精确地图以及坐标的土地档案,可大幅增加贪官污吏下黑手的难度。

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土地兼并的速度。

往大了说,精确的地图(海图),以及先进的“定位”技术,有助于促进航海业的发展。

也有助于中原朝廷经略草原。

李笠走出小屋,看着四周的田园风光,想到了草原风光。

茫茫草原、大漠,因为参照物很少,所以人很容易迷路,搞不清楚自己的方位在哪里。

但若以堡垒群不断推进,将草原网格化,然后以每个堡垒的坐标为参照点,就能绘制出精确的草原地区地图,不断向外推进。

朝廷以堡垒控制一小片地区、水源,以堡垒群控制一大片草原,届时无论是攻还是防,中原军队都能从容应对。

堡垒有火炮,哪怕驻军不过数百人,游牧大军也啃不下来,而堡垒群又像监视网,能把游牧大军的动向看得清清楚楚。

草原上的无数强悍部落,会发现安全的牧场渐渐变少,自己的动静瞒不过中原军队,据点又啃不下来,地利的优势不复存在,时间一长...

时间一长,那些骁勇善战、弓马娴熟的草原骑兵,就会变成热情好客、擅长唱歌跳舞的牧民...

李笠沿着台阶缓缓走下,轻声哼着歌。

“套马的汉子你威武雄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