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栋梁 > 第一百七十章 主业

乱世栋梁 第一百七十章 主业

作者:米糕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3:02:33

第一百七十章 主业

一场小雪过后,怀荒城喧嚣起来,自南而来的大量商队,近日陆续抵达,要在这里稍作休息,便要继续旅程。

与此同时,在怀荒城周边聚落过冬的部落,也开始张罗着出行,带着熬过冬天的羊和马,到水草丰美之地大吃一番。

城外一处过冬聚落,人们正在收拾行装,准备开始大半年的游牧生活,羊圈旁,几个孩童聚在一起,看一个人数羊。

那人是前来此处作客的于豆,不为人知的本名是郁久闾豆罗陵,只见他用树枝搭起一个低矮的小架子,然后让牧羊的孩子赶着头羊跳过架子。

随后,群羊跟进,依次跳过架子。

每有一只羊跳过去,旁边的孩子就往地上扔一根棍子,以此计数。

其他孩子们见这些羊如此听话,排队跳架子,欢呼起来。

不一会,数羊结束,那孩子拿起地上的小棍子,一脸茫然。

看看棍子,然后开始数手指。

很显然,当数量超过十之后,他数不下去了。

于是脱下布鞋,数脚趾。

还好,羊的数量没有超过二十只,他数清楚了:总共有一双手,一个脚,外加三个脚趾的羊。

于豆看着这孩子以及同伴一脸兴奋地模样,想起自己小时候数羊的情形,不由莞尔。

随后目光停留在对方那双布鞋上。

因为这个部落是在怀荒过的冬,所以在中原新年时,许多人换了一身新衣服(布衣),还有布鞋穿。

虽然这些衣物和鞋子,不值多少钱,但对于穷苦的部落牧民来说,还是颇为贵重的。

于豆知道,放牧的生活很苦,一年忙到头,风餐露宿,若是碰到白灾、黑灾,一个部族很容易就连人带牲畜都死个大半。

没有天灾,也得提防**,部落之间为了争夺草场、水源,相互的冲突是说来就来的。

失败者,结局凄凉,胜利者,也免不了伤亡。

即便没有天灾**,生活条件艰苦的寻常部众,很容易因为一场病就失去,或者某日吃了几颗野果、野菜,人就没了。

好不容易熬过春、夏、秋三季,又得找地方过冬,一不留神,牲畜冻死,甚至连人也没了。

所以,能到过冬设施完好(相对而言)的怀荒过冬,换一身新衣裳,有布鞋穿,人和牲畜都平平安安活到春天,有什么理由不高兴呢?

于豆看着孩子们玩耍,也开心的笑起来。

不一会,有几名男子过来,毕恭毕敬的请于豆去酋长的帐篷。

于豆是他们部落的贵客,也是酋长的好友,按说不该如此怠慢。

但方才城中有官吏来找酋长说一些开春放牧的事情,所以随后抵达的于豆便转来这里,陪着孩子们数羊、玩耍。

如今已是春天,但北地的春天,相比中原来得很迟。

此时的中原已经春暖花开,而怀荒这里,依旧十分寒冷,但张罗着放牧的各部落,以及过境怀荒的商队,已经忙碌起来。

去年在怀荒过冬的于豆(郁久闾豆罗陵),同样也开始忙碌,他因为手下还没抵达,所以暂时逗留城中。

今日闲来无事,一如往日那般,去几个部落走走,和酋长聊天。

于豆是楚国有爵位的贵人,又有正经军职,还有从事边贸的许可,加上精通各种语言,为人豪爽,经常请客,所以酋长们也很喜欢和于豆打交道。

现在,于豆不光是来做客,还要顺便谈买卖。

这两年,突厥人不敢南下,边贸红火,中原商人纷纷涌入怀荒这样的边境重镇,做买卖。

他们向聚集而来的部落兜售各类中原特产,或者自己组织商队,深入草原,向放牧的部落做买卖。

所以,大量的中原特产引起草原部落的兴趣,其中,必然有烈酒。

也少不了食盐,以及铁器和各种日用品,因为茶叶也越来越受欢迎,所以茶砖也是部落酋长们欢迎的商品。

但是,于豆要谈的买卖,并不是这类转卖商品的营生。

而是“寄养”。

所谓寄养,就是春天时,他赶在某部落游牧前,在官府见证下,双方定契约。

他预付若干只牛/羊/马的货款(实物,譬如烈酒、铁器、茶砖)。

秋天时,这个部落南下过冬,回到怀荒,就要把个头、数量符合要求的牲畜,交给于豆。

到时候若交出的牲畜数量不够,或者牲畜的个头不合要求,算违约,得缴纳违约金。

当然,草原上的部落没什么货币或太多金银珠宝,一般是拿实物或者牲畜来抵。

这种买卖,算是“预购”,看上去没什么特别之处,而且风险不小:

草原上,一场天灾,就能让一个部落全灭,或者元气大伤,牲畜大规模死亡,到时候,买卖双方扯起来可是很麻烦的。

如果部落酋长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完成寄养的契约,或者担心运气不好,完不成寄养,无妨,可以转为“寄卖”。

也就是说,于豆预付货款(实物)后,若部落酋长秋天时没法足额交出牲畜,可以把货款(实物)折价,按时价,将等价的皮货交给于豆。

此举,就等同于豆把货款当做货物,委托部落带到草原销售,类似“寄卖”。

如此一来,交易方的部落,和于豆定下契约后,到了秋天,有两种履约方式:交牲畜,或者交皮货。

对于这些部落来说,自己等于是先白得一批货物,只要在接下来的放牧过程中,与碰到的其他部落做交易时,将货物卖贵一些,自己赚差价,也是不错的。

若货物留着自己用,就拿牲畜来交,也行。

至于违约,那可不划算:

楚国各边城,开辟了不少过冬营地,建起给人和牲畜避寒的建筑,备下大量草料,可以让前来过冬的部落平安过冬。

违约的话,就再不能回来过冬,也无法购买物美价廉的中原特产。

对于部落酋长来说,违约不划算,而且自己承担的风险相对小些,加上于豆这个人不错,又是楚国的什么什么爵,还是个官,所以都乐意和于豆做这种买卖。

但对于于豆而言,这不过是转个手:他其实是当牙人(中介),帮一些商号谈买卖。

如今朝廷以一系列新政经营边地,大兴边贸,所以,大量边地豪强组织商队、办商号,准备做边贸买卖。

于此同时,因为前些年楚军击败突厥大军,震动草原,于是,有许多小部落纷纷归顺,在碛南草原放牧,时不时来边城做买卖。

但是,中原这边的新商号,以及有强烈边贸需求的草原部落,相互间不是很熟悉,之前也没有打过交道,做起买卖来,总是生疏些。

于豆根据自己的情况,以及边贸形势,琢磨了一番,决定做牙人。

用自己的人缘,撮合各种买卖,譬如现在。

如此一来,他手中既有现成的货源(中原商号提供),又有现成的“客户”(草原各部落),又亲自来为买卖的完成做担保,所以办起事来,事半功倍。

他居中撮合买卖,当然要收“提成”,商号这边会预付一半,另一半,等秋天完成交易后再付。

若交易无法完成,于豆不仅要退之前收的一半“提成”,还得退“违约金”。

当个“牙人”,还得担如此风险,值得么?

于豆当然觉得值,世间没人去做亏本的买卖,他不在中原做个富家翁,拉着队伍来草原,当然是要拼搏一番,而不是为做个牙人。

做牙人,是为了“主业”。

很快,他和“老友”谈好了买卖,定下相关事宜,随后离开。

走在进城的路上,他看着天野苍茫,以及蓄势待发的许多商队、部落,喜上眉梢。

开春了,该干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