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栋梁 > 第二百三十二章 临战

乱世栋梁 第二百三十二章 临战

作者:米糕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3:02:33

第二百三十二章 临战

清晨,白鹿原东,因为灞水上堰坝蓄水而形成的“灞湖”上,大量木筏如浮萍般聚集着,随波荡漾,未见移动。

白鹿原上,周军营垒望楼里,兵卒们盯着这些木筏,如同监工盯着奴工。

木筏为楚军所制,数量不少,光看规模,倒是有模有样的舟师,已经在水面上盘桓了数日,想要靠近堰坝,却被赶走。

毕竟在这片汪洋里,可没有舟师大展身手的机会。

即便南人擅舟,在这里也施展不开。

登上一座望楼的宇文会,用千里镜看着远处水面上的木筏群,琢磨着对方想干什么。

作为全军主帅,他比谁都清楚堰坝的重要性,所以白鹿原驻军绝不会让对方得逞。

但思来想去,他想不通楚军要如何破坏堰坝,反正对方不可能从水路接近。

因为堰坝蓄水而成的这个“湖”,随着灞水河谷走向,成长条状:西面是白鹿原,东面是骊山山脉西麓。

因为地势的原因,这个长条状的湖泊,只有中间灞水河道位置较深,两侧较浅。

所以,“湖面”的宽度和深度,都不足以让大船队展开队形。

楚军想要依靠这些简陋的木筏,冲击有周军水寨以及临时水师护卫的堰坝,十分困难。

挤在“湖面”前进的木筏群,很容易被火攻烧个精光。

对方若想横渡“湖面”,登上白鹿原,也不容易。

因为白鹿原的地面比“湖面”高很多,对方划着简陋木筏过来,靠岸后光是爬坡都费力。

若走陆路,从“灞湖”东沿接近堰坝,也很困难,因为那里根本就没有路,为丘陵起伏地区,大队兵马根本就过不来。

若楚军从远处绕过“灞湖”,走陆路来白鹿原,同样会因为交通不便的原因,无法投入太多兵力。

而且,宇文会麾下大军在白鹿原严阵以待,必然会让楚军有来无回。

他觉得,对方夺不了坝,就无法放水,那么,下游灞桥地区的楚军,便不敢轻易过河。

虽然楚军分兵,抵达渭水北岸,与长安隔河对望,但是对方兵力终究有限,无法同时在几个方向发动猛攻。

所以,就这么对峙下去,等到开封那边....

宇文会放下千里镜,看着眼前山水风光,期盼起来。

他是宇文护之子,替父分忧,坐镇白鹿原。

虽然战局对周国极为不利,但父亲给他交了底:只要坚持下去,开封那边,就要生变了。

具体是什么“变”,父亲没有细说,不过宇文会猜得出来:父亲一定派了死士去开封,刺杀楚国国主李笠。

李笠出身微寒,靠着军功爬上高位,然后以外戚身份篡位,根基不是很牢。

李笠一旦出事,楚国极大可能会内乱,那么朝廷就有了机会。

但在那之前,无论如何都要守住长安,不然,一旦长安沦陷,不说楚国接下来会不会乱,周国是肯定完了。

正思索间,旁边部将禀报,说水面上那些楚军木筏有些不对劲。

他再次拿起千里镜,仔细一看,愣住了:水面,那些靠在一起的木筏上,“鼓”起一个个大布袋。

布袋下似乎有火光闪烁,随着时间流逝,布袋渐渐变得“丰满”,竖起来。

然后,飘起来。

宇文会揉了揉眼睛,再用千里镜看,确实看见那几个布袋陆续飘起来,离开木筏,离开水面,飘向空中。

如今刮的是南风(偏东南风),这些大布袋缓缓向着下方向的堰坝飘去。

宇文会放下千里镜,用肉眼看着眼前那“小小”的布袋,就这么越飘越高,慢慢往西北方向堰坝飘去,不由瞠目结舌。

这、这是怎么回事?

风在吹,推动一个个热气球,越过灞水上堰坝,向着下游、西北方向而去。

其中一个热气球吊篮里,马奇回头看着“远去”的灞水堰坝,觉得有些遗憾:可惜,上级否决了“空袭”堰坝的计划。

计划是他提出来的,方式是在“灞湖”水面木筏升起热气球,借着风力飘到堰坝上空。

然后将吊篮下挂着的大型火油弹扔下去,焚烧堰坝旁的水寨、船只。

与此同时,“木筏水师”快速冲向堰坝,将装载大量火药的木筏带到堰坝旁,引爆,直接把堰坝炸崩溃。

如此一来,堰坝就完了,积蓄多日的湖水一泄而空,己方主力就能放心渡过灞水,和周军决战。

但是,这么做的成功率不算高,上级出于稳妥考虑,否决了他的计划。

由“空中纵火”,改为“空中侦察”。

不知不觉,热气球已经接近灞水下游周军大营,马奇听着下面传来的急促号角声,觉得好笑。

虽然他们的热气球飞得不高,但地面弓箭手是根本够不着的,哪怕是站在望楼上射箭也不行。

看看左右,见其他热气球都稳稳的保持着距离和高度,马奇放了心。

他再次检查自己的安全带是否固定稳当,然后拿出画板,探出头,看着地面。

将自己所见周军营地全貌,画在画板上夹着的网格纸上,以此向上级提供较为详尽的“敌营鸟瞰图”。

这种侦查方式有些特别,难度也不小,必须在有限时间内,尽可能将一个庞大营地的概况准确画出来,即“鸟瞰图”。

因为“鸟瞰图”要用于决策,所以必须把要紧的建筑画下来,敌营轮廓和营内布局也不能“变形太多”。

一份素描出来的“鸟瞰图”要具备真实的军事价值,可不容易。

而他们,就是专门画“鸟瞰图”的专业人士。

在空中绘制“鸟瞰图”,是空中侦察的必备技能,热气球侦察队的侦察兵,个个都是素描高手。

马奇和同袍们经常进行相关训练,每个人的“年飞行时间”,都在二百小时以上。

还专门训练俯视时对大型建筑群的快速、准确素描,练出一身过硬的绘画技术。

此刻,他们在空中“飞”,地面则喧嚣起来,无数人如同蚂蚁一般,在大小形如晒谷场的营地里转来转去,一个个抬头看天。

马奇无心去猜此时下面周兵们的想法,他不时看看地面,不时看看画板。

手拿着笔不停在画板上网格纸内移动,勾勒出周军营地的概况。

各类防御工事的布局,营帐大致分布,马圈、草料场、粮仓的位置,等等。

旁边,另外两名侦察兵,认真操作着喷火炉,确保气球有足够的热气以保持高度。

此次空中侦察,飞行距离很长,已经到了热气球飞行的极限,所以对于燃料的使用,需要精打细算。

无论如何,他们都要确保热气球维持安全高度,平安飞越周营上空,飞过渭水,在渭水北岸己方控制区降落。

若是操作失误,或者风向有变,导致热气球在敌人控制地区降落,那就惨了。

所以,执行任务前,每个人都写了遗书,以防万一。

不过,如今南风(偏东南风)强劲,楚军热气球以较快的速度,从白鹿原堰坝飞到灞桥附近周营上空。

又快速飞越周营上空,在燃料烧得差不多后,勉强飞过渭水,在北岸己方军营附近下降。

热气球还没落地,就有一大群人跑到下方等着,抓住吊篮放下的长绳,如同拔河一般,把热气球“扯下来”。

不是这些兵卒急不可耐,实在是军情紧急:诸位将军和参谋,就等着此次“空中侦察”的结果。

一旦确定了,就要....

马奇一只脚刚跨过吊篮,另一只脚还没跨过来,就被人扯着:“图呢?图呢?”

马奇扬了扬手中的画板:“在这..哎哟莫要硬扯啊,老子的裤裆挂住了!!!”

“赶紧的,去大帐!!诸位将军都等着看呢!!”

“急也不急在这一下,我的裤裆.....哎哟!!!!疼啊!!!”

灞桥东,显得有些冷清的楚军大营里,主帅、皇太子李昉,坐在空荡荡的中军帐里,闭目养神。

面前案上,摆着形势图,其上绘着灞桥、白鹿原、长安、渭水北岸地形,以及敌我形势。

又有一张素描网格图摆在一旁,是刚送到不久的“鸟瞰图”。

“鸟瞰图”是热气球侦查队的侦查结果,已经第一时间送到他这里,但无论有没有这个结果,都不会对今日的既定作战计划形成实质影响。

无非是有了“鸟瞰图”后,己方能掌握灞桥西周军大营的内部布局,将士进攻时能够更加“有的放矢”。

他睁开眼睛,看了看怀表。

指针指向十点五十分,距离进攻,还剩十分钟。

这是关系到天下局势的决战,而他虽然是参战一方的主帅,却不过是旁观者罢了。

李昉收起怀表,继续坐着,一动不动,回想之前收到的急报。

两天前,他父亲在开封行宫,招待结拜兄长李义孙。

父亲和李义孙的事情,李昉出征时,已经听父亲说过了,所以,官军进入关中后,顺利接应李义孙及其家人,并送其一家去开封。

却没想到,李义孙幼子的奶娘,是刺客。

刺客于筵席上行刺,差点就得手。

父亲在亲笔信中简要说了事情经过,并让他放心,说不过这次刺杀是有惊无险。

但李昉明白,父亲轻描淡写的后面,是生死一瞬间。

他一直在提防刺客,却没想到,刺客直奔父亲而去,并且是以让人未曾提防的身份,突然发难。

也亏得刺客未能得手,否则....

李昉不敢想象若刺客得手,父亲遇刺身亡后,会是什么局面。

毫无疑问,他必须立刻赶回开封,至于前线战事....就只能交给长史,交给参谋部。

他即便及时赶回去,继位,接下来,要如何稳住局势?

那些臣服于父亲的人,未必信服他这个“孺子”,尤其前朝(萧梁)旧臣,这些人当年既然能够抛弃萧氏,之后抛弃李氏,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这件事(皇帝若遇刺身亡)的后果,不能深思,因为越想就越让他后背发凉。

所以,李昉庆幸之余颇为恼怒:等拿下长安城,幕后主使,决不轻饶!!

他心中下了决心,怒火蹭蹭蹭窜起来,但很快恢复理智。

先打赢再说。

李昉再次看起那“鸟瞰图”,李昉的思绪,飞到了渭北大营。

他是挂名主帅,具体军务,由长史主持,必要时,才会对参谋部做出指示,而具体作战,也是参谋部来指挥。

所以,他不会出现在前线,不需要现场指挥。

那么,在兵力有限的情况下,兵马集结在渭北大营,灞桥东的大营必然成为空壳。

这么安排,就是为了避开灞水上游白鹿原附近的蓄水堰坝。

参谋们认为,不值得为了那个堰坝投入过多的精力和兵力,不需要浪费时间,跟着周军的“节奏”打仗。

己方不如直接在灞水入渭水河口的上游、长安北侧,对长安发动进攻。

如此一来,驻扎白鹿原的周军,就只能作壁上观,周国等同于损失至少三分之一的兵力。

而己方灞桥大营,虽然是个空壳,但靠着火炮组成的防御阵地,完全可以挡住周军的猛攻。

所以,他可以在灞桥大营待着,等决战的结果。

这种等待,让李昉坐立不安,他虽然对官军的实力有信心,但负隅顽抗的周军,或许会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

决战会打成什么样子,他心里没底。

己方分兵,在渭水北岸扎营,周军必然有所防备,事实也是如此:周军在渭水南岸打下许多木桩,又挖掘壕沟,各类防御工事一应俱全。

官军得先过渭水,突破“木桩阵”,才能初步在南岸安稳脚跟。

但周军不可能等着楚军从容过河,必然全力扑来,恶战在所难免,打起来后,战事会顺利么?

李昉想着想着,坐不住了,起身在帐内来回走动。

他真想亲临战场,亲眼看战局发展,而不是在另一个地方坐等,等着人来通传战报。

“轰”,西北方向有雷声传来,李昉立刻走出大帐,循声望去。

现在头顶上是蓝天白云,不可能是天上打雷,所以这声音必然是炮声。

李昉再次掏出怀表,看了看时间:现在是十一点正。

炮声来自渭北大营方向。

决战,开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