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栋梁 > 第二百三十三章 决战

乱世栋梁 第二百三十三章 决战

作者:米糕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3:02:33

第二百三十三章 决战

连绵不绝的爆炸声中,渭水南岸硝烟弥漫,周军布置多日的河岸防线,消失在浓烟和火光里。

大量楚军兵卒接着烟雾掩护,从北岸冲入渭水之中。

他们以血肉之躯为木桩,开始搭建一道道过河便桥。

这里的渭水河段,水位不深,所以挑选过身高的兵卒们站在河中,至少能把头露出水面。

先有人过河,拉起一条条横跨河面的缆绳,其他人用一边胳膊夹着缆绳,确保自己不被河水冲歪,再用肩膀扛着长木,搭起便桥的骨架。

随后,工兵拖着预制的一卷卷“折叠桥面”,沿着这些“骨架”向前走,将桥面“展开”。

便桥刚搭好,就有兵卒登桥。

脚步声中,一支支楚军纵队踏着便桥过河,而南岸地界,周军骑兵正从远处向这边赶来。

步兵们很快踏上南岸滩涂,滩涂上木桩遍地,远处地面又有壕沟纵横,沟中遍布粪便和竹签。

种种困难,却挡不住楚兵们的前进步伐,他们快速穿越木桩阵,扛着长梯架在壕沟上,搭起一座座壕桥。

因为训练有素,楚军的推进速度很快,跨越障碍的人越来越多。

这些“先登”冲进残破的周军营垒,“清理”现场及障碍,为后续军队过河开个好头。

周军骑兵渐渐变多,过河、穿越障碍的楚兵也越来越多,随后,队中鼓手根据军令,按照带队尉官的要求,有节奏的敲打起腰鼓。

密集如雨点的鼓声中,穿越壕沟的一个个楚军纵队,开始变换队形,背靠壕沟,由纵队变成横队。

这样的队形变换,他们操练了无数次,所以即便河边泥沙柔软,走在上面容易摔倒,但纵队还是变成了横队。

以红旗飘扬的中军为基准点,一个个横队连在一起(相互间有缝隙),构成宽度超过数里的大型横阵。

横阵缓缓前进,腾出身后空间,以便后续跨越壕沟的友军有足够的空地可以列阵。

不一会,第二道大横阵快速成型,同样背靠壕沟。

于是,楚军渡河后的第一道前沿屏障成型。

这道屏障,是无数人构成的人墙,与远处巍峨的长安城墙形成鲜明对比。

与此同时,集结完毕的周军骑兵,已经做好了冲锋的准备。

其后,长矛如林,那是大量步兵在集结,开始列阵。

然而渭水河边鼓声不停,列阵完毕的楚兵依旧踩着鼓点声,整齐划一的列队向前走,迎向敌骑。

缓缓地行进之中,队列不乱,每个小队的兵卒,以标准姿势端着手中燧发火铳,眼睛看着前方,但眼角余光者时不时看向本队旗帜。

小队旗手,则看着中队旗帜。

中队旗手,看着中军旗帜。

庞大的横阵,保持着大致的直线,逼近周军。

和周军军阵的长矛如林不同,楚军军阵的长矛阵十分单薄,仅有最前面一道。

周军军阵响起号角声,骑兵出击,分成多股扑向这不以长矛列阵的对手。

周军将士看得清楚:楚军军阵并无骑兵护卫,因为过河的骑兵还未成规模,甚至无法从容跨越那几道长长的壕沟。

所以,这些过河的楚军步兵,处于“半渡”的状态,没有后援。

想要靠前面那薄薄一道长矛防线,抵御己方骑兵冲击,简直是妄想!

双方距离快速缩短,一股股周军骑兵仿佛嚎叫着的群狼,分头扑向前方数量庞大却“柔弱无力”的羊群。

五十步、四十步,三十步、二十步....

尖锐的哨声在楚军阵中响起,随后,前沿沿绽放出大量璀璨的火光,雷鸣声同时起,此起彼伏。

金属弹丸构成的风暴,呼啸着撞向冲锋的周军骑兵,无数血花瞬间在骑兵群里绽放。

第一排火铳兵射击完毕,下蹲,将手中上了刺刀的火铳斜着对前,人和火铳变成一个个拒马。

第二排火铳兵持枪瞄准前方,听得命令,扣动扳机。

射击完毕,同样下蹲,以火铳铳托抵着地面,刺刀斜着向上。

随后是第三排,第四排、第五排、第六排。

楚军步阵前沿,顿起大量浓烟,如同厚厚的烟墙,冲锋的大量周骑,消失在烟墙之中。

人仰马翻之际,却有少数漏网之鱼突破烟墙,撞入楚军阵中。

人、马加起来数百斤,带着势不可挡的冲力,折断抵在马胸的长矛,连人带马,砸入人墙之中。

密集的人墙里,没有单个兵卒左右躲闪的余地,运气不佳者,被当面“飞”来的人和马撞个正着。

连哼都来不及哼一声,就倒在尘土、血泊之中。

左右同袍,却仿佛木头人,没有看见同伴的惨状,队伍里被砸出的“缺口”,左右兵卒自动“合拢”。

其他人木然的蹲着或喊着,等着军官的指令。

东南风中,浓浓的硝烟夹杂着血腥味,缓缓略过楚军军阵,飘向渭水,飘向渭水北岸。

浓烟渐渐散去,阵前的一片狼藉渐渐显露出来:

大量战马和人倒在地上,模样奇形怪状,但都是鲜血淋漓,看上去惨不忍睹。

凶猛的骑兵,冲击没有长矛护卫的步阵,却被无形的“火矛”刺穿。

哪怕人都身着重甲,但箭射不透的重甲在这“火矛”面前,如同纸糊一般。

“起立,装填弹药!起立,装填弹药!!”

此起彼伏的呼喊声中,尉官们下达着命令,火铳兵们仿佛受了刺激一般,条件反射般的站起来,开始按照标准流程,给火铳装弹。

队伍之中,初次经历实战的黄鳔有些紧张,手微微颤抖。

因为身上穿着“龟甲”,不好弯腰,却不影响他的动作。

装弹的流程,他再熟悉不过,因为和同伴练了一年,几乎是天天都在练。

练队列变换,练装弹,练保养火铳,每个入伍的新兵,被选作火铳兵后,每月平均射击三百次,模拟射击一千次,人都快练得麻木了。

所以,即便他汗出如浆,手在发抖,呼气有些艰难,但装填弹药的动作,几乎是深入骨髓,即便不用想,身体都知道该怎么做。

他可以忘记自己家乡在哪里,却不会忘记装弹动作。

很快,弹药装填完毕,阵前硝烟也已经散去。

鼓点声再起,楚军步阵缓缓前进。

前进途中,变阵:变成一道道厚度为三排的横阵,保持着距离,向前行进。

黄鳔下意识随着鼓点声,依次迈着左脚、右脚,和同袍们保持着队形,缓缓向前走。

前面,散兵们手持短矛开路,给倒地未死的敌兵一个“痛快”。

随后,黄鳔和同伴踩在血泊中,跨过一个个尸体。

地上都是尸体,黄白之物到处都是,血腥味扑鼻而来,呻吟声、惨叫声不断响起,黄鳔觉得胃不舒服,心跳得很快。

但是,一直有节奏响着的鼓声,如同无形的手,死死攥着他的心脏,不让他的心跳出胸膛。

无数日夜的操练,让黄鳔和同伴对军令和纪律有着难以抗拒的服从本能,这种本能已经深入心灵。

哪怕是在饭堂用餐时,手里端着饭盒,只要有人大喊一声“全都有....立正!”,他们都会下意识立正,双腿并拢,扔了饭盒,将双手并拢在腿两侧。

鼓声依旧,前进不停,黄鳔木然的随着队伍前进,紧握手中火铳,两眼看着前方。

眼前,敌军军阵越来越近,前排周兵的样貌,越来越清晰。

“保持队形,继续前进!!”

尉官们呼喊着,他看到周军阵前,出现大量弓箭手。

看见这些弓箭手弯弓搭箭,斜着对天,对着这边。

破空之声骤起,随后,阳光为之一暗:一阵阵黑雾在周军弓箭手头顶升起,如同密密麻麻的蜂群,飞上半空。

蜂群是如此之密,遮天蔽日,使得阳光为之一暗。

他的心,随之一凉。

“嗖、嗖、嗖”的声音不断响起,蜂群当头落下,却是大量箭矢呼啸落下。

箭如雨下,如同突如其来的暴雨,将己方步阵笼罩。

“笃、笃、笃”的声音不断响起,行进的队伍不断有人中箭。

陆续有人倒下,但庞大的横阵依旧在缓缓前进。

黄鳔身上中了几箭,但有牢固的铠甲护身,不觉得疼,也没时间害怕。

因为鼓点声让他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害怕。

扎在前胸的箭矢有些碍事,他将其拔下、扔掉,继续端着火铳,按着鼓点声,前进。

破空之声又起,阳光再度暗淡,箭雨重新笼罩楚军步阵。

没有成规模骑兵、弓箭手掩护的楚军火铳兵,默默承受着箭雨,庞大的横阵继续前进,其中不断有人倒下。

但阵型不乱。

黄鳔右边有红光一闪,他的眼角余光瞥见右边的同袍面部中箭,踉跄着后仰倒地。

不由得心惊:都戴着铁面,怎么会中箭?

对了,肯定是眼睛中箭,真倒霉...

人还有救么?

可是眼睛被射中了,能救回来么?

黄鳔脑海里闪过几个念头,耳边却传来呼喊声:“向右对齐,向右对齐!”

他条件反射的向右对齐,左边的同伴也是如此,队伍里的缺口很快补上,兵卒们踩着鼓点声继续前进,仿佛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第三波箭雨落下,然后是第四波。

楚军步阵默默承受着箭雨,把双方的距离拉近到四十步。

却发现对面周军阵中,弓兵后退,大量弩兵上前,端着弩,对准他们。

黄鳔所在队伍是军阵前沿,个人位置是本队第二排,所以清楚看到对方兵卒脸上的狞笑。

这笑容让他心里发颤:四十步,不能躲,射中眼睛就完了!

但是,鼓声不停,脚便不能停,他们不得低头,必须抬头正视前方,如此,行进时才能保持队型,才不会撞到前面的人。

“嘭、嘭、嘭”的声音中,周军弩兵发射弩箭,弩箭快如闪电,没入楚军步阵前沿。

楚军步阵中,不断有人倒下,但更多的人站着:他们身穿厚厚的板甲,这种铠甲虽然重,但在四十步距离,蹶张弩都射不透。

人人戴着铁面,可不怕箭矢,除非倒霉,被流矢射中眼眶。

周军弩兵轮流放箭,而楚军军阵鼓声不停。

鼓声不停,脚就不能停,楚军火铳兵继续前进。

黄鳔看见,周军弩兵脸上的笑容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惊恐,随后这些人后退,批甲的长矛兵前出,放平长矛,对准他们。

长矛密密麻麻,又夹杂着不少刀盾兵,矛头、长刀闪烁着寒光,黄鳔看在眼里,惊在心中。

然而鼓声不停,他们不能停。

火铳兵继续前进,距离寒光越来越近。

黄鳔心跳加速,虽然害怕,但双腿不由自主跟着同伴、跟着鼓声前进。

眼见着距离越来越近,鼓声停,他的双脚随之而停。

就在这时,周军阵中忽然响起号角声。

随后,无数周兵咆哮起来,那一瞬间,仿佛天崩地裂。

身着重甲的这些兵卒,瞪大眼睛,端着长矛,挥舞着铁刀,向楚军军阵发动冲锋。

“听令!!!第一排,瞄准!!”

军令下达,第一排火铳兵立刻端起枪,对准近在咫尺的周兵。

但是,开火的命令没有响起,他们就不能扣动扳机。

周兵越来越近,手中兵器闪烁的寒光,晃得火铳兵们眼花。

死亡越来越近,许多人下意识害怕,手在抖,后背发凉,牙齿在打架。

但是,对军法的恐惧,压过了一切恐惧。

因为火铳兵必须遵守纪律,集中火力射击,若没有纪律乱放铳,就没有战斗能力。

大量的队列训练,其实也是在训练他们的纪律性、服从性。

无数次的练习,以及装弹练习(受干扰状态下),就是把他们训练成一个个合格的零部件,然后组装成一个杀人机器。

以抗干扰射击训练为例,任何人在未得命令时,受了旁边故意射击的影响而扣动扳机,所接受的惩罚,是足以让人刻骨铭心的恐惧。

所以,没有命令,谁也不能射击。

哪怕敌人近在咫尺,哪怕箭如雨下、身边人不断倒下,没有命令,就是不能射击。

长期的训练,让这样的纪律刻在每一个人心里,火铳兵们的食指,全都都定格在扳机边,无论心中再怎么惊慌,就是不敢动。

“开火!!!”

声嘶力竭的咆哮声响起,火铳兵立刻扣动扳机,阵前瞬间绽放无数火花。

浓烟大作,喷向眼前之敌,激起腥风血雨。

一杆火铳,在近距离(不到二十步)射击,其弹丸足以贯穿着甲之人,并对其后着甲之人造成严重杀伤。

或者直接射穿盾牌,对持盾者构成严重杀伤。

所以,为了让火铳兵的射击威力最大化,作战条令之中,就有近距离“面对面”射击的战法。

楚军火铳兵以严格的纪律,执行了“面对面”射击的战术,第一排齐射,直接击穿当面冲锋周兵数层。

随后立刻蹲下,第二排持铳瞄准前方,又射。

蹲下,第三排持铳瞄准前方,再射。

三段射击之后,密密麻麻的着甲、持盾周兵倒下,冲锋势头瞬间被打断,阵型也随之稀疏、残缺。

楚军军阵,号手得了命令,用铜号吹起尖锐的号声,向全军发出指令。

每个小队的带队尉官,亦或是尉官阵亡后代为指挥的军士,听号声,拔出佩刀,向前一指:“刺刀向前,刺刀向前!!!”

射击完毕的黄鳔,听得这一声声命令,忽然觉得浑身发热,端着火铳,站了起来,铳口斜着向上。

早就套在铳口的刺刀,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

无数火铳兵手中火铳的刺刀,闪烁的寒光构成了一片“波光粼粼”。

尖锐的冲锋号响起,点燃了所有人的血液,尉官们呼喊着“冲锋!!”,挥舞着佩刀和指挥用短矛,带头冲锋。

承受着箭雨和伤亡行军的楚兵们,早就憋了一肚子火,此刻端着火铳,将明晃晃的刺刀对敌,咆哮起来。

向着已经被三段射打崩的敌军军阵发动冲锋。

如潮的呼喊声,在战场上响起:

“杀!杀!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