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南宋大相公 > 第五一三章 别离

南宋大相公 第五一三章 别离

作者:大苹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3:03:59

第五一三章 别离

所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四月下旬,大山之中,春天姗姗来迟。在经过了一个月的突击奋战之后,封龙山的水利基建终于可以运转了。主渠贯通之后,虽然旁边的支流和灌溉系统尚未完全完工,但方子安提出了折中之策,一方面让百姓们在耕种之余继续贯通支渠网络,一方面选择了几处低洼的野塘加以清淤拓深拓宽,连接支渠网络,关键时候可以蓄水和排水。挖出来的黏土用草袋装起来,围着沟渠周边加固堤坝的高度,以防不测。

四月下旬,地气变暖,冻土和积雪开始融化。整个山谷除了田地沟渠之外,原来被雪盖覆盖的地面全部返青,各种野花野草争分夺秒的萌发开放,山谷之中像是铺着一层层的绿草鲜花的地毯一般,景色是极美的。在往年,融化的雪水会浸润泥土,整个山谷中部的低洼地带会一片汪洋,泥泞不堪。但今年因为有主渠和支渠排水,情形好了太多。融化的雪水有了去处,草甸子上也变得干燥起来。融水渗入地下,再渗入沟渠河塘之中,再流向东南角的大水库之中。

农时的到来,也是检验方子安的暖棚水田的能否真正奏效的时候。百姓们在四月中便插下了秧苗,然后便密切关注秧苗的长势和气候对它们的印象。早晚温差大,白日里阳光温暖倒也没什么,到了晚上,还是极冷的。百姓们最担心的便是晚上暖棚之中的温度和突如其来的变幻的天气。

四月十九那天夜里,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下来,气温骤降。百姓们忧心忡忡的赶到水田里,发现秧苗安然无恙,暖棚里暖烘烘的,嫩绿的禾苗在微风中招摇着,这说明暖棚水田既能保暖,也能遮挡突如其来的冰雹雪雨。

方子安甚为欣慰,验证暖棚有用,这意义重大。这意味着起码封龙山能够种植一季的稻米,对封龙山忠义军的自给自足又迈进了一大步。基本上,加上山崖左近的高坡旱粮的收成,以及大面积的草地上可以放羊的牛羊鸡鸭等禽畜,今年绝对不会出现之前那般的饥荒情形。眼下,自己带来的粮食以及年前年后八字军自己采买和狩猎的粮食是能够撑到冬麦收割时节的。萧怀忠的兵马退却时也留下了不少粮食物资,青黄不接的时节只要渡过去,一切便都好说了。

北崖的战场清理工作是个大工程,不过随着天气的转暖,积雪的融化,被埋在雪中的金兵尸体很快显露了出来。忠义军大部分人手基本上都在抢时间清理北崖战场。这一回,忠义军算是吃了个饱,雪崩损坏不了甲胄和兵器,扒下来都是能用的。忠义军中缺少甲胄铁器的窘境就此成为过去。山洞的装备库里每天都有大批的清洗的干干净净的各式金兵甲胄入库。刀枪狼牙棒弯刀弓箭更是成捆成捆的往库房搬。狼牙棒的铁疙瘩对忠义军士兵而言是不顺手的,于是便被融化成铁锭,随时备用打造兵刃。甚至为了即将到来的耕种季节和需要不断完善的灌溉系统的耕作和挖掘,张若梅下令打造了不少挖掘的工具和镰刀锄头锤子铁钎等用品,真是鸟枪换炮,富得流油。

当然,清理战场时也是令人心有余悸的。越是暴露出来的金兵的尸体越多,众人便越是心惊肉跳,后怕于当日的情况。雪下的尸体一摞一摞的,一个个被闷死冻死在雪地里,样子也难看。天气变暖之后,战场上很快便有了气味,不得不便洒石灰水消毒,边迅速的跟**的细菌抢时间。一车车的尸体被拖到雪山北边的峡谷里倾覆进去。为防止虎豹豺狼野兽吃尸体,尸体都被从山坡上推下的石头泥土掩埋。整条峡谷便成了个万人坑。

四月二十六,山外消息传来,东南山口金兵兵马已然大批撤离,方子安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意识到计划奏效了。李显忠肯定是出兵攻击宿州边界了。金兵这是要将汴梁北的兵马调集前往进行反击。汴梁北部一带应该兵力空虚了。那也就意味着离开太行山返回大宋的窗口期到了。必须要抓紧时间离开,因为李显忠是不可能和金兵进行大决战的。金兵一到,他应该便会撤兵,自己必须抓住这个机会。

方子安做了决定,次日一早便即启程。他吩咐赵刚雷虎等人立刻整理车马,打点行礼物品,做好出发的准备。

张若梅的心情很不好,虽然知道这是方子安离开的最佳时机,但是夫君要回大宋了,从此天各一方,身边再无他的身影,不免心中黯然。

方子安看出了她心情不佳,午后时分叫了她带上供品香烛前往张敌万的坟头祭拜告辞,同时也跟张若梅说说话,派遣一下她的愁绪。

两人骑着马缓缓而行,到了西边山崖高处张敌万的墓前,已然是夕阳西下时分。张敌万的墓坐落在山坡高处,这才短短月余时间,坟头居然长出了一些青草来,这让方子安不禁心中感慨不已。人生无常,生死无情。管你生前如何英雄如何好汉,一死之后,不免青草满身,**为小草的养料,无知无觉,永堕黑暗之中。所以,活着的时候,自当珍惜生命,活的精彩。方子安很少有这种感叹,他的一些认知早已被自己附身重生的事实所击溃,他已然不太相信人死灯灭的想法。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或许真有转世重生这种事,也未可知。虽然和他一个唯物主义战士的认知相悖。

两人摆上供品点起香烛祭拜了一番。方子安轻声道:“兄长,今日子安前来见你,是向你告辞的。如今李显忠已然出兵佯动,打开了山南缺口,我必须要走了。我并非不留恋这里,你和若梅以及八字军的兄弟们都是我生死的战友,如有可能,我愿意在这里呆一辈子。然而,我身负重责,不得不回。秦桧老贼还在逍遥,岳元帅和岳父张统制的大仇未报,我大宋河山未复,耻辱未雪,我不能在此逗留,必须要完成这些事情。我想,这也是你想做的事情。此去若一切顺利,我将可以扳倒秦桧老贼,告慰忠良英灵,涤荡朝中阴霾,让我大宋恢复郎朗晴空。待到王师北伐之日,收复旧山河,赶走金人的那天,我再来见你。那时,你当也开心不已吧。”

张若梅在旁默默垂泪,她听着方子安这些话,知道有些话是说给自己听的。是啊,即便再不舍,自己又怎能让方子安留在这里。他有那么多大事要做,而且自己的爹爹大仇未报,他此去扳倒秦桧正是替自己报仇雪恨的,自己更不能让他走的不安心了。

“哥哥,妹妹来看你了。你在的时候,妹子不懂事,经常跟你吵闹。你没了,妹子才知道你是多么的重要。你是我的哥哥啊,我在这世上唯一的血亲,你没了,我张家就我一个人在了。但是哥哥你放心,妹妹一定会好好的统领好忠义军的兄弟们,保护好封龙山的百姓们。你瞧见没,山里大变样了,秧苗也插上了,大伙儿都好好的。到了秋天,咱们便有自己种的稻米吃了,有自己饲养的猪羊吃了,再也不用挨冻受饿了。你泉下当可欣慰了。”

“……哥哥,子安要走了,他有大事要做,我不能随他去,虽然我很想离开,但是这里离不开我,我必须留下来。我很舍不得他,但是我知道他不得不去。你在天有灵,保佑他一路上顺顺利利的,一路上平平安安的。回到大宋,一切都按照计划的实现,铲除奸贼,为爹爹和岳伯伯他们报仇。你……更要保佑我们夫妻能够早日……团聚……我会在这里等着他来,带着王师打过来,这样我们忠义八字军的兄弟们便也能扬眉吐气,重见天日。哥哥,你要保佑他啊。”

说着说着,张若梅哽咽了。方子安在旁听着,心中也自感动。他伸手搂住张若梅的肩膀,轻轻叹息。张若梅靠在方子安的肩头,两个人就这么站在张敌万的坟前一动不动。

清风吹拂,绿草沙沙作响,鸟雀在四周跳跃飞翔,两人一直站在那里,直到夕阳西下,暮色笼罩山野,这才缓缓骑马离去。

次日清晨,使团车马告辞离开。消息传出,封龙山军民纷纷前来相送,提着篮子,挎着包裹,里边都是鸡蛋馍馍腊肉之类的家中最好的食物,硬是往消防军兵士手里塞。消防军士兵们不要,他们便往车上扔,那场景当真令人感动。

人们当然对使团兵马感恩戴德,所有人都知道是方子安的到来不但救了他们,而且帮他们规划了山谷,让他们的未来有了希望。这个人的到来像是天降下来的救星一般,怎不受人爱戴。

忠义军将士也是恋恋不舍。肖贵李大志等人甚至都红了眼圈,拉着方子安和众消防军兄弟不松手。数千人送到东山崖外的山道上,这才在方子安的请求下不再跟随。而张若梅和肖贵等人则一直护送到了五马山隘口。

“诸位兄弟,回去吧。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何必这么哭哭啼啼的,你们等我的好消息,好好的经营这里,守着这里,让这里成为金人心窝里的一根刺。信我的,忠义军将来大有作为。好好的练兵,好好的做事,待时机到来,一飞冲天。”方子安驻马笑道。

肖贵等人纷纷拱手道:“你方大人说的话我们都信,我们等着那一天。既如此,我们便就此打住了。方大人史大人,诸位消防军兄弟一路顺风。”

方子安微笑点头,看着张若梅道:“若梅,我走了,你要保重。待你有暇,便来临安看我。莫忘了,你除了是大统领,还是我的妻子。”

张若梅笑着,眼里却泛起了泪花,咬牙点头。

“走了!”方子安伸手摸了摸张若梅的脸蛋,拨马转头,下令加速。车马快速通过隘口,绕行山坡之侧,消失在绿树长草之间。张若梅勒马而立,久久不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