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小宋腾龙 > 第534章 笑话

小宋腾龙 第534章 笑话

作者:东风暗刻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1:57:37

第534章 笑话

这样的独处机会很短暂,新的王府中说不上热闹,但偶尔找个理由冒上来的人可不少,王妟,斡勒妹,兀颜彤,赵六姐,还有两位大帅,不论谁来了吴芍药得有个贵妃的样子,再这么随便靠着九哥的肩膀可不行了,她对九哥说,“我给你讲个笑话吧。”

康王问,“什么笑话?”

吴娘子说,“是关于梁红玉和韩大帅的,很机密哦。”

赵构说,“娘子若讲的好,孤也给你说一个。”

吴芍药说,“韩夫人与奴家是结拜姐妹,这是她私下里与我说的,奴家第一次卖给九哥了,是真事,但九哥你讲的事也须是真事儿才公平。”

赵构来了兴趣,说道,“好啊,娘子先讲。”

吴娘子说,梁红玉是京口花魁,在建康一带很有名气,有一年的新年,建康守官要庆贺朔日,请了许多艺妓捧场,梁红玉自然也被请到,她五更便到城隍庙伺候了。

吴芍药说,“那时到场的人还很少,她一步跨进去,于庙柱下恍惚看见有一只老虎卧着睡觉,酣息如雷,惊骇间立刻跑出去不敢出声,后来到的人多了,梁红玉回去又看,原来是一个军卒。”

赵构说,“我猜到了,这个军卒就是韩世忠,想不到那个时候他的肚子便大的像只老虎了。”

吴芍药以头碰他的肩膀,说道,“我不往下讲了!”

康王道,“猜到是猜到,但有意思的是细节,娘子不讲了我哪里知道?是不是韩大帅立刻被梁夫人的美貌惊呆了?”

吴芍药嗔道,“九哥你又瞎猜了,韩世忠正在睡觉,天光又是五更,他从哪儿看见梁红玉的美貌,他先被梁红玉一脚踹起来了。”

这倒有可能,那个时候韩世忠声名未显,职位更不会高,要不然也不会早早的被派到城隍庙值守,梁红玉的身架可就比他体面多了,但他怎么睡着了,还被梁红玉踢。

“大姐问他的姓名,得知叫韩世忠,贺朔结束后,她回家将此事说给母亲,说他定非普通人,央告着母亲派人将他邀至府中,以酒食款待,深相结纳,以金帛资助他,并且约为夫妇。”

吴芍药感慨说,韩大帅确实称的上虎将,金兀术连奏凯歌,却于黄天荡几乎被擒,最后凿了河才遁去,我这位义姐眼光也够准的。

赵构道,“四太子虽说从黄天荡跑掉了,但韩世忠仍可推首功,有他坐镇建康水师,我们都可以放心。”

吴芍药这才问,“你哥该你讲了。”

赵构说,“我说的这个,娘子权当一听取个乐子,但不许外传。”

吴芍药道,“我必不传,九哥请讲。”

赵构说,“秦会之少游太学,心善博记而且手善工文,但此人却经常干些贪小便宜的事情,于是同舍人给他起了个外号,娘子一定不知道吧?”

吴芍药说,“不知道,九哥你还卖关子,是什么外号?”

赵构说,“秦长脚,长短的长。”说罢哈哈大笑。

吴芍药也笑,说,“奴家必不外传的,不然让人知道是康王讲的可就不好了,好似九哥不尊重臣子了,但九哥你与他交结不多,又是怎么得知的?”

赵构说,“是尹先生与孤讲的,尹先生门生故友多的是,在太学里的朋友一定也有,想来这不是编排的。”

正说到这里,有个女侍卫跑到门边,似要禀报什么事,冷不丁看到吴娘子正把头靠到康王的肩头上,便吐了个舌头,人躲到门后边。

吴芍药问,“有什么事?”

女侍卫露出脸来说,“禀大王吴娘子,尹先生和王刺史从兴元府回来了。”

说曹操曹操到,看来援夏的粮食已经办完了,尹待檄和王彦还接到了燕妃发自兴庆城的另一封信。

赵构连忙把二位迎进来,几句寒暄过后,匆忙打开信细看,原来余丽燕带着岳云和岳雷,在夏国通报了输粮之事、转达了大宋康王殿下的美意,事还没完呢。

这件事可不是余丽燕朝李乾顺要求的,她还真是被迫的。

余丽燕带的那不足两百人,里面有两个少年,一百御营司,五十个女侍卫,名义上是“渭河先遣军”,事实上也就是康王派出去的友好使团。

援夏的粮食还未抵达兴庆城,但已走在了半路上,只要粮食一运到,不久之后使团就要返回安康,可是有些人有想法啊。

被吴乞买以人易马、换到夏国的辽国人和河北人,本来就个个思乡心切,以往不敢有所表示,但今天燕妃亲自来了,这是个多么好的机会。

不论是奔着辽国公主走,还是跟着康王侧妃走,怎么说都沾的上关系,怎么也比留在闹着饥荒的兴庆城强。

再说错过这个村可就没有这个店了!

好多人拥挤在燕妃的驿馆前不肯走,看样子生怕燕妃不打招呼就走了,一传十,十传百,人在大门口越聚集越多。

燕妃领着岳云和岳雷到大门处接待,最后又把一些人请到驿馆,李乾顺很快得知了消息。

这位四十七岁,正在盛年的夏国主父亲早逝,自从三岁上位,便被母妃梁氏一族擅权,没一点儿心机根本熬不到现在。

余丽燕在信中说,以往夏宋纷争时,辽国曾给夏国过不少出力,轮到辽金开战时辽国也曾请夏国相援,但李乾顺一次没伸过手。

这次双方见了面,面对忽然代表大宋出使的辽国公主,李乾顺颇觉意外,也有点抹不开,但余丽燕不是代表辽国来揪旧帐的,代表的是宋国,表现也很得体,那便无论宋、辽的往事都尽量少提,向前看。

民意不可违倒在其次,夏国接收了援助,却还存在着缺口,李乾顺居然同意了民众返乡的要求,又传递了善意又甩了累赘。

拉队伍是件大事情,余丽燕不敢自己做主,另外人家李乾顺也不是傻子,不可能把精壮的人全都推出来送给她。

康王说,“李乾顺的帐算的可精啊,大饥降临时,就是这些要走的人最不安定,李乾顺如果硬拦着他们不让走的话,怨气都是他一个人的,点个头收获的都是好感。”

连李乾顺都原则上答应了,余丽燕敢拒绝,就是辽国公主不认娘家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