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绛色大宋 > 第四三六节 明着、暗着。

绛色大宋 第四三六节 明着、暗着。

作者:晨风天堂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4:18

第四三六节 明着、暗着。

事实上,韩侂胄四十多个妾肯定也在斗,只是韩侂胄的地位让她们不至于上升到死去活来的地步。

刘锐笑了笑:“住几天,这些日子太累了,缓缓。”

“恩,我也是,需要休息几天,所以离开临安到了这西山别院。”

刘锐没走,却是把韩绛的意思安排自已的亲信传了回去。

刘锐来还有第二件事。

就是想亲眼看看韩绛在西山的名为研究所的工坊,新式的钢刀配方以及锻造方式,有更低的成本、更好的军械,刘锐身为军人他想亲自关注一下。

但刘锐不想暴露身份,只是秘密的关注一下。

几天后,扬州,大明寺。

大明寺,还是一个寺,还是一个庙。

金身佛像是有的,和尚也是有的。

空见大师。

以前叫空见,后来叫空见师傅,再然后是空见方丈,现在是空见大师。

这地位是一点点的提高了。

因为他管理着扬州的黑市,扬州黑市最值钱的货物便是盐,铁次之,粮再次之。

淮盐钞因为黄河大水灾已经砸进了地板价,短引如同废纸,长引最低的一批次交易是原价的百分之十八,这已经超出了所有商人的预料。

可是这几天,却有人把淮盐钞的价值挂在五折价出售。

有人买吗?

商人们纷纷议论,谁买谁傻。

可这天下午,空见大师亲自带了一个客商来到了交易大厅,这位只看了一眼上面挂的出售价格,什么也没问,直接让随从抬出一箱黄金,要了三千二百份盐钞,而后拿上东西就走,没在这里多作停留。

这是什么情况,许多商人看的懵了。

仅仅半天时间,太明寺半山的一处茶楼就有人打听到了消息。

“真有盐,还是上上等好盐,那个商人是荆湖南路的,他就在江上大滩运走了一船盐,满满一船的盐。荆湖南路的官仓没盐了,市面上盐价高的吓人。”

这时有人奔入:“打听到了,打听到了。利州,知利州上书朝廷,利州当下盐价每斤三百二十文。”

许多商人猛的站了起来,这盐价吓到了不少人。

立即有人问:“是因为临洮那边打仗吗?”

“不是,早在去年的时候盐价就涨到二百文了,今年春时已经二百六十文。”

利州对于扬州这边的商人而言是遥远而陌生的,因为太远了,那韩绛穿越前的地名叫广元。

这时,又有人进来了:“你们谁手中还有盐钞?”

有商人回答:“都怕变成废纸,能换点钱算是少损失点,我还算换的早,二成半出的手。”

来的人说道:“我家中还有一些没和原先的盐钞放在一起的,数量不多。我也去换了,却只换到了六千斤盐。”

“怎么换的。”

“大滩上,一盐钞换六十斤盐,再补一贯钱,装船再给六十文的工钱。”

商人们开始计算,这价格依盐钞本身的价格肯定也是血亏,但是。

眼下因为黄河大灾,所以两淮的盐场今年算是毁了,别说是没有盐田的荆湖两路,眼下就是两浙的盐怕是都要涨。

说句可怕的,很可能两淮这产盐的地方,都会有人没有盐吃。

扬州城内。

李洱与幕僚们也在认真的研究着当下的情况。

负责商号的林掌柜已经作完了汇报:“将军,淮河以北眼下就算有粮食百万担计,也不够,这样的大灾可以说,几万担粮食扔进去都没个响动。”

李洱没接话,他心中清楚。

金国这次受灾怕是有千万人,十万担粮食也就勉强够这些人吃一天。

李洱伸手一指,一位将军站了起来:“都帅,眼下受灾的区域很大,重灾区就我等去调查宽百里,一直到海州近千里长的一段,都是重灾区。泗州极重,整个城全给淹了,就末将所部探查,怕会有百万人无家可归,再有百万人家园受损。”

“眼下,灾民分成多股。人数最多的一股预测不少于三十万人,拖家带口正往许州去,我的探子回报说,若深秋金人救灾不利的话,怕还会有人往许州去。”

李洱这才点了点头,这消息有用,自已部下这些人没白浪费大米。

那位将军继续汇报:“还有一路往北去了,听闻金人济南府设下关卡不让灾民再往北。往西的一股有十多万人,往汴梁去了,我认为他们最终还是会转向宛城。眼下,还有一支,也有十多万人正在南下,头一批泗州的灾民已经在冲关了。”

李洱轻轻的一敲桌子:“招工。”

“这!请将军三思。”

虽然没有正式的公文,但朝廷已经有好几封信暗示让李洱防流民。

李洱没接话,林掌柜说道:“想必这信是当朝太国舅写的,眼下李潽又再次得势,他的党羽史弥远之父史浩曾蔑称北人为归正人,这个称呼沿用至今,在下认为很快会有正式的公文送到将军这里,所以请将军三思。”

李洱一巴掌拍在桌上,厉声大喝:“招工!”

“将军。”在场的武官一齐站了起来,力劝。

李洱伸手指过这里每个人:“李小二,你大伯是谁?牛五郎,北边义军牛三刀是谁,和你牛家没亲,只是仰慕。你却是牛家后人,你还记得你从鲁山村刚到扬州的时候说过什么?”说到这里,李洱脸色一变:“滚去给老子办事。”

众将都低下了头。

他们这些人是什么人,有自已就是归正人的,也有祖上是归正人的。

他们就是被朝堂蔑称又不受信任的那一类。

他们是顶在前线的炮灰。

他们不是不想救北边逃来的灾民,可眼下李洱与朝堂上对着干,朝堂上那些人是不会放过李洱的。

林掌柜上前一步:“若将军一定要下这命令,在下有一计。”

“讲。”

“让福建路的人来办,畲族三大部落,山族,还有越人。”

“继续。”李洱听着这建议有意思。

林掌柜说道:“自大宋立国到临安成为行都,大宋的盐法唯在福建无法实施,曾经有官员强推盐法,结果却是整个知府衙门除一个打更的小吏之外,全数被杀。”

妙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