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绛色大宋 > 第四三七节 抢人口

绛色大宋 第四三七节 抢人口

作者:晨风天堂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4:18

第四三七节 抢人口

林掌柜给了一个好点子。

朝堂上这些欺软怕硬的货,福建路的彪悍他们就不敢怎么着。

妙计!

“先生有心了。”

一个商人,一个掌柜,被称为商人这是莫大的荣幸。

李洱站了起来:“盐,是朝廷每年岁月的重中之重,朝廷每年岁入一亿贯有多少是靠盐,有多少是靠淮盐。在盐这事上,明着与朝廷作对是取死之道,但流民不是。流民是小罪,所以一定要担这个罪,我等身为武人,无罪便是罪。”

李洱的话有点绕,普通人肯定是听不懂的。

这里的人却懂。

身为武将如果没有什么把柄随时让朝廷收拾的,那么你肯定离死不远了。李洱这份远见不是谁都能看到,看清的。

李洱吩咐道:“淮盐场,看能逃多少人,你们分头去办吧。”

众人商量了一些细节,仅半天之后。

大宋这一边因为黄河大决堤的第一重灾区,盱眙军。

北防重镇。与金国现控制的泗州距离步行也就是大半天的路程。

相比起泗州全城受灾,整个城都被水淹,这里因为地势高,而且事先已经作足了准备,除了东边靠的洪泽湖的那一片之外,完全变成烂泥塘之外,其余的地方还能勉强维持正常的秩序。

信使到,一只手拿着信盒,一只手拿一盒火柴。

翟简,原本就是淮南东路军方第三把交椅,现在还是第三把。

第一把交椅的前镇安侯死了。

现在是韩绛。

只是朝廷没记录罢了。

翟简看过李洱的亲笔信,从信使手中抽了一根火柴在自已的铠甲上一划,然后把信点着给烧了,然后在信盒中的另一张纸上留了一个印记。

信使抬手一抱拳,转身离开。

“伯爷。”几位副将都围了上来。

翟简说道:“抢人,明抢。不要玩那些虚的,就是抢人。”

一副将小声问:“伯爷,上面没说咱粮食撑得住吗?这里一但开始抢人,灾民就会蜂拥而至。”

翟简回答:“我不知道米够不够吃,但冼家兄弟告诉我,他们那里有种叫薯芋的,这次运来不少。说不上是粮食,但顶饿。广南西路有大量的种植,年初韩家少君大婚的时候雷州有人过来,回去之后他们在琼崖开荒种了许多,在当地最好的两文钱一斤,差的不过一文。”

“去吧,开粥棚。”

“得令。”

盱眙军,这里是一个小城池,也就是县级的规模,作为最边境的对峙形堡垒城市普通人不多,这里的田地也是盱眙军负责种植的。

这一军满编九千七百人,作战的士兵有六千六百人。

而这里的粮食,六十万担。

若不是这个大灾,这里的屯积的粮食明年会有一半被浪费掉。

因为盱眙军全部的粮仓只能存放十五万担粮食。

边境线上,一口又一口的行军大锅给支上了,烧水,下米,有人在旁边展示:“规矩是,粥装进布袋而不流,筷子插在锅里而不倒。这道关只能进不能出,福建路有商号招工,招铁匠、木匠、泥匠、佃户。识字的优先。”

关卡放开,人如潮水一样就涌了过来。

盱眙是白天抢人,而在盐城却是夜里。

这个时代的盐城就在海边,八百年后的盐城距离海边还有几十里。

盐城,淮盐的重要产地。

大宋对盐有严格的规矩,盐户也分上中下三等,十户一甲,甲首未必是大户,但掌握火灶的肯定是上户。

有朝廷的盐官管理着这里的火。

火就是指盐灶、火灰、盘数,以及一伏火可以煎出多少盐的数量。

还有每天工作的时间。

盐官到的时候起火,要记录在案。每天到时辰了要熄火,记录之后要向更上一级的盐官报告,所有烧盐的用火必须全部熄灭。

根本就不给盐户有烧私盐的可能。

在盐城,盐官是上层人,拥有灶的富户是中层,普通盐户是下等。

上下级的关系,贫富的差距就是盐城最大的矛盾所在。

深夜,来自泉州的船靠岸,早就作好准备的下等盐户拖家带口往海边跑,有些人排队等小船转运,有些拿着木板就划水往船上去,还有一些年轻的身强体壮的直接跳进海里往船那边游。

在作足准备的情况下,一个晚上就抢小几千户。

这才是头一晚。

给的许诺是,每月挣的钱翻倍,而且不限制盐产量,只需要每亩每年交足数量的盐就可以,其余的部分则归自已,允许自由交易。

临安府。

皇宫。

赵扩这位木雕又一次稳座如泰山,似乎很认真的在听京镗做每旬的要事汇报。

已经有三年还是五年没有上朝的韩同卿今天不得不上朝,这让他很不爽,他不喜欢作官。可顶着北大营都指挥使这个正二品实职武官的官职,他不得不上朝,因为他的职务关系到临安城的安危。

韩同卿已经决定,今天退朝就去太医院给自已开一张诊断证明。

自已有消渴症,然后随时准备请假。

不多,一个月不会超过十八天。

韩同卿瞄了一眼赵扩,他这个作岳父的非常清楚,龙椅那货色能听懂超过百分之一就算脑袋没长残。

基本上,听不懂。

韩同卿又瞄了一眼殿门那边的位置,空着一个。

正七品市舶使司的位置。

可恶。

韩绛这家伙竟然又没来,韩同卿也不知道韩绛用了什么借口请了假。

可一想到,韩绛坐在湖边烤着肉、品着酒,韩同卿心里非常的不爽,这位五十多岁的老哥已经恨上了韩绛这个十七岁的弟弟。

心中叹了一口气之后,韩同卿也释然了。

毕竟今天朝堂上还是有乐子的。

权知临安府!

这个官职是特意让给李潽的,因为这个官是文官,而且权知临安府的在朝堂上的权力相当于一位副相。

放在汴梁时期,至少也是参知政事才可以兼权知开封府。

甚至于,权知开封府好几任都是太子。

之前,因为吴松是慈烈太后的亲侄子,才单独作了权知临安府这个官职。

现在吴松去知平江府了。

人没去,但却占上了这个位置,省得有人惦记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