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绛色大宋 > 第六七四节 开始怀疑人生的大宋左相

第六七四节 开始怀疑人生的大宋左相

周必大没算错,宛城这位大匠每年扣下的税远高于大宋收取的人丁税。

“话不能这么说。”王师傅作好了手中的这些瓶胚,检查无误让徒弟小心翼翼的抬到架子上后洗了手,坐下喝了一口粗茶水:“我两个儿子不交税,因为他们是学徒,收入低,什么税都不用交,我大孙子今年五岁,蒙学班发了书本,不用交钱,只需要年节给老师一份仪程就好,也只是心意,并非学资。”

王师傅继续算:“我家里有八亩上田,二十亩下田。依原先的算法,每亩每年一斗,其实也不算多,但若加上支称、折变,这一折腾比税还高。县里还要收两成的省耗、两成的鼠雀。再让税吏踢一次斗,再给个茶水,加上鞋耗。还有许多我都不记得了。”

“现在呢。因为我家作工,我是大匠,我家的田只有两亩上田、两亩下田是要交税的,其余的叫口粮田,口粮田可以不上税,是养活老弱的。”

“交税的田有两种交法,一种是上交,另一种是依官价卖粮,我家田少,我每年交的是一百三十五斤粮,正粮。”

“其实,我也没交,我家每年到交的时候花个一贯钱买了米,将买米的票票直接交给税吏就可以,米不用搬回家再交上去,这又省了脚力的钱。”

韩绛在旁补了一句:“若你的两个儿子领到了下匠的铁牌,他们就要交税了。”

“交,咱认交,这税写在明面上,没有私下再扣的,交多少心里有数。我今年还捐了十万钱,大伙都捐了些,合起来给登封北线守军买了些猪,咱乐意。”

十万钱。

放在临安城,足够一个贫苦的小户一年的吃喝用度了。

这觉悟,周必大很受打击。

大宋年年财政赤字,年年入不敷出,每次有点什么事都需要加征,什么时候听说过普通人给捐钱的。

一个人捐不叫捐,若是许多人捐了那这数量是巨大的。

谁想,这时王师傅又补了一句:“结果没捐成,猪送到前线,没过几天有军中司马送买猪钱来了,原本以为是个官,谁想竟然是老王家的五小子,结结实实给打了一顿,谁想这娃子竟然变硬气了,又打,他才松了口气,一户最多不能超过五百个钱,再打,这才依每户三千个钱最终捐了。”

捐钱!

需要打衙门的官才能捐。

周必大感觉自已以往的道德观完全给颠覆了。

这时,远处有人高喊:“老王三哥,四哥,五哥,七哥,晚上喝酒去不,若是去我便去抢位置。每人一张酒票,都别忘了。”

王师傅高喊的回应了一声后对周必大说道:“这位贵人,咱虽然不识太多字,可也会算。以前襄阳西住的时候那酒挺贵,听说一碗酒的钱朝廷要收去七成,咱也去过临安,临安一百文一斤的酒咱喝过,贵人可以尝尝咱这里八文钱一斤的酒。”

这话言下之意便是,临安城一百文的酒没有这里八文钱一斤的好喝。

周必大转过头问韩绛:“这里没有榷禁?”

韩绛摇了摇头:“酒有,酒抽重税,一倍。而且酒价分两种,每户都有酒票,酒票买酒是普通价,没有酒票的话价高三倍。转卖酒票劳役十日,倒卖酒票劳役一年。”

王师傅哈哈一笑:“贵人喝的是好酒,登封的规矩是,混酒不要票,清酒才要票,没票了就喝筛的酒,有票就喝清酒。今天喝好酒。”

这只是一个寻常的窑口。

看看日头,差不多快要打下工的时间里,许多人都开始收拾自已的工具、行装。

三三两两的约的去喝酒的有。

年轻人也有想去喝酒的,却被年长的暴打,然后每人发一张小票票,然后个个一脸苦涩的去领背包往窑后的空地去了。

周必大跟过去看了。

这里每人只有一份饭,吃完就赶紧去上课。

识字学堂。

周必大不怎么相信,他问陆游:“放翁,这是作给我看的吗?”

陆游反问:“益公,这宛城所管的区域,你指一个县我带你去。给寻常百姓谋一条活路,这是最初的想法,可人活下来之后呢,自然应该活的更好,活的好了识点字,懂点礼才是治世治民之道。”

陆游说的很自豪。

他一直追究的,想过却不认为可以实现的事情,真实存在了。

周必大开始思考宛城控制下的县、村,有什么地方值得自已去看一眼。

韩绛这时说道:“我就不跟着了,我去要办点我自已的私事。”

周必大不需要韩绛陪着,有陆游同他一起就可以,下意识就回答:“恩,绛哥儿你去忙你的事情吧。”

可回答之后,周必大反应过来了:“在宛城,有私事?”

“有。”

“何事?”

“私事。”

周必大不相信韩绛到宛城会有私事,以这里的特殊性,对于韩绛来说每一个件事,都不可能是私事。

可韩绛咬死了,自已要办的事情是私事。

周必大也不好再问是什么事,只问:“何时在宛城相见?”

“随时,我就在宛城南不远。”

“好。”

宛城南不远有什么?

收集免费好书关注v.x书友大本营推荐你喜欢的小说,领现金红包!

周必大开始就自已对宛城的了解作一个分析。

陆游很清楚,周必大不可能猜到的。

韩绛到宛城南是两件事,其中一件确实是私事。因为韩绛要去桐柏山。

桐柏山风景不错。

但韩绛在意的是桐柏山的一个特殊的工坊,桐柏山拥有玻璃用凝灰岩矿,还有大量的天然碱,以及白云母、水晶、萤石等等。

大量的琉璃工匠正在不断的尝试烧制所谓的玻璃。

韩绛认定了,琉璃就是玻璃的有杂质材料,而玻璃是纯度更高的一种材料。

韩绛需要这个工坊。

原先的计划中,这个工坊的产品是用来制作研究用的玻璃器皿的,可现在不同,韩绛需要许多自已前往金中都的礼物,以及日后在临安卖到天价的产品。

水晶瓶装的酒,以及水晶套装酒具。

这是临安与宛城的无榷禁贸易协议生效之后,宛城卖往临安的第一种商品。

所以韩绛要亲自去关注一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