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带着仓库回到明末 > 第四百一十五章:孙传庭研究报纸内容

第四百一十五章:孙传庭研究报纸内容

“你们说什么?你们在说什么?五万大军竟然败了?而且还败的彻底,连洪承畴都被抓了?”

崇祯站在御书房的中央,他指着跪在下面的吴三桂父子两个,表情复杂,有惊恐、有愤怒、有不可思议。

他的声音有些颤抖,身体也开始不停的抖动起来。

“五万人不到一天就败了,就是五万头猪,让宣镇的叛军抓,一天的时间也不可能抓完。”崇祯的胸口剧烈的起伏着,他大口的喘着粗气。

此时的他只觉得自己的胸口发闷,脑袋发沉。

当他说完这句话的时候,他身体的抖动也开始剧烈起来,一副要昏倒的样子。

旁边的高起潜急忙将他扶住,坐在了御案后面的椅子上。

崇祯坐在椅子上之后,不停的喘着粗气。

他好像一瞬间苍老了十几岁一样,整张脸都垮了下来。

这五万人马可是朝廷好不容易才拼凑出来的,现在竟然就这样没了,这以后该怎么对付赵文?

难道就眼睁睁的看着他一步一步的将大明江山攻打下来吗?

在这五万人马身上已经将内帑的银子花的差不多了,现在的内帑已经没钱了。

崇祯越想越愤怒,越想心中的气越大。

他一巴掌狠狠的拍在桌子上,暴怒吼道:“废物,无能,都是一群废物,一群废物。”

看着暴怒的崇祯,吴三桂父子两个跪在地上,将脑袋紧紧的贴着地面,身体忍不住的颤抖着。

他们身上的冷汗直流,将衣服都打湿了。

“你们再给朕说一遍,你们是怎么败的!”

崇祯指着吴三桂和吴襄,表情扭曲,呼吸急促。

吴襄连磕了几个响头,颤声道:“回陛下,叛军的武器实在强大,他们的火炮能打十几里那么远,一炮下去,方圆几十丈内寸草不生,我们的人根本就摸不到叛军,就被叛军炸死炸伤,我们实在是没有办法啊。”

其实周老六的火炮开炮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在十几里的距离上开炮。

吴襄这么说的原因就是扩大周老六实力强悍,从而减轻自己罪责。

“十几里?你放屁,你真以为朕是三岁小孩吗?这天下哪种火炮能打十几里远?还能一炮下去,几十丈之内寸草不生?你这是在放屁!”

崇祯站了起来,直接吴襄气急败坏的大骂道。

说着,崇祯抄起桌子上的奏折,镇纸,笔筒朝着吴襄和吴三桂扔去。

“无能,无能啊。我大明怎么会有你们这种败类呢?五万大军一眨眼就没了,洪承畴被俘虏,祖大寿被俘虏,湖广总兵也被俘虏。

军中各级军官失踪的失踪,战死的战死,逃命的逃命,最后只剩下你们两个废物回来?你们还回来干什么?你们两个怎么不战死呢?关宁铁骑被你们全都丢了,你们还有脸回来?”

要是放在以前,崇祯绝对不可能这样不顾及颜面的辱骂吴襄和吴三桂。

毕竟这两人可是关宁军的主心骨一般的人物,而关宁军又是大明境内最有战斗力的军队。

手中握有兵马大权的将领,尤其是这种军队私人化非常严重的关宁军,崇祯绝对不会这样辱骂吴襄和吴三桂。

之前崇祯在凌迟袁崇焕的时候,祖大寿率领关宁军跑回了山海关,那个时候,崇祯就算再怎么愤怒,也没有像今天这样辱骂。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的吴襄和吴三桂已经将关宁军给丢了,现在的他们只是光杆,崇祯又怎么可能像之前那样?

崇祯因为愤怒,血压不停的升高。他扶着额头,坐在椅子上,指着跪在大殿中的吴襄和吴三桂,冷声道:“将他们两个打入诏狱,再对和他们一起回来的关宁军溃兵严加审问,朕到要看看,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场大败,五万多人,连同朕派出去的神机营将士,一个都没剩,全都被打没了。

现在赵贼的主力没在宣镇,光是一支偏师就能将朕的五万大军打成这个样子,朕实在是不敢相信。”

“陛下,不能啊。臣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陛下三思啊!”

吴襄一听到崇祯要将自己打入诏狱,一下子就慌了起来。

诏狱是什么地方吴襄可是一清二楚,当年天启皇帝还在位的时候,魏忠贤大兴牢狱,不知道有多少人被关进诏狱,从此失去消息。

天启年间的阴云还没有彻底的散去,现在又要将自己打入诏狱,这怎么能让吴襄不恐慌。

吴三桂在听到崇祯的声音之后,整个软倒在地,一脸的失魂落魄。

崇祯冷冷的看着吴襄,面无表情,“打入诏狱,任何人不得靠近一步。”

“陛下!!!”

吴襄和吴三桂一脸悲怆的冲着崇祯大呼。

可是崇祯丝毫不为所动,依旧一脸阴沉。

“领旨!”

身旁的高起潜冲着崇祯行了一礼,随后走出了御书房。

没多长时间,一众东厂番子和锦衣卫校尉冲了进来,拉起两人的胳膊就往外面走去,而高起潜留在了崇祯的身旁。

当吴襄和吴三桂被带出去之后,崇祯道:“让内阁阁老和六部尚书前来御书房议事,看看接下来该怎么做!”

几刻钟的时间,内阁阁老以及六部尚书全都站在了御书房中。

“大军溃败的消息你们知道了吗?”崇祯看向这些大臣,开口发问道。

这些大臣一脸阴沉的站在御书房的大厅中,所有人都一言不发。

在吴襄和吴三桂进宫的时候,这些人就已经知道了大军溃败的消息。

“你们现在谁能给朕说说,接下来该怎么办?如今大军溃败,接下来朝廷该怎么办?”崇祯一脸阴沉的看着这些人。

这些大臣一时之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就是不敢开口。

整个御书房中寂静的厉害,没有一个人敢率先开口说话。

也是,五万大军都没了,现在说的再多也没什么用。五万大军都挡不住宣镇的偏师,这些文臣又能想出什么办法?

看着这些久久没有开口的大臣,崇祯的脸色逐渐狰狞起来。

“废物,真是一群废物,平日里你们弹劾别人的时候,一个比一个能说,现在让你们开口,怎么全都哑巴了?啊?给朕说话啊,哑巴了?”

崇祯在御案后来来回回的走动着,极其不耐烦的冲着这个大臣咆哮。

就在这时,兵部尚书梁廷栋站了出来。

“陛下,以臣之见,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赶紧调集辽东剩余人马,将孙承宗孙阁老调回来,让他坐镇京城,防守叛军有可能的进攻!”梁廷栋开口道。

在袁崇焕被崇祯凌迟之后,崇祯就将孙承宗调到了辽东。

辽东防线是孙承宗一手组建起来的,他在辽东颇有些威望。

祖大寿和吴襄等人以前就是他的属下。

在崇祯将吴襄和祖大寿调到京城的时候,孙承宗为了防备建虏这个时候趁势进攻山海关,所以就留在了当地,并且孙承宗现在手中差不多还有将近一万的兵马。

“梁尚书这话没错,臣也觉得应该将孙承宗孙阁老从山海关调回来。

如今白杆兵距离京城也只剩下七八天的路程,到时候两处兵马合在一处,定能保护京城的安全!”温体仁也急忙附声同意道。

谁知崇祯一听这话,不仅没有任何高兴,反而冷笑了起来,“呵呵,你们想的还真是好,将孙阁老调回来?

把孙阁老调回来,山海关还要不要守了?再说了,就算将孙阁老调回来,就能挡得住叛军吗?

叛军一天之内就将五万大军给消灭了,把孙阁老调回来,能有什么用?”

“陛下,臣以为,在短时间之内,叛军是不会攻打京城的。目前的京城还是安全的!”温体仁思索了片刻,开口说了起来。

“呵呵,你又不是叛军,你怎么知道不会攻打京城?”崇祯直接怼了回去。

“行了,你们先下去吧。传朕旨意,明天召开大朝会,今天回去之后,你们给朕拿出一个章程来,看如何应对现在这个局面。”

崇祯指了指这些官员,一脸无力的道。

………

与此同时,在京城外城的一个酒馆中,一个穿着黑色圆领衫,头戴四方平顶冠的中年书生坐在酒馆二楼的雅间中吃着午饭。

“老爷,刚才传来消息了,洪承畴率领剿灭叛军的五万大军败了,败的一个也不剩,仅仅只有吴襄吴三桂父子俩逃了回来。”

就在这时,一个和他年龄差不多,穿着麻衣的中年人从外面跑了进来。

吃饭的些人不是别人,正是之前在代州城的孙传庭。

孙传庭看向火急火燎跑进来的管家,放下手中的筷子,“唉,此事不出我所料啊!”

“老爷何以见得?”管家问道。

孙传庭摇摇头,长出一口气,“当时叛军进攻代州城的时候,那个场面我到现在都记忆犹新。

这些叛军可不是建虏流贼之辈的能比的,建虏流贼再怎么强大,他们使用的武器也和咱们的差不多,咱们就算不敌,最起码也有还手的能力。

再不行,靠着人数也能取胜。可是这个赵文呢?就算朝廷派出十万大军,五十万大军,估计也打不过他。不管朝廷派出去多少人,在叛军的火炮轰炸之下,再强大的军队也会崩溃。

赵文,不能用常理度之!”

“老爷,那大明就没有能治住赵贼的人吗?咱们大明绵延将近三百年,难不成现在就要没了?”管家一脸急色的看着孙传庭。

孙传庭道:“如果朝廷不转变现在的思想心态的话,恐怕根本就赢不了。

如今赵贼正在攻打山西,山西眼看着就要落入赵贼的手中。

拿下山西之后,赵贼的实力肯定会大增。”

管家问道:“那咱们该怎么办?朝廷该怎么办?难道就眼睁睁的看着赵贼攻破京城?生灵涂炭?”

“要想对付赵贼,就应该改革,要仔细研究研究赵贼是如何走到这一步,是如何将一个贫穷不已的宣镇治理的如此繁盛,竟然能以一镇之地对付整个朝廷。

不将这些东西弄清楚,朝廷根本就没有取胜的可能,只有弄清楚赵贼是如何成长到这一步,然后再根据赵贼的成长经历对大明进行改革。

只有这样,才能让大明兴盛起来,也只有这样,才能消灭赵贼,不然的话,想要消灭赵贼,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孙传庭说罢,又看向管家,“将我积攒的那些报纸全都给我拿来,我要好好研究一下,看看从这些报纸中能不能找到一些赵贼崛起的蛛丝马迹。”

赵文创办的大明报虽然不可能在大明所有的城市发行,但是山西镇距离宣镇不远,所以山西镇中也在大明报纸的发行范围之内。

虽然山西镇中的官员对大明报非常排斥,经常查封大明报,但是,毕竟两者之间的距离不远,这些官员再怎么禁止,总能有一些大明报流传出来。

报纸上的内容也不仅仅是批判士绅这种内容,里面更多的是一些关于宣镇一些政策的讲解,以及一些招工、民生之类的信息,还有一些宣镇中发生的大小事情。

大明报纸上的这些内容,对于很多士绅来说,他们也不过将这些内容当成笑话来看,从来没有深入的了解过,也不愿意深入了解。

其他的士绅不愿意深究不代表所有的人不愿意深究,孙传庭平日里就比较喜欢看大明报,几乎每期的大明报都会想尽办法弄到手中,而且也会被下来,显得没事的时候总会研读一番。

虽然孙传庭没有去过宣镇,也没有和宣镇有过接触,但是随着宣镇中工厂的生意不断做大,山西镇中也不短的有人前往宣镇做生意,所以孙传庭或多或少都能从别人的嘴里打听到一些消息。

而且宣镇距离山西镇紧紧相连,宣镇的很多事情孙传庭都有所耳闻。

孙传庭相信,自己凭借着报纸上的内容以及之前对宣镇的了解,绝对能破解宣镇崛起的秘密。

没多长时间,管家就拿着一个布包来到了孙传庭的面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