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天子 > 第六十三章 宴苏州

明天子 第六十三章 宴苏州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5:53

第六十三章 宴苏州

第六十三章宴苏州

十万大军进入苏州城。

让这个江南水乡也增加了一丝肃杀之意。

上一次聚集这么多大军的时候,应该是平江之战,也就是大明。不,那个时候还没有大明,而是吴王军大举围攻平江,当时将星如云,徐达,常遇春,汤和,康茂才等等,大小将领十几名,将平江城,也就是苏州城,围困的水泄不通,连攻数月。拔之。张士诚巷战之中,短兵相接,兵败被俘。

在此之后,百年之间,苏州城附近,估计没有这么多的虎贲之师。

一时间苏州的软声柔语,似乎也变得铿锵有力起来。

朱祁镇来到苏州第一日,虽然没有阅兵,但是大兵士卒穿街走巷,控制苏州城,苏州城墙之内的一块,虽然占据苏州城墙一小部分,但也不是一块地方。

而此刻,被无数甲士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给封锁了。

第二日,才传出消息,皇帝陛下要召见苏州名流。

一时间不仅仅苏州,连同整个江南都震动了。

虽然江南士绅口中对大明皇帝陛下,是有所微词的。但是并不妨碍,他们希望想参与这一场宴会,不仅仅想见陛下,一仰天颜,从此可以给后辈子孙吹嘘一辈子,同样也向更多的人证明一年事情。

他是名流之一。

虽然放出数百名额,但也瞬间抢光了。

想要更多却是不能了。

毕竟苏州巡抚衙门办一场数百人的宴会已经有所不足了,如果增加到千余人,更是不可能的。

即便是清朝办所谓千叟宴,还是让很多老人坐在空地上,任寒风吹,当时就有很多老人回去之后,就病重了。

而苏州衙门打通好多房间,也未必能安置这么多人。

当日中午。

苏州城内外都热闹之极。

一个个士绅大半是老人,都来到了苏州巡抚衙门外面三条街的地方,就被拦了下来。

毕竟而今朱祁镇就在巡抚衙门之中住着,警备自然是严密之极,别的不说,而今却是有大炮的,大炮轰上几里,却是容易的很。

朱祁镇可不想自己被让藏下几门炮给轰了。

所以,警戒线都放在三条街外面了。

检查请帖之后,自然备马车将这些士绅拉到巡抚衙门门口。本来没有这个准备的,但是汪岳发现,这些士绅大多数都是老人。

就派人安排了。

这也是正常的,很多家族的族长大多都是老人。很多名流,也都是辞官不做的官员,他们的年龄也不

会太小。

到了巡抚衙门,就变得热闹起来。

毕竟这些所谓的名流,大多都是一个圈子的。毕竟之间都是认识的,故而这一次大会,也是江南一次盛会。

毕竟除却皇帝未必有人,能将江南名流聚集这么多人。

朱祁镇自然不会先到。

所以,在朱祁镇来之前,很多人都说起了话,自然不会说什么敏感的问题,都是彼此问候寒暄。

却听一个太监大声说道:“太子到。”

众人连忙行礼不提。

却见其中一个人行礼之后,抬头一看,顿时愣住了,他心中暗道:“这个人我似乎见过。”他思索半日,忽然从脑海深处挖了出来,暗道:“那不就是几十年前去我家清丈的那个小官吗?”

这个就是恽家子弟。

当年恽老爷子心心念念的事情终于完成了,恽家有了第一个进士。就是这一位。让恽家改换门庭,从未科举世家。

从而在江南士绅之中,也有一席之地。

而这位恽家进士,名为恽本初,他的记忆力特别好,这也是他能从江南这个地域难度的地方杀出来,考进北京的原因之一。

恽本初愣了一会儿才想通是什么事情?他忽然想起似乎太子殿下还给他家题了字,却不知道那一副字还在不在?

“应该在吧?”恽本初心中暗道。

恽本初考进进士,对恽家来说是改天换地的大事,祠堂自然要重修了,里面挂着的字画什么的,都请了当地的名流,科举前辈题写,早就换了。

不过,恽家,不,不仅仅是恽家,乃至整个江南都有敬惜纸张习惯,从来不会胡乱丢弃纸张,即便是废纸也好整理好,实在不能用了,还要规规矩矩的焚化。

想来当年的字,即便不挂了,一定也会收好的。

太子并不知道,他被故人认出来的,但是太子却没有这么好的记忆力,他在武进恽家的事情,对他来说,已经是多少年前的事情,遥远的不能再遥远了。

太子的到来说明时间差不多了。

果然不过片刻之后,就听见太监扯着公鸭嗓喊道:“陛下驾到,跪。”

哗啦啦一声。所有人都跪下来了。

然后跟着太监的声音,喊道:“礼,兴,礼,兴。”行礼。

其实面见皇帝的礼节,绝不是简简单单的跪就行的,是一套很繁琐的礼节,此处就不多说了。

朱祁镇等行礼过后,才说道:“平身。”

这才让所有人起身坐下。

一时间鸦雀无声。

无数

对眼睛都看着朱祁镇。

朱祁镇都习惯了,他目光扫过,又想起刚刚汪岳告诉他的话,他心中不由轻轻一叹,暗道:“江南人才之盛,的确,只有江西可以比拟了。”

几百人看似不少,但是对于江南地区来说,甚至有些不够分的。

很多家族都是科举大家,家中科举中第,从来没有断绝过。而这样的家族在苏州尤其多。毕竟苏州的土产是?

状元。

几乎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进士,即便退而其次,也是一个举人,毕竟中了进士之后,大半要在外地为官的,不可能都在家乡。

但是即便这里仅仅是一个举人,但是他背后的家族之中,也是有进士的。

这里最老的一位进士,乃是八十多岁的老者,武进唐家唐世良,乃是宣德八年进士,这个资历如果在朝廷的话,资历足以入阁了。

最年轻的也是最近才考中进士的,不过二十出头。而且只要数的话,几乎每一科都有苏州人中第。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知道破天荒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就是唐代荆州这个地方,从来没有考中过进士,第一个考中进士的人,被成为破天荒。

大明数百府,千余县。而科举却只有三年一次,三百多名额,怎么算都是不够分的。

更不要说,不可能平均分,很多地方多少年不中一个进士,而苏州这个地方,每次都中,而且多了时候,还有好几个。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特殊的人才。比如在坐的苏州袁家,袁家财富不多,科名比起其他家族也不是太高的。但是袁家刻书特别多。

在出版上,袁家有所专长,被很多人尊重。

当然了袁家在上面有没有赚钱,就是另外一件事情了。

除此之外,还有常熟桑家,他家中多精通刑名,出来做官也多走刑部路线,对大明律特别熟悉,即便而今还有几个家族成员在外做通判,负责判案。

还有书画传家的,恽家就是其中之一,不过,而今还没有开始。恽家书画传家之始,就是恽本初为开始,现在也只是恽本初自己喜欢画画,他可以能不知道自己画画居然成为恽家家风了。

还有一些医儒传家的,就是那种进则为相,退则为医,有何家,储家,窦家等等。

这还是与科举沾边的人才。

如果不论科举,苏样风流天下,这背后有不知道多少能工巧匠支撑起来的。其中有不少,因为技艺高超,以至于青史留名的人,如陆子冈。更是不知道有多少。

这可以说江南最大的底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