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天子 > 第一百零一章 韩王请封建

明天子 第一百零一章 韩王请封建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5:53

第一百零一章 韩王请封建

第一百零一章韩王请封建

韩雍的心情如何平复,就不需要细言。

不过,政治人物的决断,从来不是情绪所左右。

韩雍身后不仅仅有自己,还有韩系一大帮人马,从这个角度看。他需要时间来调整,在自己下位之后,保持自己人在核心的权力。

所以,他不能拒绝朱祁镇的意见。

于是,不过三天之后,一封奏疏到了内阁。朱祁镇批阅之后,又被下部议处。

这封奏疏的内容。就是大明韩王请封国南洋,以镇远方。

朱祁镇自然知道,这一封奏疏乃是韩雍的手段。

因为此韩王已经非彼韩王了。

当那位精于骑射,想要建功立业的韩王已经不在了。他的谥号乃是韩惠王。而今的韩王乃是韩惠王之子,说起来在辈分上应该叫朱祁镇为叔叔。

他也是刚刚封王不久,虽然被韩惠王教育出来的。也是大本堂武学一路毕业。

只是他倒是有没有韩惠王建功立业之心,却是不知道了。

只是一个在京师的王爷,虽然贵为亲王,毕竟是天子疏宗,一个当权的首辅,想要拿捏实在是太容易了。

所以,韩王这一封奏疏,自然是韩雍暗地里做的事情。

一下部论处,就引发各方面的讨论。

很快韩雍就在明报上公开发文支持藩王远封,以有三大利而除三弊之论。并很快批准了韩王远封。

就解渤泥之地为韩地。

并令有司勘探婆罗洲土地河流,朝廷出钱在婆罗洲合适的地方,为韩王建造王府。其实也就是一座城城池。

并准备拨给韩王数万百姓,令起就封。

这数万百姓,自然是各地流民。

不得不说,虽然朱祁镇一直以来赈灾得力,并且一次又一次招来流民,各地安居。从于谦在河北水利建设的时候,就招徕了大量河南江淮山东的流民。

但是一次又一次安置流民,根本就是扬汤止沸。只是平静数年,又会出来一批。

朱祁镇也无能为力。

这是大明根子里的痼疾。

承平百年,人口滋生。一方面大明经济高速发展,特别是各种手工业工厂化,乃至于蒸汽机的运用。

另外一方面也是最底层的百姓纷纷破产。

甚至这种破产,还有地域性。

有钱的更有钱。没钱的更没钱。

在家上天灾**,水旱蝗震,一次又一次,百姓那一点积蓄根本不可能支撑。即便朝廷再赈济,也不可赔偿百姓的损失。

也赔偿不起。

所以,虽然下面都不向上报流民数量,但是朱祁镇也知道,朝廷要收拢几十万灾民,从来不是什么难事。

各方流离失所的百姓,只比这个数量多,不会比这个数量少。

韩王事情一定下来。

韩雍立即上奏,请修改大明宗室分封之策,也就是将大明封在国内十几个王爷,还有还在京师三个王爷,一并都封在南洋去。

这一下子就引起了渲染大波。

各方藩王一下子炸锅了。

要知道,几代富贵下来。大明藩王早就没有了当初的心力。也没有在异域开拓的能力,此刻将他们分到南洋,将他们从原本的舒舒服服的封地。赶到了南洋这不毛之地,其中的心理落差,就等于将人从北上广,赶到西南大山山沟沟里,说不定还没有信号。

这根本是让人拼命。

于是,秦王首先上奏。

一上奏就出大招,以韩雍为人臣,不思劝圣上亲亲之道,而听异端邪说,害骨肉之情,请诛之以谢天下。

于是乎,其他藩王纷纷上书,一时间要将韩雍给批臭打死的感觉。

对于这样的反对浪潮,不管是韩雍,还是朱祁镇都是有心理准备的。

韩雍既然有了心理准备,自然是丝毫不退让。

在明报上舌战群儒,将各地藩王的奏疏一一纰漏,韩雍从太祖分封之本意,从藩王拱卫帝室用意,逐条批驳,将所有藩王的意见批驳的一文不值。

作为一个文官,笔头上的功夫,那根本就是基本功。

更不要说,韩雍身后有几乎整个士大夫集团的支持,原因很简单。毕竟各地藩王在府各地,大多都没有做什么好事。

即便有些藩王名声不错,比如蜀王。

但是这些藩王在各地占据了最好的土地与资源,如果这些藩王迁走,自然是有人能接盘。

这接盘的人不会是勋贵。

虽然朱祁镇对勋贵集团大力支持,但是真要说起来,勋贵的势力范围,大多都在南北两京,以及原来的九边西南地区。

在腹地之中,勋贵的力量非常之薄弱。

这些好处自然是落在当地士大夫手中了。

不过,韩雍也知道,很多时候胜也是败,败也是败。

儒家的亲亲之道在哪里放着的,韩雍再怎么正义,也是一个外人。而这些藩王再怎么混蛋,也是朱家的人。

所以,他将所有藩王给强迫答应远封的时候,就是他给朝野上下,还有这些藩王一个交代的时候了。

如果不是韩雍做出了去位的心理准备,他是绝对不会做这一件事情的。

不过既然韩雍有了这个心思。就不会有半步退缩。

他很快下了另外一个命令。

就是召襄王入京,担任宗人令。

襄王是第一个封在外的藩王,而今已经是第二代了,占据了云南横断山脉以西,而今就是缅甸北部的大片土地。

民户百万,经制之兵也有三四万之多。

不是襄王不能征召更多的士卒,而是襄王养不起。

虽然有云南方面给予很多的方便,但是麓川的根底依旧比不上云南。再加上当地百姓襄王的统治,也不是太服顺的。

所以襄王零零星星的战事一直都有。

不过,襄王的设立还是给云南外面增加一个屏障。

对于缅甸方向的一些乱事,根本影响不到藩王,比如这些年孟密与孟养两个土司之间矛盾不小。

这些乱事都被襄王挡下来了。

韩雍之所以将襄王调入京师之中,就是向天下竖立一个外封藩王的榜样。

朱祁镇也同意了。

不过朱祁镇的同意却有一些不大一样。

那就是朱祁镇已经意思到大明内阁的权力越来越大了。

很多事情就是如此的矛盾。

太祖为了集中权力,将丞相给废了。让大明中枢运行一直处于一种低效之中,如此也保证了大明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同样的问题,有明之无善治,从废丞相开始。

皇帝一个人乾纲独断,看上去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现实实践却告诉世,以一人治天下,是绝对不可能做好的。

朱祁镇为了推行改革,为了提高行政效率,自然要理清中枢权力结构,内阁本质上与唐宋之政事堂,虽然有所区别,但也相差不大了。

这个时候,朱祁镇接越发感觉到了,自己手中的权力一点点的流失到内阁之中。

杨洪对朱祁镇的提醒,朱祁镇不能不放在眼里。

朱祁镇自然是不在乎的。他自然是有底气的。但是在他之后的皇帝却怎么撼动一个强大的内阁。

朱祁镇一直在引入其他力量制衡。

单单勋贵或者说军方,是很难制衡大明文官势力的。

朱祁镇分封各王的时候,就有这个想法。那就是将藩王的力量引入中枢。

当然了,而今混吃等死的藩王是没有什么用的,但是等各路藩王在南洋站稳脚跟之后,如果每一个藩王的实力都有襄王的实力,几十个藩王,也就有几十万大军,就有足够的话语权了。

足够保证皇帝一直是姓朱的。

当然了引入藩王另外一个好处,就是保持大明对外的统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