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天子 > 第一百零二章 宁王朱奠培

明天子 第一百零二章 宁王朱奠培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5:53

第一百零二章 宁王朱奠培

第一百零二章宁王朱奠培

大明不能将藩王封出去就不管了。大明对藩王的管理必须有一套体系。只要是体系就要有奖罚。

罚就不用说了。

自然是有各种手段,比如说降爵,革除封地等等。

但是如果奖赏?

藩王的爵位已经是人臣之顶峰。真正是赏无可赏。

如果某一代藩王太过有手段。朝廷也可以召入京师,入京辅政。他根基在南洋,自然难与京师的文臣交锋。却也可以让很多文臣不敢为所欲为。

不过,朱祁镇还觉得韩雍的做法,还是有一些小家子气了。

朱祁镇干脆一封诏书,昭告天下。

宣各地藩王入京觐见。

如此一来,是事情就大了。因为各地藩王距离北京路途不一,再加上各种准备,此刻的诏令,到了秋冬能过来就不错了。

只是这样的诏令到了不同的人手中,也会有不同的反应。

大明重藩,不过是秦,晋,楚,蜀而已。

不过晋王可以不用管了。

因为晋王距离北京太近。

晋王根本不可能翻出北京的掌心,于是晋王早早的来京师,并向皇帝哭诉,说他身体怎么怎么不好,不能为朝廷效力云云。

想免去南洋受罪。

对,在很多人的眼中,去南洋就是受罪。

至于秦王,楚王,蜀王,虽然各有心思,心中或有不满,但也不敢表现出来,毕竟而今大明朝廷有多少力量,他们也都明白。

不过,他们不敢有别的心思,却不是不敢有小动作。

他们的小动作就是宁王。

说起来宁王一脉,乃是对帝室一脉心中怨气最大一支。

当初太宗皇帝起兵的事情,面对南军咄咄逼人的攻势,他留下世子守城,而今自己带兵出塞,去了大宁,一举夺了宁王之兵,从此才有了与南京对抗的本钱。

当时太宗对宁王可以说好了,兄弟两中分天下。

只是天下大定之后。

宁王也识趣,不敢说什么中分天下的事情。但却想封一个好地方。就求苏州。

太宗不许。

求钱塘。

太宗不许。

最后封到了南昌。

在太宗之后,宁王也想换一个好地方,但是被仁宗皇帝打发了。甚至派人查宁王有什么不妥当之举。

宁王只能托庇于之道。在正统十三年去世。

要知道在洪武年间,可是有一句评价,说是燕王善战,宁王善谋。但是善谋之宁王最后逼成这个样子,宁王一脉之中没有郁郁之心,却

是假的。

而今的宁王乃是宁王朱权嫡孙。名叫朱奠培。

他父亲死的早,从小在朱权膝下长大。可以说是被朱权培养出来的,与朱祁镇年岁相当。

是后来造反的宁王朱宸濠的爷爷。

所以宁王家族对帝室一脉的想法,一直是有的。甚至各种准备未必是到了朱宸濠。才有的。

此刻朱奠培心中一直在犹豫。

他已经从各种渠道接到了很多太祖一系藩王的书信。很多话虽然没有明说,但是言下之意却是再明白不过了。

希望他给朝廷一个教训。

朱奠培心中非常激动,却也知道他到了一个该选择的时候了。

听从这些人的劝说,起兵反抗朝廷。

这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首先大明南方空虚。

大明南方之兵不是在西南,就是在南洋,寻常时候朝廷在南京有京营数万,但是而今这数万兵力都南下了。

而江西本地卫所军。朱奠培不敢说完全掌控,但是却也可以第一时间瘫痪。不要小看,一个藩王几十年在封地积累的人脉。

就好像朱宸濠起兵的时候,第一时间将江西城之中忠于朝廷的人给杀了。

如此从南昌到南京,并没有什么阻碍。

而今南京也缺少得力的大臣坐镇。

如果曹鼐还在,他绝对不会有这个想法。只是而今南京留守大臣空缺。

朱祁镇是想留给韩雍的。

毕竟韩雍这样的大臣,即便不做首辅,能安置他的职位,也就那几个,不能不提前准备。不过,在朱祁镇看来,南京留守这个职务,很多时候都没有事务,空缺一段时间,也不会出什么事情。

这才有这样一个纰漏。

而各地藩王的支持,也是朱奠培心中更一个筹码。

看起来各地藩王早就没有权力了。

但是宁王能在南昌做到的事情,太祖所封的这些王爷,大多都能在本地做到。甚至太宗起兵的时候,如果没有各地藩王在后面扯后退。建文未必那么容易就丢掉了江山。

而今有各地藩王支持。也是一个极大的利好。

毕竟很多藩王,很难有一个明确的表态,如果没有朝廷又一次削藩。朱奠培很难有这样的利好。

但是除却好处,之外还要看坏处。

朱奠培很清楚,当今皇帝是一个很难缠的皇帝,看他登基以来打过的战事,就知道不好惹。纵然而今南方空虚,他能顺利的占领南京,坐拥江南,但是朝廷有北方之精锐,大举南下,之后的战事,也不是很好打的。

更不要说大明从南洋撤回来的话,他

要面对两面夹攻。

他自然是犹豫不定。

一方面对眼前的机会,垂涎不已。另外一方面又担心,大事不成。他反复的想。

以至于出京师来的使臣,一边又一边的催促宁王上京。

朱奠培太清楚了。

这一次上京,各地藩王的意见根本不重要,不管他们有什么意见。封建之策终究会推行下去,南昌这封地并不算好。

但是很快他连南昌这个封地也不会有了。

而各地藩王如果都上京了,对他的支持能有几分却是难说的很了。

时间越来越紧了。

朱奠培终于下定了决心。

一来他年纪大了。再不做这一件事情,就不可能做了。

如果没有机会的话,他或许将这个想法留在心底,传之子孙。不去多想。而今偏偏因为京师的作为,有这样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机会放在眼前。

实在让他不忍放弃。

二来,这一次他去京师后。宁王蕃定然转封到南洋,以南洋的不毛之地。根本不可能积累力量,再想做这样的事情,根本是不可能了。

与其是这样,还不如赌上一把。

不过是成王败寇而已。

“燕王一脉该还给我家的东西,我自己来取。”朱奠培下定决心,立即有了作为。

他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传出谣言。

将宣宗皇帝当年的宫中事情传播了出来,说今上非宣宗之子。

传说,当初皇太后还是妃子,与胡皇后争宠。为了抢先一步得到优势,就抢了宫人之子为子。

这其实并不是新闻。

从古到今,百姓对宫廷之中的八卦都是有着无穷的兴趣,从汉代就有关于宫廷辛密的出现。

到了而今也是见怪不怪了。

说实话,皇太后当初做的事情,真放在台面上来说,也不是多光彩的,以至于太皇太后虽然看着皇太后长大,但是一辈子瞧不上她。

婆媳关系如此之紧张,都是与当初废后有关系。

但是纵然皇太后做了一些手段,也不可能做出混淆皇家血脉的事情。且不说宣宗从来不是昏聩到任女人骗的人。单单说太皇太后当时还在,宫中一切事务都有太皇太后的看着,就是皇太后敢做这样的事情,他能逃过太皇太后的火眼金睛。

不过是谣传而已。

对于宁王来说,是真是假不重要,重要的是以此来否定皇帝合法性,甚至之后又谣传当今陛下之所以召集各路藩王入京,就是知道了自己非朱氏子,要杀尽天下宗室,以绝后患。

这个谣言更狠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