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天子 > 第一百三十章 宝井之利

明天子 第一百三十章 宝井之利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5:53

第一百三十章 宝井之利

明天子第一百三十章宝井之利第一百三十章宝井之利

“好。”朱祁镇说道:“皇弟可愿意为宗人令,助我一臂之力。”

襄王微微一顿,说道:“陛下,臣弟本应从命,只是南疆局势不稳,我那孩儿恐怕应付不来。臣弟-”

朱祁镇心中一愣。

说实话。朱祁镇对南疆,也就云南以南的地域,关注度在麓川之征后,就持续下降。

毕竟,朱祁镇要处理的事情很多,他对这一片地域要求很简单,不给朝廷惹事就行了。再加上襄王一脉坐镇麓川,分担了南疆的大量的压力,再加上征讨麓川的余威尚在,很长一时间,南疆一带也没有什么大事。

朱祁镇的心思就放在其他地域。如漠南,辽东,漠北,西域,南洋,西藏,朝鲜,日本,等这些地方。

南疆在朱祁镇心中地位持续下降,让朱祁镇对现在的南疆的现状,有些不大了解。

朱祁镇问道:“南疆有什么变故吗?”

襄王先是一愣,似乎对于朱祁镇不知道这一件事情,有些难以理解。他随即将目光垂下来,说道:“这些年孟密土司越发不老实了,臣与孟密思家已经打过两三次战了。”

朱祁镇想了想。在他的印象之中,孟密土司并不是一个强大的土司,甚至还没有木邦土司的实力大。

朱祁镇说道:“孟密土司实力如何?”

襄王说道:“三十年前,孟密土司不过这一个小土司,但是近十几年来,却日益壮大。这样情况却是因宝井。”

朱祁镇说道:“宝井?”

襄王说道:“就是宝石井。”

原来宝井并不是井,而是宝石矿。

可以源源不断的生产各种宝石,成为孟密的源源不断的财源。

当然了,这也依赖于大明京师是发展,对各种宝石的需要量大增,只是朱祁镇不大关心而已,其实他如果去问一下他身边的妃子,就会知道,不说别的地方,单单的是宫中每年采买宝石的银两,也有数万两之多。

毕竟,女人的首饰是少不了这些亮晶晶的东西。大明境内宝石消耗也是一个不小是市场,这个市场,孟密并不能独占,毕竟从海外还流入相当多的宝石。

但是孟密却吃下很大一块。

这就与足够让这个小土司源源不断的成长起来。

有足够的财政收入,就会带来足够的野心。孟密之前本来是木邦的小弟,结果孟密强大之后,就脱离的木邦。想成为区域的霸主。

如此一来,就大大的伤害了襄王的利益

也造成了南疆一带的剑拔弩张。

虽然没有打起来,也不可能打起来的,因为孟密很明白,这些宝石卖不出去,不过是一块石头而已。但是这并不妨碍,在很多利益之寸步不让,甚至用刀剑说话。

朱祁镇说道:“孟密之事是小事,我会吩咐黔国公,多加照料。想来孟密不敢放肆。”

襄王说道;“陛下,臣弟担心的就是云南方面。”

朱祁镇听了这一句话,心中先是一愣,随即明白了。襄王这是在暗示孟密的崛起是与云南方面有这极其密切的关系。

朱祁镇稍微一想,就知道这很合乎逻辑。

如果说,孟密宝石没有一个人广泛的渠道,是不可能占据大明宝石市场这么大的份额的。

毕竟挖出宝石,这事情孟密能够做到的,但是要让孟密宝石在大明畅通无阻,却不是区区一个土司能够做到的。

如果说云南境内有一个与孟密土司关系密切的集团,朱祁镇也是很能理解的。

但是朱祁镇心中一转,又觉得这似乎是襄王再给黔国公上眼药水。

襄王府第一大将,乃是方瑛。就是方政之子。当年麓川之战后,留在了麓川,成为襄国的柱石大将。

两代襄王都非常倚重。

但是这位大将与黔国公府却是杀父之仇,如果不是前代黔国公府指挥失当,方政也不会孤军深入,后援断绝,为大军断后,死在麓川象阵之下。

如果这里还是陈年旧恨的话。却还有政治制衡的考虑。

毕竟,不管怎么说,朱祁镇对老襄王从一开始就是不放心的,谁让老襄王的金册,在不该失踪的时候失踪了。

这是朱祁镇心中一个抹不去的结。也就是太皇太后去后,才算是松开了。

皇帝这个心结,很多人都知道的。

毕竟宫中很少有秘密,特别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的秘密也就成为笑谈了。

再加上大明藩王的原罪。

对于襄王这样有实力的藩王,镇守大将都不会去接触,甚至有意闹出一些矛盾出来,好表明自己的立场。

黔国公沐家多少年风雨不倒,这一点潜规则,岂能不明白?

不管是表现给朱祁镇看的,还是其他什么的。朱祁镇从锦衣卫乃至于东厂,各个消息渠道打探出来的,都是一样。

黔国公与襄王之间的关系说是有仇,是有些过了,但是冷淡却是无疑的。

任何时候,听信一面之辞都是要不得的。

这一件事情,朱祁镇放在了心上。

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说明襄王想从朱祁镇得到一些支持。

毕竟襄王也不容易。

襄王一脉本来底子很薄,再加上要经营的地区,很多都是山区。大部分都是热带雨林。在其中开辟出良田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真正主持这一摊子事情,就会发现,什么都要钱。钱总是不够的。

这也是为什么襄王两代人,仅仅是站稳脚跟而已,其余的事情根本没有怎么办?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样,数年之内,将缅甸给灭了。

而且襄王还要承担一些对大明的财政义务,也就是每年都要上贡一些物品。大概在一两万两之间。

这对朱祁镇来说,其实是一个小数目。但是对于麓川襄王一脉来说,年年上贡,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襄王几乎可以说是大明最富裕的王爷,他有数十万百姓,数万大军。其他各地藩王,即便是朱祁镇几个儿子,都比不上襄王的两代经营。

但是襄王又是大明最穷的王爷。

因为维持麓川一步步发展,早已将襄王一脉所以的资产消耗完毕了。

朱祁镇说道:“还请皇弟放心,朕会下令给黔国公,你的京城期间,麓川有事,就是他的责任。朕拿他问罪。还有朕免除襄王十年贡品。皇弟就不愿意助我一臂之力吗?”

襄王听朱祁镇都说道这个份上了,还能谁什么?

只是行礼说道:“臣遵旨。”

朱祁镇立即下令,让襄王接任宗人令,管理京师所有的藩王,并让他与内阁,枢密院,一并商讨,藩王南迁的细节。

襄王领会朱祁镇的意思之后,就下去办事了。

朱祁镇沉吟片刻,在原地踱步一阵子,叫来怀恩,说道:“去将南疆所有资料都找过来,我要看。”

朱祁镇觉得这十几年,他似乎将南疆的情况放在一边,对而今的南疆有些摸不清楚底细了。

而随着大明平定南洋之后,中南半岛之上,其他国家也成为朱祁镇的猎物之一,自然要好好揣摩。

怀恩立即答应下来。正要出去,又被朱祁镇叫住,说道:“你去将楚王也叫来。”

怀恩立即答应下来,说道:“是。”

朱祁镇将襄王叫过来,是想从藩王内部找到支持者,而将楚王叫过来,却是另外一个原因了。楚王是牵扯如宁王之乱最多的藩王。

朱祁镇不由愿意沾染同姓之血。就要看楚王识趣不识趣了。

识趣的话,使功不如使过。如果不识趣,做大事之前,需有人祭旗才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