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天子 > 第一百四十四章 国强而民弱

明天子 第一百四十四章 国强而民弱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5:53

第一百四十四章 国强而民弱

第一百四十四章国强而民弱

“王国富民,霸国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仓府,是谓上溢而下漏,故患无所救。”

“隋文帝聚天下之粮于各仓,而唐食之。前宋聚天下之财于汴京,而金用之。陛下不可不察。”

朱祁镇听了,心中一股怒气上涌,说道:“卿以为朕是亡国-之君。”

项忠说道:“臣不敢,陛下当宣德之末,国家粗安,外患横行,九边被敌,乃有猫儿庄之败,丧师十万,陛下承父祖之业,振天下之士气,十几年而逐瓦刺于下,令孛儿只斤家族为殿前之舞。古之明君所不能及也。”

“然时过境迁,星移斗转,此一时,彼一时也。”

“正统初,年入三千余万石,银不足千万之数,卫所崩溃,有入不敷出之势,陛下重立钱粮之制,令大军长驱万里,而民不乏用。修建驰道数万里,而百姓不觉困。只是而今陛下求金银何用?钱粮何用?”

“国多一分,民少一分,国家富一分,小民穷一分。”

朱祁镇冷笑一声,说道:“先生以为何为小民,尔等士大夫吗?何不言,国家与士大夫共天下?朕亏待士大夫了。”

项忠跪倒在地,说道:“陛下欲以此罪臣,臣伏首受诛,死无怨也,只是在此之前,请听臣一言。”

朱祁镇心中冷笑,暗道:“我是那种诛杀大臣的人吗?”朱祁镇大体上要维持君臣相得的面子。

或者说是政治传统。

毕竟,如果朝廷之上因为政见要争的你死我活,因为公事夹杂的私仇,很容易演变成为党争。

所以,朱祁镇即便再生气,也没有以言语杀大臣的。

最多是让他被生病而已。

皇帝金口玉言,说你病了,你就要回家养一辈子的病。

项忠说道:“陛下曾言,税赋征收,宁亏富人,不亏小民,宁亏江南,不亏西北,盖因,小民力弱,稍有波折,就流离失所,西北民弱,稍有负担,则百姓离散。”

“然朝廷养兵要钱,养民要钱,之前有很多不得已而征收。而今朝廷富有,当做出调整。”

“当免则免,当罢则罢。”

朱祁镇听了,这才觉得自己有些太敏感了。

原来项忠所说的是这个意思,而不是为士大夫说情。

朱祁镇其实也知道,这一轮轮的赋税征收,朱祁镇用了很多手段,尽量让这赋税不让下层百姓承担。

真正在朱祁镇税收政策之中损失惨重的,就是士大夫们了。

因为只有他们有钱。

朱祁镇依旧摇摇头,说道:“卿的想法是好的,朝廷却是做不到的。先生常在地方也是知道,朝廷真要是有什么好事,是落在谁手中?”

即便是后世国家贫困户补贴,还常常落不到贫困户手中,更不要说。这个时代。朱祁镇敢保证,即便是他有什么利好贫民的政策,也会被一些非贫民的人领走。

项忠说道:“不当做,与不好做,是两件事情。臣担心上有所耗,下必从之,这么多年来,陛下屡次征收赋税,地方上多聚敛之臣。”

“这样的情况,不能继续下去了,这些年朝廷赈灾还算得力,但是流民日生,却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朱祁镇微微皱眉,不得不承认项忠所言是一个事实。

这些年朱祁镇很多政策,也无法阻止流民的产生。

朱祁镇之前,都将这些流民归到天灾之上。毕竟明代是天灾最多的时代之一。几乎每年都要赈灾。

而每次天灾,都会产生流民。

朱祁镇很早就开始迁徙灾民到东北地区,虽然规模上不算太大。

但是如果仅仅是天灾,就能造成这么多的流民吗?

朱祁镇心中不由反问自己。

但是朱祁镇内心之中,对明代很多刻板印象,却让他不敢轻易改变现有的政策。

比如明代很多税关定额不高,所以就有官员,只收取一季关税,其余都放开关卡,任百姓出行,以此搏清名。

但是明之亡,却是因为财政上的饥渴症。

朱祁镇不担心现在。

以他留下的底子,够大明朝廷败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了。

但是担心将来。

项忠此刻也是后背被汗水打湿。

毕竟在强势君主之前,抗言直谏也是一件非常需要勇气的事情。

不过,项忠这个想法已经很长时间了。

他既然成为百官之首,手握天下权柄,就要发出自己的声音。

这与他渴望得到首辅之位,并不矛盾。

官僚想得到权力,不过是贪恋权位,而政治家得到权力,而是想有所作为。如果不能有所作为的话,这种权力对政治家来说,反而是一种折磨。

项忠就是如此。

朱祁镇善待大学士。

虽然也有刻薄之处,但都是面子下面的,总体上来说,在很多大臣看来,在对待大臣的这方面,当今皇帝与仁宗皇帝有些类似。

太宗皇帝对文官,其实从来不当回事。有用则用,没有用,就扔诏狱之中的都有。

宣宗皇帝虽然也与儒臣合作,但是本质上与儒臣之间,是有些疏离的。

而今当今,虽然也斥曹鼐等一批辅臣,但是大体上来说,只要成为大学士,皇帝都会留一分体面的。

此刻,项忠见朱祁镇陷入沉思之中,立即趁热打铁说道:“陛下,臣不是想要一下子改弦易辙,否则臣就直接反对商税了。”

“臣是当过亲民官的,知道很多赋税其实是沾了血的。臣的意思是,之前征收赋税,如盐税,海关税,都是粗犷,只要能征收上银子,也不在乎这银子是怎么来的。而今有些伤民太甚,害民太深的赋税,也能一一减免。”

“臣不建议直接减免赋税,也不建议下拔钱粮。很多赋税可以以此为原则作出调整。”

朱祁镇沉吟片刻,叹息一声,说道:“你是首辅,你按你的意思来吧,只要内阁通过了。朕也不会为难的,只是商税此事干系重大,朕有些担心。”

项忠问弦音而知雅意,立即说道:“陛下所言极是,臣身为首辅赋税的调整,臣来办,而商税的推行,因为专人负责,臣以为丘浚就不错。”

朱祁镇点头,说道:“好。”

项忠很识趣,立即与朱祁镇做了一个交换。商税推行这样的大事,就交给丘浚来办。项忠做的就是大明赋税的调整。

可以说前者是很容易建立功业的,但是后者却不是那么容易出成绩的。

不过,项忠的话也触动了朱祁镇。

朱祁镇登基之后,外扫强敌,内变法度。说起来而今的大明绝对称得上国家富强,在国力上甚至比太祖之时要强上不少。

如果按照这个思路继续下去,朱祁镇要做的就是有更多的钱粮,更多精锐的士卒,更多领土。

但是百姓过的如何?

朱祁镇心中已经没有印象了。

不知道还有没有当初太皇太后所言的那种一家人没有裤子穿,也不知道还有没有从房顶上掉蜈蚣的土坯房。

甚至朱祁镇一直坚定的信念,也有几分动摇。

他一心要加入大航海时代,称霸世界,对百姓来说,这真是好事吗?

不过,很快朱祁镇就将这个念头按住了。

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

他这一条路是绝对正确的。

不过,他依旧准备项忠的权力,作为首辅。他的一些意见,朱祁镇还是尊重的。他甚至乐于让首辅提出一些政策。

因为他也知道,他的后世子孙不可能如他一样提出很多政治思想。还不让给首辅权力,让首辅有更多的自有空间,如果出了问题,也是首辅承担。

此刻的朱祁镇已经有几分厌倦政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