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天子 > 第一十三章 请修大明会典以安社稷疏

明天子 第一十三章 请修大明会典以安社稷疏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5:53

第一十三章 请修大明会典以安社稷疏

明天子第一十三章请修大明会典以安社稷疏第一十三章请修大明会典以安社稷疏

徐有贞这一篇文章,漂洋过海到了商辂手中,商辂看罢。心中大喜。

因为商辂发现,似乎大家对这种方式并不是太熟悉,以至于为是否修订大明律反馈的的文章并不多。

如果说开刊的时候,商辂还可以借助皇帝的权威,让内阁诸位写了文章,但是在而今,商辂就冒着开天窗的可能了。

不过还好,商辂还是有些人脉的,他准备实在不行,就从翰林院之中,找几个人来写。

只是如此一来,朱祁镇的任务就不好说了。

而今徐有贞的文章一到,商辂立即感觉到了似乎不按照上面的修订的大明会典,就不是能安天下。

于是这一篇文章很快到了朱祁镇的手中。

朱祁镇一看之下,大喜过望。

徐有贞的文章之中都说了什么?

首先,厘定祖制。

他用大量的文字来厘定一个命题,那就是什么是祖制,大明祖制乃是列代先皇爱民之心,视百姓如赤子的态度,而不是具体的法律文件。

特别指出,洪武年间,不管是《皇明祖训》,还是《大明律》。都经过了多次重修,正是说明了这一点。

所以,遵祖训,应该得其意忘形,得祖宗爱民之心,而不是时过境迁的法律条文。

并用大量事例说明,定天下以严,治天下以宽。如此才能保全大明天下,千秋万代,以至百世。

单单这一点,朱祁镇就兴奋无比。

看上去,徐有贞也是遵祖制的,但是在朱祁镇眼中,这一段话的意思就是将事实上祖制推翻,用一个精神祖制来代替。

而概念越简单,朱祁镇作为皇帝就有越多的解释权。

其次,徐有贞驳斥,以例补律的不可行。

首先,时过境迁,以前的案例看似与后来的案例相同,但是实际上,还是有差别的,如果都援引的好,自然有不当之处。

如果不援引的话,就是又一个新的案例。

如此多了之后,某一种案件,都有数个先例,造成了从判案的角度来看,从此案例也对,从彼案例也对,如此一来,就给了贪官污吏上下其手的空间。

其次,

案例繁多,也会造成叠床架构,彼此矛盾的局面。让百姓无所适从。案例繁多,更是将大明律架空。

有律法不用,名分紊乱。

等等原因。

所以不修订大明律,反而以例补律,根本就是有

堂皇正道不走,反而走崎岖小路。

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朱祁镇虽然满意,但并不觉得徐有贞的文章,有多少可取之处。

接下来的文字,却是奏疏之中最为精彩的地方。也是朱祁镇爱不释手的原因。

徐有贞并没有简简单单将议题留在是否修订大明律上面,而是将事情进一步发挥了。

徐有贞列举,从洪武之后之后,很多政体上的变更,就好像是兵部与五军都督府的变动,以及其他方面的变动,比如巡抚的设置,文官总督,内阁的变化等等。

这些都是与洪武时期的祖制不同。

从而引申出:“我太祖高皇帝、稽古创制、分任六卿。着为诸司职掌。提挈纲领、布列条贯、诚可为亿万年之**也。顾其为、作於洪武之中岁。晚年续定者、虽官署名职、间有更易。列圣相承。随时与事、因革损益、代各不同、而皆不失乎太祖之意。是以政化旁行、重熙累洽、有前代所不及。然岁月既积、簿籍愈繁。分曹列署、或不能遍观尽识。下至遐方僻壤、闾阎草野之民、盖有由之而不知者。”

也就是官职改易,新官的权力范围,并没有法律规定,只有约定俗成的规矩。这就引起了种种不变。

也就是说,徐有贞将本来是法律上的问题,引申到了政治体制之中。

也就说现代的大明体制,已经不是开国之初的《诸司职掌》所能饱含的。

于是乎,接下来的也就成为必然了。

面对这样的局面,皇帝应该“命儒臣纂述大明会典。辑累朝之法令。定一代之章程。鸿纲纤目、灿然具备,创制立法、以贻万世。”

“凡损益同异、具事系年、条分类列、通前稡为一、以成一代完典。使天下臣民、知所趋向、同归皇极。使群臣其督率各官、各供乃职。勤乃事。所贵质得中、事理兼备。失之前者、得正之於後。”

简直是给朱祁镇送来最好的助攻。让朱祁镇豁然开朗。

变法这个大题目,朱祁镇还没有想到从什么地方着手。徐有贞给朱祁镇指明了方向。

编撰《大明会典》本身就是将从洪武之后官方变化规定下来。

今后大明一切政治活动,典制章程,都是要从《大明会典》之中找到依据。

所以,朱祁镇将自己想要的写进《大明会典》之中,并让《大明会典》成为大明的法典。

而且即便群臣也找不到反对的理由。

无他,盛世修典。而今大明武事以备,当修文事。就好像太宗皇帝要修《永

乐大典》一样,现在皇帝也应该效仿祖宗,修一部大书。

如果单单看上面文字,怎么看都觉得该这样做,实在是光明正大,皇皇堂堂。

有一种不修《大明会典》,上对不起祖宗,中对不起陛下,下对不起百姓的感觉。从这个逻辑去推敲,环环相扣,无一字语及变法。

但是却已经将变法的道路给朱祁镇给铺平了。

朱祁镇看了又看,此刻他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将徐有贞调入京师。

诚然,朱祁镇也知道,徐有贞不是什么道德君子。但是经过这一件事情之后,朱祁镇才明白一件事情。

他的一切思想基础,都在后世奠定了,不管是后来再怎么学习儒家学问,但也不过是一层掩饰与伪装而已。

如果朱祁镇仅仅将朝政推进在打仗,大工程,这样的表象之下,朱祁镇这一点学问就已经够了。

但是想进入深入的政治改革,就必须深入到思想领域。

越想进入政治结构性的改变,就越发要说深入其中,这是他决计不能做到的事情。

面对同样的难题,朱祁镇步步为营。小心翼翼,而徐有贞却大刀阔斧,让局面轰然洞开,有此之能,徐有贞一点小缺陷,朱祁镇就不会太在意了。

此刻,朱祁镇忽然有一种快意的感觉,问怀恩道:“这文章,内阁看了吗?”

怀恩说道:“没有,通政司仅仅送到了乾清宫。”

朱祁镇说道:“抄一分给内阁。”他很想看看,着一手棋,李贤该怎么应对。

怀恩自然派人送了一分给内阁。

据小太监说,内阁各大学士看来,一点反应都没有。

朱祁镇有些失望的同时,也有一些释然,如果内阁大学士们当场失态,就不配当大明的大学士了。

胸有山川之险,腹有城府之严,这是当大学士的基本功。此事虽然让他们不舒服,但还没有让他们当场失态的地步。

不过,朱祁镇也相信,内阁不会毫无反应的。

果然,当天就有了消息。

内阁大学士之中,首辅李贤,以及王文,刘球三个人,到了什刹海垂钓。

朱祁镇知道,他们三个决计不是去钓鱼的,心中暗笑道:“倒是有闲情逸致啊。”不过,朱祁镇也没有太在乎。

朱祁镇十几年来营造的政治气氛总体上是比较轻松的,这种重臣私下聚会的情况,朱祁镇也不为己甚,当做不知道。

不过,他此刻却有一些好奇,李贤他们准备怎么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