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天子 > 第十四章 主导权

明天子 第十四章 主导权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5:53

第十四章 主导权

明天子第十四章主导权第十四章主导权

什刹海乃是北京避暑胜地。

此刻却有一种不胜烦躁之意,无数鸣蝉拼命的嘶吼着,宣告他们最后的生涯。

什刹海一处凉亭之中,三根钓竿深入水中,上面的浮标上下拉动,显然下面已经有鱼上钩了。但是垂钓的人,却没有注意到。

李贤,王文,刘球三个人。静静坐着。凉亭之中没有人,但是外围却有锦衣卫层层保护。

这是朱祁镇对内阁成员的待遇。

也就说,内阁大员出入都有锦衣卫负责保护。

当然了,这些大臣也知道,这些贴身护卫依仗之中,也有皇帝眼线。

但是那又如何?总不能推辞皇帝厚爱吧。

就好像朱祁镇知道大臣私下聚会一般,大臣们也没有想过瞒着皇帝。所以他们所谓的密谈,也不算太秘密。

刘球实在忍不住了,说道:“徐有贞这个小人,他不知道规劝圣上,还做出此等事来?”

刘球带着几分怒不可遏。

却是因为徐有贞的文章,实在是无懈可击,如果真有漏洞,刘球早就将这文章喷一团渣滓了。

真因为无法辩驳,才刘球那么生气。

如果皇帝没有其他心思,修《大明会典》的并没有什么事情。但是皇帝的心思,或许别人不知道,内阁这些人与皇帝几乎朝夕相处,皇帝的心思,他们几个人都能猜得出来。

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不想皇帝的心思得逞。

如果说,徐有贞没有猜出皇帝的意思,他们才不相信的,而徐有贞猜出了皇帝的心思,却没有文官觉悟,反而去迎合皇帝。

每一个文官大佬都明白一件事情,祖制是什么?或者说他们真在乎祖制吗?

不在乎。

说起来,破坏祖制的行为文官做的也是不亦乐乎。

就好像这一件事情的开端,不就是皇帝想用祖制来裁定官员,而文官不答应而已。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理由,但是本质上,就是他们背叛祖制。

文官之所以这么推崇祖制,并非祖制真有什么万年不易之理,而是用他来限制君权。

从文官角度来说,限制君权是他们面对的万古不易的问题。

在汉唐用来限制君权的是天意。只是在大明,用来限制君权,就是祖制了。

比起制度上的一些问题,皇帝的权力不受限制。才是最大的问题。

一个皇帝胡作非为,能给天下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前代已经有不知道多少皇帝做出了示

范。

所以皇帝的权力必须有能限制。

但是具体该怎么限制?对于各个皇帝有不同的办法。

但是朱祁镇这里,却不得不承认,那就是就权力而言,击破瓦刺之后,朱祁镇的权力边界无限延伸。

甚至要超过仁宗宣宗皇帝,直追太宗皇帝。

想要超越太宗皇帝或许不可能,毕竟朱祁镇不可能比得上,从生死之中杀出来的太宗皇帝。但是问题是,即便比不上太宗皇帝,就已经让百官胆寒了。

看看太宗皇帝对文官做了什么事情?

有多少大臣,都在诏狱里面待过,还有解缙的死亡更是如此。

而且他们也知道,当今陛下登基之后,对文官集团并不能算得上友好,别的不说,单单从兵部与五军都督府之争就可以看出来。

在朱祁镇登基之前,兵部几乎将五军都督府给架空了。

但是这一切有利于兵部的变化,从当今陛下亲政以来,这种变化就停止。而今五军都督府重振。正统勋贵再次立起来,虽然比起之前开国勋贵与靖难勋贵,要差了许多,但是正统勋贵之中,也是有一些很多文官都不港轻视的大佬,孟瑛,杨洪,石亨,郭登等人,看起来在政治上老老实实的。

但是能打仗的老虎,与不能打仗的花猫,还是不一样的。

而这样皇帝又打破了祖制的限制,会做出这样的举动,这种未知他们实在惶恐。毕竟皇帝多离经叛道之举。

他们所做所为,并不是为了与皇帝作对,而是要将大明国策维持在正常的轨道之中。

洪武年间,武贵文贱的局面再也不能回来。

而徐有贞也是进士出身,也算是士大夫集团一员,如此背叛士大夫集团,在刘球看来,说他是小人,还是轻了。

李贤说道:“两位前辈,而今看来,这《大明会典》是不可能不修了,下面的关键就在于让谁修。”

王文心领神会说道:“如果大事,非重臣不可,而称得上重臣的,无非,曹公,于公几位,而这几位都是从道不从君,纵然当今陛下有万般手段,也不可能让他们屈服。”

刘球沉吟一会儿,说道:“如果这都不行的,我辞去大学士一职,去翰林院修书也不是不行。”

朱祁镇登基二十多年了,当初老臣凋零的差不多了。

李贤说道:“刘前辈的心意,晚辈能够体会,只是以晚辈之见,咱们这位陛下,不是一个硬来的人。”

如此说罢,刘球与王文都点头。

这一

点,朱祁镇并表现出来的风度,让他们也没有什么话说。

虽然朱祁镇有很多奇思妙想,让他们这些老臣吃不消,但是大多数时候,朱祁镇都愿意按照游戏规则来办事。不会因为群臣有些地方冒犯,而打击报复。

王文忍不住感叹,说道:“抑庵公可惜了。这一件事情要不要与其他人通通气。”

抑庵公就是王直,如果王直还在,其实王直才是修大典最好的人选。

李贤摇摇头说道:“还是不要了。”

内阁之中分工也渐渐形成了,而今内阁之中,李贤总理大政,杨洪与罗通两人负责改卫为县的事情,甚至刘定之也参与进去一部分。

除此之外,刘定之还负责各地钱粮,以及赈灾事务。至于丈量田地,却是由刘球与王永和负责。

王文主要管的就是京察与吏治。

说起来,内阁大学士的分工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除却首辅总领朝政不变之外,其他事情彼此管辖的事务也是有牵连摩擦的。

就好像是刘定之主管钱粮,但是其他内阁大学士都不能过问了?也行的。在职权上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插手别人的权力范围,并不是一个友好的态度。

李贤能在内阁之中迅速站稳脚跟,就是迎合了王文与刘球的政治态度,在内阁之中三人抱团,再加上其他摇摆不定,还有李贤的首辅地位,就有占据了上风。

毕竟杨洪从来不参和文官的事情,刘定之是陛下的死忠。罗通也有几分桀骜不驯,王永和似乎与他负责的工部事情差不多,沉默寡言。

想将这些人牵头在一起,也不是一个容易的人。

不过李贤不愿意这样做的原因,却不是不容易将人拉过来,而是担心内阁抱团,反而让陛下有一种被逼宫的错觉。

总之,李贤秉承中庸之道,一方面反对朱祁镇太过激进的做法,另外一方面他也不行太过激进的反对。

能将事情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悄然无声的过去了,就最好不过。

这一次闹出一个报纸来,已经让他有些措手不及了。

倒不是李贤太怕事,而是李贤深刻的明白,作为首辅,就是好像一个管家太太一样,不是将家里闹得鸡飞狗跳,大鸣大放,才是本事?

而是全家和和美美的,即便有些问题也家丑不可外扬,日子蒸蒸日上,这才叫做能耐。

只是李贤有一种感觉,那就是他所期望的,恐怕永远不能达成了。

三人在什刹海的沟通,很快就反应在明报之上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