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东晋小军将 > 第一百二十五章 得互助啊

东晋小军将 第一百二十五章 得互助啊

作者:秋霜红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3:22:45

第一百二十五章 得互助啊

竺瑶气呼呼地看着刘牢之,刘牢之却也凛然不惧。

“大司马手握晋**权,要取豫州兵权,却还藏头露尾,给袁贵诚安插一个‘作战不力’的罪名。妄想以此‘指鹿为马’的手段来立威,殊不知这已经落了下乘。在威望受损严重的情况下,却仍然妄想攫取皇权,简直就是作死!”

竺瑶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刘牢之会这么看低大司马。他知道,这小子现在握着不小的能量,连刘建也支持他。刘牢之的看法,恐怕代表了刘家的看法,所以竺瑶倒也不敢小看他。

“阿全,你为什么不看好大司马代晋?”竺瑶两眼盯着刘牢之问。

刘牢之道:“没法看好他呀!他主导了三次北伐,却没有一次能达成目的,还有两次使国家遭受了重大的损失。此次北伐败得如此之惨,大司马不向朝廷请罪,却推过揽功,非要把罪责推到袁贵诚身上。当初殷浩、谢万北伐溃败,大司马上书弹劾,逼迫朝廷废黜他们。现在轮到自己了,却这般作态,实在是令人不齿!若这样的人得了天下,这天下要建怎样的伦常?”

竺瑶默然。

有时候力量不能代表一切。没有足够的威望,强自夺取,必然会为将来埋下祸患。现在桓温手握晋国的军权,就要夺取晋国的皇位。那将来新朝再出现一个手握全**权的,自然也可以篡夺皇位。这个道理,竺瑶又怎么会不懂。只是大司马已经筹备了大半辈子,这个时候,他是万万不肯放手的。

“如果大司马一定要代晋,刘家会怎么选?”竺瑶问道。

刘牢之笑道:“将军,我刘家的意图,还不够明显吗?我们不关心桓氏和司马氏谁来执掌朝政,我们只关心如何收复汉家的故土。保我炎黄种族存续,续我中华文明!”

竺瑶松了口气。

刘牢之先前的安排,虽然有趁机扩大刘家势力的图谋,却也在削弱刘家对建康朝政的影响。豫州、兖州和司州,虽然地域广大,但处在抗胡前线,人口又少,并不会对江南政局造成很大的威胁。即便大司马在朝中有什么举动,刘家也无法及时反应。听刘牢之的意思,只要不触及刘家的利益,刘家就不会起兵反对桓氏。至于刘牢之所说的“保炎黄,存中华”的话,竺瑶并没有当一会儿事。

只要刘家这一系的势力不明确反对,大司马那里就能安心地剿除袁贵诚。至于刘建所说的襄助自己攻取寿春的事,看来也没有诓骗自己。

“若老夫领兵攻寿春,你刘家会出兵协助吗?”竺瑶还是想确认一下。

刘牢之笑了:“只要大司马答应我们的条件,让刘家为晋国司牧兖、豫二州,拿下寿春不过是举手之劳!”

“好,好,好!”竺瑶抚须笑道,这一趟出使,没有辜负大司马的信任,总算能有个交代了,“如此老夫就放心了!”

“将军别忙高兴,小婿还有一事相求!”看竺瑶这么高兴,刘牢之连忙加码道。

“又有什么事?”竺瑶不高兴地问道。看来这小子不脱商贾习气,总想着赚别人的便宜。

刘牢之笑道:“自谢家离开豫州之后,我们这些谢氏旧将无处安身,便在淮南各地修建了一些农庄,招募些流民种地。军将可以离开淮南,但是这些庄园却不能搬走,而且将士们的家眷都在其中,不能出现什么闪失。将军若能拿下寿春,立功受爵自然是逃不掉的了。小婿是想,若将军能执掌豫州军权,我们这些人家也能放心不是?”

“执掌豫州军权?”竺瑶有些纳闷,“豫州刺史早已经确定,你让我如何执掌豫州军权?”

刘牢之笑道:“现在这个当口,即便大司马信任将军,恐怕也不会把豫州交到将军的手上。小婿的意思,若将军能就任豫州长史一职,既可扶保世子在豫州站稳脚跟,又可以让豫州旧将们不必担心后院失火,岂非一举两得?”

“豫州军府长史?”这确实是一个执掌豫州军权的官职。桓熙并没有什么从军从政的经验,豫州刺史府确实需要一名像竺瑶一样的武官坐镇。竺瑶现在是荆州督护,虽然是高级武官,却没有主政一方过,来豫州做一任长史也没什么。

“做豫州长史倒也没什么。不过你们的这些庄园,若都是合法拥有的,也不必惧怕官府会动手脚。”竺瑶道,“军方的事,大家都知道忌讳,不会有谁会去碰的。”

江淮之间,是流民帅的天下,豫州刺史也好,兖州刺史也罢,想要在江淮行驶权力,就只能通过这些流民帅。这些流民帅被朝廷任命为各级武官,盘踞在江淮的各郡之间,每每招揽流民设置产业,不管是谁执政地方,都不会去触碰这些人的产业。

“别人吧,还真不敢去碰,桓家的人可就不敢说了。”刘牢之阴阳怪气地说道,“听说大司马筑广陵城,发徐、兖移民在大冬天里服役,死者十之四五,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桓温本来是驻姑孰的,大概是为了就近控制北府,却又怕北府军将对自己不利,就强征百姓修筑广陵城。为了筹备北伐,徐兖的这些侨民本就徭役繁重,这时候桓温强征百姓修城,使得很多百姓过度劳累而死。要知道徐兖侨民,是北府兵的重要兵源,朝廷为了拉拢他们,对他们一向是免役的。桓温改了这些规矩,这些侨民安能不恨桓氏。

这些日子,江北的刘柱来信,说是因大司马筑广陵城,有不少百姓逃亡到海陵陂泽,投靠了刘家。刘柱怕大司马追究,来信向刘牢之汇报。这是徐兖百姓对桓温无声的反抗,也是刘家播种仁义的结果,刘牢之怎么会把这些百姓拒之门外?

竺瑶听了,叹了口气。作为徐兖移民的一分子,知道桓温的所作所为之后,心里也是不大痛快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