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回到大秦做皇帝 > 第一百六十八章 敲定

回到大秦做皇帝 第一百六十八章 敲定

作者:青灯说书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4:15:30

第一百六十八章 敲定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这就是扶苏为了防止有人贪污故意设的障碍了,人性,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可靠的东西,世上也许有人会面对金银财帛不动心,可那终究是少数。

更多的仍是凡夫俗子,看到这般庞大的利益,如何能不动心?索性,扶苏直接以最大的恶意揣测之,事先讲明,总好过出事之后才去补救妥当。

况且,这件事本事就是没有商量的余地,老师代为发放和官府发放完全是两回事,扶苏更不想让朝廷出钱出力了,最后捞到民望、实惠的却是这些巨头。

这完全就是为他人做嫁衣,朝廷付出了金钱和政策的扶持,可是,最后那些得到好处的学生却心中不念着朝廷,这不是白忙活一场么?

听完扶苏所说的这些,在场的这些诸子百家的巨头很少有脸色好看的,扶苏所言,完全就是像防贼一样防着他们。

这些巨头,不管是哪一个学派,总归认为自己是正人君子的。

君子怎么会做这些令人不齿之事?

君子又怎么能被怀疑?

君子又怎么能被监督?

只有少数几位能够坦然接受的,法家的那些巨头对这些自然毫无异议,他们是最喜欢秩序的,为了秩序的维持,哪怕牺牲他们的性命,他们眼睛眨都不会眨。

在他们看来,立法立制就是要以洞察防范人之恶性为出发点,唯有惩恶方能扬善。

而浮丘伯这位受教于荀子门下的弟子也神色坦然,人性本恶是荀子一直持有的观念,所以,并未觉得扶苏说的有何不妥的地方。

灵焚对此也是坦然受之,墨家也有墨法,如今扶苏提出这些,在情理之中。

而其余的一些诸子百家巨头可就未必了!

一位巨头出列道:“公子,夏有校,商有序,周有痒,三代之地,教育之圣所也……”

“臣恳请公子三思。”

有人出头,其他人自然也跟进,纷纷道:“请公子三思。”

扶苏微微一笑,道:“诸位长者,尔等的德行民望扶苏素来知之,自知诸位长者不会干这些龌龊之事。”

扶苏这么一说,令众人脸上好看不少,起码扶苏还是相信他们的。

“然诸位亦知,我大秦自商鞅变法之后,朝野上下皆以法治为根基,历代先君亦未曾废黜法度。”

“法制爱民,不在其心,而在其行,重行不重心,行法方才公平。故扶苏虽然体谅诸位,亦是无能为力。”

“扶苏知道,学校,乃教化之场所也,扶苏会向父皇禀报,为此事请立法度,学院之中,文官下车,武官下马,另外,划归学田,比照彻侯食邑,专门供养师长、孤儿。此外,扶苏还欲设一奖学金,以奖励那些勤学,成绩优异之学子。”

所谓的学田,同样扶苏是从后世的官府得到的启发,意思就是这块田赐给某个学校了,可是这块田如何使用,如何管理,就不是这个学校该操心的事了,只不过这块田地的产出会划归给该学校所有。

也就是说,以后,即便这些学田远在天边,也是无碍,这更会杜绝学田最后变成私人所有,更可以让学校惹事之前先掂量几分,这同样等于是官府掐住了学校的脖子。

这是扶苏从大明出现的问题中得出的教训,防微杜渐,虽然此事还没有开始实施,倒不如先说明一切,省得将来成为毒瘤。

在扶苏的打算之中,未来学田不仅如此,甚至爵位到达一定的程度,同样必须按照这套方案来。

而奖学金,完全就是照搬后世的现代制度了,对于优秀的学子,自然不能亏待了,同时,这也是收拢人心的好方法。

而文官下车,武官下马,就是给学校的特殊荣誉了,这样学校以及这些巨头的面子也都照顾到了。

看着扶苏的样子,众人知道扶苏是铁心要这么干了,要想办学得到朝廷的扶持,就必须接受扶苏开出来的这些条件。

扶苏并不担心这些诸子百家的巨头会拒绝,只要有一个答应了此事,随后,所有人都会被逼着答应,否则的话,未来可就没有他这个学派的容身之地了。

试问一个没有资助的学派和朝廷扶持的学派怎么斗?单单是钱财一项,就足以甩没有资助学派十八条街,况且,人家学子进入学院可不是为了玩,而是学有所成,然后货卖君王。

试问在同等的情况下,君王是优先录用官府扶持的学子呢,还是没有被扶持的学子?起码被扶持的学子某种程度上朝廷已经对他有恩,也算是半个自己人,用谁还不是一目了然。

微微细想,众人也反应过来,扶苏所说也是十分符合道理,有了这些规矩,不就是告诉学子谁在供养他们,谁是君,谁又是臣?应该效忠于谁?

朝廷花了钱,难道还要培养一些反秦的士子嘛?

伏生看着扶苏脸上自信的笑容,对于这位公子的手腕已然有着清晰的认知,刚柔并济。伏生知道,之前的扶苏可不是这样的,之前扶苏梦遇仙人之后的一些事情,伏生也大致了解了一番,比之那时,此时的扶苏更加成熟,手段也更加高明。

扫视了众多巨头一眼,见他们正在热情洋溢的讨论,扶苏嘴角微微勾起,这只是第一步。

利用这些巨头为大秦培养读书人只是第一步,其后,如何利用那些读书人为大秦的建设添砖加瓦才是重中之重。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对于这句话,扶苏认为此句是大谬之言,更是误国害民之言,并非扶苏认为读书无用,而是读书若只为仕途,只为发财,那就不仅仅是无用那么简单了,更是误国害民之举。

读书,乃是士子之基础,学子不当以读书作为目标,而应当将读书视为基础。

在扶苏想来,未来,读书士子不仅应当为官,还可以成为大秦的工程师,还可以从军,成为大秦一名优秀的将领。

一名掌握了学识的工程师和将领和没有掌握完全是两个概念,如果一名将领掌握知识,就可以利用风速,箭矢落地时间等等条件,计算出如何发射箭矢,给敌人造成极大的创伤。

而同样,这些东西也是书本上学不到的,需要结合实践,才能发挥巨大的威力。

而扶苏今日所做的这一切,便是为其打下基础,大秦只有拥有足够的人才,才能去开拓边疆,要不然,便是如同大秦现在这般,对山东六国之地近乎已经到了失控的地步。

即便大秦的军队可以打下这些地方,可是,却无法收服当地的人心,却无法长久保持大秦的统治,而如果有足够的士子,那扶苏便有了足够的底气。

因为这些士子一旦派遣到地方上,二十年之内,便可以将当地同化成大秦的疆土,收拢天下的民心。

同时,这也是扶苏进行技术换代的关键所在,想要开启工业革命,没有足够的知识分子是做不到的。

如果大秦每年可以毕业一百万理工类的学生,扶苏现在就可以考虑将蒸汽机搞出来,因为缺什么,都可以找到相应的门类,然后让相应门类的学生将需要的东西弄出来。

到了能每年毕业一百万学生的地步,想必基础科学已经基本完善,可以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需要一个契机,就可以轰轰烈烈展开一场技术革新。

扶苏很清楚的知道为何后世中国能以一种奇迹般的速度崛起,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有着足够的初高中生作为基础,还有着不少的大学生,这些都是建国之后短短几十年培养出来的。

正是有着这样的一股力量,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才会一路突飞猛进,不然,隔壁的三哥人口和中国也差不了多少,还有着西方的援助,为啥崛起的是中国,而不是三哥?

人口多从来都是负担,而不是福利,只有足够受过教育的人口,才能称之为人口红利,而并非负担。

这就是扶苏能够依仗的资本,古今中外的诸多历史经验和教训,都能够任扶苏汲取养分,都可以成为扶苏可以参考的对象,前方的道路在扶苏这里,已经指明,何处是通天坦途,何处是死路绝路,扶苏已然尽皆知晓。

“公子!”灵焚躬身道:“老朽以为,每名学子一亩学田如何?”

这个答案是他和众人商议的结果,而他之所以被推出来,便是因为诸子百家之中,只有他现在与扶苏的关系最为亲近。

此话,正中扶苏下怀,不过还不够完善,扶苏补充道:“每名士子一亩学田是妥当的,不过小子以为,每三年,朝廷与地方需进行一次对学田的审核,以决定各个学院学田的数量。”

现在扶苏为了大秦能多出几个读书人已经是无所不用其极,三年一审核,一方面避免学田制度的崩坏,另一方面就是鼓励这些巨头广收学子,谁的学生多,谁能拿到的就多,这更是让这些巨头彼此产生了竞争关系。微信关注“优读”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手机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