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乞活西晋末 > 第四百八十二回 移民汹汹

乞活西晋末 第四百八十二回 移民汹汹

作者:万载老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4:27:52

第四百八十二回 移民汹汹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永嘉元年,四月初五,巳时,冀州平棘,孙家坞堡。

“我孙家的确没少给华兴府提供方便,可说心里话,若非血旗军在背后支持太平商会,并周军方面有着一份顾忌,我孙家凭何在赵郡能有今日声势?人家正统士族真会正视我等?”未免被两名族老搅局,孙治言辞如刀,“再说族兄孙力,他升任正牌县令,难道分了户,就不在族谱了?就不是我孙家荣耀了?莫非只有任凭族老们吩咐,才算...”

“治儿,少说几句,在外面心野了吧,连长幼有序都忘了吗?”厅堂之内,孙家家主象征性喝止了孙治的反诘之语,算给族老们些许面子,继而严肃道,“你口口声声说南洋特区可以自行占田,可据我所知,那里非但蛮荒僻远,还处处虫蛇恶兽,更有潮热瘟疫。如此便让族人过去,是否太过草率,不若视他人垦荒效果,再行决定如何?”

“父亲大人所虑甚是,既是拓荒,自然少不了凶险,个别族人遇险甚至不测也不乏可能。但也仅此而已,毕竟华兴府已有大量百姓南下南洋诸岛,而所辟特区自也有着基本配备,听说他们还寻得早年旅居那边的汉人,研究有医方对付瘟病呢。”孙治恭敬做礼,不疾不徐道,“至于先后,坐待他人效果固然稳妥,可好水好地也都被人提前占据了,孩儿倒是觉着咱们该先下手为强!”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道理大家都懂,先派出几名族人管事,前往海外特区开垦,为家族留一后手,顺带聚敛财富倒也无妨,最多再招些贫民,多买些奴仆带上便是。”说话的是孙治的亲二叔,虽持不同意见,倒也对事不对人,“我孙家在赵郡良田数百顷,正是蒸蒸日上,瞧这坞堡都还是新的,焉能因为些许风吹草动便重心转移?”

这位二叔的意见倒是折中,顿时引来一阵附和。孙治却是苦笑道:“二叔,您或许还没弄清,华兴府法规严格,挂名那一套可不好使。田地财产私人实名制下,谁本人在那里入了户籍,才登记谁的田,日后也就是谁的,可不管那是否为族产,更别想用族法约束。若仅派点旁支管事去,日后一准没家族的事儿。不派足够数量的嫡系族人过去,不如啥都不做。”

直娘贼,这分明是逼着要去的大族就必须下血本嘛,华兴府的便宜咋就这么难占呢?一阵抱怨中,三房族老气咻咻道:“那就啥都不做好了,咱们的嫡系族人虽多,也不可能大量派去那种荒僻之地冒险,好赖在赵郡还能够有个安生!”

“三叔祖,在哪才真安生可不好说。如今我孙家看似在赵郡一呼百应,可终归是个庶族,手中更无兵权自保,太平年景还好,可这世道,您莫非忘了我等是如何在赵郡崭露头角的?昔日的高门士族卞氏、江氏、罗氏,何等的权势滔天,不也说没就没了吗?”孙治嘴角抽抽,耐心劝解道,“前些日子在乐岛,小侄有幸与安海将军同宴,他可说了,河北的真正大乱这才刚要开始呢。”

孙治的话令厅中众人一震,须知孙家两年前还仅是赵郡一个不上台面的大型庶族。那时的卞氏、江氏、罗氏等赵郡龙头士族被司马腾用以对付血旗军,事败后更被司马腾的并周集团反过来吃得渣都不剩,这才有孙家等本土庶族联手抬头。可要说命硬,他们可远远比不上卞氏江氏之流。

这时,之前唱反调的二房族老冷哼道:“文通,你莫危言耸听,这河北好好的怎么会乱?那安海将军说的就准了吗?哼,他也不过乳臭未干的泥腿子,走好运才有今日光景,还不知日后如何...”

然而,好似故意打脸,不待二房族老说完,一名族人管事恰好急慌慌的冲入厅堂,整一副风尘仆仆,却听他带着哭腔道:“家主,少掌柜,反了,清河的汲桑造反了,清河郡城破了,到处都有烧杀,太平商会和咱孙家在那边的商铺货场全被抢了,我侥幸逃得一命,马不停蹄回来报信的。”

《资治通鉴》有载:“公师籓既死,汲桑逃还苑中,更聚众劫掠郡县,自称大将军,声言为成都王报仇;以石勒为前驱,所向辄克。”

厅中瞬间死寂,众人齐齐看了眼面如猪肝的二房族老,旋即再不理会,而厅中则炸开了锅。好一番喧闹之后,孙家家主断然道:“我意已决,各房各支务必选派至少一名成年男子,各配五户雇工奴仆,此番随治儿前往南洋占田垦荒。此外,我长房所有无甚要事的成年青壮,皆随同前往,其余各房自便,庶支愿随者同样自便!”

“诸位,治提醒一句,此番第一批南下预定十日之后出发,此乃太平商会联合行动,因规模够大,沿途更已华兴府引航照应。错了这一次,下次想去,可就艰难多了。”顿了顿,孙治最后道,“诸位,这是大乱之世,什么田地,什么家族,什么钱财,什么权力,都得有命才行,大不了日后天下太平,我等再回中原就是...”

四月初,就在华兴府已将太行郡的粮储增至七十万石,基本够十万人撑上三年的时候,冀州乃至河北的又一次大规模战乱终是爆发。始作俑者正是暗影一直密切关注的汲桑,而且,黑帮基础扎实的他,动静更甚魏复起兵之初,一出手便利用城内暴乱,直接端了清河郡城,继而开仓放粮,洗掠大户,裹挟民众,并在几日后,又通过内应轻取了平原郡城,麾下的乌合之众旬日内便已达到了三万...

相比河北乱起,青州倒是颇似短暂和平的韩海,战局暂时稳定下来,盖因这里换了王敦前来主理军政。高密王司马略见青州势不可违,索性恳准司马越,拍拍屁股往荆州坐镇襄阳去也,烫山芋则丢给了新任青州刺史王敦。这位琅琊王氏的成名俊彦,却是正史中二度造反东晋,一度教育晋元帝司马睿如何做人做傀儡,令其郁郁而终的狠角色!

又有才能又有家世的王敦,甫一上任便收拢士族,整修武备,严明法纪,更是亲率私兵与郡兵,突击歼灭了魏复军先头北上的一支千人精锐。尽管他还处于接手青州并理顺内部的阶段,却已凭此稳住了人心崩散的临淄局势,遏制了魏复军北上攻略的步伐。

如今,王敦正逐步掌控青州北部三郡,魏复则盘踞青州南部三郡,更有刚刚上交给朝廷又一笔上贡,雄居长广不挑事也不怕事,直管吸纳移民的华兴府一部。三部力量共分青州七郡,暂时进入和平歇战状态。只是,王敦不可能满足于三郡之地,而方经战乱荼毒的青州南部,夏粮难免大幅欠收,这也决定了魏复军不能停下脚步...

豫州沛国,春夏之交,斜阳影长,小丘村满满的都是离愁。一处再寻常不过的田埂上,周老邱转了转留念的双眼,将视线从自家地边那些青青的麦苗上挪开。继而,他摸了摸背后的一包大饼,拽起媳妇,叫上一溜串的三个娃,就欲迈步行往村口。

“哥,为啥咱们去年非要离开乐岛回来挨饿,如今庄稼种下去不久,却又去乐岛了?是要在那边吃足了饭,秋天再回来收庄稼吗?”二丫头的声音低低响起,童稚而清脆,偏生传入每个人的耳朵里。

三小子正是半懂不懂爱说话的年纪,抢着道:“切,二姐你真笨,那是因为坐海船好玩,爹娘又要带我去坐船的缘故。”

“坐什么船?就知道玩,都别废话了。”周老邱一脑门黑线,沉着脸训斥道。

“自己没见识,非要回来瞎折腾,又能怪谁,凭啥对孩子撒气!”媳妇儿不干了,母鸡护宰般挡在怕怕的三小子身前,凶巴巴道,河东狮吼眼见爆发。

“我,我,我...”我了半天,周老邱终是没敢跟媳妇儿较劲,尽管去年离开乐岛没少他媳妇儿的撺掇,可如今媳妇儿将责任都推到了他的头上,妻管严的他又能寻谁说理去?

脸色阵青阵红,蓦地,周老邱突然转头,倒冲几步,对着这片祖传山田啐了一口,再啐一口,还不解气,他兀自抓起一块石头,狠狠砸向麦田,一肚子邪火也宣泄而出:“直娘贼!都是你丫闹的,若非放不下你,咱一家早他妈跟张小山钱二禄那厮一样,在乐岛吃香喝辣,哪会傻乎乎的来回飘扬过海,没准还得重新再开一年荒...”

莫怪周老邱夫妇俩如此火大,他们去年硬是离开乐岛重返家乡,是奔着百亩祖田回来过太平日子的,可谁想战争结束了,村里的人也少了一半,官府的税款却不能少,每户税额直接翻倍,更是不到夏收就摊派下了沟渠税、养路费、先帝殡葬税、新帝登基税等等等,原本从乐岛回来时揣着的十贯钱,不觉间就去了大半,别说熬到秋收,眼见不卖田是决计过不了夏粮税这一关的。

非但如此,青州闹造反就闹吧,为啥他沛国这边也闹起了马贼,据说是青州魏复贼军缺粮,冒名马贼过来打秋风了,真假不好说,总归半月前邻村被洗劫一空;两天前,更是传来了河北汲桑杀官造反的消息,两个郡城都被攻破了,这大晋哪里还有太平日子可过?得,还是捏鼻子再度去海外讨生活吧。

“老邱,可把你等来了,呵呵,大伙儿都指着你带路呢。”待得周老邱一家来到村口,立即受到了全村剩余二十多户村民们的热情招呼。无它,大伙儿日子都不好过,平常没少听周老邱聊起华兴府的大同生活,如今都等着跟他这只回头鸟去海外闯荡呢。

刚才指着麦田足足骂了一柱香时间,周老邱已然顺了气,这会在村民簇拥之下也就来了精神,他将胸脯拍得山响,笑呵呵道:“放心放心,咱们这趟可不是漫无边际的逃荒,我知道地儿,咱们只要赶两天夜路,都不用去海边,就有商船可以搭乘去海上。”

周老邱这倒不是吹牛,去年被华兴府送回内陆的时候,他是做了淮运盟的商船,沿着淮河直达沛县近郊的柳湾渡头。下船前对方水手还似有意似无意的开他的玩笑,告诉他倘若后悔了还想再回乐岛,可去柳湾渡头的淮运盟货场,甚或寻到任意一艘淮运盟船只,都可带他再回和平岛。上月离家办事,他还专门走了趟柳湾渡头再度确认过。

眼见周老邱如此信心满满,偏生还有村中的吴家老婶子不放心,她不无警惕的问道:“听说现在河上也乱得很,你说的那家船行,不会将咱们骗了去,狠狠敲诈一笔,咱家可没余钱啊。届时见不到钱,他们不会把咱们当成奴隶给卖了吧?”

这是怀疑船行还是怀疑他周老邱呢?一脑门黑线,周老邱还是拉住就欲发飙的媳妇儿,耐心解释道:“左右去冬咱就是那家船行给送回家乡的,我虽不知他们与华兴府之间如何交易,但在乐岛就听过,他们每运去一人,肯定就能从华兴府拿到一份好处。即便咱们没钱,他们一样会运送。当然,吴婶若是实在不放心,到了那里不上船也行。”

“放心,放心!有老邱哥带路,咱们哪有不放心的道理?娘就是年纪大了,有点爱碎叨,老邱哥别往心里去。”看出周老邱夫妇的不悦,吴婶的儿子连忙出来赔笑道,“叫我说啊,咱老邱哥一家绝对大仁大义,去年叫华兴府送返小丘村,简直就是为了回来帮咱们去乐岛过好日子的。”

你才大仁大义呢,你全家都大仁大义!周老邱本被泻掉的火气,腾一下就被吴婶儿子的吹捧给撩拨起来。不过,没等他瞪眼,他媳妇忽然附耳问道:“我说孩他爹,去年华兴府恨不得送咱们到家,不会就是为了叫咱们回来帮村邻们去乐岛吧...”

小丘村的情形仅是万千移民潮中的一朵小浪,去年从乐岛返回大晋的两万流民,正用亲身体验给大晋底层百姓指出一条移民海外的活路,而华兴府设在大晋沿海各郡的移民赈济点已然再度忙活起来。同时,垦荒特区的土地新政更给世家大族们多了一条选择,而他们显然消息更灵通,更有执行力。

正史中的永嘉年间,数以百万计的北方难民下了江南避祸,倒毙于途者只会更多,也即所谓的“永嘉南渡”,不过,在这一时空,这一方兴未艾的移民大潮,从一开始便被东向出海给大量分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