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宋士 > 097章 草莽

宋士 097章 草莽

作者:浮沉的命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5:35:48

097章 草莽

京东西路,巨野县,梁山、郓城以南,巨野泽在县北五里,南北三百里,东西百余里,又名为水泊梁山。

金山位于巨野县城东南四十多里,因凿石得金故名曰金山。金山南北长两里,东西宽一里半,高度只有不到两百米。

金山林木茂密,登道纡回,殿宇嵯峨,涌泉涓涓。太平年间,乃是一处游玩的圣地,到了如今兵荒马乱的季节,又成了百姓逃难的聚集地。

虽然忠义军出兵两河各地,摧城拔寨,但势力范围也只是扩展到了大名府以南,五丈河以北,京东两路还是鞭长莫及。

金山南坡,有洞冬暖夏凉,所以命名为清凉洞,此处曾是汉废帝刘贺之陵墓。

刘贺四岁即位为西汉第二位昌邑王,18岁时,汉昭帝刘弗陵驾崩,因其无子,刘贺被征召入朝,立为皇太子。后受皇帝玺绶,承袭皇帝的尊号,成了西汉的第9位皇帝。

刘贺即位仅仅27日,便被废为庶人,史称汉废帝。刘贺回到故地昌邑谪居,也就是巨野县。几年后刘贺前往豫章郡海昏县就国,不久去世。

千古无奈,莫如生于帝王家。成王败寇,只能令后人不胜唏嘘。

夜幕时分,酷热也淡了下去,李宝用过饭,穿过半腰高的杂草,顺着一条熟悉的小径,来到陵墓前。

说是陵墓,其实就是山野间的一个高三丈许、方圆十丈左右的大土堆而已。巨野百姓可怜刘贺为权臣贺光所废,昌邑随臣被杀,聚土成堆,祭祀而已。

墓周围一望空阔,墓前几棵不知何年栽下的高大松柏郁郁青青,墓地周围都是半人高的野草,只有墓地前被拔的干干净净,那是因为周围来祭祀的百姓实在看不过去,自己铲除的。

夜色低垂,墓地周围的树木莽莽苍苍,在微弱的火光下静谧的可怕。

即便在这兵祸连连,生灵涂炭的艰难岁月,百姓们也是不辍不弃,不断地前来祭祀,祈求上苍保佑,获得心灵上的片刻慰藉。

如今,在这座大墓的旁边,又起了一座新的小墓。周围的草也被拔的干干净净,并且栽上了几株青青的短柏。

李宝恭恭敬敬地在大墓前磕了几个头,然后又在新墓前重重地磕了几下,就在新墓边的斜坡上,枕着一段枯木,在野草间躺了下来。

李宝家就在山下五里的庄子,年少时他和庄子里的玩伴没少在这云台山上玩耍。河北之地民风彪悍,李宝也和兄弟们梦想着,有一日自己能像历史上的英雄一样,金戈铁马,杀敌报国。

平日里,李宝和一伙狐朋狗友横行乡里、桀傲不驯,就知道打熬力气、舞枪弄棒,在抱打不平和凶强侠暴间来回游荡。

每次闯了祸,被官府的公人追的无处可逃时,他们就逃窜到这云台山上,避祸躲难。这埋骨英烈的幽旷之地,不仅是一众少年避难的天堂,也给了众人“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的豪迈之情。

人是铁、饭是钢,饥饿难忍时,山下的百姓祭祀,带来的祭祀的东西总会多上许多。不言而喻,就是给这些闯了祸的游侠儿们充饥,毕竟都是些不懂事、莽撞的孩子。

那一日,李宝和几个抱打不平、闯了祸的兄弟,估计风头已过,偷偷潜下山时,却被庄子上的情景吓呆了。

对于这些自小淳朴的良家子弟来说,虽然他们平常也争强好斗,暴揍或被暴揍一顿,鼻青脸肿,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但像那日他们所见,其毛骨悚然、残忍至极、惨无人道,还是平生第一遭。

无穷无尽、肆无忌惮的杀戮,惨死的婴儿、老人;滚滚的浓烟、满地的鲜血;血肉模糊、状态各异的尸体;穷凶极恶、凶残暴虐的女真铁骑。

番子脸上的狞笑、刀尖上的鲜血;惊慌逃窜的百姓,血肉横飞、鲜血飞溅;铁骑纵横、狂魔乱舞……

一个粗壮的番子,只是随手一刀,就砍断了面前宋人男子的手臂,随后反手一刀,那宋人男子的脑袋就飞了出去,从山坡上滚下,落在空地上,不偏不倚,面目正对着藏匿草丛的李宝一行人的目光。

李宝等人看得清清楚楚,那脑袋正是庄里平常教导自己一伙人武功的李虎师傅。李虎师傅的眼睛睁得大大的,直看着山坡后的李宝等人,眼神中似乎充满了惊惧和愤怒。

番子什么时候离开的,李宝完全没有了印象。他们一行几人当时已经被完全吓傻,丧失了行动能力,也丧失了一贯以来自以为豪的勇气。

从那以后,李宝就变的沉默寡言起来。平日里他们就躲在山上,舞枪弄棒,靠着周围庄子里劫后余生的乡亲们藏起来的一些余粮度日。

随着金兵肆虐河北山东,山上的难民越来越多,百姓、溃兵都有,渐渐地形成了一个千人左右的大杂烩。而其中一队200多人的溃兵,自然而然成了众人的首领。

溃兵们虽然平日里霸道,但却还算有底线,没有干出伤天害理的事情,所以山上一向还算太平。

夏日庄稼成熟,众人冒着危险,昼伏夜出,抢了一些粮食回来,也算解决了目前的吃喝问题。谁知被巨野县的番兵们发现,溃兵们死战不退,死伤惨重,终于护着大多数的抢粮百姓退回了山上。

百姓们退回山上,就在废帝的陵墓旁修起了这座衣冠冢,用于祭祀那些战死的溃兵们。

而这一战下来,李宝因为本领高强,作战勇猛,也成了剩余溃兵和这些青壮们的首领。

“簌簌”的声音响起,几个人穿过草丛走了过来,正是李家庄幸存的几个后生。

几个人磕完了头,来到李宝的旁边,都是一屁股坐了下去。

身材高大,虎头虎脑的李壮摇头道:“宝哥,那些兄弟们都死了,万一番子来攻山,凭咱们几个人,根本挡不住,这可如何是好”

矮壮的李达却瞪眼道:“兵来将挡,水来土屯。大不了像前几日一样,和番子厮杀一番。”

前几日,这几人和溃兵们并肩作战,虽然九死一生,也是杀死了几名番子,终于在战场上证明了自己,也出了胸中隐藏已久的一口恶气。

李宝看看天色,沉思道:“番子人多势众,硬拼不是办法。明日一早,咱们先砍些树木,扎成木排。带着百姓一起到五丈河边,顺着五丈河西去,过了开德府就安全了。再往北去,就是忠义军的地盘”

想到忠义军,李宝的声音高了起来。在北地抗金形势一片萎靡之时,王松高举义旗,大破金军,使得两河和山东等地的军民,都是为之一振。

李达点点头道:“宝哥说得不错。这里到五丈河边不到30里。趁着雨夜,天亮前肯定能赶到五丈河边。”

年纪最大的李立也说道:“与其呆在这里是个死,还不如拼一把。李宝脑子灵光,身手好,我们大伙都听你的。”

众人要突围,却没打算去最近的东京城,而是要去河北找忠义军,在这些抗金志士的心底,大宋朝廷已经被他们无奈地放弃了。

李宝沉声道:“忠义军的王相公,乃是个抗金的大英雄,死在他手上的番子成千上万。咱们投靠了他,乡亲们的大仇才能得报,咱们兄弟,也有个奔头。”

众人一起叫好。谁都知道,现在天气热,金人不会上山。但是到了秋日天气转凉,情形就会大不相同。

夜色降临,大雨倾盆,天地下,一大群可怜人,正在泥泞不堪的乡间小道上艰难跋涉,向着东面的五丈河而去。

田野中,不断可以看到泡得发胀白的尸体。沿途被烧毁殆尽的村庄,在大雨的清洗下,格外的萧瑟荒凉,夜色中就如一栋栋的鬼屋一般。

“乡亲们,都加把劲,等上了船,大伙就安全了!”

李宝和几个弟兄抬着扎好的木排,在暴雨中大声喊叫,生怕有人在黑夜中走失。

缺吃少穿,这七八百人当中,病号不少,在夜间暴雨下赶路,也不知能不能熬得过去。

“宝哥,不好了,李开哥离开了!”

听到兄弟们的禀报,李宝的心“咯噔”一下沉了下去。

李开是村里的老好人,年龄比他们都大一些。平日里他们闯了祸,大多都是李开帮他们擦的屁股。没有想到,队伍还没有出去,李开就已经病死了。

大雨倾盆,雨水打在李开的脸上,但他却没有再张开双眼。

李宝抬起头来,抹了抹脸上的雨水和泪水,脸色难看之极。

这乱世里头,人命就像山间的野草,只能靠自己坚强的活着。刀砍火烧,也只有干挨的份儿。

大雨天,金兵不会出来。可是到了河边,这木排能不能经不起风吹浪打。到时只能听天由命了。

下了破败泥泞的渡口,来到岸边,看到大雨中滔滔翻滚的浪花,众人一个个都是睁大了眼睛。

暴雨如注,天地溶在一片白茫茫的烟雾里。平时浅浅的五丈河水波涛汹涌,滚滚白浪向北而去。

木排是没办法用了。这么急的水流,又是在夜间,到了河中,恐怕很快就会被浪花和漩涡吞没。

“宝哥,向西二十里的巨野县渡口才有大船。不过那里有番兵把守,不容易得手。要我看,咱们还不如退回去,等天气好了再做打算!”

“等天气好了,番兵的防御也就增强了。待在这里,只有死路一条。”

李宝摇了摇头。在山上多待一天,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将来的麻烦更大。

“你带乡亲们在此等候,我带青壮前去,趁着天黑,把巨野县渡口的番兵干掉,不然大家都没有活路!”

周围几人都是吃了一惊,巨野县金兵水师大营可是有上千人,自己这些人去袭营,恐怕是有去无回。

不过,李宝这样说,肯定有他的道理。

看着滔滔的河水,大雨中浑身湿透的汉子们瞬间达成了一致。

“宝哥,大伙都听你的,你说了算。”

李宝点了点头。只要众人心齐,这船只抢夺,就多了一分希望。

“也不是非要袭击番兵的大营,和番兵硬碰硬。”

李宝大声说道:“只要小心些,能拿到渡口的大船就行。”

“一切都听李宝的!”

陈立在雨中大声喊道。生死也就是这一哆嗦的事情了。

听到不用去和番兵短刀相接,众人鼓起了几丝勇气。自己死了不要紧,毕竟还有这六七百号的乡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