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宋士 > 096章 得失

宋士 096章 得失

作者:浮沉的命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5:35:48

096章 得失

建炎元年,对江南的百姓来说,灾难仿佛是应太上皇赵佶德不配位、重新登基而生。这场旱灾自暮春拉开序幕,江南各地先后呈现干旱的迹象,尤其又以荆湖南路的灾情最为严重。

旱情加重,收成剧减,旱灾引发蝗灾,江南各地,蝗虫遮天蔽日,枯萎的残存庄稼被吞食精光。大地龟裂,处处都是百姓饿死的骸骨。灾民纷纷逃荒,祈雨无济于事,百姓不得不鬻妻卖子,流离死亡者居多,苦不堪言。

至于江宁城中的大宋朝廷,则是安然自若,南迁时携带的大量粮食物资,至少可以满足皇室、皇亲国戚,以及文武官员的所需。

皇宫后苑,大宋天子赵佶依然是锦衣玉食,美酒佳肴,甚至新鲜瓜果,也是摆满了石桌。

“曹勋,江南的灾情如何”

赵佶拿起一颗葡萄,放入嘴中,一旁的曹勋赶紧上前。

“陛下,江南遭遇旱灾,田畴荒芜,水乡荒索,州县荒残,百姓饿死者不计其数,士卒5天才能分到糯米一斗。荆湖灾情尤甚,百姓入教者甚多。宰执们担心,荆湖的灾民怕是要闹出乱子。”

“一群牛鬼蛇神而已,闹不起什么风浪。”

赵佶冷哼了一声,话题转到了北地的军事上来。

“金人有什么动向吗,西夏有没有什么动静”

“枢密院的官员上报,西夏人蠢蠢欲动,不断在边境挑起事端。至于金人,在肆虐山东和江淮以后,偃旗息鼓,没有了声息,怕是和夏日的酷热有关。”

金人历年侵宋,都是在秋冬凉爽时分挥兵南下。一旦天气酷热,习惯了凉爽寒冷的女真士卒,战斗力便大打折扣,只有退兵,待天气转凉,卷土重来。

“金人势大,江宁府已处于战争前沿。朕议迁都至杭州府,一劳永逸,不知朝中的大臣以为如何”

以东南形势,能与天下相权衡者,江南而已。据江南以抗中原者,历代有之。江宁城前据大江,南连重岭,凭高聚深,形势独胜。金陵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实乃帝王之宅。

真不知道这赵佶,怕金人怕到了骨子里面,竟然又要从江宁迁都。

看曹勋支支吾吾的样子。赵佶轻轻皱了皱眉头道:“有什么话,尽管说来。”

曹勋道:“陛下,朝中大臣分为两拨,一部分人建议迁都,另外一部分人则是不太愿意。”

“李纲不是朝中的清流之首吗,他是什么看法”

赵佶心里有些恼火。曹勋是在和稀泥,根本没有说实话。

李纲已是回到了江南。金人完全占领了京东两路,他一个文官,呆在那里无所作为,只能撤走。

曹勋道:“李相公倒是同意迁都。他说江宁府控二浙,襟举江淮,漕运贮谷,无不便利。然必淮南有藩篱形势之固,然后江宁可都。且若敌南据溧阳,东到镇江,西扼太平,据险阻,绝粮道,则可不战而下。这是李纲的原话。”

赵佶松了一口气。连李纲这个清流之首都同意了迁都杭州府,应该没有多少阻力了。

他回头看过去,却发现曹勋眼神闪烁,显然未尽全言。

赵佶脑子里面转了几圈,瞬间明白了下来,他轻声问道:“曹勋,朝中是不是还有其他人不同意迁都,是不是哪位亲王”

曹勋硬着头皮回道:“臣不敢隐瞒陛下!康王殿下对迁都到杭州府十分不满。康王认为若是一味向南,距离北地越来越远,到时北伐起来,也会难上加难!”

“哦,竟然是康王”

赵佶不由得愣了一下。他原以为不同意迁都的另有其人,却没想到是自己的九子赵构。

赵构20出头,不折不扣的年轻气盛、热血澎湃的年纪。若是做事瞻前顾后,老气横秋,反而会让赵佶心里瞧不起。

终于,我们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模样。

赵佶的心里也是如此。他虽然胆小如鼠,畏金如虎。可他莫名地希望自己的儿子英明神武,雄才大略,替自己去掉“恐金”的这颗钉子。

虽然有些生气赵构和自己意向不一,赵佶的心里反而莫名高兴了起来,以至于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曹勋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他轻轻的用袖子擦了一下自己额上的汗珠。

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何况现在康王赵构炙手可热,极有可能成为新一任的东宫之主,若是将来能登大宝……

自己何不再加点柴,让火更旺一些,反正坐皇位的都是赵宋子孙。

“想不到我赵家还有这种儿郎!”

赵佶摇摇头,站了起来。

“到底是年轻气盛,他也是到金营中去过几趟,该知道女真人不容小觑。到底是初生牛犊不怕虎,锐气可嘉啊。”

已经掌握了道君皇帝心思的曹勋赶紧趁热打铁,上前说道:“康王殿下也只是担心国事,年轻气盛,一时冲动了些,还望道君皇帝休要见怪。”

提到赵构,赵佶不可避免的想到了自己的三子、郓王赵楷。不知这个时候,自己的这个爱子又在做些什么。

理智战胜了情感,赵佶冰冷下了一张脸,沉声问道:“大理寺和枢密院到现在,还没有查出谋害大哥儿和皇孙的幕后凶手吗”

虽然没有找到赵桓和赵谌父子的尸体,但是淮河之上,水流汹涌,几个月不见消息,肯定是了无生机。

曹勋低声说道:“大理寺派下官员,在江淮之间明察暗访,查来查去,都没有个定数。不过,雄居江淮的贼人当中,以李成势力最大,十有**是他所为!”

“此事再去密查,一定要找到此贼!”

赵佶冷冷的哼了一声,低声道:“这些贼人,肯定在官员里有内应,否则怎能如此清楚大哥儿的船只情况。命人下去暗查,盯紧了朝中的那些重臣。别看这些人行军打仗、治理国事都是草包,心底的花花肠子可多着呢。”

听到皇帝的话,曹勋赶紧答应。

他犹豫了一下,继续说道:“陛下,御史中丞秦桧的妻子王氏,也在淮河上失踪。秦中丞派人前去明察暗访,至今没有什么进展。”

淮河遇袭事件,同时失去的还有几名宫女和妃嫔,想不到这王氏也包含在内。

日色低沉,夜近黄昏,偌大的园林中,让人有些寂冷的感觉。赵佶正要离开,忽然一阵琴声传来。

琴声中正平和,意适心闲,却又暗藏喜悦,与原谱颇有不符。

赵佶不由得心里一怔,脱口而出道:“是媛媛在抚琴吗?快快唤她过来,朕有话要与她说!”

“媛媛,你如今过得怎样”

看着脸色苍白的女儿,赵佶心里浮起一阵爱怜。说起来,女儿也是皇室婚姻的受害者。

女儿的婚姻名存实亡。黄秠日日在外买醉,女儿天天在佛堂诵经。这样的婚姻,还要它作甚!

国家都只剩下半壁,朝廷颜面无存,何况区区一桩婚姻!

怎么黄秠这厮,没有死在河北,偏要大宋朝廷做这折损颜面的勾当!

“爹爹此言差矣,女儿心中并无怨恨。女儿只求爹爹让宗正寺允了孩儿的和离,女儿便是感激不尽了。”

赵佶看着女儿,心神不定。王松练兵、统兵之能,独步天下。也许有一日,大宋朝廷也要仰其鼻息。

“媛媛,既然你和驸马异床异梦,爹爹又岂能看你独自受苦。明日一早,爹爹就让宗正寺的官员准了你的和离。”

赵多福抬起头来,眉头展了开来,苍白的脸上有了些血色。

“爹爹,你真的同意孩儿的请求”

看到女儿苍白的脸庞,赵佶终于一阵心痛,心情却是舒缓了几分。

“媛媛,爹怎么会骗你。黄秠之父黄潜善,私放金人进城,害的洺州几万百姓被金人所屠,真是罪不可赦、死有余辜。于公于私,爹爹也不想你和黄家扯上任何关系。明日一早,宗正寺会恢复了你的自由身。天下之大,你可以去自己想去的地方了。”

“女儿多谢爹爹!”

赵多福喜不自禁,落下两行热泪。

“媛媛,也许有一日,我皇室中人,需要你从中帮衬。望你看在同根同族,不要拒绝!”

赵佶语重心长,赵多福沉思片刻,肃拜道:“若是真有所急,女儿定当尽力!”

赵多福心事重重离去,赵佶目光变得幽邃,恍然若失。

“媛媛,不知你跟了王松,对我大宋皇室来说,是福是祸”

自己两个最爱的女儿,一个骄奢淫逸、醉生梦死,要被贬到广州府;另外一个则是单纯善良,喜得自由身,很有可能北上,寻找自己的幸福……

女大不中留,若是媛媛能和王松在一起,也算了结她的一桩心愿。

若是王松真的能执宰天下,也希望他能看在女儿的面子上,征伐四方之时,对大宋皇室高抬贵手,不要赶尽杀绝。

大宋皇室有这样的女婿,也不知道是福是祸。

“曹勋,九哥儿如今在何处,朕还有些事要和他谈。”

赵佶一边缓步向前,一边轻声问道。

“回陛下,康王殿下自立暑以来,一直都在扬州编练新军。过几日就是中秋佳节,想必他会前来江宁府,和陛下共度佳节。”

“朕倒是差点忘了。”

赵佶立住了脚步,点点头道:“江南匪患猖獗,地方民情不稳,康王这样做,也是未雨绸缪。”

二人一路向前,宫人在后跟随。

不知何处,忽然响起了孩童的笑声,赵佶的脚步停了下来。

“曹勋,前头带路,朕想去看一下皇孙。一个没父没母的可怜孩子,真是让人心疼啊!”

曹勋心里咯噔了一下,赶紧在前头带路。

道君皇帝在东宫之位上迟迟没有表态,如今却要去看年幼的皇孙赵谨,也不知对康王殿下来说,是福是祸。

有时仔细一想,他都觉得遗憾。赵楷心胸太过狭窄,书生意气,这也无意中造成了他今日的被动。

想一想,当时船上若是有更多的卫士警戒和保护赵桓父子,或许不至于落下如此横死江湖的惨剧。

他虽然也趋利避害,但他也是宋臣,知道忠君,但也深为郓王的不智而感到可惜。

如今看来,这位康王殿下,实在是获利最大。玉树临风、温文尔雅,让人如沐春风的赵构,正在一步步接近成功。

走到了宫殿门口,赵佶挥退了众人。曹勋刚要退下,赵佶接下来的一句话却让他大吃一惊。

“曹勋,大哥儿船上的卫士为何如此之少,究竟谁在其中上下其手,朕也不想再查下去了。不过,让郓王呆在偏僻之地,远离庙堂,对他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他……太浮躁了!”

曹勋汗流浃背,赶紧点头道:“陛下圣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