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宋士 > 100章 所见 所闻

宋士 100章 所见 所闻

作者:浮沉的命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5:35:48

100章 所见 所闻

大名府城西、运河渡口,青衣笀鞋的黄纵背了一个包袱,夹在一众旅人当中,踏上岸来。

他抹了一把头上的汗水,看了看远处巍峨的大名府城墙,精神一振,换了个肩把招文袋背上,向渡口边的一家茶摊走去。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平步青云,高官厚禄,封妻荫子,别人都是平生所学,卖与帝王家。他黄纵虽然是刀笔小吏,但也是声名颇佳,不缺吃穿,跑到这两河宋金交战之地来,他到底所图者何?

滚烫的茶水灌下去,额头的汗珠子全部滚了出来,身上也莫名的清爽了许多。

凡江河所至,日光所照,皆为汉土。

他黄纵,不就是冲着这一句话来的吗?

黄纵伸手去抓放在凳子上的招文袋,却抓了个空。

黄纵心里一急,“腾”地一下站了起来,四顾看去,只见前面一人拿着自己的袋子,正在快速隐去。

黄纵大声喊道:“抓贼!”自己向前追了出去。

窃贼马上窜入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两个百姓打扮的汉子去从前面奔了过来,堵住了窃贼的去路。

拿着包袱的汉子还想夺路而逃,周围的百姓一拥而上,那名窃贼被摁倒在地,动弹不得。

一个汉子上前,把窃贼抓了起来,绑上手腕,交给旁边的一人看管,自己拿着黄纵的袋子走了过来。

“这是你的袋子,里面都有什么东西”

在一切核实无误后,那汉子才把招文袋递给了黄纵,笑道:“大官人,把你的袋子拿好了。以后在渡口上若是有事,就到渡口司找我们。”

黄纵这才知道,原来这汉子是渡口司的公人。他连忙致谢,过去付了钞,便欲离开,却被旁边桌子上两人的谈话吸引了过去。

“王兄,听说王相公在大名府城设了招贤馆,不知道是也不是”

三缕长髯的王兄捋须道:“赵兄所言不错!大名府城内、城外都是贴了告示。上面说两河、陕西宣抚司招贤纳士,凡是有一技之长者皆可应试。各地百姓也可推荐,本人也可自荐。宣抚司会对来人进行考察,择优而取。”

赵兄笑道:“王兄当年在京兆府任上,百姓爱戴,官声颇佳,若是去了宣抚司,定能觅得一席之地!赵某在这里先为王兄贺了。”

王兄哈哈大笑,神情间颇为自得意满,二人端起茶碗,一饮而尽。

黄纵带好东西,离开了茶摊,大踏步向前而去。

来到了城门口,果然有许多来往的行人在那里驻足观看。

“时值乱世之秋,河北百废待兴,军政人才匮乏。宣抚司特面向天下英雄、贤才、仁人志士,无论男女、出身、高低贵贱、无论是旧有军、政贤达,或是乡野山林隐士,皆可前来应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恢复河山,求贤若渴。驱虏大业尚未完成,热血宋儿尚需努力。梧桐已成,望凤来仪,共图大业,天下幸甚!两河宣抚司。”

“各位都听好了!”

黄纵顺着铜锣声响起的方向看去,只见一个公人站在一张桌子旁,大声喊道:“各位贤达,若是有真才实学,请在此录名,官府会送各位过去。到时官府相关官员甚至王相公,会亲自面询。”

另外一个公人大声喊道:“若是光会耍嘴皮子的,就不要去了,免得耽搁了大伙儿的时间。到时候混吃混喝,又被赶了出来,大家脸上都不好看。”

黄纵心中恼怒,随即又摇了摇头,平静了下来。

自己是来渴望一展胸中抱负的,又岂会在乎这些繁文缛节。

他平息静气,站在了登记姓名的几个士子之间。

好不容易轮到了自己,他上前拱拱手,说道:“在下黄纵,字循圣,苏州人,今年30岁,因列名元符末上书“邪等”的“党籍”,不得参加科举,因此没有功名。”

说完,黄纵悄悄放上了一块碎银。

看到登记的官吏拿起银子,黄纵松了一口气。只要这厮肯收银子,这面试的机会就有了。

官吏拿起银子,看了看满面笑容的黄纵,伸手把银子扔到了地上。

“你这厮,自己捡起来装好,省得说我贪慕了你的银子。”

官吏冷笑道:“我这官可是辛辛苦苦当上的,不想干不够一个月,就拍屁股走人。若是上面给我定一个收受贿赂的罪名,我一家老小找谁去”

黄纵目瞪口呆。活了这么多年,办了这么多事,还从来没有碰到过今天这种情况。

官员竟然不收贿赂,简直是闻所未闻。

若是以前的那些大宋官员,若是不收受贿赂,反而显得不正常。

“读书写字可会,有没有当过地方官吏”

官员板着脸,冷冷地问着黄纵一大堆问题。

黄纵一一照实回答,心里却暗自摇头。拍马屁拍到了马蹄子上,今天这第一关恐怕就很难过了。

“只要有真才实学就成。”

看到黄纵谈吐清楚,登记姓名的官员倒是没有难为黄纵,他写下黄纵的名字,登记好后,递给他一张纸张,让他带好,到了宣抚司面试,以此作为凭证。

黄纵收好纸张,连连道谢。

他长长出了口气,原以为官员会难为自己,想不到如此容易就可以进入待试的名单。

他登上了官府准备的马车,和其他应试的人一起,向着城里而去。

穿过雄伟的西城门,黄纵掀起车帘,看向外面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的大名府街道,心里面浮想联翩。

“小哥,麻烦你停一下,在下会自行前去聚贤馆。”

在赶车军士惊奇的目光注视之下,黄纵笑了笑道:“在下只是想领会一下大名府的一应风土人情,待会自会前去。”

同车应试的几个男子也是恍然大悟,纷纷走下车来,一起笑道:“这位官人说的极是,来到大名府,自然要领略一下王相公治下的民生市容,是该去看看。”

赶车的军士摇了摇头,载着车上剩下的几人独自前去。

脚踩上平整的街道,黄纵不由得暗自感慨,这街道不但平整,而且干净,没有任何杂物。这让他感到非常震惊和舒服,即便是在宣和年间的东京城,也不会如此干净。

奇怪的是街道从中间分开,分为人行道和车马行道,并且还明显地用白线分开。到了十字交汇口,还有专门的公人疏导交通,防止阻塞。

街道两旁都是栽满了树木,并没有一片荒地。街道旁,每隔一段,就有一座简易的亭子,下面有一排木制的椅子,看来是用来休息的地方。

看到那悬挂着“公共厕所”招牌的房屋,黄纵亲自进去体验了一下,出来洗了手脸,人也精神了许多。

走到一处公示栏前,看到里面的各类报纸齐全,百姓可以自由观看,而竟然用昂贵的玻璃作为外罩,方便观看,黄纵不由得啧啧称赞,连连摇头。

想不到这大名府,不但环境适宜,干净利民,而且在开启民智上,也是做的相当不错。

那些背着书包,快乐地行走在林荫道上的孩子们,让黄纵恍然若失。

这么多的学童,如此大规模的学堂,这宣抚司可是下了大力气。只是如此一来,废科举、办学堂,那些乡间的儒士们,他们的生计岂不是没了着落?

那些不时经过的铁甲卫士,提醒着黄纵,大名府还是一座战时之城。

经过一处树木掩映、竹林茂盛之屋苑,看到门前聚集了不少的乞丐,黄纵有些好奇,停了下来,上前观看。

走得近了,才看到铁栅栏大门的一侧挂着“大名府收容所”六个大字,旁边排队的除了乞丐,还有几个衣衫褴褛的男子,却不知是何等人物。

“快进去,傻不愣登的干甚!”

一个蓬头垢面的男子不愿进去,却被门口的公人抓住肩膀,一下子甩了进去,一屁股坐在地上,开始放声大哭起来。

“你这汉子,纵然是收养赈民,你怎能如此粗鲁,对待这些可怜之人”

黄纵义愤填膺,忍不住上前,指责起公人来。

“我如何作法,要你来管你又是何方神圣,到此作甚”

公人30岁左右,红黑脸,身材挺的笔直,看起来好似入过伍。两人一交面,黄纵才发现,公人少了一只右臂。

“我只是过路之人,看不惯你作威作福,说句公道话,莫非你也要打我”

黄纵的话,让公人一下子瞪起了眼睛。

看到同伴就要发火的样子,另外一名公人赶紧上来,拦在了同伴身前,向黄纵解释起来。

“黄都头在战场上丢了一只胳膊,左臂发力,掂不了轻重。”

上来的公人示意了一下,另外一名公人上前,扶起了摔倒在地,犹自哭泣的汉子,继续道:“这汉子是个傻子,力气大,又滑头,抓了几次也没抓住。今天好不容易抓住了,还想逃,黄都头这才发怒,失了手。”

黄纵脸上一红,上前看了看被扶起的汉子,果然是一痴儿。

黄都头看了一眼黄纵,不耐烦地道:“赶紧给他弄进去,洗澡换衣服,马上就要吃饭了。”

黄纵肃拜道:“这位兄弟,在下失礼了。”

黄都头摆了摆手,自讽道:“大官人不必多礼,反正我现在也是废人一个,上不了战场,就这样混吃等死吧。”

黄纵诧异道:“难道兄弟对如今的安排不满意吗”

黄都头摇了摇头,让其他的公人安排乞丐们进门,自己则是朗声道:“像我这样的废人,一个月也有十贯钱的饷银,还有米粮供给,足够一家老小的开销。这都是王相公的恩赐,我又怎会抱怨”

黄纵点了点头。外面做活的辛苦人,一个月三四贯钱的收入,这黄都头十贯钱,有粮有米,自然是没有什么抱怨的了。

“那兄弟为何言辞消沉。要知道民生多艰,外面的百姓可比你难多了,他们尚且含辛茹苦,兄弟你就更不应颓丧了!”

黄纵的话,惹起黄都头的频频点头。

“大官人,我这条右臂是番子砍断的,可惜再也没有了报仇的机会。如今只能指望王相公带着兄弟们,多杀番子,为我出气。说起来,我也只是抱怨上不了战场,别无他意。”

黄纵暗暗心惊,怪不得忠义军如此坚不可摧。单单是这些士卒,人人轻生赴死,勇猛过人,就远非他人可比。

听说两河新政,学堂、新军、教育,事事都是惊世骇俗,件件皆为耳目一新。

单从今日所见所闻,利远大于弊。这一趟来河北,怕是来对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