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宋士 > 105章 奇女子

宋士 105章 奇女子

作者:浮沉的命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5:35:48

105章 奇女子

“听闻王相公七步成诗,可否就今日风云际会,群雄逐鹿之际赋诗一首,也让小女子开开眼界”

黄馨脸色微红,旁边的黄师舜却是看呆了眼睛。女儿眼神间的那丝荡漾,让他这做父亲的频频摇头,低声叹息。

他也是过来人,如何不明白少女怀春的情愫。只是他膝下只有这么一个女儿,难道他要把女儿拱手相送,下半辈子孤身一人?

黄师舜轻轻地摇了摇头。女大不中留,他难道还能阻止女儿的幸福。

黄师舜抱了抱拳,赔笑道:“小女久居闺阁,不知礼数,还望相公莫怪。”

王松倒是一愣,想不到这女子千里迢迢送粮而来,一见面,就要让他赋词作诗,卖弄才学。看来这女子出身不错,还有些细胞,非是一般人家。

诗词这玩意,可不是穷苦人家女孩的爱好。家门琐事,相夫教子,一番油盐酱醋下来,逸兴磨灭在了日常,只留下梦中的远方。

这女子姓黄,自然不是大名鼎鼎的易安居士李清照了。按照年纪推算,李清照此时应该已是四旬左右,怎么说也不会是眼前十来岁的少女。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黄馨面面俱到,却没有赵金福们身上的骄横,名门闺秀,秀外慧中,这才是大宋的女子。

王松点点头道:“如此也好,宋室南渡,金人猖獗。在下这一支孤军,坚守在河北、河东之地,所为者,驱除鞑虏,光复大宋河山。今日,在下就作一首短诗,以应今日天下之势。”

黄馨赶紧上前,就在桌上研起墨来。

王松上前,摊开纸张,拿起狼毫,思量片刻,一挥而就,嘴里说道:“此诗就送给黄小娘子以及天下英雄,大家一起共勉吧。”

既然想到了李易安,就用这一首夏日绝句,来警醒世人。

黄馨和父亲上前一看,都不由得心里面一动。黄馨轻声读了出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黄馨暗道此人性情如此刚烈,不为艰难险阻折腰,怪不得有府州几乎身死一事。

她施了一礼,轻声道:“王相公果然是文思敏捷,天纵奇才。此诗以朝廷割让河北、河东之地、宋室南渡之举,彰显自己毫不退缩的斗志。小女子受教了!”

看到犯了花痴的女儿依然镇定自若,黄师舜暗暗点了点头,总算没有洒汤,不枉自己多年的教诲。

不过,他还没有忘记,自己此番前来的目的。

“在下今日前来,携带了几船粮食,共六千石,作为无偿捐献给忠义军的军粮。还望相公收下!”

六千石粮食,相当于两万多贯钱,可是非同一般的厚重。一番谦让之下,王松无奈,只好收下了这份意外的大礼。

“黄大官人,本官就代两河的大宋百姓,代我忠义军的兄弟,多谢你了。如若将来有用得着在下的地方,只管直说,这下一定倾力相助。”

黄师舜长出了一口气。他从怀中掏出一份图样,放在了桌子上。

“相公,在下一路沿河前来,河北千里之长,能战善用的船只太少。相公若是能组建一支水军,这天下哪里去不得。”

黄馨接道:“王相公,我爹爹说的不错。我等一路前来,如今这运河之上,最多的是漕运船和客船,而战船和运兵船却是实在太少。”

黄师舜指着桌子上的图样道:“这是在下的好友、无为军守将王彦恢将军创制。战般旁设四轮、每轮八楫,以四人踏轮,船行神速,号称“飞虎”。相公可观摩一下,若是想要舰船,在下当尽力协助。”

王松大喜道:“在下就多谢黄大官人了。”

若是有成军的战船,可以顺着运河一路北上,直达幽燕腹地,作战起来就容易的多了。

“磻阳务”的船工、船匠不少,木料方便,生产“飞虎”这样的小型战船,再也合适不过。

太平天国之时,太平军与曾国藩决战于长江之上,曾国藩凭借强大的水师力量完全压制了太平军,而在其中,舢板小船起了很大的作用。

到时候,再添加大量的舢板战船,架上火炮,自可以纵横江河,北上南下,无往不利。

一支舰队,或者说是水师,实在是势在必行。

黄师舜看了一眼女儿,继续道:“相公,在下此次带的六艘货船,乃是窄底宽舷的三层战船,乃是福建泉州所造,每艘足可以载三百人以上。在下也愿意捐给相公,以助相公军用,抗击金人。”

王松点点头,沉思了一下,开口道:“黄公如此盛情,在下无以为报。大恩不言谢,黄公是我忠义军的贵人,乃是自己人,本官不会忘了你的。”

黄师舜肃拜道:“相公言重了。小人只愿将来相公飞黄腾达之日,不要忘了小人。”

王松点点头道:“苟富贵,勿相忘。黄公忠心为民,慷慨解囊,王某绝不相负!”

黄师舜放下心来,肃拜道:“小人多谢相公。海上交易难做,小人意欲做这内河生意,还请相公帮衬一二。”

黄馨惊讶地抬起头来看着父亲。这家中的生意,她可是知根知底。什么时候,父亲想起做这内河生意来了,怎么父亲从来没有对自己提起?

王松轻轻点了点头,沉吟道:“内河生意,全在于运河畅通。如今金人肆虐两淮,运河盗匪纵横。难道黄公不怕货物被劫吗?”

黄师舜眼睛看着王松,目光炯炯。

“此事全在相公。相公想要把河北的玻璃、铁器、瓷器,河东的石炭、解盐运出去,打通运河也是势在必行。通海裕国,相公若是要打通海路,运河的通畅,也是势在必行。”

通海裕国,海上丝绸之路,这些事情一直在王松的思考范围,就像后世的出口贸易一样,在提升国力的同时,还创造出了数不尽数的就业机会。

“黄公对我这么有信心”

王松面不改色,淡然问道。

“王相公兵威之盛,雄于天下。在下对相公的实力毫不怀疑!”

黄师舜的回答也是清晰有力。

忠义军的兵威,并不是信口雌黄,肆意渲染,而是实实在在打出来的。黄师舜脑海中闪过大名府城外的那座“京观”,不是谁,都可以立起此等的惊骇!

他难道就不怕女真人报复吗?

当然不会。因其士卒精锐,轻生赴死,战无不胜,更兼火器犀之利,若是野心大些,怕是会……

“话虽如此,可五丈河以南还是大宋朝廷的控制范围。我总不能为了打通运河,派兵南下,公然与大宋朝廷为敌吧”

王松叹了口气,眉头紧锁了起来。

他不知道部下将士的心思,也不愿意去冒这个险。宋室南渡,虽然伤透了一部分大宋百姓的心,可对他忠心耿耿的依然是大有人在。

他甚至都不能确定,他的部下是否都完全忠诚于他。只有通过一场场的胜仗,不断增大的利益,才能把部下紧紧地团结在他周围。

可是,有些险,他还必须要冒。比如说运河之上,朝廷水师无法顾及,他倒可以派他的“舰队”去开拓一下。毕竟,这关系到忠义军自身的利益,也关系到两河以及运河两岸百姓的死活。

“相公过虑了。”

果然,精明的黄师舜摇了摇头,说出一番话来,直到了王松的心坎里。

“运河关系忠义军的利益和存亡,两河的物品需要卖出去,江南、两淮、荆湖的粮食要运进来。若是运河不畅,一切都是空谈。”

黄师舜侃侃而谈,语气铿锵有力,就连进来的马扩和李若虚二人也是被吸引。

“朝廷在大江以北的水师早已腐烂,如今在运河上,自汴河到大名府,全是忠义军的战船在游弋巡逻。即便没有大船,相公的水师凭借火炮,也是所向披靡。难道说贼人肆虐运河,漕运堵塞,相公也会听之任之。此非智者所为。”

黄馨看着自己的父亲,惊讶地发现,父亲完全没有了平时那种唯唯诺诺的软弱,反而是口若悬河,精神焕发。

“敢问黄公,若是我忠义军想要发展海师,黄公可否能相助一臂之力”

王松思虑片刻,终于说出了这一句话来。

黄师舜常常吐了一口气。只要王松有野心,愿意向前看,他这一趟就没有白来。

他思量了一下,刚要说话,却被女儿抢了过去。

“相公只要保持运河畅通,打通海路,我黄家必会鼎力相助。”

黄馨轻声道:“从汴河到淮河,再到涟水军,若是能保持这一段的畅通,山东的密州,淮北的海州,都可以作为海师基地,也可以发展海上的生意。山东糜烂一片,相公若是不派军占领,简直是暴殄天物。相公仔细思量。”

马扩和李若虚都是若有所思,就连王松也是低下头来,仔细思量起黄馨话里的意思来。

密州板桥镇就是后市的青岛,现在也是大宋的贸易海港之一。至于海州,就是后世的连云港。这两个地方作为海军军事基地,自然是比内河合适。

自己是借助于后世的知识,这个黄馨却是凭借海上贸易而知,可算是当世高人了。

“怕只怕军中的保守之辈,只愿意局促于两河之地,而不愿与朝廷为敌。”

王松看了看马扩和李若虚二人,脸上都是苦笑。

“忠义军军中,很多军政要员都不愿意与朝廷撕破脸面。若是真要挥兵南下,恐怕其中的阻力不小。”

“相公多虑了!”

李若虚向黄氏父女见了礼,正色道:“只要相公坚决抗金,忠义军的将士就都不会离开。做任何事情,都有不同意见,难道就此因噎废食相公打通运河和海路,只是为了忠义军的利益,将士们自会拥护。”

“相公,宋皇德不配位,朝廷千疮百孔,早已不是水载之舟。中原逐鹿,有德者居之,失德者避之,此乃千古至理。”

黄馨轻声道:“反对的人只是因为没有看到好处。等运河畅通,海路打通,当巨大的利益带来时,便再也无人反对。”

周围的众人都是诧异不已,王松却是哈哈笑了起来。

好一个聪慧的女子。若单论这份“德不配位”、“利益”之说,这黄馨,可算是大宋的奇女子了。

王松哈哈大笑,黄馨面色微红,娇羞不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