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宋士 > 106章 运河

宋士 106章 运河

作者:浮沉的命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5:35:48

106章 运河

华灯初上,宣抚司衙门,卫士持枪而立,肃穆笔直,更有虎狼军士来回巡逻,虎视眈眈,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会看在眼里。

宣抚司大堂热闹非凡,王松居首,马扩、李若虚、朱梦说、黄纵、花想容为主,黄师舜、黄馨父女为客,张横、赵若澜作陪,杨再兴带一等军士在外守候。

即便是大名鼎鼎的大名府知府郭永,也不在此次的邀请范围之内。这里,都是心腹之人。

黄纵心里感激。初次见面,王松便把他当心腹幕僚对待,算得上是知遇之恩了。

“黄公,黄家妹子,深情厚意,本官就不多言了。来,我代忠义军的兄弟,多谢了。我敬你们一杯!”

其他人也都是端起杯子,众人一饮而尽。

听到“黄家妹子”,赵若澜的目光一下子转到了黄馨身上。事实上,她的眼光若有若无,一直没有离开过黄馨。

情敌见面,分外眼红。黄馨也在暗自打量旁边的赵若澜,只不过她心思缜密,没有表露出来。

二人都是青春年少,风姿绰约,不自觉地,就把对方当做了自己的竞争对手。

“相公发动这所谓的“夏季攻势”,实在是太过贴切。金人狼狈逃窜,百姓无不雀跃。恢复失地,宣抚教化,解救百姓于苦难,一举多得,实在是妙不可言。”

李若虚首先开口,做了开场之语。

王松苦笑不语,旁边的马扩心知肚明,立刻开始诉起苦来。

“李兄,宣抚司屡次用兵,士卒伤亡多达3000余人,饷银犒赏近百万贯,所费米粮近二十万石,火药、兵器不计其数。如今银库空空如也,粮食短缺,肉价暴涨,布匹不足,宣抚司可谓是焦头烂额啊!”

知道马扩不是信口开河,黄纵微微点了点头,轻声清了一下嗓子,才开始慢声细语说了起来。

“相公,各位,在下从江淮而来,所见之破败,也不过如此。两淮本是我大宋粮米之胜地,如今也因盗贼峰起,冰兵祸连连,而致良田荒芜,饿殍遍野。如此看来,若想要得到米粮,得从江南的两浙和福建路着手了。”

众人都不觉颓然。金人肆虐各地,烧杀抢掠,只有破坏没有建设。盗贼峰起,田地荒芜,百姓饿殍遍野。归根结底,这根子在平息这场战事身上。

“相公,若是能打通运河,使海路畅通,可从占城国、真腊、暹罗、甚至是昆仑、瓜哇等地买进米粮。价钱上也算公道,不比从江南买进高价,或许更便宜些。”

听到黄馨的话,在坐众人除了王松,都是一惊,马扩立时起了兴趣。

“黄小娘子,你说的可是当真”

马扩马上问了起来,急切之情溢于言表。

旁边的赵若澜见黄馨掌控了桌局,脸色不由得沉了下来。

“不瞒各位,黄家本就做的海上生意。如今我大宋淮河以北,一石米为三到五贯,而占城米和暹罗米至泉州船舶司,不过每石一贯左右,若是数量大些,价钱上还会低一些。”

她看了看王松,继续道:“河北的玻璃和瓷器,肥皂、铁器,南海诸国风靡一时,相公只要以货易货,根本不需金银制钱,也能得偿所愿。”

王松苦笑不止。若要南北贯通,漕运畅通,海运无阻,他就得生生打一条通道出来。

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并山

泽之百货,悉由运河而进。东京城依赖漕运北上,大名府更是需要江南漕粮。一旦无粮,两河还如何坚持下去。

“张横,若是由军中招募士卒参加水师,大约可以抽调多少”

王松话头一转,问起军中的这位总管大人来。

“回相公,我忠义军军中,五丈河、运河,以及黄河两岸出身的兄弟不少,随便抽调一下,应该也有近万之数。”

不只是旁人,就连王松也是大吃了一惊,没想到忠义军,如今有了如此多的将士。

“相公,河中府两万兄弟,太原府四万,隆德府一万五千,黎城大营和河东各地的驻兵一万五千余人;大名府三万五千兄弟,邯郸、洺州、邢州一带驻军两万,再加上铁厂的万人,两河的忠义军兄弟,已过十五万之数。”

在座诸人都是吸了一口凉气。想不到忠义军如此兵强马壮,雄兵十数万。黄氏父女对看了一眼,都是变了颜色。

“怪不得花钱如流水,粮草总是匮乏,原来已经有如此多的将士!”

马扩从震惊中恢复过来,摇摇头道:“忠义军还在招兵买马,如此下去,坐吃山空,无论是北上,还是南下,忠义军必须有自己的一块地方,屯田、营田势在必行。”

王松轻轻点了点头,沉声道:

“所以说,这水师是得建起来了。不能总是散兵游勇,不成规模。”

黄馨接上了王松的话,脆声道:“相公,不只是水师,海师也得未雨绸缪!”

尽管忠义军的船只在运河上经常秀肌肉,但实话实说,这些家伙们,还没有打过一场像样的大战。

“相公,我忠义军士卒精锐,又有火器之利,大名府与金人一战,战力之犀利,已是可见一斑。如今朝廷水师蛰居江南,汴河至淮海出口皆被荼毒,此时打通运河,不但海贸通达,而且可得淮盐之利。此时不取,更待何时。”

靖康三年冬,济南知府刘豫杀部将关胜,率部降金。正值王松重病卧榻,想阻止此事,也是无能为力。

刘豫投靠金人以后,被任命为东平府知府,任京东西、淮南等路安抚使,节制京东两路,开德府、濮、滨、博、棣、德、沧等河北东路诸州,他的儿子刘麟为济南知府,自此五丈河以南,由刘豫统领。

建炎元年五月,宋室南迁,割让两河,金人欲壑难平,一直伺机整兵南下。完颜宗弼坐镇燕山府,知道赵佶率赵宋皇室已渡长江,就马不停蹄,准备南下攻宋。

王松暗自思量,看来刘豫投金后,要被立为伪帝,恐怕也已经提上日程了。

若是说起来,自己只控制了河东半路,河北西路,而刘豫不但控制了河北东路,还有京东东路、京东西路、淮南东路大部。说起来,刘豫比自己的地盘可大多了。

据忠义社兄弟传来的消息,江淮悍匪李成率部两万,大宋明州水师将领徐文率海船60余艘,海师3000余人,皆是投靠了刘豫。刘豫势力空前膨胀,控制了整个淮盐,也难怪要被立为皇帝了。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更别说是国贼汉奸了。

“相公,下官的想法,忠义军速速成立水师,先是打通运河,借助汴河之利,沿淮水东进,过涟水军,打通海路,沿海北上占领海州,或南下占领盐城,直插刘豫心腹,让其南下也有顾虑。”

黄纵的想法,却惹来张横的一阵直接反驳。他“腾”地一下站了起来,大声说道:

“相公,以我忠义军之精锐,莫若挥兵南下,发兵山东,直取刘豫。以我虎狼之师,对付汉奸逆贼之土鸡瓦犬,不出旬月,必将势如破竹,又何须凭借水师,行此掩耳盗铃之举相公发下军令,小人愿为征讨。”

张横的一番豪言壮语,使得在座的人都为之一愣。

黄纵脸色微红,王松却哈哈大笑了起来。

“坐下,坐下。黄公莫怪,都是沙场上厮杀的汉子,心直口快,却没有半分不敬。”

黄纵恢复了神态,肃拜道:“相公麾下,都是虎狼之士,若非如此悍勇,也对抗不了番子。在下佩服之至!”

王松点点头,收起了笑容,沉吟了一下,沉声道:“所谓动一发而牵全身。对付区区刘豫,我倒不放在心上,打通运河,也是势在必行。”

他慢条斯理,开始说了起来。

“河北西路,不但要对付完颜宗弼部的十几万大军,还有刘豫这支猎犬觊觎在侧。河东路,要面对金人西路军之精锐十几万人。如若西夏再来插一杠子,以我忠义军如今之实力,恐怕很难应对金夏两国倾国来攻。”

张横立时垂头丧气,再也说不出话来。

王松苦笑道:“诸位,你们以为我扛起了抗金的大旗,意气风发,慷慨激昂,锦衣玉食,享尽荣华富贵。其实我是如履薄冰,心力交瘁,被人骂成乱成贼子不说,还生怕自己一个不慎,再来一次府州之痛,辜负了十万将士和千万两河百姓的期望,也愧对天下的黎民。”

赵若澜眼圈一红,低声道:“大哥,难为你了。”

花想容也是动容道:“大哥,想不到你看似风光,却是这般不易。天下事固然重要,可你也得当心自己。”

张横脸色通红,愤声道:“那些个煌煌士大夫,除了欺上瞒下,藏污纳垢,鱼肉百姓之外,还干了什么好事!大哥光明磊落,在府州力杀番贼,几乎重伤而亡,却得了一个丑谬的谥号。赵佶小儿,他究竟做的哪门子的狗屁皇帝!”

马扩也是摇头道:“君昏臣庸,礼乐崩坏,吏治**,军卒孱弱不堪,忠义志士报国无门,大宋朝廷积弊太深,金人兵锋正盛,弑杀无度,百姓苦不堪言,水深火热,我大宋四面受敌,危矣。”

桌上众人都是面色阴沉,显然都是为国事忧心。

黄纵站起身来,肃拜道:“相公之大义,高风亮节,身处逆境,仍能赤子之心,在下惭愧。”

“黄公不必多礼,诸位坐下再说。”

王松扬起了眉头,眉宇间的傲气闪现无遗。

“事关抗金大业,百姓生死,创立水师,势在必行,畅通运河,打通海路,也是刻不容缓。北上南下,忠义军都是义之所赴,无所畏惧。”

众人都是热血沸腾,纷纷点头称是。

赵若澜却是指着桌上的饭菜,埋怨道:“大哥,若是再不动筷子,饭菜可真要凉了。”

她加了一筷子菜,悄悄放在了王松的碗里,眼光若有若无地瞥了一下对面的黄馨。

黄馨面上风淡云轻,眼光却轻轻扫了一眼王松,看他似笑非笑地看着自己,脸上不由得一红。

花想容暗暗叹息。王相公身边,是永远不乏爱慕者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