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宋士 > 113章 职介所

宋士 113章 职介所

作者:浮沉的命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5:35:48

113章 职介所

“留步,留步!”

杨可胜向送他出来的军士频频点头,笑容满面,随即出了宣抚司的大门。

在经过宣抚司的面试,度过忐忑不安的三天后,杨可胜来到宣抚司,终于发现自己榜上有名,一颗悬着的心,立刻放了下来。

这一下,终于可以对妻儿有个交代了。

“朱义文那厮,幸好没有听他的,否则,这魏县的主薄,可真就悬了!”

家传的玉器放在胸口,却是没有送出去。他亲眼目睹前面的一个士子狼狈不堪,所送的字画直接被扔了出来。至于那官职,恐怕是想都别想了。

他去面见了大名府主官郭永,对方也是谆谆教导,让他恪尽职守,千万不要自污其身,因为收受贿赂、中饱私囊,而坏了大好前程。

他本就是个谨小慎微之人,上官的话自然记在心里。宣抚司可不是大宋朝,官员的操守和能力,可是首当其冲。一旦其节有亏,被上方察觉,永不录用不说,还可能是牢狱之灾。

回到家中,妻儿都是兴奋不已。看到玉器并没有送出去,妻子奇怪地摇了摇头。

“官人,礼都不收,你说你上任后,上官不会找你的岔吧?”

妻子还是有些惴惴不安。

“我看不会!”

杨可胜摇了摇头,沉声道:“我就是看前面送礼的被赶了出去,连官都没了,我这才没敢拿东西出来。再说了,这几位上官都是大贤,肯定不会为难我一个魏县的小主薄。”

魏妻摇了摇头,撇了撇嘴。

“这新朝的官员,可不一样。孩子上学堂不花钱,从军的人人争先,世道不一样了。”

“什么新朝,不还是大宋朝廷治下的两河、陕西宣抚司吗?”

杨可胜瞪了瞪眼,却换来妻子的一声嗤笑。

“官人,你是当局者迷。大宋朝廷的官员有不收礼的吗?朝廷的宣抚司,你的官职是朝廷给的吗?宣抚司的将士听朝廷的号令吗?”

妻子轻声说了起来,杨可胜心惊胆战。

妻子不愧是官宦人家,对官场上的事情门清。这样看来,这是新朝新政了。

“官人,忘了告诉你,刚才在街上,我碰到吉儿他舅了。”

妻子眼神闪烁,似乎有些难言之隐。

“这是好事啊!”

杨可胜心里一惊,随即明白了过来。

乱世之中,还能碰到至亲之人,这可是值得庆幸的事情。

“官人,你不介意”

妻子有些惊诧,却是高兴。自己的弟弟,一个书呆子,整日里愤世嫉俗,不事生产,一向不入丈夫的眼。原以为丈夫会横眉冷对,没想到却是意料之外。

“二郎人是孤僻了些。不过他心眼不错,也是有些才华。一家人劫后重逢,就不要介意了吧。”

“官人,你真是个大丈夫,今晚我好好伺候你!”

妻子脸色绯红,动情地低声说道。弟弟身无长物,家里以后,等于要多养一个人,丈夫心里,还是在乎这些亲戚的。

门“葛吱”一声被推开,王浩长衫飘飘,手里拿着一张报纸走了进来。

“姐夫,你回来了!”

王浩冲姐夫点了点头,就要向房间里而去。

“二郎,你坐下,姐夫有话给你说。”

看着小舅子洗的发白的大褂,杨可胜皱了皱眉头,自己在桌边坐了下来。

“姐夫,你不用赶我,我这就收拾一下,马上离开。”

嘴里虽然这样说,王浩还是在桌边坐了下来,只不过头却转向了一边。

“二郎,好好跟你姐夫说话。都是一家人,他并

没有要赶你走的意思。”

王浩转过头来,看了看杨可胜,脸色也是缓和了下来,不像刚才那样敌对。

“二郎,姐夫刚从宣抚司回来,无意中听到有官员说,城中的学堂要招些教师,好像是去相州和磁州。”

果然,听到杨可胜的话,王浩的眼睛亮了起来。

“二郎,你喜欢钻研历史古籍,又曾是太学生,要不是你性子烈,不肯随朝廷南下,在江南定是也有官做。”

“官家昏庸无道,奸臣作祟,除了割地称臣,一无是处。跟随这样的朝廷南下,岂不是要愤愤而死!”

杨可胜话刚说完,王浩已经冷冷怼了起来。

杨妻看着丈夫,小心翼翼,生怕他发作出来。

“二郎你说的不错。朝廷不提也罢,可是以你的才学,去学堂教书,会不会太勉为其难了”

杨可胜难得地没有发火。一番颠沛流离下来,他也难得地释然了起来。

“不不不!姐夫,若能开启民智,把我毕生所学传下去,这也是一件乐事!”

王浩精神一振,随后迟疑道:“姐夫,莫不是我要去“聚贤馆”吧?”

看到王浩想要入世,态度积极,杨可胜也是高兴了起来。

““聚贤馆”是官府中人。你这是民事,叫“求职”,是要去“教化司”,有专人负责。”

杨可胜倒是对宣抚司的各个官衙有所耳闻,尤其是事关个人饭碗。

“当然,你也可以去“职介所”,那里也有职位介绍。不过,最后还要去“教化司”面试,还要上课,才决定是否录取。”

“凭真才实学,这倒是公道,不是什么难事。”

王浩思虑片刻,踌躇道:“姐夫,以前是考经义,如今大多是实学。我这经史子集,以史学尤甚者,能被官府接受吗?”

他出去打听的清楚,实学以算学、农学、刑名、奇技淫巧者比比皆是,而经义等,则是被远远放在了后面。至于字写的好的,能作诗赋词等,更是只作为了参考。

“二郎,你有所不知。科举以前考四书,现在是首考新学、算学,史学次之,经学最末。此等变化,对其他读书人不利,对你却是投其所好。宣抚司对历史很是看重,不然也不会求贤若渴。王相公曾有言,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欲亡其国,先灭其史,史学是民族之魂。你就放心吧,以你的才华,去学堂当个教师,十有**。”

“王相公真这么说?”

王浩重重点了点头,振奋了起来:“姐夫,那咱们何时去“教化司””

“事不宜迟,现在就去!”

杨可胜点头道:“听闻王相公要在两河个州县兴建学堂无数,让适龄儿童都去学堂。二郎才高八斗,必有用武之地。”

王浩和杨可胜出门而去,杨妻不由得摇了摇头。

看起来,满腹才华的弟弟,这一次不会空手而返。

两层水泥楼的“职介所”,自从建成之日起,就成了大名府城中的一处胜地。

每日里,这里聚集的人数数以千计,即便是那些慕名而来,学富五车的“北漂”,也都常常来这里,彭一碰运气,看能不能有所收获。

“职介所”前巨大的广场,专门是为了求职者而来。城中需要人手的主家都会到这里来,寻找需要的人手。

每天早上,这里都会排起几条长龙来,先是看看公示栏上的活计需求介绍,然后开始排队,等候“职介所”开门。

至于大多数的一些苦力、工匠之内,只能在广场上抢占靠前的位置,以期望主顾上门,捷足先登。

一辆马车沿着宽阔的大道而来,在“职介所”门前停下。马车上一

个锦衣华服的中年男子下了车,来到人群后,被一群眼尖的求职者迅速围住。

“南城的“孙氏酒楼”修葺,需要泥瓦匠五个,苦力十个,苦力一天100文,匠人200文。”

中年男子说完,人群大声呐喊,争先恐后。

“我去!”

“算我一个!”

华服男子挑挑拣拣,等挑够了满意的人手,带着人快速离去。没有得偿所愿的求职者们垂头丧气,继续在一旁等候。

过不了片刻,又有一辆马车而来,马车上下来的,则是几个公人。

“排队去城西渡口找事的,不要排队了,过来报名就是!”

公人喊玩,广场上空了一大片,许多匠人和苦力都跑了过去。

“排好队,不要挤!”

好不容易等眼前的人群安静下来,当先的公人拿起一个铁皮小喇叭,喊了起来。

“西城的渡口第二期修建,需要泥瓦匠200名,苦力500,苦力一天90文,匠人150文,活期一个月到一个半月,包吃包住。”

求职者们群起而应之。官府的活计,自然是安稳多金。

大批的求职者们离去,广场上刚空闲了片刻,又被后来的人群所占据。

“有辱斯文,有辱斯文!”

几个正在排队的宽袍大袖的士子看着刚才的一幕,摇头叹息。

“满身铜臭,摇尾乞怜,人心不古,江河日下呀!”

“李兄所言甚是!挑挑拣拣,毫无廉耻,人人皆为利望,世风日下啊!”

“大丈夫生不能五鼎食,死为五鼎烹。如此庸庸碌碌,求田问舍,岂不是浪费了大好年华!”

“包兄,你是远近闻名的神童,岂能和这些凡夫俗子相比。若不是番子入侵,你已是天子门生,教化一方。真是造化弄人啊!”

姓包的士子衣衫破旧,但却风度翩翩,更兼剑眉虎目,正气凛然,只是说出来的话里,泛着酸味。

“一个低贱的泥瓦匠,一个月也是四五贯钱。我等满腹经纶,居然无人问津,道德沦丧,可悲,可叹,可怜矣!”

“包师夏,包师夏来了没有”

抱怨声被打断,“职介所”的公人在门口大声叫了起来。

“包师夏在此,包师夏在此!”

包师夏忙不迭地答应着,对周围的两个怀才不遇者抱了抱拳,赶紧随公人走了进去。

“包师夏,你可真是个难伺候的主。”

“职介所”主事张好看着眼前桀骜不驯的年轻人,摇了摇头。

前面给这家伙介绍了两份工作,一份学堂教师,一份账房先生,都没有干多长时间。风评不错,但就是兴趣索然,难以持久。

“张主事,今日难道有什么好介绍”

包师夏倒是毫不客气。对他来说,他自有自己的报负,也绝不苟且、委屈自己。

“包师夏,包兄,你就说,你到底想怎样”

“张主事,在下只想为国为民,抛头颅洒热血,不愿意苟且一生,哪怕从“吏”做起,在下也心甘情愿。”

包师夏脸色平静,心里则是忐忑不安。万一这次再没有合适的工作,他也只能委屈求全了。

“照你这么说,我也是苟且之辈了。”

张好瞪了包师夏一眼,随即正色了起来。

“你走了狗屎运!王相公来过所里,了解到你的情况,觉得你这样的年轻士子,经史百家都懂,人品不错。他让我通知你,去参加“行政学堂”的考试。”

“行政学堂”

包师夏一愣,不由得怔在了当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