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宋士 > 121章 细节

宋士 121章 细节

作者:浮沉的命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5:35:48

121章 细节

“泰西各国书籍,其句读勾勒,讲解甚烦。若是句意义足,则记‘。’;意未足,则记‘,’;意虽不足,而义与上句黏合,则记‘;’;又意未足,外补充一句,则记‘:’;语之诧异叹赏者,则记‘!’;问句则记‘’;引证典据,于句之前后记‘“”’;另加注解,于句之前后记‘’;又于两段相连之处,则加一横如‘——’。”

这是19世纪后期,清末同文馆的学生张德彝所著的中,介绍西洋的标点符号的一段文字。他也是第一个从国外引进标点符号的人。

晚清时期,西风之东渐越来越甚,西文也为中国知识分子越来越熟悉,其标点符号之方便,也时时刺激着大家的改革热情。

1897年,有个姓王的东莞人,取中国原有的“圈”和“点”,及西文中的“句读勾勒”,草拟了10种标点符号。由于合乎实用而有人接受,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刘半农等著名教授、作家均表欢迎并应用。

1920年2月2日,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第53号训令——,批准了由北大六教授联名提出的。我国第一套法定的新式标点符号诞生,成了语言文化发展史上值得记录的一笔。

尤其是“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革命先驱们在发展和推广使用标点符号中起了重大作用。

在中国古代文书中,一般不加标点符号,而是通过语感、语气助词、语法结构等断句,经常出现歧义、造成对文章字句的误解。

例如清代诗人赵恬养中“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一句,就有七种解释方法。古代中文无通用的标点符号,直到19世纪开始使用“。”作为断句,其他的标点符号还未涉及。

事实上,中国古代也有标点符号,只不过这些符号没有统一的标准罢了,也与后世通用的标点符号不尽相同。

“李公、贤妹,你们觉得我这个想法,若是应用到文章中,怎样”

王松本来是想让李若虚、郭永几个一起跟他商讨一下,看这个初级国学的入门教材如何编,想不到黄馨恰巧过来,非要加入进来。

自从黄馨在这大名府呆下以后,黄家所有的北地生意,便都由她打理。

黄师舜的这个大名府“办事处”,由于黄师舜南下,带走了大量的玻璃和瓷器制品,也需要一段时间来消化,目前并没有太多的生意往来。黄馨也没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于是便经常的来王松这“串门子”,探讨诗词,谈古论金,妥妥的“迷妹”一枚。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位千娇百媚、彬彬有礼的福建女子对王松颇有兴趣,众人也乐得其成,也使得黄馨在宣抚司衙门出入频繁,来去无碍。

自家相公都不反对,他们这些下人又凭什么去做碍眼的大萝卜。

在这份新编的初级国文教材中,王松想要把后世的标点符号应用到文章段落教学中去。他把张德彝的备注稍微改了一下,以便和自己后世语文课程所学的一样。

中华原来并没有拼音字母,采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来给汉字注音。这两种注音方法,用起来都不方便。

中华自战国使用标点符号,宋元明时期标点符号的使用进入成熟期,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存在严重的多号一用,一号多用现象,还有很多钞刻本不用或很少用标点符号。

中华标点符号的正式完善与广泛使用,不过百年的历史,而且是“土洋结合”的产物。我们老祖宗最早的书面语言基本是没有标点符号的。

王松后世受过义务教育、并读了高等教育,因此对流行的汉语拼音是熟谙于心。24个韵母和23个声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一二三四、四个声调,都是熟的不能再熟。并且使得拉丁字母和汉语拼音完美结合。

“相公,这应用起来倒是十分顺手,说起文章来也是抑扬顿挫,颇有味道,这倒是文章上一个非常不错的填补。只不过,如此一来,恐怕会引起士林的不安啊。”

李若虚读了一段加了标点符号的,果然是读起来毫不费力,直白易懂,颇有融会贯通之感。

“此标点符号若是可以直接在学堂中使用,过上三五年,就不会再有人反对。若是能装页成书贩卖,必定颇受欢迎,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学富五车。”

黄馨轻言轻语地说道,心里却对王松的这套文章新规则十分震惊,“迷妹”的眼神也更加炙热。

江南、两浙、福建都是人口众多、富裕繁华之地,这若是率先印刷一批带有标点符号的书籍,拿到江南销售,必定可以大卖。

“相公,我觉得这里面有一些诗词歌赋的位置可以调一下。比如这个应该往后,放到第三册的教材以后。而这个则是应该放在前面一或二册。”

听到李若虚的言语,郭永也是点点头道:“如今金人南下,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在这国难当头之际,唤起百姓的反抗意识,多放入一些爱国篇章,似乎要更恰当一些。”

黄馨笑道:“说到爱国篇章,相公的、,都是足可以名垂千古的佳作。举贤不避亲,这几篇诗词加进去,无可厚非,也颇能服众。”

李若虚颔首道:“这套国文教材,爱国主义和忠孝侠义必须要大行其道。我大宋重文抑武,民间血气全失,此乃君子六艺之憾缺,必当重拾尚武、习武、重武之道,方能保我大宋江山永固。”

王松暗暗点头。就像后世的岛**国主义一样。要想强大,民众要有健全的体魄,士卒要尚武不惧死亡。

至于教育,自然也要辅以军事训练,旨在发扬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

“儒家舍生取义,以民为本。这标点符号一出,相公想要愚民,搞一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恐怕就难上加难了。”

黄馨巧笑嫣然,眼波流转,心里说不出的爱慕。

“贤妹,你说笑了。我又不是天下之主,怕什么“以民为本”。倒是那些个居心叵测的帝王政客,他们心里该惴惴不安了。”

“政客……”

李若虚脸上又红了一下,苦笑了起来。

“相公,你这词语用的好,不会是在说在下吧?”

众人跟着笑了起来,人人看着王松,目光中多了一层意思。

一句“天下之主”,可是让堂中的众人心思各异。忠义军兵强马壮,势不可当,中原鹿正肥,问鼎天下,遥遥可期。

“相公,你这“数学”教材上的数字,好像很是新奇,一些大食的客商好像用过。”

黄馨拿起了数学课本,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李若虚也是摇头道:“这数字的用法倒是见过,用起来确实十分简便。此字是从大食传入,王相公真是博览群书,见多识广,下官佩服之至。”

王松脸上一红,尬笑道:“吸收外来文化,博采众家之长,也是我中华美德之一,这叫拿来主义。”

数学上,王松在九章算术的基础上,加以改良,而在数字上,则是引用进了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传入华夏,大约是13到14世纪,现在还没有传入。历史上,阿拉伯数字在中华一直没有得到及时的推广运用。直到后世的20世纪初,阿拉伯数字才在中华才开始慢慢使用。

阿拉伯数字在后世,那自然是无处不见,各门学科中,阿拉伯数字出现的频率可谓极高了。

众人都觉得新颖,却也提不出反对的意见来。只因这阿拉伯数字运用书写起来十分简便,比起汉字来,不知方便许多。

的内容十分丰富,全书采用问题集的形式,收有246个与生产、生活实践有联系的应用问题,其中每道题有问有答、有术,即解题的步骤。这些问题依照性质和解法分别隶属于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及勾股。

王松则是根据自己后世所知道的加减乘除,乘法口诀,混合运算,分数,百分数等,开始编写教材。

再就是整数和小数,正数和负数,方程;各个图形的面积,周长,体积等。然后再加上坐标系,象限,勾股定理,函数等。

此外,王松还画了一副粗略的世界地图和华夏地图,对中华的河流山川、地域特点、以及世界各大洲、大洋的地理概况,做了一个粗略的介绍,算是一本简略的世界地理教材。

王松沉默了一下,朗声道:“这套教材集思广益,矫正后就可装册成书。不过,在这套国学教材的前言部分,本官想写一篇寄首语,以激励学生用心读书,振兴国家。”

虽然他是学化学出身,可是基于此时的基础条件,他实在不敢编出一本“化学”教材来。

只因为谁都知道,化学是一门实验的科学。没有实验器材,尤其是没有实验药品和试剂,化学课就是名存实亡。

他倒是可以在数学课本中加入一些基本的物理化学知识,以便引起学生的兴趣,慢慢探索,希望将来会有惊喜。

黄馨奇道:“不知王相公准备写什么,诗词还是歌赋,作为国学的前言”

王松看看房中诸人,正色道:“不是诗词,也不是韵文、骈文,可以说是一篇散文,乃是为我千千万万的中华少年所做,篇名为少年中国说。”

不用说,他又一次又要剽窃了。

王松在纸上慢慢写了起来,李若虚等人在一旁仔细观看,黄馨则是看着看着,慢慢读了起来: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

很快,李若虚也跟着读了起来。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郭永看的慷慨激昂、血脉喷张,胸膛里的心脏像是要跳出来。

“若是我大宋能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吾死亦足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