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宋士 > 第59章 劣根

宋士 第59章 劣根

作者:浮沉的命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5:35:48

第59章 劣根

宋士第59章劣根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人的本性的改变,比历朝历代江山的变迁还要难!

就如如今偏居江南的宋室朝廷,尽管没有经历“靖康之耻”,但那种刻在骨子里面的懦弱、没有血性,却真的是与生俱来的。

“几位卿家,此次我军陕西之战,你们有什么看法获罪的将领,又该如何处置”

坐在这临时修葺的宫殿里,鼻尖依稀还有烟熏火燎的味道存在,墙壁上、柱梁上斑驳破裂,就连殿内的地面也是坑洼不平。

这那是皇宫,分明是乡下一地主的土宅而已。

宋室南下,短暂寄居于凤凰山钱王宫,破烂不堪,林木蓊然,鸦以千万。

凤凰山曾是旧时钱王宫,历朝历代修建了庞大的管台楼阁。去岁,完颜宗弼带金人入临安府,纵火焚城,前朝留下的宏丽建筑和精美园林,烧毁殆尽,三天三夜不熄。

不过,皇宫毕竟是皇宫,必定还有些模样。杭州城外,其破败不堪,断垣残壁,比京畿周围的小城还不如。

杭州城内外,强人盗贼到处都是,杀人放火、掳掠之事层出不穷。官军日日出去剿杀,城墙上下挂满了尸体和人头,也不知道是百姓的还是盗匪的。城中整日里鸡犬不宁,人心惶惶。

不过,随着官军的孜孜不倦的“辛劳”,杭州城的治安,总算是好了一些。

也有人说,因为周围的百姓都被官军祸害完了,盗匪强人失去了抢劫勒索的对象,不得已转战四方,才形成了临安府暂时的安静局面。

不管原因是什么,宋室朝廷终于有一块地方可以安定下来了。

自金人南下一路追击,宋室朝廷及一众大臣东躲西藏,有一段时间,还不得不躲于海上,经此恐吓之下,赵佶得出一身病来,常年卧床不起,所有的政事也都交给了身为太子的赵构处置。

赵构同样也是惊魂未定。好不容易金人退去,两折之路的杭州也被设为了临安府,宋室的行在也正式确定在此。

如今的大宋朝廷,比原来的历史上更加虚弱不堪。由于没有了岳飞、刘锜、张宪、李宝这些能征善战的国之长城,大宋朝廷至少从军事上来说,跌了不止一个档次。

唯一没变的,依然是大宋皇室懦弱不堪,奸臣当道,士大夫只顾利益和党争,没有天下和百姓。

汪伯彦看了看周围几人,沉声道:“殿下,臣等几人合计了一下,张浚虽然兵败,但情有可原,可以降阶再用。赵哲临阵脱逃,致使大军不战而溃,被杀也是咎由自取。曲端桀骜不驯,虽有战功,但不服朝廷管制,被杀也是情有可原。至于刘锡和孙渥等人,如今国事艰难,朝廷官军孱弱,臣等合议,不宜处罚过重,免得凉了将士之心,对朝廷不利。”

汪伯彦话音刚落,枢密使王渊已经迫不及待地在一旁添油加醋。

“殿下,王松这厮狼子野心,万万不可让他夺去了西军,万万不可!”

王渊此言一出,秦桧暗骂蠢货,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如今忠义军将领董先带领5000精兵驻守京兆府,种冽带兵5000镇守延安府,一南一北,外出剿匪除贼,遥相呼应,大半个陕西都已经在他们的控制之下。

虽然说忠义军击败了金人,大杀对方,朝廷暂时没有了北地之忧,不用担心西路的西夏人和金人来攻。但朝廷白白的丢失了陕西一地,真不知是福是祸。

赵构拿

起桌上的一张报纸,指了指上面的一篇文章,沉声道:“不知道众卿家看过报纸没有,上面已经详细登载了陕西之战的过程,多有陕西士大夫为曲端鸣不平。恐怕朝廷要给一些交代,否则何以服众”

王渊拿起报纸看了一下,愤愤说道:“殿下,王松这是把朝廷放在火上烤。难道朝廷要做什么事情,还要看这些蠢货的脸色吗”

你这厮才是大蠢货一个!

秦桧心里暗道,接过报纸,看了几眼,摇摇头道。

“殿下,王松在战场上截获的物资,皆是我军的辎重物品。王松这是拿朝廷的钱,来安抚陕西的民心,成就他的一世英名,真是居心叵测,打得好算盘啊!”

汪伯彦仔仔细细的把报纸看了一遍,这才说道:“殿下,这报纸上说,王松的水师一举摧毁了伪齐海州水师,伪齐控制下的海州、密州也被王松所占。如此一来,伪齐被王松的大军夹在中间,左右动弹不得。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看来,王松接下来,是要继续用兵山东之地了。”

赵构心中恼怒,却也庆幸。自金人南下,宋室朝廷一直处于颠沛流离之中,途中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新军往往还未成型,就在金人的冲击之下,土崩瓦解。

如今,朝廷控制下的各路大军只有七八万人,而且分布于临安府、长江沿线和海路。就像这临安府,只有不到两万乌合之众,随便一场百姓暴动,估计也能让临安府来个底朝天。

“柔福公主大婚,燕王和越王两位王爷前去,本想让王松回头,回归朝廷,谁想却被这厮断然拒绝。后遣朝臣前去,也是无功而返。”

赵构缓缓地道:“各位卿家,以你们之间,王松到底要做何打算”

“殿下,恕臣斗胆!”

王渊大声道:“王松所图,自然是我大宋的江山社稷!”

秦桧和汪伯彦对望了一眼,秦桧上前低声道:“殿下,王松在其所占之地兴业拓财,开荒营田,新办学堂,招兵买马,只怕是所图乃大。王松此人最恨异族入侵,必定会除之而后快。以王松训练军士的本事,恐怕已经是兵强马壮。臣以为,或许三五年的时间,甚至更短,王松定会恢复燕云,直驱塞外,金人根本不是他的对手,西夏更是远远不及。”

“殿下,秦相公所言不错!”

秦桧话音未落,汪伯彦又接了上来。

“惟今之计,只有趁王松北上之际,朝廷厉兵秣马,编练新军,依靠长江天险,江南水地,和王松抗衡,此为根本。其次,王松部下一定还有不少忠于朝廷之人,可以分化、拉拢,使其内讧、内斗,不但而屈人之兵。”

“这……”

赵构回到座位上坐下,眉头紧皱。

“分化拉拢,此事得暗中进行,而且还得十分周密。否则一旦为王松知晓,恐怕会为朝廷招来无妄之灾。”

以赵构所想,若是能保住江南半壁江山,他也不会觉得太过委屈。毕竟,王松答应过,不会伤害大宋皇室。若是去搞这些阴谋诡计,一旦惹怒了王松,后果不堪设想。

况且,金人还是十分强大,王松能否战而胜之,也是未知之数。而且王松进攻金人,西夏也一定会卷入进来。

三朝鼎立,已过百年。一旦某一方失衡,其他两方势必会结盟,群起而攻之。除非,有一方势力强大到足可以吞并其他两方。

“也好,就依众卿所言,招募军士,编练新军

刻不容缓。”

赵构朗声道:“至于拉拢分化,务必小心进行,和朝廷不要扯上关系,免得一旦被人发现,给对方口实。”

“汪相公,荆湖南路转运司递来的奏折上说,鼎州武陵民钟相、杨幺、夏诚等人,利用摩尼教起来,率领暴民和官府对抗,现在已达数十万人。是也不是”

面对赵构炯炯有神的目光,汪伯彦赶紧道:“殿下,确有此事!现在暴民已经转入洞庭湖区,据湖泊港汊为险,濒湖设寨,兵农相兼,继续与官府抗衡。不过臣以为这都是癣疥之疾,不足为患!”

“不足为患”

赵构摇了摇头,自己的这位老相公,处理政事是越来越荒诞了。

洞庭湖隔绝大江上下,若是让其坐大,四川便和朝廷断了联系。若是没有了四川,朝廷还算什么朝廷

这位汪相公,平日里只知道谈诗赋词,高谈阔论,这点眼光也没有,忝居高位,实在是德不配位,名不副实。

赵构按下心头的不快,正色道:“澧州知州黄琮、澧阳县令叶畲、桃源县令钱景、荆门知军事吴日方尽皆丧于暴民之手,就连寓居鼎州的皇亲杜防、江南高僧心道祥师,也都不能例外。”

他面色凝重,朗声道:“韩世忠损兵折将,水师元气大伤,洞庭湖潘叛贼不除,天下难以安靖,需厉兵秣马,另派大军征剿。”

汪伯彦抹了把汗水,赶紧肃拜道:“殿下圣明!”

朝廷的水太深,看来他得退位让贤了。有时候,藏拙也是一门学问。

“殿下,依臣所见,不如先派人前去洞庭湖招安,如若不成,再派大军前去征剿。不知殿下以为如何”

秦桧赶紧上前,为自己的老师打圆场。

赵构沉思了一下,迅速做了决定。

“诏李纲出任观文殿学士、湖广宣抚使兼知潭州,任程昌寓为鼎澧镇抚使兼知鼎州,先行招安,再行征讨事宜。”

李纲乃是清流之首,在朝中的威望很高,由他出任湖广宣抚使,出面对付暴民,实在实在恰当不过。

至于程昌寓,此人以前是蔡州知州。金人南下时,程昌寓带领部下,把蔡州城的钱粮洗劫一空,全部带到了江南,可以说是有兵有粮又有钱。

关键是程昌寓本人对大宋朝廷忠心耿耿,在江南一片糜烂,大宋朝廷兵力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像他这样有建制、成规模的一方诸侯,自然是对付暴民的不二人选了。

再加上他一直在洞庭湖水域剿匪,虽然屡战屡败,但地方上熟,他也是实至名归。

果然,赵构郑重道:“李纲颇有声望,让他去剿匪,相信朝中没有反对之声。程昌寓有兵有粮,正好可以济朝廷一时之困,派他二人去鼎州,可以说是物尽其用,再也合适不过了!”

众人一起参拜道:“陛下圣裁!”

赵构皱了皱眉头,沉声道:“自从朝廷南迁临安府,军中士卒颇为不安。御前诸军大多都是北人,来到南方,肯定会心怀不满。王渊,你要注意各军动向,劝慰官兵,有异动者,格杀勿论,千万不可以引起兵变!”

王渊站前一步,肃拜道:“陛下放心,臣这就安排下去,安抚士兵,加强巡逻,保证万无一失!”

赵构点点头,疲倦地眯上了眼睛。

盗贼四起、兵革不休,国事难为,这样的日子还不知要过到几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