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宋士 > 第72章 政府工程

宋士 第72章 政府工程

作者:浮沉的命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5:35:48

第72章 政府工程

华灯初上,京兆府南大街的太白酒楼门口,挂起了“闲人莫进”的牌子,几个地痞混混还想闹事,看到门口持枪警戒的军士,赶紧灰溜溜地躲开。

郑途拿着京兆府衙门的请帖,早早来到了太白酒楼的门口。看了请帖,搜身之后,郑福和礼物被留在外面,卫士们把郑途一个人放了进去。

一楼已经被军士们完全控制,郑途上了二楼,发现来了十几个人,全是京兆府的富商巨贾,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看来自己猜的没错,这位王相公肯定是有事相商,只愿不是强行摊派。

不断有人上楼,请的人很快到齐,就是这屋里的五六十人。

屋中之人,大多相识,大家彼此见面,也都是互相寒暄,虽然表面上热闹,但是一个个都是忐忑不安。

“王相公到!”

随着卫士的声音响起,房间里顿时安静了下来,随后“腾腾”的上楼声传来,接着房门被卫士推开,一个二十五六岁的年轻人走了进来,正是王松。

“让各位久等了。实在是抱歉,抱歉!”

王松向大家抱拳道歉,众人都慌忙回礼。王松虽然年轻,但是位高权重,加上他杀敌报国,忠肝义胆,众人无论是谁,都是打心眼里敬仰。

“感谢诸位的慷慨捐助。此次捐款,共得钱43万贯之多,除了建行政学院,还可以建几所希望学堂。本官在这里代陕西的父老乡亲,谢谢诸位了!”

众人脸上都有了光彩,纷纷回礼。

看来这次的钱没有白捐,不但落在了明处,而且可以撑撑脸面,可谓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王斌继续说道:“今日叫大伙来,一是感谢诸位捐物捐款的善举,另外一件事,就是垦荒屯田的大事,还需群策群力,需要大伙共同的力量。”

屋里的富商都变了颜色,许多人心里惴惴不安。难道说官府还不满足,还想着从他们身上掏银子,这不是欲壑难平吗

郑途外粗内细,他小心翼翼地问道:“相公,官府想要我等作甚,能不能说的明白些”

众人都是竖起了耳朵,纷纷等待王松的回答。

王松赞赏地看了看郑途,点点头道:“靖康元年以来,番子南侵,陕西生灵涂炭,各处民生凋敝,百废待兴。”

众人都是来了兴趣,仔细听了下去,想要看看,这位年轻的相公,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想法。

“战乱以后,偌大的一个陕西,只剩下了不到200万人口,可谓是地广人稀,大量的荒地没有人耕种,如此下去,可不是长久之策。”

郑途心中一动,站起身来道:“相公,小人愿组织人手,开垦荒地,为相公分忧,请相公成全。”

王松轻轻拍了拍桌子,赞赏道:“郑壮士有心了。陕西地方大,光是关中平原,就有上千万亩荒地,如果都能垦殖起来,百姓能吃饱饭,将士有了军粮,陕西就会天翻地覆,繁荣起来。”

“相公,这垦荒该有个章法,这税赋又如何来算”

一名富商小心翼翼地问道,却是问出了众人的心声。

“前三年免征,后三年起征,官府只收一些象征性的地租而已。至于征收的税赋,则按田地的实际出产情况征收。诸位要注意的是,这荒田的起征期限是10年,在这10年中,不得随意闲置和放弃耕种,有问题要提前通知官府,到时官府会有正式的契约文书。”

众人都是低头沉声,王斌也是暗自思量,土地是国之根本,若是没人耕种,那么距离亡国就不远了。荒置了的土地必须种植起来,百姓和军队最少得有粮食吃。

况且,还要向西北用兵,到时候缺的就是粮食。

“各位也都知道,生意的好坏就在于百姓手里有没有银子。百姓有了银子,才能去买柴米油盐,衣衫鞋袜,才能去酒楼饭馆,推动各行业的发展。反之,百姓没有银子,无钱购物,就是百业萧条。”

王松耐心解释。陕西的荒地何止千万亩。仅靠军方的十万人马军屯,一个月下来,也不过几百万亩。闲置的土地,就只能白白荒着了。

“作为回报,京兆府衙门会和各位达成一致,优先采购在座各位所种的粮食,价格会和市面的一样。”

官府采购,十几万人的吃喝用穿,基础工程,那将会是多么庞大的一笔生意,下面的商贾们一下子活跃了起来,许多人跃跃欲试。

别的人出面,他们可能不会相信,但王松名声在外,忠义军又是秋毫无犯的义军,众人也是莫名地有了信心。

“此外,诸位都知道,京兆府除了忙于垦荒屯田,还在忙教育上的事情。这是关乎十余万陕西子弟上学堂的大事。十余万人的笔墨纸砚,桌椅板凳,最少要建的两三百间校舍,工程庞大。而这些活路,官府都会交给在座的各位去做。”

郑途怦然心动,第一个站了起来,大声道:“相公,在下愿意开垦荒地三十万亩,作为和忠义军合作的前提。”

王松心里暗自赞了一声,这郑途果然是个聪明人,机会到了,绝不放过。

“郑掌柜,你是做解盐、粮食和布匹生意。我忠义军,以及宣抚司治下各地官府,今后在陕西的衣服鞋袜,柴米菜油就全在你这里买了。价格上不会让你吃亏。当着在坐各位的面,本官向你保证,我忠义军和京兆府衙门,绝不会少了你一文钱!”

“小人相信相公!”

郑途放下了心来。忠义军以及陕西官府,一年他即使只赚每人一两银子,那也是十万以上。如果更进一步,和忠义军在其它方面合作,将来的利润必将不可限量。

毕竟,这位王相公可不会只占着北地三路,他的势力,总要向外扩张。

郑途看着不远处的王松,眼睛里面全是金星。

“郑兄弟,三十万亩荒地,你能开垦过来吗?”

王松的一声“孙兄弟”,让郑途心里乐开了花,也有了面子。

“王相公放心就是,现在时节还早,小人马上派出人手,贴出告示,很快就可以在川陕西募民数千。三十万亩,一个月内,一天一万亩,小人保管安排的妥妥当当,误不了春耕!”

王松点了点头,欣慰道:“郑兄弟,地方上若有什么麻烦,军中一定帮你解决!”

郑途大喜道:“小人多谢相公了!”

陕西流民众多,不要说招几千人,就是几十万,也不是什么难事。

现在搭上了王松这条线,以后发财的机会多的是。

各人心中的魔鬼已经被释放,纷纷上前,向王松表示愿意开垦荒地,换取官府的工程。

王松并不想采取投标的方式,他会按照市场的价格让这些人多赚一些,以此来换取他们开荒陕西上千万亩的荒置土地,让陕西早日恢复起来。

开垦荒地,修建校舍,就像后世的拉动内需一样,木材,砖瓦这些生意就会被拉动起来,大量的人也有了活路干,百姓口袋里自然就有了银子,各行各业自然会兴旺起来。

王松轻轻压了压手,房间里顿时安静的下来。

“各位要记住,价格要公道,质量有保证。官府严禁收受贿赂,如果官府有人索贿,一定要向官府禀告,我们也有具体负责的衙门处理此事。谁要是乱了规矩,后果不堪设想。”

“大家有了任何的问题,有什么困难,可以直接来找我,或者王知府,我们一定会秉公执法,不让大家的利益受到伤害。大家也要遵守官府的法律,行善积德,造福桑梓,不要欺行霸市,为非作歹。”

众人都是肃然起敬。这位年轻的相公,不但了解他们的苦衷,而且会亲自给他们保驾护航。看来这忠义军,果然是一支仁义之师。

蛋糕被分了,荒地也有人垦殖了,剩下没有被开垦的荒地则是被王松留下来,作为了官田,也就是农垦司的农场。

京兆府衙门大堂,看到王松进来,所有的人都站了起来。

“大家不要拘谨,都是自家兄弟。”

王松看了看旁边面色凝重的张灏和董才,微微点了点头。

“董才,陕西屯田营田,手下的弟兄们,你要安抚他们,不要滋扰生事,更不要想哗变叛逃,军令你是知道。”

“相公放心就是。不瞒相公,弟兄们安居乐业,很多人都已安家立业,相公多虑了。”

王松点了点头。投降的汉儿,安安稳稳的下来,可是比打仗安逸的多。

“告诉兄弟们,只要遵纪守法,没人看不起他们,做好自己的本分就行!”

“相公放心,小人知道。”

眼看着王松平山东,占中原,如今又吞并了陕西,兵力之盛,令人惊讶,他一个降将,那里还有半分异心。

董才答应完,退了出去,王松把目光看向了张灏。。

“张兄,把你从河东调过来,是让你去陇右,辅助王大节,坐镇兰州,屯田营田,修筑官道和驿站。用不了多久,忠义军就会向河西用兵。你肩上的担子很重啊。”

张灏大吃一惊,转念释然,以忠义军的军威,用兵西夏,那是迟早的事情。

他想要站起身来行礼,王松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

“王大节长于谋略,但地方上从政的资历不足。你在河东干了好几年,资历上要丰富的多,因此上,你要挑起重任,协助他做好本分。囤积粮草,未雨绸缪,千万不可懈怠。”

张灏郑重答应。和王大节相比,他个人在谋略和大局上相差甚远,这也是王松让他二人搭班子的原因。

“相公,陕西的各路西军怎么办?”

王伦有些担心。陕西一战,西军虽然大败。但还有数万西军,如今都待在边境上的各个要镇。

还有吴氏兄弟,如今待在汉中地区,虎视眈眈,蠢蠢欲动。

“相安无事即可。不过谁要是想挑起事端,也别怪咱们心狠手辣!”

王松冷冷哼了一声。谁要是不长眼,非要和忠义军过过手,他一定会痛下杀手。

“春耕的事情要未雨绸缪,耕具、种子、水渠、河道,该准备的准备,该修葺的修葺。”

他看了看破旧的知府衙门,不满道:

“等春耕完了,开始安排人手,把长安城该修的修,该补的补,别弄得跟乞丐似的,让人心里面难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