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宋士 > 第73章 保守

宋士 第73章 保守

作者:浮沉的命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5:35:48

第73章 保守

宋士第73章保守“王伦兄,王相公对你可谓是肝胆相照,看着让兄弟我眼热。”

京兆府知府衙门院中,两人并肩向前,王彦一边走,一边开着玩笑。

“王将军,王相公对部下都是这般赤诚,这你知道。他此次能来陕西,也是因为此地破败已久,又牵扯到以后的大计,因而……”

王伦手轻轻指了指西边,王彦心知肚明,也是轻轻点了点头。

“说起来,当日在东京城,在下只是一个落魄的闲汉,若不是相公赏识,在下岂能有今日?人以国士待我,我等只能是以死相报了。”

王彦点了点头,心中有些遗憾。自己在这陕西之地,好像被闲置了一样,日子虽然清闲,似乎也派不上什么用场。

“王将军,陕西凋敝,百废待兴,相公把你我安排在此,也是煞费苦心。这地方上平定盗匪,维护治安,还要提防朝廷大军,你我的担子也不轻啊!”

忠义军军政分开,军政上的事情归王彦,民政上的事情全部归王伦,二人可以说是一起搭班子,谁也离不开谁。

王彦苦笑道:“就是不能上战场,这心里空落落的,憋的有点难受。”

“王将军,你就放心吧。”

王伦安慰道:“王相公胸怀天下,东西南北,西夏、女真、南边,甚至是海外都要用兵,到时就怕你忙不过来!”

王彦心里面一下热了起来。

王伦是王松的左膀右臂,他说的话,自然是十有**。看来这征战的日子,还在后头。

“还望王兄在相公面前多多美言,好让兄弟我征战沙场。”

“你我自家兄弟,何必如此见外。咱们当务之急,是做好相公交代的事情,凡事都得一步一步来。”

“那是那是,绝误不了正事!”

二人说说笑笑,还没有走到大堂前,官员满头大汗地跑了过来。

“王公,将军,出大事了!”

王伦心里面一惊,看来清量田地的事情,果然是不太顺利。

相比办学院、办教育的如火如荼,陕西的垦荒屯田却是不太顺利,王松的一举一动,已经触动了地方上大地主,士绅的利益,他们名下的许多田产,已经耕种多年,当然不愿意被收回去,或者说,不愿意交税。

陕西不像两河,白纸一张,可以随意涂抹,陕西虽然遭受的兵祸时间也不短,但陕西西军众多,女真人总是有所顾忌。那些个豪强,势力极大,眼看好不容易积累下来的田产,要给官府按田纳税,个个都是心有不甘,许多人满腹牢骚,甚至蠢蠢欲动。

王伦坐在房内,听着下面的人禀报事情,整个人的脸黑成一团。

最近官府和地方豪强在丈量田亩的事情上,闹的是不可开交,很多官员被打伤赶跑。今天,富平县的官员丈量土地时,竟然被东乡镇的百姓攻击,打死了两名官员,六人受伤。

而晚些回来的官员汇报,咸阳县也发生了相似的事情,李家庄的村民竟然把前去勘察的两名官员扔进了渭河里淹死,到现在也没有人前来投案自首。

许多明明无主的荒田,也被地方上的豪强指使阻拦,不让丈量。

若是这样下去,还垦荒屯田个屁

“这些狗日的东西,全部该杀!”

王彦变了颜色,面红耳赤,怒发冲冠。

敢如此对抗官府,杀害官员,挑战中医君的权威,忠义军以后在这陕西,还有什么颜面呆下去!

他们难道不怕,忠义军的刀利吗?

“宗族势力作祟啊!”

王伦心

里暗叹了一声,他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地方上的豪强为了一己私利,又开始蠢蠢欲动了。

国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

宗族文化促使民族国家的延续;宗族人口增殖,使民族不可灭息;对于宗族子弟的教育,强调责任感。

但宗族不顾及国家民族,缺乏博爱精神,小我限制了大我。以至于金人南下,开门揖盗者比比皆是。

北宋末年吏治败坏,再加上一直以来,胥吏把持地方民政,农村自治,设乡约,豪强地主已经成了社会的中坚。

宗族可促进民族凝聚力。尤其是乱世下,宗族的自治互助,可以佐助国家“教民”、“养民”,教化安抚。

官府推行义务教育,和宗族族学并不矛盾,官府推行土地清量,收缴赋税,无主之地归于官府,伤害的却是宗族地主、豪强们的利益,这些人把持宗族权力,自然要千方百计进行对抗。

不然,怎么逃避税赋,怎么匿藏田亩,怎么以私废公

王伦虽然欣赏宗族文化,但宗族只顾家族,罔顾国法,他却是实在不能忍受。尤其公开和官府作对,杀人犯案,实在是孰不可忍。

南方的宗族势力比北方更加庞大,如果新政在宗族势力薄弱的北方都搞不下去,那么以后忠义军到了南方,还如何以安天下

“知府相公,此事可大可小,搞不好地方动荡,民心不安,你要慎重啊!”

刚谈完事情,还没有来得及离开的张灏,生怕王伦冲动,赶紧劝道。

丈量田亩,还不是“均田制”,已经让这些豪强地主们不满,若是要来个分田于民……

“难道说,我忠义军当家做主的日子,就要到头了”

房间里的人,脸色都是郑重了起来。

“王公,你坐镇府衙,我倒要看看,是他们的脖子硬,还是我王彦的刀硬!”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如果官府的政令都无法下达,官府的尊严和颜面何在,忠义军的颜面何在”

屋中的忠义军将领,个个面色铁青。

敢和官府作对,也不看看,这是谁的天下!

公然行凶,弄出人命,无法无天!

无主之地,官府都不能清量,关乎存在的意义何在若是真想种地,关中之地,荒地何止百万亩,官府还免除征赋。

私心作祟,自视太高,愚不可及!”

“横渠先生有言,为天地立心,盖人心之善端,即是天地之正理。故仁民爱物,便是为天地立心。天地以生物为心,人心以恻隐为本。此等恶人,裹挟民意,对抗官府,害人性命,是可忍,孰不可忍!”

王伦的话,让张灏冷汗直流,他赶紧上前劝道:“王公,千万不可冲动,以免酿成大错!”

“酿成什么大错?”

王伦脸色阴沉,眼中的寒芒让人心惊肉跳。

“相公让我等坐镇陕西,垦荒屯田,恢复百业,未雨绸缪,这才是我等要办的大事!”

王彦也是正色道:“天下大事,岂能由宵小之辈改弦易辙!王公无忧,此时就由我等前去办理,绝不会误了垦荒大事!”

王伦点了点头。如今别无他法,也只能施霹雳手段,震慑鼠辈了。

裹挟民意,对抗官府,那些淳朴的老百姓,又怎会有这样的心机和胆量!

“王将军,如果有人反抗,首恶格杀勿论,胁从者全部带回府衙,明正典刑,以定民心。”

王伦和王彦都是面色铁青。事到如今,也

只能亮肌肉,动刀子了。

咸阳城中,南街十字路口的“终南酒楼”二楼,高朋满座,济济一堂。

“官府也真是可笑至极。想要丈量田亩,也不问问咱们的意思。知道这是那里吗?这是千年皇城,是咱们陕西人的地界!”

李贵,城外李家庄的庄主,良田千顷,庄丁数百,城中买卖无数,是十乡八里的名人。

“就是,官府把田分了,谁来给咱们种地丈量田亩,这不是要逼着咱们交田赋吗?这样下去,咱们不亏大发了吗!”

另外一个白白胖胖的汉子摇头接道。

官府一旦分田,那些下户、佃户有了自己的田地,自家的都忙不过来,谁还给他们干活。再说了,他们这些豪强,都是成千上万亩地,要是按田产交税,每个人要多交多少粮食,这谁能舍得!

“李员外,咱们是不是闹的有些大毕竟,那可是官府的官差。四条人命,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另外一个四旬左右的锦衣男子,心里有些不踏实,面有忧色。

“怕什么,自古法不责众,难道他们还敢大开杀戒不成?”

另外一个满脸横肉的壮汉不屑地摆了摆手。

“再说了,冲在前面闹事的,都是那些个泥腿子,即便被官府抓住了,还不是关两天放出来,做做样子。这又关咱们甚事”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附和声,李贵也是点了点头。到时候官府要追究,推出几个替罪羊,事情就不了了之。那是个穷鬼,如果敢翻供,除非他们别想在宗族里面混了。

反正,除非官府和他们商量,保证他们的利益,否则这丈量田亩,垦荒屯田,就别想顺顺当当地搞下去。

“李员外,徐大官人,凡事还是小心些为好。”

一个年过五旬的老者,身子虽然瘦小,身上的衣裳却是华贵,尤其手上的绿扳指,显然造价不菲。

“老夫可是听说过,这忠义军都是杀人不眨眼的桀骜之徒。万一把官府给激怒了,他们把忠义军搬来,这些个兵痞,他们连番子都不怕,下手可是没有轻重。”

“董公,你还是把心放回肚子里吧。”

李贵摇摇头,笑了笑,杯中的酒一饮而尽。

“且不说法不责众,这里面还有许多读书人,难道说,他忠义军,真的要把陕西的士民都给得罪了”

皇权不下乡,自古皆然。即便是太平年间,宋廷也从来不抑兼并,不管这些赋税,经管赋税的胥吏,也是由他们这些上户豪强充任。

至于这个时候,有人开始怀念起大宋朝廷来。

“要是官家没有南渡就好了。”

“当年朝廷还在东京城,这陕西的律法田赋就是如此。谁也不能随意改变!”

若是宋室没有南迁,他们还可以欺上瞒下,为所欲为,反正苦的,还是那些下层的穷苦百姓。

“官府要是还强来,忠义军要是来了,咱们可该怎么办?”

有人大声问道。

“忠义军算个甚!乱臣贼子,还挂着大宋朝廷宣抚司的名头!官府要是敢动胡来,岂不是自取其辱,看他怎么向天下人交代”

李贵说出这一番话来,算是给众人打了个强心针。

怎么说,宣抚司治下的陕西,还是挂着大宋朝廷的名号。大宋朝廷都习以为常的事情,他宣抚司又凭什么来管!他就不怕丢了民心

这天下,到底还有没有大宋律法?

这天下,到底还是不是大宋的治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