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很平凡的一生吧? > 第128章 初遇刘沆?

很平凡的一生吧? 第128章 初遇刘沆?

作者:莲花心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5-02-01 21:58:07

“小友是在做什么东西?”一个看起来是40多岁的中年男子,出现在两个人的身后。在那日之后,赵香香有空就陪在了李星群的旁边,为此,李师师也找李星群说了这件事情,李师师的意见就是,赵香香现在已经不再是樊楼的花魁,现在赵香香的处境非常尴尬,要么不再是清倌人,要么就只能被迫离开樊楼,但是赵香香的钱不足以支撑赵香香离开樊楼,按照赵香香有作为花魁的经历,买下她的价格可不菲,李师师和赵香香师徒一场,赵香香的赎金她可以出一大半,剩下的就要靠李星群了。价格比李星群想象中要便宜一些,1000金,李师师和赵香香两人全部积蓄有950金,李星群出个50金就可以了,这完全没有问题,之前买通那个鞋匠可都花了1000金,一个花魁的价格居然如此便宜。李星群修书一封麻烦小翠交给了柳珏,很快的柳珏就把钱送了过来,还是在古代好呀,续一个小妾,正妻一点意见都不会有,还非常快的就把钱送过来了。赵香香也就正式被李星群赎了身,现在还在樊楼更多的是因为李星群的缘故,顺便登登台,多的钱也可以还给李师师。

“先生你是?”李星群有些疑惑起来,整个樊楼都认识李星群,都知道李星群和李师师做了赌约,所以李星群在樊楼的时候,一般来说没有人会来打扰李星群,所以对于突然出现的中年男子,李星群本能的有些抗拒。

中年男子乐呵呵的笑着解释说“哦呵呵,我是师师的朋友,今天来看师师,正好听师师说你搞出来的阿拉伯数字和大写字,我有点好奇,所以和师师商量了一下,她因为要招待大官家的原因,就一个人来找你了。”

得到了解释之后的李星群这才认真打量了对方,这男子当真是不俗,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举手投足都透着一股神圣不可侵犯的气势,言谈不俗,又儒雅高贵,神情孤傲,又威严端正,整个人都散发一股极其贵重的霸气,令人肃然起敬,甘心拜服。如果不是对方解释说李师师正在幽会官人,他都怀疑眼前这个人就是大启的官家。而在李星群观察男子的时候,男子也在观察李星群,心里微微有些不喜,男子刻意释放出自身的霸气,结果这男子完全没有畏惧的模样,这样的结果,他不喜欢,城府极深的男子自然不会表现出自己的想法。

“小友,是觉得我很英俊吗?这样一直看我。”中年男子,一改之前的霸道之气,语气儒雅的问。

“回禀前辈,前辈身上霸气十足,小可也是被前辈的霸气所慑,着实丢人。”

“那你认为我是什么身份?”中年男子循循善诱一般的问。

“初看起来应该是当朝的大官家。可前辈您说,大官家在干娘那里,如果我没猜错的话,您应该是大官家身旁的人吧?”

“有些眼力劲,本官乃是当朝太师,刘沆。”

李星群拱手行礼说:“白衣,李石拜见刘太师。”这个时候香香悄悄的拉了拉李星群的衣袖。

跪下说:“小女子香香拜见,刘太师。”

“呵呵,香香本官也是和管家经常来你们樊楼,也是你们这里的老顾客了,想想不用行那么大的礼貌。”

赵香香说:“民女见了大人就应该行礼,大人不用民女行礼那是大人的宽厚,这是礼仪绝对不能少。”

“好,香香起来吧。”

“是,大人。”赵香香起来后,看到还站在那里的李星群,心里有些着急,再一次拉了拉李星群的衣袖。刘沆看在眼里也不多说什么,随便找了一个地方坐下后对李星群说:

“来,星群小友也不要在这里傻站着,我们两人好好聊聊。”刘沆非常刻意的说了一句两人,赵香香这样混迹樊楼的人精,又怎么会不知道刘沆的意思,无声无色的就离开了柴房。满是着急的赵香香去找到了李师师。

“师父,大事不好了。”

“怎么了?”李师师正在保养自己的古琴,大官家最喜欢听的就是她的古琴曲,说是这样会让他感到舒服,加上后来李星群教他的古琴曲《穿越时空的思念》,更让大官家满意,为了更好的取悦官家,李师师每天都会花精力保养自己的古琴,这一台古琴也是官家找大启最好的制琴师所做,这一台古琴的价格光是价格就值万金之数。

赵香香讲了一个经过后,赵香香生气的抱怨说:“这个人怎么那么白痴啊,他也不想想怎么会有人带着自己的太师逛樊楼的,老娘都专门提醒他了,他都不知道行一个礼。”

“香香收收你的情绪,暴露了。”

赵香香的声音夹子音的说:“嗯,人家这不是关心那个傻小子吗。”

“好了,在师父这里就不要这样了,你放心官家不会对星群做什么的。”

“师父讨厌,人家才没有担心。”

“……”李师师懒得理会赵香香,继续维护自己古琴。赵香香索然无趣的就准备离开了李师师。

李师师突然想起了什么,问赵香香说:“这段时间你都在忙什么?”

“师父,香香没有忙什么,之前李星群身上的味道比较大,所以想要为李星群制作一个香囊。”

“香囊吗?啧啧啧,知道了,你快去做香囊。”

“是。”赵香香回到屋里专心缝制香囊不提。

另外一边,两人相对而坐,刘沆主动开口说:“星群小友不要那么拘束,你的那些数字,我认为很有用。”

“如果刘太师您喜欢,这些东西尽管拿去用就是了。我已经把我会的事情全都交给了我的干娘。您要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尽管去问干娘就好了。”

“哦?你那个东西很复杂吗?”刘沆突然若有所指的一问。

“不,不,这些基础的东西对于刘太师您来说,简直如同烹小鱼罢了。”

“哦?你认为你掌握这些知识很厉害?”

“我,我真的没有那么复杂的想法。”李星群有些着急的解释说。

“星群小友或许你真的没有,但是你心中有一种自负的情绪,这是每一个天才都会有的毛病,这样的毛病不好。殊不知,就算是张良之智,也有为黄石公穿鞋的时候。”

李星群一阵默然,确实如刘太师说的那般,李星群自己都感觉之前说的话有些不应该了,尤其面前这位还是朝廷的太师:“先生教诲的事,白衣知道了。”

“算了,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你的文章本官也看过了,观点非常独特,当然在你身后有一个人在教你,本官没猜错的话,是之前蔡相的女儿吧,当初官家一上任就把她父亲放逐,她父亲死在上任路上,想必她也会对官家有怨。”

“这倒是没用,昭姬一直以来都对自己父亲当年的所作所为非常的不感冒,她也知道她的父亲被流放也是罪有应得,并没有什么怨念。”

“这丫头倒是很听话,你问问她想不想找一个好人家,本官会禀报官家为她寻得一个好夫家。”

“这件事情我会去问昭姬的。”

“嗯,那就好,回到正题,这一次除了你之外,本官还发现有一个人的文章写的也非常不错,但是他的文章是主战派,主考官秦翁是主和派,那陆放翁就此遗憾落榜,而你,李星群,本官没有猜错的,是晴诗丫头教你这样写的吧?那么现在本官正式问你,关于主战和主和,这两个派别你是怎么看的?”

李星群有点不知道怎么说了,自己并没有听昭姬说过这刘沆是哪一派系的,万一没有说对,可能就会得罪死了对方,李星群思前考虑之后不表示态度:“刘太师,白身没有任何派系,如果硬要说,或许白身更偏向于主和派了。”

“小友不妨为本官详细说说。”

“刘太师您知道本朝太祖时期的陈抟老祖画的太极图吗?”

“在朝堂之上见过。”

“这太极图很巧妙,一阴一阳,二者相互冲突又相互结合,就像主战派和主和派。两者既有矛盾,又能相互结合。在学生看来,大启之前经过五代十国的战乱,谁要有本事,谁就能当皇帝,道德沦丧,在这样的环境下,要求当朝大官家建立一个武德昭彰的朝代,这确实很有问题。如果没有太祖、太宗皇帝的一系列的措施,可能当朝官家继位的时候,就被有心人给篡位了,这也是为了内部的稳定,在学生看来,主和派和皇权是站到一条线上的。”

“哦?那你的意思是说,主战派是和官家站在对立面的。”

“并不是,现在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现在有着北齐和西凉两个异族国家的存在,有他们在北方我们如鲠在喉,我们随时面临着被攻打的危险。说不定的就有可能不五胡乱华的后尘。所以打败这些异族,也确实很有必要。”

“你这小子倒是会说,你有没有想过掌握军队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当然知道,这也是现在皇家所担心的事情,如果某一位将军在和西凉或是北齐交战中,不停地获胜,那么他就会在军队之中收获非常大的声望,一如现在天波府,在军队中有一段时间天波府的名声甚至比官家都要大,如果我是官家,这样的情况我也没办法去接受。”

“看不出来你还会站在官家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现在整个汴京城谁不知道以后学生是天子未来的宠臣,作为未来的宠臣,肯定要研究天子的想法了。”

“按照你的理论这样说,天波府就是天子的对手了?”

“当然不是了,试想一下,没有天波府几代人守护我们大启,说不得,我们大启早就被北齐给灭了,想一想如果北齐打进我们大启,如同当初晋朝的怀憨二帝一般,那岂不是很凄惨了。”李星群也很想说,徽、钦二帝,但是这个世界上没有宋朝。

“本官有些不懂小友的意思了,小友你到底想表达什么?”

“学生认为主战还是主和取决于官家本身的态度,比如说天波府这个事情,他们杨家完全有可能成为郭子仪一般的家族,但是官家本身不放心杨家,所以天波府也就有心无力。”

“本官可以认为你这是在指责官家吗?”

“不,学生没有指责官家的意思,学生已经说了,这只是一个偏重点的问题,是偏重开疆扩土,还是守成之君罢了。一味的开疆扩土并不代表是好事情,最有名的莫过于秦皇汉武两人一个二世而亡,一个江山差点落于外人之手。反而汉文帝这样的守成之君,享誉千古。”李星群没有乱说,在这个时代,秦皇汉武就是标准的贬义词,就连热爱开疆扩土的李世民都对秦皇汉武没有任何好感,谁要在古代说君王是秦皇汉武,那是要被抄九族的大罪过的。

“而且有些时候并不是需要通过战斗的方式,来击败敌人的。”

“说来听听。”

“经济战,出自于《管子》之内的故事,现在我们大启不是也在利用这种方式在掠夺他们北齐的资源吗?”

“哦?本官确实有点看走眼了,有些小看小友了,那小友认为我们大启可以存在多少年?”

“应该不超过800年的时间。”

“为何而亡?”

“外地入侵。”

“为什么这样说?”

“政策的问题。”

“可以改吗?”

“学生认为很难。”

“本官知道你的意思了,小友你可知道司马家是如何篡夺曹魏的江山的?”

“学生当然知道,司马懿屡立下战功,在军队中有极高的威望,又通过不停的联姻,比如说司马昭的棋子就是王家的王元姬,是的司马家在政治上也成了世家之首。”

“现在的局面学生有一言以蔽之——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