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很平凡的一生吧? > 第129章 樊楼对(上)

很平凡的一生吧? 第129章 樊楼对(上)

作者:莲花心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5-02-01 21:58:07

“小友你的意思,现在如果一直主和下去,在未来极有可能大启会因为割地而亡国?”

“主和,会因为武德不彰,军队战斗力下降,而导致外国势力入侵我们,导致我们被外国势力灭亡,主战就有可能出现藩镇割据的现象,尤其是才经历过五代乱局的现在。”历史上有名的中兴四将,就是成为了一个个军头,宋高宗赵构多次想要除掉韩琦,而本应该是宋高宗嫡系的岳飞却多次帮助韩琦死里逃生,也才有了后面的“莫须有”之罪名,站在老百姓的立场来说,赵构的行为可耻可恨,但是站在一个皇家的立场上,也不是不能理解,所以一直都会有一句站在哪个山头唱那个山歌一说。

“小友,本官不认为现在的北齐有能力消灭我们大启,就如小友你自己所说的那般,现在反而是我们在经济侵略北齐,本官相信要不到多少年,整个北齐都会自然崩溃。”

“那太师大人我预言未来消灭大启的是北齐之后的北方朝廷呢?”

“展开说说?”

“北方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存在异族人,无论是最初秦国建立打败的东胡,还是后面的大月氏、匈奴、已经包括匈奴在内的五胡,后面的柔然,这里学生要重点说明一点,柔然和鲜卑都是游牧民族出身,后来鲜卑建立了魏国,柔然就成了鲜卑的敌人,魏国的灭亡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柔然,如果没有柔然,也就没有了六镇。鲜卑之后的突厥,一度逼迫前朝太宗皇帝签下渭水之盟,虽然后来太宗皇帝报仇雪恨了,但到前朝末期,不也出现了现在的北齐,契丹族。据我在京兆府那里所知,同样的,现在北方已经出现了学生认为对北齐很有威胁的两个游牧民族,一个是生女真诸部落,另外一个是东胡部落的后裔——蒙古诸部落,一旦这些部落出现一个强大的首领,统一了他们的部落。那么他们很可能会取而代之腐朽的北齐,对我大启发动攻击,根据历史的发展来看,一个新兴的政权必然会有一个不可抵挡的上升期,如果他们乘着那股势头攻打我们大启,我们如果抵抗不住他们的攻势,那么极有可能会陷入非常危险的境地。”

刘沆不以为然的大笑说:“哈哈哈哈,小友这是说笑了,小友可知道我们大启的禁军是从边关选出的精锐士卒,战斗力是非常高的,区区北地游牧民族不足为据,不过你说每一个新兴势力都会有一个上升期,那我们大启的上升期是在什么时候?”

“当然是太祖时期了,那时候我们大启连灭六国是何等的威风。”

“那为什么没有收回燕云十六州?”

“原因有3,当然这个原因是站在后人的角度上来分析的,属于事后诸葛亮,仅供娱乐罢了,1、占战略的错误,才用先南后北的战略,把建国之初的锐气放在了不值一提的南方政权上,虽然有灭6国之威,但也就像一把强大的弓弩穿过了太多的敌人,失去了锐气,而南方士大夫多好苟安一方,也为北伐带来了阻力,不仅如此,当时北齐正是昏君萧璟在执政,结果太祖皇帝花了足足36年的时间,而北齐也迎来了中兴之君在退位没有多久的萧隆绪,正面击败了太宗皇帝,我们大启很遗憾的丧失了一次崛起的势头。”

“2、政策变迁的错误。昔年太祖皇帝在花了36年的时间统一南方之后,自觉地无力收复燕云十六州,和当时的萧贤协商通过购买的方式收回燕云十六州,那时候北齐经过萧璟的破败,国力大衰,是最好的时机,偏偏这个时候太祖皇帝得了重病,太宗皇帝继位,太宗皇帝欲携灭六国之威风收回燕云十六州,殊不知当时的士兵经过连续的胜利,已经属于骄兵,这样的部队,尤其是萧休哥的对手,遗憾在高粱河那个地方,这一仗损失的兵力到现在还没有彻底恢复。”

“3、失去了民心的支持,在太宗皇帝时期,北齐已经拥有燕云十六州百年之久,北方早已经过去了几代人,那些人更多把自己当做北齐之民,他们不想战乱,所以北伐的压力也就非常大了。”这确实是实话,君不见被女真统治200年的时间,不也有曾剃头这样的死忠分子吗?

“你说的前两点,本官很认可,但是第三点,本官有些不认可,什么是民心?北齐是契丹族,而我们大启是汉人,作为北地汉人的他们来说,他们不应该更加支持我们吗?”

“太师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启是在五代十国之后新创的一个朝廷,百姓经过多次皇家的易主,在百姓看来谁来当这个皇帝真的没有那么大的意义,谁来当皇帝都是要交税,谁来当皇帝都是要服役,那么肯定会选择一个偏向平稳的环境,要知道打仗是要死人的,甚至有一些部队,高兴了屠一个城玩玩,不高兴又屠一个城玩玩,试问哪个老百姓愿意战争?”

“小友说的很有道理,那小友的意思,现在我们大启就是不战了?”

“学生的意思,结合学生之前说的话,我们已经失去了武力收复燕云十六州最好的机会,现在的我们最好的选择在学生看来,就是经济战为主,武力收复为辅,一旦他们国家经济衰败了下来,我们一方面派出部队在边境威慑,一方面用钱买回燕云十六州,这在学生看来是最好的方法。”

“那如果他们不同意用金钱买燕云十六州呢?”

“那就打呗,一个朝廷没有了经济支撑,朝廷发不了粮饷,那么谁还会为朝廷战斗呢,只要他们出现新君易主的情况下,我们就打过去,甚至我们还可以派人过去帮助他们新君易主。”

“孙子兵法曾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交,其下伐兵。小友当真是大才。只不过想过一个问题没有,朝廷的百官可会同意这样做?”

“太师大人说笑了,这只是学生在朝堂之外的浅陋之见。”

“意思小友进入朝廷主张就会变化?”

“没有这个意思,学生的意思是说,进入了朝廷,我的建议就会更加全面化,现在学生并不知道朝廷现在是怎样一个环境,也就没有办法制定相对应的措施,但是学生的思想不会变化,那就是和平收复燕云十六州,不仅如此,最好还能用和平的方法收回西凉。学生也说了学生不知道朝廷的情况,比如说,朝廷每年户部的收入具体是多少等等。”

“呵呵,小友说对了一点,那就是小友确实有一些想当然了,不过小友的建议还是很不错的,有机会本官会和官家汇报小友的想法的。”

“先生这万万不可以。”

“有何不可,小友是官家所钟意的李师师的干儿子,有这层关系在,小友的未来不可限量,说不定的未来本官还指望小友照拂。”

“太师大人说笑了,自古以来宠臣都没有好下场,又何来照拂太师的说法,只求他日学生身败名裂之时诸位大人能拉学生一把,学生自然就感激不已了。”

“哦?小友似乎对官家的安排有所不满?不过想来也是,小友虽然思想还有一些幼稚,但也确实有着不俗的才干,小友心里的想法肯定是明明能通过科举考试成为官员,却因为官家的一条旨意成为了官员对里面的宠臣而非常不满是吧?”李星群心里一惊,作为太师的刘沆为什么会把话说的如此的清楚,他难道不怕有人把这个话传给官家,不过,既然官家上樊楼都带着刘沆,那就说明刘沆应该属于官家心腹那一类的存在,这样一想后,李星群才回答说:

“实不相瞒,学生并没有不满,只不过学生不知道怎么做大启一朝的宠臣罢了。”

“为何这样说?”

“皇权的势力不够强大,从古至今,秦始皇发明皇帝这个称号以来,没有那一个朝代的皇帝会被人用官家称呼,皇帝都是官家了,那么皇权的地位可想而知,这也是之前我们说主战主和说的形势已经变化,建国之初,皇帝有把握能压得住武将,所以可以用那些武将去扩张土地,消灭敌人,但一旦进入王朝的稳定期,后面的君王就不一定有那样的威望了,君不见前朝玄宗皇帝,如此雄主不也发生了安史之变吗。”

“哦?小友这还提醒本官了。当初的安禄山不就是杨贵妃的干儿子吗?”

“所以,我那个干娘不是压根进不了宫内吗?同理的太师想过没有,贵为一国之君的官家,为什么连一个喜欢的女人都没有办法接入宫中?赵飞燕、赵合德两个公主府舞女出身,不也成为了汉朝的皇后和贵妃吗?更不要说抢夺自己儿媳妇玄宗皇帝,抢夺嫂子,弟妹的李世民这些人,这不就是皇权的衰落吗?”

“这一点官家也是知道,可太祖皇帝时期立下的誓碑,后世的皇帝不能杀士大夫,而且没有了士大夫的支持,我们又怎么压制武将集团。”

开玩笑从小看《雍正王朝》、《宰相刘罗锅》、《康熙王朝》长大的我,对于封建帝制巅峰的清朝制度,不说绝对了解也是了解不少,李星群也就侃侃而谈:“要想压制武将集团,在我们现有的政策上,还可以增加对武将后勤的控制,武将就只管打仗,其他的什么都不能管,每一支部队最多保证1个月的粮草,用粮食来管理他们,没有粮食,一支部队很容易就会产生哗变,也就很难成事了。”大启的制度就是论调将领,由战时临时指派,所以兵不知将,将不知兵。

“而文官集团就比较困难了,相权有些过于强大了,我认为可以成立一个特殊的机构——军机处。”

刘沆露出沉思的神色说:“军机处,听起来是用来打仗的机构?和枢密院比起来谁更大?”

“要说军机处,就要说到朝廷进行一次改革。”

“又是改革?”刘沆微微皱了皱眉头,看起来对改革有所不满。

李星群虽然有些犹豫,但是话已经说到这里,不说反而不妙:“对,增加宰相的人数。权力分散的越多,那么作为头目的皇帝手中的权利也就越大。”

“可是官员多了,就会出现冗官的现象,官员太多,朝廷的开销就会增加。”

“学生之前就说了,这世上很多东西是相互对立,又相互联合的整体,用朝廷的钱养官,关皇帝什么关系?”

“小友大才也,还请小友继续说下去。”

“最好增加到6位宰相,然后分别让他们分别负责六部。”

“那六部侍郎又如何安排?”

“六部侍郎不需要去管。现在军机处就来了,我们可以用战争时期,为了防止朝中耳目众多,把情报泄露出去,然后我们就让6个宰相,成立一个临时的机构,在这个机构里面,他们只负责传达信息,不负责提出意见,所有的旨意就从军机处发出,跳过朝廷,也就是说所有的方针,不需要考虑朝廷的意见。”

“可是这也只是打仗时候用的。”

“不不不,刘太师,饭是一口口吃的,没有什么事是一蹴而就的,只要军机处成立了起来,就不再是一个临时机构,而六个宰相本来就掌握了六部权力,那么从军事一步步转换为政事好像就没有那么复杂了,最后朝廷就自然而然成为了皇帝的一言堂,这才是真正的皇帝。”

“皇帝的一言堂吗?小友说的倒是简单,只不过这中间改革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只要是改革就必然会死人,就看现在的那位,有没有想法做这件事了。”

“那如果上面的人愿意去做,又该如何去做?”

“那就需要一个这白手套来代为出手了。在皇都司的基础上,另外成立一个部门一个专门调查情报的机构,当然,为了保证消息的密封性,这个机构应该有皇帝身边的人来担任,他们负责情报的收集,抓捕甚至刺杀和朝廷作对的官员。而皇都司则负责护卫皇帝的安全,已经对于武将的监控,可以由皇帝指派信任的人来担当,两个机构要相互合作,相互制衡,要是没有完全平衡也没有关系,因为军机处的原因,兵权是牢牢掌握在皇帝的手里,他们也没有办法翻天。而那些提出意见的大臣,就去查他们犯罪的证据,先治他们罪,再推行政策。”

“如果他们没有罪证呢?”

“太师大人可知道巫蛊之祸?他没有问题,他的亲朋好友难道就没问题,就算他亲朋好友没有问题,我们可以制造问题。”

刘沆不动神色,看不出具体心里在想什么的继续说:“有意思。小友,本官还有1个问题问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