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东汉不三国 > 第548章 王朗求援 徐州陶谦

东汉不三国 第548章 王朗求援 徐州陶谦

作者:随风扶摇九万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22 20:08:42

昔日,许贡在吴郡经营一方,却终究难逃败亡的命运。随着许贡势力的覆灭,原本由他掌控的吴郡半数领土,表面上竟尽数落入山越之手。山越势力迅速崛起,在这片土地上展开了一系列行动,他们如同风暴般席卷而来,将盘踞在此的世家大族一一清理。那些平日里在吴郡根深蒂固、盘根错节的世家大族,在山越的冲击下,毫无招架之力,迅速土崩瓦解。这一举动,看似只是山越对地盘的争夺,实则在无形之中,彻底解决了孙策和马超一直以来对世家大族难以掌控的隐患,只是这背后的深意,鲜有人知。

当这一消息传到各地诸侯耳中时,无不为之震惊。世家大族在天下各处皆是势力庞大、根基深厚,想要撼动他们谈何容易,可如今吴郡半数疆土的世家大族竟被一扫而空。这一惊人的变故,让吴郡剩余的世家大族们如惊弓之鸟,整日惶惶不安,内心充满了恐惧与担忧,生怕山越的势力会进一步蔓延,危及自身的利益和安危。

此时的王朗,却在这场混乱中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支持。从明面上看,山越已然占据了吴郡一半的疆土,而王朗则坚守着吴郡的另一半,成为了对抗山越的重要力量。在这危急存亡之际,那些曾经与王朗关系微妙,甚至视他为敌的世家大族,纷纷改变了态度。他们深知,只有团结在王朗周围,共同对抗山越,才有生存的希望。于是,世家大族们不仅纷纷投靠王朗,还鼓励族中的青年才俊踊跃参军,希望能为抵御山越的势力贡献一份力量。这些青年才俊们满怀热血与斗志,渴望在战场上一展身手,保卫家园。

许贡的败亡,本应是吴郡的一场灾难,却意外地为王朗的统治增添了强大的凝聚力。原本分散的各方势力,在共同的敌人面前,迅速团结起来,围绕在王朗身边,形成了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王朗看着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深知局势的复杂与严峻,但也明白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若能好好把握,或许能在这乱世之中开创出一片新的天地。

王朗与徐州的陶谦,二人情谊深厚,早年间便已交好。在山越于吴郡大肆清理世家大族,局势陷入混乱的这一微妙时刻,王朗敏锐地察觉到了可借助外力的契机。他深知仅凭自己目前的力量,想要彻底抵御山越并非易事。于是,王朗果断行动起来,与他治下境内的大族们商议之后,决定联名向陶谦发出求助信。

在那一封封言辞恳切的书信之中,王朗与大族们详细陈述了山越在吴郡的种种恶行。他们写道,山越所到之处,世家大族的产业被肆意掠夺,族人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无数的房屋被焚毁,田地被荒废,曾经繁华的吴郡如今已变得满目疮痍。山越的残暴行径,不仅是对吴郡世家大族的挑战,更是对整个传统秩序的破坏。

徐州之地,局势错综复杂,各方势力相互交织,形成了独特的格局。

陶谦身为徐州刺史,虽有一定威望,但年事已高,精力大不如前。在治理徐州上,他守城自保尚可,若要开疆拓土、主动进取,却已是力不从心。在继承人的问题上,陶谦面临着艰难的抉择。

他的两个儿子,长子陶商与次子陶应,在资质方面都较为平庸。长子陶商,性格中庸,为人处世颇为平和,自幼饱读诗书,言行举止尽显儒雅之风。这样的性格和修养,让他颇受世家大族的喜爱。在徐州,糜家作为富甲一方的豪族,以及手握军权的曹家,尤其是曹豹所在的家族,都在暗中支持陶商,期望他能成为陶谦的接班人,以维护世家大族的利益。

而次子陶应,相较于兄长,对军事更为上心,平日里喜好研读兵书,也常与军中将领交流。他得到了臧霸、孙观等将领的支持。这些将领并非出身世家大族,而是陶谦在征战过程中收服的。他们在军中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因陶应重视军事且与他们志趣相投,故而愿意为其效力,期望能在陶应掌权后,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此外,徐州还有一股中立的势力,那便是以陈登父子为首的一派。陈登父子在徐州下邳经营多年,势力根深蒂固,下邳几乎如同他们的私人领地一般。他们在当地拥有庞大的人脉资源和经济实力,在徐州的政治舞台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陈登父子颇具谋略,眼光长远,深知在局势不明朗的情况下,贸然站队可能会带来巨大的风险。因此,他们选择保持中立,在陶商与陶应之间不轻易表态,静观事态的发展,以便在合适的时机为自己和家族谋取最大的利益。

这三方势力相互制衡,构成了徐州当前微妙的政治格局。陶谦看着这复杂的局面,心中忧虑不已,深知自己的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影响徐州未来的走向,而选择合适的继承人,更是关系到徐州的兴衰存亡。

这日午后,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徐州刺史府的书房里。陶谦正坐在书案前,手中拿着一卷兵书,微微眯着眼,似在思索着什么。一名亲兵匆匆走进书房,单膝跪地,将王朗派人送来的书信呈上。陶谦放下手中兵书,接过书信,展开一看,脸色瞬间阴沉下来。

随着目光在书信上移动,陶谦的眉头越皱越紧,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大胆山越,竟敢如此胡作非为!”他猛地一拍桌子,桌上的笔墨纸砚都跟着颤抖起来,砚台里的墨汁溅出些许,滴落在桌案上。他站起身来,在书房里来回踱步,口中不停地咒骂着山越的恶行,眼中满是愤怒与不甘。

盛怒之下,陶谦立刻命人敲响聚将鼓,召集自己的幕僚们前来商议。不一会儿,刺史府的议事厅里便热闹起来。陈登、陈圭父子,糜竺、糜芳兄弟,以及曹豹等人陆续赶到,这些人皆是徐州世家大族的代表,在徐州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看到陶谦阴沉的脸色,他们都不禁心生忐忑,相互交换着眼神,猜测着到底发生了何事。

待众人到齐,陶谦猛地将王朗的书信摔在桌上,大声道:“诸位看看,这山越在吴郡都干了些什么!如此恶行,简直是对我等世家大族的公然挑衅!”陈登率先拾起书信,快速浏览后,神色凝重地递给身旁的父亲陈圭。随后,书信在众人手中一一传阅,众人的脸色也愈发阴沉。

“大人,山越此举实在是欺人太甚,我徐州岂容他们如此放肆。我等应立刻出兵,以振我徐州之威,护我世家之利。”陈登义愤填膺地说道,目光坚定地望向陶谦。陈圭微微点头,面露赞同之色。

“元龙所言极是,山越贼寇不除,我等世家大族难有安宁之日。”糜竺也随声附和,一旁的糜芳亦是满脸愤慨。

然而,曹豹却微微皱眉,抱臂沉思片刻后说道:“大人,山越在吴郡盘踞已久,势力错综复杂,其实力不容小觑。我等出兵之前,需得先了解清楚他们的虚实,以及吴郡的具体局势。贸然出兵,恐生变故,还望大人三思。”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各执一词,争论得十分激烈。陶谦站在厅中,听着众人的议论,眉头紧锁,目光深邃地望着厅外。他的心中,正权衡着出兵的利弊,思索着如何才能在这场纷争中,既维护世家大族的利益,又能确保徐州的安稳。

众人尚在讨论之中,激烈的争论声在议事厅内回荡。

陈登目光炯炯,言辞激昂地说道:“如今山越肆虐吴郡,此乃我徐州树立威望、拓展势力的良机。我等若能出兵相助王朗,击溃山越,不仅能彰显徐州之威,更能赢得吴郡世家大族的感恩与支持,日后徐州在江东之地也能有更大的话语权。切不可错失这等天赐良机!”

陈圭微微颔首,捋着胡须补充道:“吾儿所言极是,山越如此张狂,若不加以遏制,恐其势力蔓延,危及徐州周边。我徐州向来以仁义立世,此时出兵,既是为了维护世家大族的共同利益,也是为了匡扶正义,名正言顺。”

糜竺也急忙附和:“正是,我等若坐视不理,日后山越愈发壮大,周边各郡必然人心惶惶。徐州若能在此时挺身而出,定能收获各方赞誉,稳固我等在徐州的地位。”一旁的糜芳跟着点头,眼神中满是急切。

然而,曹豹却依然眉头紧锁,不紧不慢地反驳道:“诸位所言虽有道理,但山越之实力不可小觑。我等对吴郡的实际情况了解有限,若贸然出兵,一旦陷入困境,不仅损兵折将,还可能让徐州陷入危机。况且,我徐州内部局势也并非完全稳定,此时不宜轻举妄动。”

陶谦静静地听着众人的争论,目光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心中暗自权衡。他深知,出兵与否,关乎徐州的兴衰荣辱,容不得半点马虎。此时,他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自己两个儿子的身影,长子陶商虽受世家大族支持,却缺乏果敢决断;次子陶应虽有军事才能,但根基尚浅。想到此处,陶谦心中愈发烦闷,他微微皱眉,抬手示意众人安静,缓缓说道:“诸位所言皆有道理,此事关系重大,容我再仔细斟酌一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