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东汉不三国 > 第549章 徐州内部 派系分明

东汉不三国 第549章 徐州内部 派系分明

作者:随风扶摇九万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22 20:08:42

议事厅内,众人的争论声暂歇,气氛略显凝重。陶谦的目光在众人脸上扫过一圈后,最终落在了自己的两个儿子身上。他微微抬了抬手,示意道:“商儿、应儿,你们也说说,对于此事有何看法?”

陶商闻言,微微整了整衣衫,向前迈出一步,神色庄重,言辞激昂地说道:“父亲,山越在吴郡肆意妄为,对我等世家大族的威严是极大的挑衅。我徐州身为一方大州,若坐视不理,恐遭天下人耻笑。且王朗与我徐州交好,此时出兵相助,不仅能彰显我徐州的仁义之名,更能维护世家大族的共同利益。待击退山越,我徐州在江东的威望必将大增,日后行事也能更加顺遂。”他的话语慷慨激昂,满满的都是大义凛然之态,字字句句皆围绕着维护世家大族的利益。

陶应则微微沉吟片刻,目光沉稳,缓缓开口道:“父亲,依儿之见,此时不宜出兵。王朗虽占据吴郡半壁,但以他目前的实力,实难抵御山越的攻势。山越在吴郡势力庞大,且行事狠辣,如今正处于势如破竹之势。若我徐州此时出兵,必定会遭遇山越的顽强抵抗,我军恐将陷入苦战,损耗大量兵力物力。倒不如暂且按兵不动,待三月之后,山越与王朗打得两败俱伤之时,我徐州再出兵。届时,山越与王朗皆已元气大伤,我军便可轻松将吴郡收入囊中,此乃‘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之策,既能减少我军的损失,又能尽吞吴郡之地,壮大我徐州的势力。”陶应说罢,微微抬头,眼神中透露出一股雄浑的气魄,与平日里的沉稳不同,此时的他,尽显胸有谋略的风采。

陶谦静静地听着两个儿子的发言,目光在他们身上来回打量,心中暗自思忖着二人话语中的利弊,一时之间,竟也难以决断。议事厅内再次陷入了沉默,众人都在等待着陶谦的反应,气氛也愈发紧张起来。

陶谦两个儿子截然不同的看法一出,厅内顿时一阵骚动。支持陶商的将领们纷纷点头,对他维护世家利益、出兵相助的言论表示赞同,“陶公子所言极是,我等怎能坐视山越如此张狂,必须给他们点颜色瞧瞧!”“不错,出兵不仅能扬我徐州之威,还能巩固世家大族的地位,此乃一举两得之事。”这些声音此起彼伏,皆是对陶商观点的拥护。

而支持陶应的将领们也不甘示弱,臧霸站了出来,大声说道:“陶公子分析得在理,此时贸然出兵,实非明智之举。待山越与王朗两败俱伤,我军再出击,定能事半功倍。”孙观也随声附和,“是啊,何必急于一时,保存实力,看准时机再行动才是上策。”

两种观点各有拥趸,激烈的争论声再次在议事厅内回荡,让陶谦愈发难以决断。他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疲惫与纠结,在厅中来回踱步,心中反复权衡着出兵与不出兵的利弊。

就在众人争论不休之时,令人意外的是,陈登父子竟罕见地站出来支持陶应的看法。陈登向前一步,恭敬地对着陶谦说道:“大人,陶应公子所言,细细想来确有道理。山越之患,由来已久,其在吴郡根基深厚,且行事诡谲。我徐州若此时出兵,极有可能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恶战,这对我徐州的发展极为不利。不如暂且等待,待时机成熟,再一举出击,定能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

陈圭也跟着点头,补充道:“登儿说得在理,我等不能只看眼前的仁义之名,更要考虑徐州的长远发展。此时按兵不动,并非懦弱,而是一种战略。待到山越与王朗两败俱伤,我徐州便可轻松拿下吴郡,扩充疆土,增强实力。”

陈登父子的这番话,让原本支持陶商的众人都不禁一愣,没想到这向来在徐州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陈登父子,竟会支持陶应。陶谦也有些惊讶,他停下了踱步的脚步,目光落在陈登父子身上,心中暗暗思索着他们话语中的深意。此时,议事厅内的气氛变得更加微妙。

陈登父子的话音刚落,支持陶商的曹豹便忍不住站了出来,他的脸上带着明显的不满与急切,向前跨出一步,对着陈登父子拱手一礼,语气却毫不客气:“陈大人,陈公子,你们所言虽有几分道理,可也太过畏缩了。山越固然难缠,但我徐州兵强马壮,岂会惧他?此时若不出兵,任由山越在吴郡肆虐,我徐州的颜面何存?王朗与我等交好,若不施以援手,日后谁还会与我徐州结盟?”

曹豹微微转头,面向陶谦,眼神中满是坚定:“大人,我等身为徐州将领,本就肩负着保家卫国、扬威四方的重任。如今吴郡有难,正是我军建功立业的好时机。若此时瞻前顾后,错失良机,日后山越坐大,恐将危及我徐州的安全。而且,我等出兵相助,也能趁机在吴郡建立威望,拉拢当地的世家大族,为我徐州的发展壮大奠定基础。”

他又将目光投向陈登,言辞犀利地说道:“陈公子,你虽足智多谋,但此时一味求稳,恐会误了大事。战机稍纵即逝,若等到山越与王朗两败俱伤,届时说不定会有其他势力插手,我徐州再想从中获利,可就难了。”

说罢,曹豹微微抱拳,等待着陈登父子的回应,同时也期待着陶谦能采纳自己的建议。议事厅内的气氛愈发紧张,众人的目光在曹豹、陈登父子以及陶谦之间来回流转,都在等待着这场争论的进一步发展,想看看陶谦最终会如何决断。

在徐州的权力格局中,陶应原本在与兄长陶商的竞争中,处境并不占优。陶商凭借着世家大族的支持,在徐州的势力错综复杂,根基深厚。而陶应虽有臧霸、孙观等军方将领的拥护,可在世家大族的影响力方面,远远不及陶商。

然而,陈登父子这突如其来的表态,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打破了原有的微妙平衡。他们虽未明确表示从此效忠于陶应,但仅仅是对陶应观点的支持,便让陶商的拥趸们如临大敌。在他们看来,陈登父子在徐州世家大族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他们的选择,极有可能带动更多世家大族的倾向。这也让众人不禁暗自揣测,究竟从何时起,陈登父子开始倾向于陶应?他们与陶应之间,是否早已达成了某种不为人知的默契?

陶应听到陈登父子的支持,心中暗自窃喜,表面上却仍努力保持着镇定。他微微整了整衣衫,再次向前迈出一步,声音洪亮且坚定地说道:“诸位,我并非是畏惧山越,也并非不想出兵相助王朗。只是,此时出兵,实非明智之举。山越在吴郡盘踞已久,对当地的地形、民情了如指掌。我徐州军队若贸然前往,人生地不熟,必将陷入被动。”

他稍稍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视了一圈厅内众人,接着说道:“王朗虽占据吴郡半壁,但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他仍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山越想要短时间内将其击败,也并非易事。这期间,双方必定会相互消耗,等到他们两败俱伤之时,我徐州再出兵。那时,我军以逸待劳,不仅能轻松击败山越,还能顺势掌控吴郡,此乃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

“而且,”陶应顿了顿,加重了语气,“我徐州若此时出兵,即便能击败山越,也必定会损耗大量的兵力和物资。到那时,若周边其他势力趁机发难,我徐州又该如何应对?所以,此时按兵不动,等待最佳时机,才是对我徐州最为有利的选择。”陶应说罢,微微拱手,静静地等待着众人的反应。

陶应话音刚落,曹豹便立马跨出一步,满脸怒容,大声反驳道:“照陶应公子这么说,难道就任由山越在吴郡肆意妄为,看着王朗陷入险境而不施以援手?我等身为世家大族,手握军权,在徐州占据高位,肩负着匡扶正义、守护同盟的责任。此时若坐视不理,日后如何在这乱世中立足?如何让其他势力信服?”

曹豹情绪激动,双眼圆睁,扫视着厅内众人,继续说道:“王朗与我徐州交好已久,唇亡齿寒的道理,大家都懂。若吴郡被山越完全占据,山越势力大增,下一个目标极有可能就是我徐州。届时,我们再想抵抗,可就难上加难了!”

曹豹的这番话,掷地有声,在议事厅内回荡。他那坚定的神情和激昂的言辞,让不少人都微微点头,露出认同之色。

陶谦听着曹豹的慷慨陈词,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他深知曹豹所言有理,若不出兵相助,确实会影响徐州的声誉和与其他势力的关系;但陶应的分析也不无道理,贸然出兵可能会让徐州陷入困境。权衡再三,陶谦缓缓开口,说道:“曹豹所言,有理有据,我徐州自然不能对王朗见死不救。但陶应的担忧,也不得不考虑。我看这样,先由曹豹带领一部分兵马前去相助王朗,也算表明我徐州的态度,并非坐视不管。后续,若山越与王朗真的打得两败俱伤,再由臧霸、孙观带领兵力前往,见机行事。如此,既尽了我徐州的情谊,也能最大程度保障我徐州的利益。”

说罢,陶谦目光坚定地看向曹豹,又看了看臧霸和孙观,等待着他们的回应。议事厅内,众人听闻陶谦的决定,虽有人心中仍有异议,但也都明白,这已是目前能做出的相对折中的办法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