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东汉不三国 > 第562章 曹豹书信 引起波澜

东汉不三国 第562章 曹豹书信 引起波澜

作者:随风扶摇九万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22 20:08:42

徐州城中,自陶谦派遣曹豹领兵出征后,城中局势暗流涌动。陶谦的两位公子,陶商与陶应,在是否援助王朗一事上,分歧愈发明显。即便曹豹已然踏上征程,陶应仍固执己见,坚持认为此时出兵,无疑是白白消耗徐州的财力物力。他主张暂且按兵不动,待王朗与山越拼得两败俱伤之际,徐州再出兵介入,届时坐收渔翁之利,此乃上上之策。

陶应身为次子,以往虽与大哥陶商暗自较劲,却从未如此针锋相对。可如今,因陈登父子对他的支持,他在徐州部分世家之中获得了声援,便有了足够的底气与陶商抗衡。

反观陶商,依旧保持着一贯的沉稳,不骄不躁。在他看来,父亲既然已经决定出兵,自己的意图已然达成。至于弟弟陶应的反对,不过是小孩子的胡闹罢了,他全然不放在心上。

陶谦已然年迈,面对两个儿子的争执,时常要居中调停。在他心中,对于徐州未来的继承人早有思量。长子陶商,性格温文尔雅,举止如玉,若生于太平盛世,作为一方郡守治理地方,必定绰绰有余。然而,当下乃是乱世,陶商的弱点便暴露无遗。他缺乏战略眼光,遇事瞻前顾后,不敢轻易做出决断,这在乱世之中,实在难以带领徐州应对各方挑战。

而次子陶应,为人豪迈,颇具气魄。但倘若真要将徐州的未来和自己的身后之事托付于他,陶谦又有些顾虑。毕竟,陶应虽有豪情壮志,却在行事上稍显莽撞,能否驾驭徐州这复杂的局势,着实令陶谦难以抉择 。

徐州的世家大族,此前一直未将筹码押在陶应身上。在他们眼中,陶应虽有豪情,却行事莽撞,难成大器,远不如行事稳重的陶商更值得倚重。陶谦虽对陶应的气魄颇为欣赏,可起初也并未太过在意。在陶谦的心中,一直有着自己的盘算,他期望陶商、陶应兄弟二人能够携手共进、相辅相成。陶商性格沉稳,主管大局自然是合适不过;而陶应在关键时刻敢想敢为,能在紧急关头做出大胆决策,兄弟二人刚好可以弥补彼此性格上的差距,共同撑起徐州的一片天。然而,随着陈登父子对陶应的支持,徐州部分世家风向转变,兄弟俩的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这让陶谦始料未及,原本的如意算盘似乎也面临着变数 。

陶谦看着陶应越发显露出挑战兄长地位的架势,心中满是焦急。在这乱世之中,徐州局势本就波谲云诡,二子相争,极有可能引发内部动荡,让徐州的局面分崩离析。他深知,若不加以控制,兄弟阋墙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于是,陶谦不得不频繁出面从中斡旋。他一面安抚陶商,赞赏他的稳重与大局观,强调其作为长子,在徐州未来发展中肩负的重要责任;另一面,又耐心教导陶应,肯定他的豪情与果敢,同时告诫他要顾全大局,不可意气用事。

平日里议事,陶谦总是巧妙安排,让兄弟二人都有机会发表见解,给予他们同等的尊重与重视。在决策时,他会充分考量两人的意见,力求做到不偏不倚,使兄弟间的势力时刻保持平衡,只为徐州能有个安稳的未来 。

在这微妙而又紧绷的日子里,一封曹豹从前线寄来的信件,骤然打破了看似微妙的平衡。信使快马加鞭,风尘仆仆地将信件呈上,那信件就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陶谦看着信中的内容,神色凝重,意识到此事棘手,片刻不敢耽搁,立刻传令召集徐州的重臣前来商议对策。

不多时,徐州的一众重臣齐聚议事厅。厅内气氛凝重压抑,陶谦神色疲惫地坐在主位之上,目光缓缓扫过下方。只见陶商与陶应分立两旁,二人身后各自簇拥着支持他们的世家势力,泾渭分明。陶商依旧是那副沉稳模样,神色平静,但眼底藏着几分不容小觑的锐利;陶应则显得有些按捺不住,微微上扬的下巴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那些世家大族的代表们,有的低头沉思,有的交头接耳,眼神中满是对局势的揣度。

陶谦看着眼前这一幕,暗自叹了口气,心中一阵头疼。回想起这一切的起因,归根结底还是自己爱子心切,在继承人的问题上不够果断,给了两个儿子相争的念想,才导致如今这局面。他深知,今日曹豹的来信,不过是个导火索,徐州内部的矛盾已然积压许久,稍有不慎,便会引发一场难以收拾的危机。

陶谦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内心的纷扰,正襟危坐,缓缓开口:“今日召集诸位前来,是因为曹豹将军从前线传来了一封急信,其中所涉之事干系重大,我想与大家一同商议商议,咱们徐州下一步究竟该如何动作。”

陶商依旧是那副温润如玉、风度翩翩的模样,他上前一步,身姿笔挺,深深拱手说道:“父亲,可是曹将军在前方传来了捷报?”众人听闻,纷纷将目光投向主位上的陶谦,眼中满是期待,静静地等待着他的答复。

陶谦抬手理了理思绪,神色凝重地说道:“曹豹目前已顺利抵达永安县,与山越人形成了对峙之势。在曹豹抵达之前,王朗麾下的笮融军团已然全军覆没,不仅没能攻下临水县,连吉安县也已落入敌手。幸而曹豹及时前去援助,才勉强稳住了局面。”

陶商听完,微微颔首,恭敬地说道:“父亲,如此看来,当时出兵的确是恰如其时的良机,这正好能助王朗稳住局面。”

陶应却在一旁满脸不服气,忍不住接口道:“若是父亲当时不派兵的话,如今山越又拿下王朗一城,双方必定拼得损失惨重。咱们届时再晚一点出兵,以逸待劳,岂不是更加顺风顺水?何必如此着急地损耗咱们徐州的兵力和物资!”

陶商闻言,眼神微微一沉,看向弟弟,心中涌起一股不忿之色,但终究还是克制住了,没有说出口。

陶谦看着两个儿子互不相让的模样,心中一阵无奈与头疼,摆了摆手说道:“好了好了,事情还没说完呢,且等我说完,大家再各抒己见也不迟。 ”

陶谦紧接着说道:“曹豹将军与笮融交谈时,探清了王朗军的虚实。如今,王朗军作荣军团全军覆没后,几乎没什么兵力对抗山越了。剩下的兵力,想要守住余下县城,恐怕也是捉襟见肘。所以,我们得好好议议,下一步究竟该如何行动。”

这话一出口,原本还算安静的议事堂瞬间热闹起来。堂下那些代表着世家大族的文武重臣们,一个个眼睛都亮了起来,像是嗅到了猎物气息的猛兽。他们三两成群,交头接耳,一时间,各种低声的议论此起彼伏,有人微微皱眉,若有所思;有人则神色兴奋,比划着似乎在说自己的见解;还有人不动声色,眼神却在众人身上来回打量,不知在盘算着什么。这场关于徐州下一步走向的讨论,才刚刚拉开帷幕,却已然充满了紧张与变数 。

陶应按捺不住内心的急切,上前一步,拱手说道:“父亲,既然如今王朗已无力对抗山越,儿臣恳请领兵,直接对王朗发起攻击。待收拾了王朗,便与曹豹将军会合,顺势一举荡平山越。如此一来,徐州的势力得以拓展,也能消除周边隐患。”

陶商一听,连忙反驳:“二弟不可如此胡闹!王朗出身名门世家,又与父亲交情匪浅,我们怎能做出这等趁火打劫之事?此举定会遭人唾弃,坏了徐州的名声。”

陶应冷笑一声,反唇相讥:“大哥,你说得倒是好听!如今整个前线都靠我徐州大军苦苦支撑,人吃马嚼,耗费的可都是徐州的根基。他王朗守不住自己的地盘,即便我们不出手,山越也迟早会将其拿下。既然如此,为何我们不能取而代之?”

陶商满脸怒容,涨红了脸道:“两方结盟,贵在诚信,怎能因一方势弱就背信弃义?我们出兵乃是为了援助,若反而趁机占领他的地盘,日后如何在天下人面前立足?”陶商身后那些世家大族的代表们纷纷点头,七嘴八舌地出言附和,称赞陶商深明大义。

陶应却丝毫没有退缩的意思,梗着脖子继续说道:“大哥,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山越行事残暴,若将王朗地盘占领,血洗世家的事必定会再次上演,王朗必定身死族灭。而我徐州以正义之师的名义,帮他抵抗山越,事后接收他的地盘又有何妨?届时,不仅能保他家族传承,使其尽享荣华富贵,徐州百姓也能免受战乱之苦。”陈登、陈珪父子站出来,对陶应的话表示赞同,两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议事堂里的气氛瞬间又僵持不下。

陶谦坐在主座之上,眉头紧蹙,听着两个儿子与一众下属的争论,一时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抉择。

就在这时,陈登向前一步,拱手说道:“敢问大公子,若是我等此刻不再出兵相助,可如今在前线浴血奋战的,皆是我徐州的精锐兵马。山越诡计多端、狡诈异常,曹豹将军率领的军队孤立无援,万一有个闪失,那可如何是好?我徐州此番出兵又出力,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到最后却连一点好处都捞不着,这又该如何向徐州的百姓交代?向战死沙场的将士们的英灵交代?”

陈登这一番话,掷地有声,瞬间让议事堂内的讨论声小了下去。众人纷纷将目光投向陶商,等待着他的回应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